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智能座舱最新资讯  > 正文

华为余承东:汽车智能化技术扎到根,助力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

2023-04-03 08:45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3 月 31 日- 4 月 2 日, 2023 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召开,其中高层论坛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为主题,探讨了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车路协同等话题,并对部分先进企业战略与实践进行了分享。

谈及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以智能化技术实现智能化转型成为讨论热点之一。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发言中表示:华为不造车,但在智能化时代,汽车的产品体验需要ICT科技公司的深度参与,华为在汽车智能化技术上的研发投入早、投入深,并通过零部件供应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华为智选车三种合作模式,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助力车企客户实现商业成功。

而提及未来,余承东强调:一是要把汽车智能化根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要将技术切实转化为用户体验,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架构四大领域做到世界第 一,让更多用户更早地享受汽车智能化带来的红利。

华为不造车,以领导 者姿态引领汽车智能化时代

当下,汽车产业正加速进入智能化发展下半场,呈现软件定义功能、算力驱动马力、比特管理瓦特、体验持续优化四大趋势。趋势之下,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电动等数字化技术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但与此同时,ICT相关技术实力的孱弱则成为众多传统车企在智能化转型中的掣肘。

正因如此,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需要真正掌握核心软件和算法迭代能力的科技公司不断地深入卷入已成为行业共识。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供应商,更是数字化领域的领军企业,早在 10 年前就开始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进行持续投入,每年研发投入超过 100 亿元,直接研发人员多达 7000 人,保证了汽车智能化核心技术领域的代际领先。

余承东表示:我们把华为 30 多年ICT领域积累的芯片、硬件、软件和算法等全部能力用在车上面,就是希望能够助力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成功转型。华为不造车,但要帮助企业造好车,华为希望以问界这样的生态品牌,方便智选车模式产品整合营销,推动汽车行业智能化升级。

问界汽车搭载“双智天花板”,打造极 致用户体验

技术领先的同时,华为在用户体验层面同样拥有先发优势。“华为有十几年在To C领域的积累,包括用户体验的把握、用户体验需求的分析、用户体验的调研、产品品牌塑造,以及产品营销零售等一整套To C的能力。”现场余承东说道。

华为主导下,以问界汽车为代表的智能汽车成为智能化时代中技术体验两手抓的代表性品牌。以即将在本月发布的问界M5 高阶智驾版为例,它搭载了华为最 新的ADS 2. 0 高阶智能驾驶方案,不依赖高精地图,基于视觉与雷达融合感知实现智能驾驶更广泛的普及,安全可靠,舒适便捷,让用户上车敢用、随时会用、一直好用,带来比较罕见的智驾体验,为汽车行业智能化升级做出独特的贡献,开启高阶智能驾驶走向普及的元年。

而在车用软件系统上,华为先后投入研发了HarmonyOS、AOS、VOS三大操作系统领域,在软件代码和开发工具链上都做到了自主知识产权。其中,鸿蒙智能座舱作为问界汽车专属的产品亮点,在交互、资源获取、功能体验,跨设备连接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流畅丝滑,体验极智,常用常新,一上市就被广大用户与媒体誉为“车机天花板”。伴随华为ADS 2. 0 上车,用户将切实体会到华为打造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双智”领先、双天花板级体验。

智能化汽车技术扎到根,构建汽车自主可控产业链

“国内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一定要能够把智能化根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余承东强调,华为会把打造智能化汽车根技术作为关键使命,特别是在芯片和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助力国内汽车产业打造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助力车企在未来5- 10 年的智能化转型中,始终保持全球领先。

同时,华为也将把智能化根技术切实落地到产品体验,特别是直接影响用户智能化体验的高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功能,让更多用户更快享受汽车智能化带来的红利,持续以最 好的智能化技术赋能,带来智能化体验最 好的产品,为真正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添砖加瓦。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大家在看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

热文

  • 3 天
  • 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