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互联网监管最新资讯  > 正文

调查发现:近 50% 年轻人宁愿活在“没有互联网”的世界!

2025-05-21 09:00 · 稿源:站长之家

图片.png

新调查显示,青少年希望数字空间更安全、更少让人上瘾 —— 或者干脆不要……

对于一代伴随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长大的年轻人来说,人们可能会以为他们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的生活。但比较新研究结果却显示出相反的趋势:在 16 至 21 岁的年轻人中,近一半表示他们实际上更愿意成长在一个没有互联网的世界。

这一令人意外的“结论”来自英国标准协会(BSI)最近的一项调查 —— 揭示了Z世代对线上生活对其心理健康、自我形象和安全造成影响的深切担忧。

刷屏的阴暗面

高达 68% 的年轻人坦言,使用社交媒体让他们对自我的感觉变得更差了。像 Instagram 和 TikTok 这样的应用,通过无限滚动和算法驱动的内容吸引注意力,同时也在不断侵蚀着用户的自尊心。

对此,50%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欢迎在晚上 10 点之后启用某些 APP 的“数字宵禁”。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技术部长彼得·凯尔甚至建议政府考虑对特别容易让人上瘾的平台实行强行限制。

但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问题不只是上网的“时间”,而是上网时的“感受”。

线上“分身”生活

图片.png

调查还揭示了青少年为应对“时刻在线”的压力所做的各种努力。约 25% 的受访者表示,每天花至少四小时在社交媒体上。许多人还掩饰自己的网络行为:42% 承认对父母或监护人撒谎,隐瞒自己在网上的行为。

更令人担忧的是,42% 的人承认曾谎报年龄,40% 使用小号或“影子账号”,27% 甚至曾假扮成另一个人…… 这些发现显示,这一代人常常隐藏在“数字身份”之后,不只是为了好玩 —— 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持匿名,或逃避评判。

安全风险:过早、过度的分享

除了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还暴露了危险的行为习惯。大约 27% 的年轻受访者承认曾向陌生人在线分享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

英国儿童保护组织NSPCC的儿童在线安全政策经理拉妮·戈文德(Rani Govender)指出,虽然“数字宵禁”可能有一定帮助,但不能仅靠时间限制。“孩子们在任何时间段都可能面临风险,”她表示,“我们必须要求更安全、更少让人上瘾的平台,将用户利益放在首位。”

戈文德强调,如果不进行有意义的改革,无论孩子是在晚上 10 点还是早上 10 点上网,他们都仍可能受到伤害。

疫情加剧青少年网络依赖

新冠疫情期间,青少年的上网行为进一步加重,其长期影响至今仍旧存在。调查中,约 75% 的受访者表示疫情封禁期间自己的屏幕使用时间显著上升,其中 68% 表示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无论是因为网络霸凌、不现实的审美标准,还是持续在线带来的情绪耗竭,许多青少年表示互联网已不再是一个安全或愉快的空间,而是变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存在。

求助与呼吁监管

图片.png

倡导者们呼吁科技公司和立法者认真倾听年轻人的声音。预防自杀慈善机构 Molly Rose Foundation 的首席执行官安迪·伯罗斯(Andy Burrows)强调,问题不仅在于屏幕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屏幕上出现的是什么”。

“年轻人可能在没有主动搜索的情况下就被拉入有毒内容,”伯罗斯指出,“算法会替他们完成这些步骤 —— 让他们陷入有害、甚至令人痛苦的‘内容陷阱’之中。”

他呼吁立刻立法,强制实行“安全即设计”的方案,将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安全置于企业利润之上。“科技公司必须被追责,”他说,“我们的年轻人值得拥有更好的网络环境。”

一代人开始重新思考互联网

或许这项调查最深远的启示在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表示,他们宁愿在没有互联网的世界中成长。对许多成年人来说,网络是一种有用的工具。但对年轻一代而言,它更像是一个陷阱 —— 一个模糊了连接与孤独界限的陷阱。

BSI 的这项调查共收集了 1293 名年轻人的意见,从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一幅“在数字生活中日渐疲惫”的群像。他们提出了尖锐的问题:这些平台究竟是在支持我们,还是操控我们?我们是否真的拥有掌控权?

随着各国政府商讨科技监管的未来,Z世代传递出的信号十分明确:他们希望拥有不会伤害心智、不剥削数据、不偷走内心安宁的数字空间。如果,这些要求无法实现,他们之中的部分人甚至宁愿完全抛却互联网。

可以肯定的是,年轻人不再只是互联网的使用者和追随者 —— 他们正在成为它的批评者,并发出改变的呼声。

举报

  • 相关推荐

热文

  • 3 天
  • 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