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侵袭O2O,躺枪的不止“顺丰嘿客”
前者是国内快递行业的标杆顺丰速运布局的O2O“顺丰嘿客”的溃败,后者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互联网装修品牌有住网的“超级合伙人”大张旗鼓的向O2O进军。彼时盈利模式缺乏思考,盈利来源单一,最终导致了顺丰的嘿客模式尝到了O2O时代的失败。
顺丰嘿客关闭,王卫替O2O创业者交了10亿学费换来的四个教训
物流大佬王卫低调关闭风光一时的“顺丰嘿客”,对外宣称转型升级为“顺丰家”。尽管他不愿意宣布这一次的失败,但作为一次耗费了10亿元的O2O试验,从现实情况在外界看来已经是宣告落败,这一昂贵的试错对020的创业者有哪些值得借鉴呢?
顺丰嘿客替O2O从业者交了10亿学费,换来了四个教训
若干年前,马云深感电商的物流之痛,反手做了菜鸟网络,遂有天网地网之说。另一个大佬王卫,虽贵为物流业王者,亦受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特点所累,于是反向做了电商,前有顺丰优选,后有顺丰嘿客。两位大佬的殊途同归,至少说明了一点:没有线下能力的电商以及没有线上能力的物流终究会陷入平台瓶颈。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是趋势也是必然,这也是O2O由来的基本语境。
不是投资3万家便利店就能做O2O的顺丰嘿客
顺丰希望借助嘿客促进物流、顺丰优选,进而实现O2O。在我看来,顺丰嘿客的真正难度,并非如何去描绘未来美景,而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如何引流、持续投入以及混合竞争。本文为你讲述顺丰嘿客的“三不像”困局。
顺丰嘿客:乌托邦本地O2O模式
近日,一个惊悚的标题出现在微信等地流传,号称嘿客来了,《顺丰疯了 马云都害怕的事终于出现了》,这么刺激的标题,任是让谁都坐不住。
中国式O2O资质乱象:监管缺位 从业者多不在乎
现在的O2O正处于大规模圈用户,冲市场规模的阶段,在拿到足够的用户之后,通过分析用户数据,反而可以制定相应的规范。
腾讯系创业者方智:不是颠覆,社区O2O要和物业一起共生存
根据现有数据统计,目前与社区O2O概念相关的全国创业项目大概有500多家,而且这个数据还在快速增长中。在这其中,有95%的创业者是想绕过现有物业或者直接想取代物业。仅仅只有5%的创业者是想和物业一起共生共存的。
外卖O2O从业者自白:烧不起、扯不清、想不停
基哥从高客单的O2O行业,跨界到低客单的O2O领域,一时间我还真没有把时差倒过来,沿用了以前的打法一阵子,我越想越不对劲,照以前的打法玩下去,这事就毁在我手里了,经过一个昼夜的深刻反省与思考,今天赶紧悬崖勒马做了调整,也和大家分享
泡沫即将破裂,写给O2O从业者们
这一轮互联网泡沫即将破裂,O2O行业会受到一定影响;在市场转冷之前,O2O公司有必要做好相应准备:避免如2011年“团购大战”的非理性行为;避免做O2O大平台的思路;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O2O依然可以足够自信。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