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区在社区与物业联建共治的探索实践中,虽已积累一定经验,但从整体来看,工作推进仍主要依赖于社区书记与物业经理之间的人际协调和会议推动,尚未形成稳定长效的机制。一旦主要人员岗位发生调整,往往容易出现工作衔接不畅、持续性不足的问题,难以保障治理成效的延续。
平台联建“聚合力”:数据共享破壁垒,诉求处置在线提效能
数据共享层面,住欣家园通过平台联建,将物业的门禁、停车等系统与智慧居委会平台直接对接,通过门禁系统和停车系统的数据同步,实时更新社区台账信息,这种数据共享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基层数据采集难题。此举不仅让社区台账数据鲜活准确,也摆脱了“依赖社工上门入户采集人口数据,数据不准且耗费大量人力却效果有限”的难题。
数据共享的背后,是规范与信任的支撑。社区专门咨询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新宝和中国政法大学博士曹兴明,均明确表示物业数据适用于社区治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但仅限于公共管理和民生保障等领域,不得使用于商业用途。“我们放心把物业门禁、停车等居民服务数据接入平台,因为这不是‘单方面配合’,而是‘共同提升’。”北宇物业第六党支部书记李轩坦言,如今公司服务的住欣家园物业项目部,保洁、保安人员均通过平台的智能工单接收任务,处置记录线上留痕,居民对物业服务的认可度也显著提高。
组织联建定方向,平台加服务联建则让社区物业联建治理真正“落地有声”。住欣家园作为保障房社区,老年居民占比高、公共设施使用年限长,为解决社区民生共性问题,社区与物业以智慧居委会平台为核心纽带,双方构建“联合巡查+数据预判+提前处置”的全链条机制。社工与物业工程人员依托平台沉淀的“诉求热力图”,动态追踪高频问题。雨季前,通过分析历年外墙漏水投诉数据,社工与物业共同对存在渗漏隐患的外墙,提前开展防水修缮工作。
双向赋能“结硕果”:治理增效惠民生,多方共赢开新局
“过去,居民遇到问题往往把矛头直接指向物业,容易产生对立情绪。现在通过社区和物业的联建机制,有了居委会的属地背书,很多矛盾都能在第一时间协同解决,居民对物业的理解度和满意度明显提升。”李书记表示,这种信任的改善不仅体现在日常沟通中,也体现在实际收益上。居民满意度提高后,物业费收缴率随之改善,物业企业经营进入良性循环。事实证明,联建共治并非社区单方面需求,不仅是对物业公司具有实际价值、能实现互利共赢的改革方向,更是物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从“关系靠人”到“机制靠数”,从“各自发力”到“联建共享”,住欣家园社区与物业联建的实践,始终扎根于“组织+服务+平台”联建的深层逻辑。正是社区与物业以组织联建筑牢协作根基、以服务联建凝聚为民共识,才为后续平台联建的落地见效铺平道路。我们坚信,只要各方怀揣为民之心、携手同向而行,定能共同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暖心篇章。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