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轨道式移动充电机器人落地南京金基尚书里 破解新能源车“充电焦虑”新方案

2025-06-26 17:20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2000万辆的中国市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革命性突破。近日,南京金基尚书里社区率先启用地下停车场轨道式移动充电系统,两台7kW移动充电机器人依托创新性"轨道+滑触线"技术,在25个车位间自由穿梭,以"桩找车"模式开启城市空间充电服务新纪元。

科技创新破解充电困局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0%,充电设施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固定充电桩存在"油车占位""闲时资源浪费""高峰期排队"等痛点,尤其在地下车库等空间受限场景,充电车位利用率极低成为行业难题。

金基尚书里项目引入的"天机充"移动充电机器人,通过模块化轨道部署和智能调度算法,成功实现充电资源动态分配。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两条银色铝合金轨道沿车库顶棚延伸,距地面2.5米的安装高度既不影响车辆通行,又能通过滑触线持续供电。当车主通过小程序扫码召唤,充电机器人即沿轨道精准移动至目标车位,自动释放充电枪完成对接,全过程响应时间不超过3分钟。

"这套系统相当于让充电桩'长腿走路'。"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每台移动充电机器人可覆盖6-12个车位。相较于传统充电站,同等服务能力下设备投资大大减少,车位利用率提升300%,运维成本下降50%。

智慧运营重构补能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该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为后续扩展留有空间。轨道网络支持"搭积木式"延伸,可根据需求增加设备数量,适应新能源车增长趋势。目前项目已接入"宁易充"市级管理平台,未来可实现与周边商业体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

安全体系方面,机器人配备双重定位系统和急停装置,充电过程中实时监测温度、电流等20余项参数,异常情况0.1秒内自动断电。

城市更新注入绿色动能

作为南京首个落地移动充电机器人的高端小区,金基尚书里的实践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样本。物业管理中心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传统方案需改造25个车位,电力增容费用超过百万。现在仅架设75米轨道,利用现有电缆线槽就完成部署,施工周期缩短至7天。"

这种"轻量级"改造模式引发行业关注。中国充电联盟专家指出,我国约有80亿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空间,移动充电技术若能推广,相当于新增千万个智能充电位。特别是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无需大规模土建的特点使其更具推广价值。

据悉,项目供货方提供全套运维保障,包括48小时驻场培训、12小时故障响应机制,以及年度预防性维护服务。

从"车找桩"到"桩找车"的转变,不仅是技术路径的创新,更是城市能源服务思维的升级。随着住建部《关于推进城市充电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金基尚书里的创新实践或将成为行业风向标。这种兼顾效率与效益的解决方案,正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智慧城市建设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街电充电桩百万口落地,增速行业领先

    街电充电桩网络已覆盖全国超310个城市,设备落地增长率超500%,服务超千万用户。其两轮车充电桩全国落地总规模突破百万口,增速行业领先。依托技术创新与运营优化,街电推出第五代智能充电桩,充电效率提升30%,故障率下降60%。同时,街电注重用户体验与安全保障,推出八重安全保护机制,全方位守护居民充电安全。未来,街电将继续推进技术与服务双升级,助力城市公共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 重识vivo:做MR和家用机器人的隐性逻辑

    尽管苹果Vision Pro在发布一年后,市场表现并不如其它同门那样好,但2024年它仍以3499美元的高价拿下全球5.2%的市场份额,紧随Meta和索尼之后。 当然重要的不是份额,而是苹果对于空间计算的引领,以及对于智能头显市场的推波助澜。 IDC预计,在软硬件技术革新、AI大模型快速发展、交互技术进一步融合的趋势下,2025年全球智能头显市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26%至1280万台,其中�

  • 世界机器人大会|远东股份助力机器人产业实力出圈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落幕,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历史性跨越。以优必选Walker S2为代表的中国整机产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实用潜力,其突破性技术实现了机器人运行的"柔性神经"。远东南缆等企业构建的国产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为行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大会汇聚200余家企业1500件前沿展品,其中100余款全球新品集中亮相,勾勒出机器人深度融入人类生活的图景。从2024年"概念元年"到2025年"落地打工",产业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远东南缆研发的机器人专用线缆实现千万次弯折寿命,通过材料创新赋予电缆卓越柔韧性,其专项实验室获CNAS国家认证,为产品可靠性保驾护航。随着AI技术发展,机器人群体智能将推动生产效率跃升,具备综合优势的国产供应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 “与智同行,共启新元”智元机器人首届合作伙伴大会暨 “IT老友会走进智元机器人”系列活动圆满举办

    2025年8月21日,智元机器人在上海成功举办首届合作伙伴大会,主题为“与智同行,共启新元”。大会同步开展“IT老友会走进智元机器人”系列活动,汇聚多领域精英探讨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边界与产业生态构建。活动展示超100台智能机器人,呈现工业智造、商业服务等多场景应用实效,并深入交流技术突破与产业布局,加速推动智能机器人在各领域的规模化商用与生态发展。

  • INDEMIND:高需求和低渗透之间,服务机器人为何规模化落地难?

    在全球经济面临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加之疫情的进一步催化,服务机器人取得了蓬勃发展,预计 2022 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217 亿美元,然而尽管如此,在高速发展之下,机器人的行业渗透率却并未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在于红利之后,机器人的规模化商业落地过程走的并不顺利...作为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关键AI技术供应商,INDEMIND在机器人的导航、避障、决策、AI交

  • ​智元机器人首届合作伙伴大会成功举办 以全链条布局加速具身智能商用落地

    2025年8月21日,智元机器人在上海举办首届合作伙伴大会,主题为“与智同行 共启新元”。大会展示了“一体三智”全栈技术架构与全系列产品矩阵,推出远征、精灵、灵犀三大产品系列覆盖多元场景。CEO邓泰华强调2025年是具身智能商用拐点,目标三年内实现十万台级机器人部署。通过开源集成、资本赋能、生态共建三大路径汇聚全球创新力量,并启动“智元A计划”孵化早期项目。大会明确未来将加速技术普及与产业落地,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

  • 136号文后,分布式光伏陷入困惑,创维的破解之道

    分布式光伏行业在136号文政策影响下面临发展瓶颈,创维光伏通过发布“SKYLINK光晖共生”平台,推出“羲和”生态级解决方案,聚焦用户需求挖掘与场景细分。其战略核心围绕“稳、智、通、碳”展开,提供光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管理等服务,并构建开放生态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行业从单一供能向智慧能源生态转型,引领分布式光伏在变革中破浪前行。

  • 扫地机器人公司追觅官宣造车:预计2027年亮相

    今日,全球清洁领域领军企业追觅科技正式宣布进军汽车制造领域,提出"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的宏伟目标。这场跨界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源于2013年清华天空工场的一份造车计划书——历经十二年技术沉淀与市场淬炼,追觅认为已迎来"属于中国品牌的时代时机"。 面对被称作"工业王冠"的汽车产业,追觅展现出敬畏与雄心并存的姿态。企业坦言,当�

  • 起猛了 看到“兵马俑”跳舞了:人形机器人“光子”惊艳亮相

    ​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事正酣,8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群体舞蹈赛吸引了全球目光。来自武汉的人形机器人“光子”凭借出色表现,一举夺得该赛事冠军,成为赛场上的耀眼明星。 在这场比赛中,9台由光谷东智精心研发的“光子”人形机器人与一名专业舞者携手共舞,演绎了经典曲目《秦俑魂》。舞者身着华服,饰演威风凛凛的“将军俑”,而“光子”机器人则�

  • 橙猩VR未来影院:首家沉浸式影院引领行业新方向

    国家电影局2025年3月发布通知,鼓励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上海橙猩数字娱乐公司旗下橙猩VR未来影院作为国内首家VR影院,以180°坐姿观影模式创新突破传统边界,推动电影与VR技术融合。该模式无需场地改造,可容纳50-200人,覆盖演唱会、教育、文旅等内容,运营成本低、风险小。橙猩VR已与多领域伙伴合作,推出沉浸式内容,并借助国资背景优势整合资源,成为行业重要推动力量。未来VR影院有望成为线下娱乐新增长点,推动电影产业从“观看”向“体验”转型。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