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得物最新资讯  > 正文

百万单品在得物批量出炉:有人31小时卖爆,有人1年冲刺2亿

2025-05-23 09:49 · 稿源: 天下网商公众号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天下网商,作者:金雅,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2022年(卖出)800万,2023年2000万,去年5000万,今年冲刺1.5亿。”

入驻得物3年以来,潮流服饰品牌BIPOLAR跑出了一条“陡峭”的增长曲线,当前,得物渠道在品牌线上销售额占比中超过40%。

BIPOLAR在得物的加速度非个例。2024年,消费行业陷入价格内卷和流量焦虑时,一批品牌、商家、经销商发现,得物成为他们全渠道中增速最高的“黑马”平台。

国货个护品牌半亩花田,去年在得物业绩暴增400%,超两倍达成目标;运动品牌PUMA,去年7月在得物首发7000双新品秒售罄,每季追单2万双,成交均价超过600元,高于其他平台3倍;童装品牌巴拉巴拉,去年10月才入驻得物,今年销售目标要冲2个亿......

近期,得物的“Young品新主场”商家大会还透露了一则数据,过去一年中,6120个品牌在得物实现年销售额翻倍。

当市场进入理性主导、价格敏感的新周期,大批品牌商家能在得物逆势增长,有两个关键:

一是大量年轻优质的用户和多元细分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增量市场;二是低运营成本、退货少等平台特质,提供了更大的利润空间。若进一步追溯这些优绩生做对了什么,一大共性显而易见:他们都将得物作为打爆货品,开拓增量的主阵地。

这些赢家是如何在得物快速打出百万级爆品的?又如何让爆品活得更久、赚得更稳?

集体阵痛后的新出路:不卷“低价”,看向“利润”

“去年以来,线上变得更卷了,利润减少成了行业共同的痛点。”

某服饰品牌负责人告诉《天下网商》,“赚得更少”背后,一则由于服饰行业退货率高企,动辄就是50%-60%的退货率,二则因为爆款的价格带持续下降,三则白牌、抄袭者带来产品同质化,进一步加剧存量竞争。

他拿品牌的热销品类短袖举例,“去年159元的短袖卖1万件,今年定价129元才能卖到这个数,相当于30块钱的纯利直接没了。”

终端价格被迫“打下来”了,获客成本却在一路走高。不少商家反馈,在部分电商渠道,“投钱就有流量,不投钱就没流量”已成现实,这种脉冲式的销售无异于一锤子买卖,商品爆发得快,冷却得也快。但无论是以低价换销量,还是以投流换规模,都对商家的利润造成重创。

在增量难觅的电商战场,许多商家进入得物将其视为增量市场,而他们愿意加大投入,原因有三点:在得物,流量成本较低,经营简单人效高,退货率低。

首先,在得物流量成本低,大多数商家结合平台用户特征选品、上货,即可快速动销。

“我们深耕得物的理由只有一个,在这里能低成本赚钱,尤其节省了流量成本。”一位美的家电经销商表示,刚入驻得物时,自己还未投入精力和资源就能拿到订单,去年在推广0投入的前提下,其小家电业务在得物拿下近400万元的GMV。这位经销商甚至开玩笑,“在得物可以白薅平台90%流量,省去大笔推广费”。

其次,除了推广更省钱,商家们频繁提及的关键词还有“高人效”,他们于实操中发现,在得物,小团队也能扛起大生意。

主做服装生意的武汉品诚唯创负责人曾提及:“在过去的渠道,单人单月大概产出50万元销售额,而得物能做到70-80万元。”另一位穿戴甲商家透露,他们在得物的团队只有3人,包括一个售后、两个运营,每天处理2000—3000笔订单,旺季销售额超过百万元。

对一些深受退货率困扰的行业来说,得物人群对平台的信任积淀带来了更低的退货率,使他们免于库存烦恼、降低了退货成本。

图片

潮流服饰品牌BIPOLAR电商负责人以对比示例:“在其他平台做现货存在困难,因为波动太大,这个星期卖一万件,下个星期就只能卖一千件了,退货率又高,库存负担太重。但得物的退货率比行业平均低了60%,ROI也非常高,平均在11—12左右。只需把握好上货节奏,基本就能稳定增长。”

“在成本上,(得物)是我们所有线上渠道最低的。”半亩花田品牌负责人称,因为不需要店铺装修、不做美工、客服等基建工作,得物的运营成本更低,加之综合退货率仅10%,帮商家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提升了利润空间。

首发31小时诞生百万级爆品,稳定热卖超3年

不止成本低,得物最吸引商家的更多还是高增长,能赚钱。来自得物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每15分钟就有一款百万级爆品在得物诞生。

为何商品在得物能快速打爆?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些商品都深度满足了年轻人的需求偏好,既包括在功能价值上锻造出更高的性价比、质价比,也包括在精神价值上满足年轻人对自我表达、身份认同、社交悦己的需求。

黄金珠宝品牌周大生,抓住年轻人祈求好运的心理情绪、小克重黄金礼赠的需求趋势,在得物上架商品,31个小时卖出百万元,成为品牌后续长销爆品;

国货美妆新锐品牌皮可熊(PinkBear)和黄油小熊的联名彩妆礼盒,乘上流行IP的东风圈粉兴趣人群,新品首发30日成交破百万元,成为品牌历史销售最高的单品。

图片

今年2月,弹射者黑马4.0田径竞速跑步鞋,以优秀的质价比和特色设计脱颖而出,打造出千万级新品。爆品现象背后,是因为在得物App每周有数10万人搜索体测鞋,商家洞察到以后把得物当作发售体考、体测鞋的主场。

某运动户外品牌相关负责人从人群及产品价值的角度给出答案:“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在走向成熟,他们已经迈过单纯因品牌背书购买的阶段,对产品有了更高要求。品牌需要创造极致的功能价值,还需要满足深度的情绪价值,才能争取到更大的增长可能。”

据商家们反馈,在得物,除了商品突围速度快,更难得的是爆品生命周期普遍较长,能对全域增长形成反哺作用。“得物的爆品,不是昙花一现,而是长期‘饭票’。”有品牌如此表示。

诸如男士护肤品牌海洋至尊,打造出兼具快速控油、深层洁净、细腻肤质的多效合一“全能乳”新品,精准戳中了男性用户对复合型护肤品的需求,在得物首发测品后快速突围市场,随后外溢到全网,1个季度销售超过50万瓶。据悉,品牌2024年在得物业绩增速超过100%

“在其他平台,商品起飞得更快,但劣势是稳定性不高,一个款卖1万件是天花板,但同样的款,我们在得物累计卖了四五万件,今年还在持续跑。”BIPOLAR电商主管透露,如今品牌在得物拥有3-4个月销百万级的单品,有长青爆品已经热卖到第三年,辐射全域月销超过4万件。

数据显示,在得物商品生命周期平均138天,是行业的2.4倍。为何商品能在得物长销?从得物近日发布的“养品方法论”来看,在平台打造长销的百万级商品,只需做好“上货、推广、打爆”三个场景。

首先,从货的角度看,很多商家都乐于将得物作为新品首发渠道,或为得物开发独家货盘。

以PUMA为例,目前独家货品和首发新品在得物占比超过70%。其品牌得物运营商回忆,去年,品牌从平台侧获悉“薄底鞋”搜索猛增,叠加外部潮流趋势佐证,提前半年研发出新款Bella系列鞋,3个配色首发当日即秒罄,首月累销7000+双,此后每季订单量还能稳定在2万多单。

其次,得物“内容+货架”双驱动的生态特性,缩短了新品从认知、种草到成交的链路,为新品打爆提供了更高的确定性。

“在传统货架电商,我们通过小红书、抖音的KOL、KOC等站外内容为店铺引流,但得物相当于把内容、销售两个板块整合到了一个渠道内,整体链路更短。”半亩花田得物渠道负责人透露,品牌在从社区内容进入商详的转化率为15%—16%。

Kappa电商主管同样表示,品牌在得物有超过40%的流量都源自社区板块,在这里做内容种草,性价比更高。

除此之外,在主流电商渠道,商品打爆时常与大促相绑定,而得物的另一大特殊性在于,其销售爆发期贯穿全年各个礼赠节点,如新年、520、七夕、双旦等,每月有上新契机,与外部的双11、618形成错峰。商家们反馈,踩准礼赠节点上新、参与营销活动,销量可达日销的3-4倍。

去年520期间,美妆品牌韩束就抓住“母亲节送礼”和“女送男”的礼赠心智,20天销量破千万,今年520更是更上一层楼,5月初的销售额就同比增长超100%

得物的投入产出比令不少商家感到惊喜。据BIPOLAR透露,在得物,品牌整体的ROI达到11-14,另据Kappa,其社区达人投放的ROI最高达27。

新增32个十亿细分品类,得物身处掘金红利期

“得物是一个值得长期经营和投入的平台。”某男士护肤品牌负责人对得物给出了综合评价。

从人群和需求潜力来看,据官方数据,得物累计用户超过5亿,覆盖了一半以上的95后年轻人群。随着女性消费者的涌入,平台用户的男女性别结构趋于1:1,同时从一二线城市向一到五线城市全面扩展。

年龄、圈层、地域用户的多元化,为平台带来全新的消费需求,也刺激了更多细分品类的爆发,运动户外、美妆个护、家居、黄金珠宝、食品饮料等类目都在得物高速增长——据得物商家大会公布的数据,去年平台新增了32个十亿细分品类,包括腕表、首饰、护肤、彩妆、电脑、香水、智能设备、电脑等等。

为引入更多新商、丰富供给生态,得物近一年来的扶持政策也在持续加码。

今年5月,得物宣布将投入10亿费率补贴、5亿营销返利,百亿免费流量支持、1v1新商帮扶与经营工具等,帮助更多元品类、更多类型品牌商家在得物轻松经营,快速赚钱。

BIPOLAR表示,今年品牌在得物加大商业化投入后,不仅实现销量显著增长,还享受到平台最新的政策红利,费率降低超过11%,切实获得平台百万级的返现。

当得物从一个潮流鞋服品类领先的电商平台发展型为全品类猛增的品质生活购物社区,当下成为商家们下场掘金的最佳窗口期。

新一波平台政策红利下,大量细分赛道的供给缺口仍然待填满,更多的百万级长青爆品正奔跑在路上。

若你也想找到生意新增量,不妨扫码报名,和得物平台一起携手共创未来年轻消费新主场。

举报

  • 相关推荐
  • 工厂机器忙到冒烟,这款“万元神器”价格被打下,有人3个月5万台

    所谓“骑行台”,全名是“室内训练台”或“自行车训练台”,是一种使用自行车在室内进行系统性训练的健身设备,圈内有时也称其为“骑行客的跑步机”,它与能模拟跑道的跑步机类似,骑行台也能模拟自行车道路,遇上雨雪等不良天气,或者因工作或家庭事务导致抽不出户外骑行时间,用户同样能在家保持相应的训练量。

  • 女子每天步行10公里20天瘦12斤:早上1小时、晚上1小时

    ​近日,陕西一位女子通过坚持步行锻炼,在减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了解,该女子为了实现减肥目标,开启了每日步行10公里的计划,并且严格按照“早上1小时、晚上1小时”的时间安排来执行。 在过去的20天里,她风雨无阻地坚持这一锻炼方式。每天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她便已踏上步行的道路,用

  • 男子攒钱10买法拉利提车1小时后自燃:20分钟彻底烧毁

    日本男子组合Chocolabi制作人Honkon花费10年积蓄4300万日元(约224万元人民币)购入白色法拉利458 Spider跑车。提车当天在东京高速行驶时发现车尾冒烟,虽及时停车报警,但20分钟内爱车就被大火彻底烧毁。这位33岁制作人表示这是人生第一辆车,多年梦想瞬间破灭,心理阴影挥之不去,自嘲"可能是全日本唯一遭遇这种倒霉事的人"。目前正等待警方调查起火原因。

  • 7天狂20万瓶,有品牌几千万,山姆、俞敏洪都盯上的大单品火了

    “水替”的战争仍在持续打响。 继无糖茶、气泡水、电解质水、白桦树汁、红豆薏米水、西梅汁之后,带着谷物清甜的玉米汁杀出重围,成为“水替”战场的新主角。 这场风潮早有伏笔: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日益增强,曾经占据饮料市场半壁江山的高糖饮料逐渐失宠,各类低糖、0卡的健康饮品你方唱罢我登场。根据欧睿国际《2024全球饮料市场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健康饮品

  • 柠檬微趣单品月流过2亿,背后还有北京厂商们集体跟上

    Sensor Tower最新数据显示,柠檬微趣旗下合成类手游《Gossip Harbor》3月海外双端月流水达3500万美元(约2.5亿人民币),跻身出海手游收入榜Top3。该游戏两年内流水增长近8倍,目前稳居合成类产品全球榜首。北京厂商在合成赛道表现突出,6款产品月流水超150万美元,其中柠檬微趣占据头部位置。产品通过"剧情+玩法+运营"三重驱动:剧情强化情感冲突和代入感;玩法从基础合成升级为"合成+加工/解谜"等复合机制;运营方面采用高频限时活动(每月4-6个)配合渐进式难度曲线。2024年新上线的《Hannah's Odyssey》等产品正尝试"合成+冒险解谜"的跨界融合,显示该赛道仍在持续创新。(140字)

  • 母女就餐1小时未动筷老板报警 一个举动帮母女保住30万

    ​4 月 21 日,四川广元一家餐馆内发生一起惊险事件,餐馆老板的果断报警帮助一对母女保住了 30 余万元。 当日,一对母女来到该餐馆就餐。服务员上菜后,店主留意到,一个小时过去了,母女二人竟未动筷,且一直拿着手机打视频。察觉到异常的店主没有丝毫犹豫,果断选择报警。

  • 用AI半年涨粉50万,Make工作流这样批量出爆款!

    也就是说,通过搭建make工作流(一种AI自动化工作流软件),可以实现自动化更新:从最开始的信息采集,文件格式化,到入库(notion库),进行分发、改写,最后在推特发布,平均一个月能发1到2万条推文。

  • 服务区4根充电桩20多辆车排队!有人插队后惊动蜀黍

    快科技5月1日消息,每次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几乎都会上演电动车排队充电的场面。但车主在等桩充电过程中,一旦有人不守规矩插队或者抢桩,很容易引起车主间的纠纷。今日,有网友上传视频显示,在五一假期出行期间,一高速服务区只有4根充电桩,20多辆车在排队,一辆车一等就是2到4小时才能充上电。即便如此,还是有人企图插队,这也引起了其它排队车主的不满,双方发生争执后报警处理,民警赶到现场也开始教育插队车主。事实上,此类场面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除了插队外,还有车主因争抢同一根充电桩大打出手,本来一个好好的假期,因为充电问?

  • 丁俊辉祝贺赵心童夺冠:在这条跑道终于有人冲到终点

    北京时间6月6日凌晨,中国选手赵心童在英国谢菲尔德举行的2025年斯诺克世锦赛决赛中以18比12战胜马克·威廉姆斯,成为首位夺得该赛事冠军的中国及亚洲选手。这一胜利创造了两个纪录:首位以业余选手身份参赛并夺冠的选手,以及首位亚洲世锦赛冠军。赛后,中国斯诺克名将丁俊晖发文祝贺,称赵心童实现了中国斯诺克人共同的梦想,将曾经的"门槛"化作今日的星光。丁俊晖表示,这一荣耀是对中国球迷最好的回报,也标志着中国斯诺克力量的崛起。

  • 假小米马桶1.3亿被判赔3000万 小米起诉小米零度获赔

    上海第三中院近日判决一起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认定某商家使用"小米零度"标识构成侵权。该商家在电商平台销售卫浴产品时,刻意模仿小米商标设计及语音指令"小爱小爱",累计销售额达1.3亿元。法院认为其行为易导致消费者混淆,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全额赔偿小米公司3000万元,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本案明确了智能硬件领域品牌保护的边界,对规范市场竞争具有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