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云上盛惠!海量产品 · 轻松上云!云服务器首年1.8折起,买1年送3个月!超值优惠,性能稳定,让您的云端之旅更加畅享。快来腾讯云选购吧!
Product Hunt 现在已然成为创业圈子里的一面旗帜,无数人在上面发布好的创业项目,无数投资人在上面寻找着下一个「独角兽」。那么,Product Hunt 是怎么壮大起来的呢?它的创业过程中其实有很多值得创业者学习的地方
Homejoy,这一曾一度认为是明日之星的硅谷宠儿,在其发展历程中共募集了数千万美元融资,然而迅速倒下的事实不免惊叹。本文作者为Homejoy前雇员Hunter Davis,他是一位前端开发工程师及众筹专家,从中揭秘公司衰落原因。
现象级产品“唱吧”至今拥有令人羡慕的用户数量,3亿。而这一切,却用了短短不到四年时间。唱吧团队如何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变化;怎样用人,才能不断激励新老员工做出更棒的业绩;CEO陈华又如何用“下大雪”模式激励新员工?
还记得你16岁时在做什么吗?读着高三?背着英语历史,做着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为考一个好的大学而努力和紧张着?的确,这是很多人16岁时的生活。
当我们来到 Instagram 总部采访 Kevin Systrom 的时候,他正坐在黑皮沙发上摆 Pose 露笑脸拍照。「还要再拍啊……」他边叹气边走到房间的另一处,毕竟,作为 Instagram 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早就被拍腻了。Systrom 身高 6 英尺 5 英寸,看上去十分修长,他对自己硅谷系的穿衣风格也十分满意。今天他身着浅灰色外套和深色长裤,看上去比他 31 岁的实际年龄要老成一些,散发出十足的自信与张扬,这也不难理解,毕竟他是一家市值 350 亿美元的公司的 CEO,拥有 4 亿美元个人
你清楚自己想要创业,想要给自己最好的成功机会,但你可能还在考虑自己想要做哪种类型的生意。毕竟,你脑子里很可能转悠着好几个小生意的想法。
当 Facebook 去年二月拿出令人震惊的 190 亿来收购 WhatsApp 时,美国还很少有人听说过这家小小的硅谷初创公司。这个举动甚至震惊了那群密切报道湾区科技动态的记者。这是因为 WhatsApp 很少做公关宣传——它的同名 app 已经在美国之外的地方非常流行了。
听听真正的90后创业者是如何评价国内的创业环境的,以及王小川、李明远、姚劲波给了他哪些创业建议。
回想起2014年6月,公司账上几乎没钱了,一直在等申请成都一个20万的政府专项资金补贴。此时应届毕业的刘铭做到技术总监时,工资一个月才发2千块。叶翔给自己发的还不到这个数。
Stripe 的发展就是很好的案例。这家从 CEO 到 CTO 年龄都不超过 25 岁,估值已达 50 亿美元的初创企业,致力于为商户提供更为简单的支付服务。
2013 年上线的节操精选应该是最早专注于逗比,做综合聚合平台的 App之一。这和陈桦的二次创业有关系。吸取了第一次创业时创办“声声”(原创声音分享社区)定位太文艺的经验,陈桦明白越是接地气的东西才越可能被年轻人所接受。
沙小皮:坐拥300万粉丝大号视觉志,圈内尊称一声沙总。为了发展自己的微信平台,与妻子双双辞职。正因为有这样的气魄和专注,视觉志成为了国内响当当的大号。
2015年1月30日,我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条内容,附了工牌、工位照,写上:青春不老,斗志永存,愿大家好。这条内容获得了我有史以来的最多赞,也进入了一个小周期:持续地回答很多关心关注我的朋友,为什么我在一个很明确的上升期(个人和业务线皆如是),离开了BAT体量大平台,进入到了一家听着苦哈哈的创业公司——人人车,做着看着仿佛有点low的二手车项目,从生态平台建设,开始了接地气的o2o之旅。
今年7月,HomeJoy创始人在公司官方博客上宣布由于融资失败,公司即将停止运营。这是一个十分突然的消息。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公司于2012年7月正式开始运营,2015年7月底关闭——三年时间,经历了大起大落。
伊光旭同学是最早把网络上的逗比表达玩转起来的专家之一。而且这家伙开始是在豆瓣上玩的,后来转战到新浪微博创办“冷笑话精选”以及一系列大号,接着又跑到微信做公众号。坚持团队作战,生产段子。
2010 年,我们推出 Instagram 第一版的前一夜,联合创始人 Kevin 和我打赌,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第一天会有多少人下载我们的 app。Kevin 猜是 2500 人,而在那个特别乐观的瞬间,我决定把数目定高,猜测会有 25000 人。结果第二天,我都不敢相信,下载量恰好就是我所估计的数目。
在过去的9月,考拉班车开出了末班车,业务被滴滴接手,公开的原因是资本寒冬、滴滴入局,融不到钱。同样是定制巴士,爱邦巴士则显得遮遮掩掩。近日,爱帮巴士微信用户群传出,爱帮巴士早已名存实亡,只是没有勇气公开承认罢了。
下厨房早期的用户员大都没下过厨房,这听上去有点荒谬,但却符合Tony对于下厨房的期许——在他的设想中,下厨房不应该是一个版主或少数厨艺达人表演,大多数人点赞、鼓掌、呐喊的“体育馆”。而应该是一个由“美食移民者”所组成的村落,或者一个去中心化的“咖啡馆”:无论厨艺水平高低,无论做的是什么菜,只要有对于美食的热爱,能够愿意分享自己在美食中间得到的快乐,你都可以在这个地方找到属于你的一席之地。
正当 17 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巨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同时,它却下架了。之后,对 17 感兴趣的用户们在 App Store 搜索它的时候,会看到另外一款 app 排在第一位——在直播。
不是说每一条新闻都有值得传播的必要的。记者以及编辑的任务之一就是筛选,决定哪些值得在自己的媒体上曝光,又或者是在博客上介绍,又或者是上 NewYork Times 。而作为创业者的你,就是要向他们证明你符合报道的若干条标准,而且对媒体受众来说决定有吸引力。
为了能有效地提升初创公司曝光率,笔者决心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为此,花了好几年的试错经历,其中得到了无数优秀的营销从业者的指点帮助,当然还有大量时间花在了不断地调整语言,变换策略,最终凝练成为了一套可以复制执行的操作流程。
WhatsApp为什么在海外如此受欢迎呢?Facebook斥资190亿美元买下它,是因为它已经拥有了将近4.5亿的庞大用户基础,这些用户遍布欧洲和包括印度、非洲在内的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它让人们得以通过网络发送文本信息,而不必向无线运营商支付高昂的短信费用。
我住的小区附近是一条步行街,因为周边有三星、金业、先锋、伟易达等多家大型代工企业,这个村来往人口大约有3万人左右,所以这条街非常的热闹。同时,这条街周边竟然有50多家理发店,这些店平均每天大约有10位客人左右。
北京奥体中心场内,丁振辉小步登上舞台中央,快速扫描了一下发布厅,突然脑子一片空白,准备好的话忘了怎么开头讲。他握了握拳头,对着PPT和手稿,有点磕巴地“念”完了发言稿。
打开应用市场,社交类App数不胜数,各种软件的流行反而导致线上交流冲淡了线下联系。能不能创造出更好玩、更有效的方式,打造真实的落地活动,将线上社交转化为线下呢?基于这样的想法,毛靖翔在2013年5月创立“多聚”平台,以兴趣为出发点,同时满足用户活动和社交的双重需求。
与青年菜君、爱餐桌等直接自己卖菜不同,味库是一个半成品净菜平台,整合的是两类B端。
你想对了,我就是这骚年中的一个,凭借着自己多年的打工经历,我觉着当老板的时机到了。为什么?没为什么,因为我一开始就没想给人打一辈子工,哪怕是摆地摊,我也要自己做摊主,实际摆地摊也是一种创业,你千万不要认为摆个摊儿就挣钱,赔钱的有的是。
在上一章节,我们谈到了 Spotify 在分享机制上的创新,还有探索分享功能。而在本次最终章中,将向读者展示 Spotify 社交化方面所做的教科书一般的表率。它借力打力,正确的选择合作伙伴,不断地扩大用户基数。然后,我们将谈到 Spotify 的未来,它将演变成怎样的巨兽?对于我们未来的音乐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它的周围又环伺着怎样虎视眈眈的对手?
在上一章节,我们介绍了 Spotify 之所以能够从市场上胜出的关键原因:抓准了市场上存在的某个空白,弥合了盗版用户和付费下载用户之间的鸿沟,利用「实时响应的在线音乐流」以及「探索发现」功能来全方位覆盖用户,集合 Napster 和海盗湾这两家网站的长处,利用 80/20 法则对产品进行创新。
Spotify 的创业经历是一个太精彩、也太经典的增长故事了,或者用故事这样的词形容有点儿低估了它,用「传奇」也许才恰到好处吧!因为这家公司在短短六年的时间里获得了上百亿的估值,拥有超过 5 千万的用户,其中 1250 万用户都是付费用户。这家公司到底干了点儿啥名堂搞出这么逆天的数据出来?它增长的引擎到底是什么?本文将为你抽丝剥茧,将 Spotify 能够成为百亿估值的秘密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