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外骨骼机器人最新资讯  > 正文

小小峨眉山拿下 外骨骼机器人启用:80元可租用3小时

2025-07-28 16:09 · 稿源: 快科技

快科技7月28日消息,感觉腿好轻,它帮我把腿提起来上台阶很轻松!”在峨眉山景区,一位刚体验完外骨骼机器人的游客难掩惊喜。

这款能减负”的黑科技于7月25日正式在峨眉山景区投用,仅需80元就能租用3小时,让登山不再是体力挑战。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上线的外骨骼机器人专为山地徒步设计,设备自重仅4斤左右,轻便的机身不会给使用者增加额外负担。

一位刚从九寨沟游玩归来的游客分享道:前几天逛九寨沟腿肚子疼得厉害,本来担心爬峨眉山会更累,没想到穿了这个机器人后完全不疼了。”

这款登山神器”通过智能传感系统实时捕捉人体运动姿态,在抬脚、迈步等动作时提供辅助推力,有效减轻腿部肌肉负担。其内置的高容量电池可支持5小时续航。

目前景区初期投放了30台设备,为山地旅游景区的无障碍化改造提供了新思路,让更多人能享受登山的乐趣。

举报

  • 相关推荐
  • 4名男子被峨眉山野猴追致2人摔倒:正常生态现象 会管控

    ​近日,一则发生在四川乐山峨眉山景区的意外事件引发关注。 7 月 20 日,有网友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视频,画面显示在峨眉山景区内, 3 只野猴突然对 4 位男性游客展开追逐,最终致使其中 2 人摔倒在地。 据了解,事发当时这 4 位男性游客正在景区内正常游览,毫无防备之下遭到野猴的攻击性追逐。幸运的是,摔倒的游客仅受擦伤,身体并无大碍。 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在回

  • 普渡机器人发布AI扫吸推机器人PUDU MT1 Vac,重新定义智能吸尘新标准

    普渡科技7月15日发布AI扫吸推机器人PUDU MT1Vac,专为大面积吸尘场景设计。产品采用双独立风道系统,吸尘效率提升200%,配备20L超大容量尘污分离系统,单次作业可覆盖1000㎡酒店地毯清洁需求。机器人具备55cm超宽吸尘宽度,集成HEPA级过滤系统,能识别不同地面材质自动调节吸力。搭载激光SLAM+视觉VSLAM融合定位系统,适应酒店、商超等复杂场景。该产品填补了大容量高效吸尘机器人市场空白,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

  • 曝特斯拉Gen3机器人明年入华量产:普通人也能买

    特斯拉第三代Optimus人形机器人已在美国工厂开始实测,预计2025年面向中国消费市场推出,2026年实现量产,5年内计划年产能达100万台。相比前两代,第二代产品减重10公斤,行走速度提升30%,手部自由度增至22个,新增颈部活动能力。第三代将重点提升执行复杂任务能力,如叠衣服、照顾小孩等。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1-1.2万台零部件,2026年量产10万台,2027年提升至50万台。中国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千亿元,全球市场2035年有望达1.12万亿元。

  • 普渡机器人发布大载重工业配送机器人PUDU T600系列,助力工业物流市场革新

    普渡机器人7月24日发布全新工业配送机器人PUDU T600系列,提供标准版和潜伏版两种形态。该系列具备600kg超大运载能力,支持智能货架识别、自主乘梯调度和多机协作功能,兼容VDA5050通信协议。创新配备灾害避险模块,支持私有化部署保障数据安全。产品适用于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等工业场景,助力构建高效智能物流体系。作为全球服务机器人领军企业,普渡科技专注移动�

  • 空调行业跟风较上劲 !海尔风随人动、避人吹,格力也推出空调机器人

    2025年上半年空调市场持续火热,线上销售额同比激增50%,线下增长16%。美的、格力、海尔三大品牌占据约70%市场份额,并在"送风体验"创新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海尔推出"聪明风系列"应用AI人感防直吹技术,实现"风随人动";美的升级无风感技术,内置毫米波雷达2.0系统;格力则推出"空调机器人控制"专利技术,通过多模态模型动态调节送风。三大巨头通过技术创新保持市场优势,上半年份额出现细微波动(海尔+0.7%、美的+0.1%、格力-1.4%),显示行业竞争持续升级。

  • 从数字世界迈向物理世界!清华×生数发布最新成果Vidar,基于视频大模型实现机器人物理操作

    清华大学生数科技团队研发的Vidar模型实现具身智能重大突破,首次让通用视频大模型具备"手脚"功能。该模型通过三级数据架构(海量通用视频+中等规模具身视频+少量机器人特定数据),仅需20分钟机器人真机数据即可快速泛化到新机器人本体,数据量仅为行业领先方法的1/80-1/1200。Vidar创新性地将任务解构为上游视频预测和下游动作执行,结合逆动力学模型实现视觉-

  • INDEMIND:停止堆功能,扫地机器人需要回归第一性原理

    文章批评当前扫地机器人行业过度追求"花哨"功能而忽视核心清洁能力的问题。厂商为差异化竞争不断叠加视频通话、机械手等创新功能,却导致产品复杂化、故障率上升,用户体验未获实质提升。指出行业应回归本质,聚焦感知、规划、决策三大核心能力升级,解决避障不佳、覆盖率低等基础痛点。介绍INDEMIND公司通过立体视觉技术构建三维语义地图,实现厘米级障碍

  • 高交会机器人“八大金刚”展区与“六大代表”展区再掀江湖风云:在“怒放的生命”里狂飙

    2025年2月16日,深圳南山区举办"怒放的生命——企业风采嘉年华"活动,展示8家科技企业机器人创新成果。活动凸显深圳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主力军的地位,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产学研合作等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化。高交会特设机器人展区,汇聚行业顶尖企业。深圳计划投入45亿元发展AI与机器人产业,目标2027年实现千亿产值。活动展现了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的完整产业链,为全球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 智慧养老再升级!海尔养老机器人矩阵亮相老博会

    文章主要探讨了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传统养老服务模式面临人力依赖重、效率低等挑战,科技赋能成为破局关键。海尔在2025年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上展示了一系列AI产品,包括衣物洗护机器人、助行机器人等,系统化呈现了科技赋能居家养老的可行路径。其中,海尔智能衣物洗护机器人能实现从洗衣到收纳的全流程自动化,减轻老年人负担;AI运动外骨骼机器人W1则通过柔性算法等技术,帮助老年人稳健行走。文章强调,智慧养老不仅要解决显性问题,更要关注不易察觉的生活痛点,海尔以"无人家务"为方向,加速布局家庭服务机器人场景应用,推动养老从"被动辅助"向"主动赋能"转型,为构建更高效、人性化的智慧适老新方案提供科技支撑。

  • 从“形态自由”到场景适配智元灵犀X2-N重塑机器人移动边界

    上海智元公司7月7日发布灵犀X2-N人形机器人,创新采用轮足双形态自由切换技术,突破传统机器人移动方式局限。该机器人能在1秒内完成形态转换:足式状态下可稳定负重12公斤上下台阶;轮式模式下能高效穿越复杂地形。六自由度机械腿结构配合平滑步态控制,确保切换快速稳定。产品线覆盖办公、展览等多场景需求,价格从十几万至三四十万元不等。这一突破性设计推动人形机器人从"能移动"向"会适应"跨越,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技术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