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云上盛惠!海量产品 · 轻松上云!云服务器首年1.8折起,买1年送3个月!超值优惠,性能稳定,让您的云端之旅更加畅享。快来腾讯云选购吧!
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7月16日在上海张江开幕,睿思芯科展示了中国首款全自研高性能RISC-V服务器处理器"灵羽处理器"。该处理器凭借全栈自主设计、极致扩展与兼容能力、敏捷落地速度三大核心优势引发关注,性能可媲美国际主流架构芯片,标志国产服务器芯片首次突破"高性能、全自研IP、自主SoC"技术壁垒。峰会汇聚全球数百家企业及研究机构,围绕高性能计算、软件与生态系统等热点领域展开讨论。灵羽处理器专为AI大模型等新兴高算力场景设计,已与联想、商汤科技等头部厂商建立深度合作,构建完整生态链,为全球数据中心算力基建提供"中国方案"。
小米自研手机芯片"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搭载十核四丛集CPU架构,包含2颗Cortex-X925超大核、4颗Cortex-A725性能大核、2颗低频A725能效大核和2颗Cortex-A520超能效核心。该芯片并非基于Arm CSS平台方案,而是采用Arm IP授权,CPU/GPU多核及系统级设计均由小米自主研发。其超大核主频突破3.9GHz,搭配16核Immortalis-G925 GPU,能效表现优异,可兼顾高性能与日常续航。该芯片将由小米15S Pro首发搭载。
一加Ace5至尊版5月15日开启预约,搭载联发科天玑9400+处理器,采用台积电3nm工艺和全大核架构设计,配备1个3.73GHz Cortex-X925超大核、3个Cortex-X4超大核和4个Cortex-A720大核,安兔兔跑分突破300万。GPU方面集成12核Immortalis-G925,支持天玑OMM追光引擎和倍帧技术,实现"无限满帧"游戏体验。该机首次将PC游戏的1%Low帧指标引入手游流畅度评估体系,并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凭借强劲性能和创新技术,一加Ace5至尊版有望在游戏手机市场掀起新热潮。
忆联PCIe 5.0企业级固态硬盘UH812a/UH832a与H3C UniServer G7服务器强强联合,在SPECstorage Solution 2020测试中表现卓越。测试结果显示,该组合在AI图像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基因组分析等场景下性能领先:AI处理响应时间最快0.24毫秒,较上一代提升48.94%;EDA工作负载响应时间仅0.03毫秒;基因组分析吞吐量达21236MB/s。产品采用PCIe 5.0技术,带宽较PCIe 4.0翻倍,延迟降低43%,支持1.6TB-15.36TB多种容量,为AI训练、边缘计算、金融核心系统等场景提供高性能存储解决方案,重新定义企业级存储性能标杆。
刚刚过去的三月底,国产RISC-V迎来破局时刻:知名芯片设计企业睿思芯科在深圳正式发布中国首款全自研高性能RISC-V服务器处理器——灵羽处理器。【3月31日,睿思芯科在灵羽处理器发布会现场举办用户启航仪式】服务器处理器的性能门槛极高,既在于算力、功耗、接口等维度的极致需求在于生态兼容性、稳定性、安全性的严苛要求,一向被视为国产处理器研发领域难以攀登的“珠穆朗玛峰”。在这场以RISC-V为代表的全球架构迁移中,睿思芯科不仅是一家技术公司,具备打造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能力,也正在成为连接方法论和生态体系的关键纽带,通过与产业合作伙伴协同推进,为中国在RISC-V赛道构建起更扎实、具持续性的技术与生态基础。
今晚,苹果M3Ultra芯片正式发布,苹果宣称是其迄今打造的最强芯片。M3Ultra配备了Mac性能最强劲的CPU和GPU,神经网络引擎核心数量翻倍,统一内存容量创个人电脑新高。显示引擎支持最多8台ProDisplayXDR,呈现超过1.6亿颗像素。
高通代号为ProjectGlymur”的骁龙XElite2项目,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并且还将涉足桌面PC处理器市场。骁龙XElite系列芯片已经有三个版本,分别为X1E-78-100、X1E-80-100和X1E-84-100,这些芯片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高通CEOCristianoAmon曾在2024年的SnapdragonSummit上确认,下一代骁龙X系列将带来真正不可思议”的升级,并表示将为计算性能带来乐趣和兴奋。
在当今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数据中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更高的效率、更低的能耗以及更强的性能,成为了IT决策者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这款处理器将会为更多的企业和组织带来前所未有的价值和收益。
三星的GalaxyS24FE手机已经通过FCC认证。这款手机型号为SM-S721B/DS,在FCC机构的网站上可以查到相关信息。三星GalaxyS24FE是一款性能强劲的智能手机,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在DefCon大会上,安全研究人员揭露了一个名为Sinkclose的高危漏洞。该漏洞自2006年以来一直存在于几乎所有AMD处理器中,包括数据中心CPU、图形解决方案、嵌入式处理器、台式机、HEDT、工作站和移动产品线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漏洞存在已久,但由于其隐蔽性和利用难度,至今尚未发现黑客利用该漏洞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