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云上盛惠!海量产品 · 轻松上云!云服务器首年1.8折起,买1年送3个月!超值优惠,性能稳定,让您的云端之旅更加畅享。快来腾讯云选购吧!
市场焦点正从AI算力向AI终端迁移,歌尔股份成为关键样本。受益于XR/AI眼镜需求激增,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5.65%,精密零组件业务收入同比增20.54%。通过收购米亚精密强化产业链,并推出Mulan2等创新产品,在光学、声学技术持续领先。股权激励计划设定高增长目标,管理层增持显信心。AI眼镜进入放量阶段,歌尔作为Meta等头部客户核心供应商,具备垂直一体化优势,有望复制TWS成功路径。
第52届北京国际礼品展8月14日盛大开幕,聚焦中秋、年节礼品采购旺季。展会以"新质"为主题,汇集900余家展商超20万件创意礼品,特设文创新品、非遗体验等特色展区。北方多省市礼品协会组团参展,吸引电商平台、私域买家等全渠道采购商洽谈。亮点包括:1)福利礼品一站式采购方案;2)文旅文创产品强势崛起,打造七大场景IP衍生品;3)全产业链覆盖,从设计到交付的柔性供应链。首日人流超往届,成为下半年业绩增长关键引擎。展会持续至8月16日。
腾讯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经营利润692.5亿元,增长18%;毛利润1050亿元,增长22%。三大主业齐头并进:游戏收入同比增长22%,《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长青游戏表现强劲;广告收入增长20%;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收入回升10%。AI战略投入持续加码,研发投入202.51亿元,资本开支同比激增119%至191亿元。微信生态稳健发展,月活用户达14.11亿,视频号、小程序商业化能力提升。公司保持高质量增长,自由现金流430亿元,同时进行注销式回购,上半年累计回购367亿元。
今日,中国移动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实现营业收入5438亿元,其中通信服务收入为4670亿元,同比增长0.7%。
随着AI大模型时代到来,寒武纪作为智能芯片领域新兴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2022-2025年累计研发投入占营收105.99%,形成覆盖云边端的完整产品矩阵,包括思元系列芯片及配套基础软件平台。其自主研发的软件平台支持主流AI框架,显著降低开发门槛,推动公司连续两季度盈利。通过长期技术积累,寒武纪构建了从终端到云端的智能计算生态,在大模型需求激增背景下实现业绩快速增长。
2025年家电行业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年轻消费群体成为市场新引擎。三滚筒洗衣机、超省电空调等创新产品快速走红,精准切中年轻人"内衣外衣分洗但不愿手洗"等细分需求。Leader品牌表现亮眼,其懒人洗衣机预售突破8.8万台,带动多筒产品渗透率从3.2%跃升至9.5%。消费趋势显示,年轻人更注重产品背后的低碳环保、悦己体验等价值主张。上半年节能空调成市场热点,Leader、小米等品牌增幅显著。行业竞争正从功能消费转向价值观共鸣,能读懂用户情感需求的品牌将赢得新增量空间。爆品战略不仅带动业绩增长,更能构建品牌护城河,这或将成为家电行业突破增长瓶颈的有效路径。
IBM发布2025年Q2财报,营收170亿美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率和现金流均超预期。CEO表示AI业务增长强劲,生成式AI业务已超75亿美元。软件业务营收74亿美元增长10%,咨询业务增长3%,基础设施业务增长14%。公司上调全年自由现金流预期至135亿美元。IBM Z系统营收暴涨70%,混合云业务增长16%。截至Q2末持有现金155亿美元,上半年向股东返还16亿美元股息。公司预计2025年营收至少增长5%�
文章探讨了企业如何通过智能营销Agent实现精准获客。在流量红利消退、降本增效的背景下,企业转向存量客户价值挖掘。营销Agent能:1)分析客户画像,精准推荐潜在客户;2)识别老客户复购机会;3)智能匹配营销策略,实现一键触达。通过三个典型场景展示了如何"以存量博增量",包括复制成功客户案例、挖掘交叉销售机会、个性化营销触达。该方案打破了数据壁垒,解决了客户识别难、拓客难、触达难等问题,为企业提供持续增长动能。
6月27日,中公教育与天猫图书联合推出公务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定制化备考套装。活动期间(6月27日-7月31日)享10%直降优惠及专属赠品,产品覆盖教材、课程、服务全链条。重点产品包括:2025新版教资笔试套装(含7-8册图书+200+课时课程)、2026国考《行测必做5000题》新增1250道真题、四维架构国考书课全程班(378课时+60节时政直播课)。双方通过"产品定制+服务整合"模式,构建标准化备考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从价格优惠向服务升级转型。
国泰基金李海管理的国泰金泰灵活配置混合基金表现亮眼,近3年、5年收益率分别达37.92%和64.67%,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表现。李海采用"深度价值成长"投资理念,通过自下而上选股结合中观行业判断,重点关注因阶段性困境被低估的优质企业。其投资风格注重安全边际,不追热点,严控风险。长期看好中国核心资产重估机会,认为以恒生科技为代表的中国优质企业仍有上涨空间。在消费领域,李海采取"新消费为矛、旧消费为盾"策略,既挖掘新兴成长机会,也把握传统消费龙头估值修复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