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法院模式创新正当时,相芯AI法官助理来了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随着互联网全面普及,公民日常生活与互联网结合也愈发紧密,一旦在互联网中发生侵权、违约、纠纷等案件,往往因为互联网的特殊性而存在申诉难、取证难、审判难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互联网法院自2017年开始陆续成立,专门解决传统司法模式不易应对的涉网纠纷。仅以杭州互联网法院为例,截至2020年7月底,共?
北京互联网法院:超八成肖像侵权源于微信公号侵权更隐蔽
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通报关于网络环境中侵害肖像权案件审理情况。通报指出,在网络环境中,肖像权纠纷绝大部分权利人属于社会公众人物,约98.7%属于演艺领域,大量侵权行为以更为隐蔽的方式出现。
北京快手科技被北京互联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据天眼查显示, 8 月 3 日,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被北京互联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 11000 元。
北京互联网法院:个别图片公司或律师专门从事图片维权获利
日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关于涉网图片类著作权案件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个别图片公司或者律师甚至专门从事图片维权诉讼,利用专业软件检索到侵权行为后再向图片权利人寻求授权,以提起诉讼的方式获取不正当商业利益。
北京互联网法院:图片类侵权案占比高 单张最高赔偿5000最低300
今日北京互联网通报涉网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通报指出,图片类著作权侵权案件占著作权案件的一半以上,若被告将侵权图片用作商业用途,单张图片最高可判赔 5000 元。
微信小程序订单可一键接入广州互联网法院立案通道
今日,腾讯微信与广州互联网法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致力于推进微信小程序交易与诉讼保障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在小程序中打造一键前往广州互联网法院小程序立案通道等一系列措施,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维权。
北京互联网法院:2019年共有34位明星起诉网友侵害名誉权
今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了《“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自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共收案41948件,结案33521件。受理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件3836件;其中,网络侵害名誉权纠纷1075件,占比28.02%。以青少年为涉嫌侵权主体(即案件被告)的网络侵害名誉权行为集中出现于从事演艺工作的公众人物名誉权侵权案件中,同时体现出近年兴起的粉丝文化的突出特点,此类案件共计125件,占全部
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报告:名誉权纠纷被告多是大学生,饭圈“黑话”也构成侵权
12 月 19 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了《“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问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涉网侵害名誉权案件中,粉丝侵害明星名誉权的案件较为多发,其中,被告多是在校大学生,最小仅为 19 岁。以青少年为涉嫌侵权主体(被告)的网络侵害名誉案件共计 125 件,占全部网络侵害名誉权纠纷的11.63%。
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存证总量已突破19.8亿条
会上介绍, 2018 年 9 月,杭州互联网法院上线了司法区块链。今年 5 月在长三角主要领导人峰会上发布了长三角司法链,进一步扩大了司法区块链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截至 10 月 22 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存证总量突破19. 8 亿条。
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互联网技术司法应用白皮书》,区块链入围“十大典型技术应用”
白皮书还阐述了十大典型技术应用,其中包括:法律知识图谱技术、区块链技术、即时通讯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云视频技术、微服务架构技术、数据安全交换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