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BBC最新资讯  > 正文

BBC 正在阻止 OpenAI 数据抓取:计划与企业合作找出生成式 AI 用途

2023-10-07 09:30 · 稿源:站长之家

站长之家(ChinaZ.com) 10月7日消息:英国最大的新闻机构 BBC 已经明确了其在评估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时将遵循的原则,包括用于新闻研究和制作、档案和「个性化体验」。

p0f2ssyx.jpg

图片来自 BBC

BBC 国家总监 Rhodri Talfan Davies 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该广播公司相信这项技术提供了向「我们的受众和社会提供更多价值」的机会

Rhodri Talfan Davies 表示,创新一直是 BBC 的核心。从 1922 年的首次广播到 20 世纪 60 年代的彩色电视,再到过去 25 年中我们在线和移动服务的快速发展,创新推动着 BBC 的每一步发展。

每当 BBC 拥抱新技术时,我们都会把我们的价值观放在首位。我们希望利用新技术造福所有受众,帮助我们以崭新而令人兴奋的方式履行公共使命。不仅如此,我们还希望积极影响新技术的发展,以支持提供值得信赖的公共媒体和信息。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的出现预计将预示着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它几乎可以影响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新工具可以根据用户的提示生成文本、图像、语音、音乐和视频。目前的功能令人印象深刻,而且预计还会迅速发展。您可能听说过其中的一些工具,如 ChatGPT 或 Midjourney,它们是其中最著名的两种。

有鉴于此,今天 BBC 概述三项原则,这些原则将决定与 Gen AI 的合作方式:

  1. 我们将始终以公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我们将探索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加强我们的公共使命,并为受众提供更大的价值。同时,我们将努力减轻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挑战,包括媒体信任、版权保护和内容发现。我们还将寻求与科技行业、媒体合作伙伴和监管机构合作,倡导在开发创世人工智能的过程中保持安全和透明,并防止造成社会危害。

  2. 我们将始终优先考虑人才和创造力——任何技术都无法复制或取代人类的创造力。我们将始终优先考虑并表彰在各自领域最出色的记者、作家和广播员所讲述的真实的、人性化的故事。我们将与他们合作,探索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帮助他们开拓新的领域。创作者和供应商在我们的行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BBC 将始终考虑艺术家和权利人的权利。

  3. 我们将公开透明——信任是 BBC 与观众关系的基础。我们的领导人将始终对 BBC 制作和发布的所有内容和服务向公众负责。当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出出现在我们的内容和服务中时,我们将对受众保持透明和清晰。人工监督将是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的一个重要步骤,我们绝不会在我们的产出中完全依赖人工智能生成的研究。

BBC 表示,将与技术公司、其他媒体机构和监管机构合作,安全地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并专注于维护新闻行业的信任。

Davies 在文章中表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将启动一些项目,探讨生成式 AI 在我们制作和工作方式上的应用,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以更好地了解机遇和风险。」「这些项目将评估生成式 AI 如何可能在多个领域支持、补充或甚至转变 BBC 的活动,包括新闻研究和制作、内容发现和档案以及个性化体验。」

该公司没有具体说明这些项目。其他新闻机构也已经明确了他们对这项技术的看法。美联社今年早些时候发布了自己的指南。它还与 OpenAI 合作,分享其内容以训练 GPT 模型。

但在 BBC 确定如何最好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同时,还阻止了来自 OpenAI 和 Common Crawl 的网络爬虫访问 BBC 网站。

BBC 加入了 CNN、《纽约时报》、路透社和其他新闻机构的行列,防止网络爬虫访问其受版权保护的内容。Davies 表示,这一举措是为了「维护付费订阅用户的利益」,未经 BBC 允许使用 BBC 数据来训练 AI 模型不符合公众利益。

举报

  • 相关推荐
  • 自研大模型遥遥无期!苹果Siri考虑用外援:转向OpenAI合作

    据媒体报道,知名爆料人马克古尔曼透露,苹果正重新评估其人工智能发展策略,考虑放弃自研大语言模型(LLM)计划,转而与OpenAI展开合作谈判。 若合作达成,苹果原定于2026年推出的基于自研Apple Foundation Models”的Siri升级计划可能被搁置,这一变动或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目前,由苹果AI负责人约翰詹南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主导的LLM Siri”项目仍在进行中,但进展不及预�

  • AI营销席卷中东,Infinix和Snapchat首个AI营销合作如何在当地实现破圈?

    开年以来,AI 图片赛道迎来一轮小高潮。今年3月,在我们统计的月访问量超200万的 Web 端 AI 图片产品中,有45款产品访问量呈现环比上涨,最高增幅超过600%。这些爆款背后的共同特征,是一股席卷社交平台的“吉卜力风”。 回顾2022年至今几轮 AI 爆款产品(如 Lensa、妙鸭相机、黏土滤镜、吉卜力),其流量爆发的逻辑始终贯穿着四大共性:操作门槛极低、个性表达鲜明、用户�

  • 中航未来丨第十四届“留法校友招聘论坛” 与法知名企业共探国际人才合作

    第十四届"留法校友招聘论坛"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同步举行。中航未来集团作为重要参展企业,与空客、米其林等知名法企同台展示,面向留法人才发布实习岗位。该集团重点展示了在国际教育、航空人才培养等领域的综合能力,推出面向留法归国青年的实习岗位。作为集教育投资、校企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中航未来近年来深耕"低空经济"和航空职业教育领域,致力于打造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体系。此次参展既彰显了集团国际化战略布局,也展现了中国教育科技企业对接国际高端人才的信心与实力。

  • 神州数码 x 嘉岳数智:以生成式AI打造绿色低碳行业的“懂碳帝”

    在"双碳"战略推动下,绿色转型成为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神州数码与嘉岳数智科技合作,探索AI技术在碳评估智能化领域的应用,解决传统碳评估面临的数据分散、专业性强等痛点。通过构建EPAG专家流程增强生成框架、Agent场景分类机制和自动化评估学习流程,显著提升专业术语理解准确率至95%以上,大幅减少人工编辑工作量。双方打造的智能评估产品已进入预发布阶段,为生成式AI在垂直行业落地树立标杆,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目标。

  • 趣链科技开启RWA项目战略合作

    趣链科技与贵州勘设泰宇行科技、翰凯斯智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围绕智能网联汽车运营服务平台建设、智慧交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展开合作。重点包括:1)构建"车-路-云-链"智能网联服务平台;2)探索交通动力和运营装备的RWA(现实世界资产)试点应用;3)打造以可信数据为基础的出行科技产业新生态。此次合作将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推动绿色出行场景下新型融资机制建设,助力中小型智能出行企业可持续发展。交通动力领域是RWA应用的核心场景,也是趣链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方向。

  • 剑指谷歌Chrome!OpenAI即将推出AI浏览器

    据媒体报道,OpenAI即将推出的AI浏览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彻底重塑用户的网络浏览体验,直接向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谷歌 Chrome 发起挑战。 凭借庞大的每周4亿活跃ChatGPT用户基础,OpenAI的浏览器若被广泛接纳,将对谷歌的广告生态系统、网络数据流和搜索流量构成实质性威胁。谷歌Chrome长期以来是Alphabet广告业务的基石,为其精准广告投放和将流量导向自家搜索引擎提供了关�

  • 企知道与深圳启道集团战略合作,赋能华南科创企业发展

    2025年6月28日,企知道与深圳启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推广"科创空间"与"商贸空间"产品,为珠三角及华南企业提供研发创新与市场拓展支持。此次合作标志着企知道服务商模式正式落地华南。珠三角六城已形成差异化产业竞争力:深圳领跑电子信息、低空经济等领域,广州深耕汽车制造等产业。截至2025年,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超6.6万家,专精特新企业达2.7万家。企知道将依托大数据和AI技术优势,联合启道集团为华南科创企业提供全链路数字化赋能,降低创新成本,加速发展进程。

  • ZEROBASE 宣布与 zkVerify 建立深度合作伙伴关系

    zkVerify是专注于大规模ZK证明验证的基础设施,致力于构建连接链上与链下计算的高性能、无需信任的验证桥梁,正逐步成为ZK模块化生态的核心验证层。ZEROBASE已与zkVerify实现任务调度与验证流程的全面打通,支持zkLogin、zkDarkpool等模块的实时验证上链。ZEROBASE负责电路生成与多源Prover调用,zkVerify提供统一验证接口与稳定回执。通过批量验证能力,ZEROBASE构建了不依赖单一主权的"Proof Validity Oracle"。随着与交易所、基金等机构的生态集成,zkVerify将成为行业级验证枢纽。

  • 因商标纠纷,OpenAI 官网删除了与 Jony Ive 的合作

    由于卷入一场商标纠纷,美国联邦法官下令 OpenAI 暂停宣传其与前苹果首席设计官 Jony Ive 的合作项目……

  • 王化辟谣小米与徕卡终止合作:无聊 还是胡说

    小米与徕卡的战略合作始于2022年5月,双方宣布在移动影像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同年7月4日,首款联合研发的小米12S系列正式发布,凭借徕卡影像技术的加持,该系列机型在市场上获得广泛好评,成为高端影像手机的标杆之作。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有科技博主“智慧皮卡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