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来自硅谷的4D毫米波雷达新秀,如何突破自动驾驶商用的落地瓶颈?

2023-08-15 11:44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今年夏天,上海车展,一辆自动驾驶汽车行进路上,星星点点的点云亮起,实时覆盖前方 300 米的车辆、行人、天桥,提供比较准确的位置信息。

在自动驾驶行业,这样的景象是日常运营的标配,可特别的是,这点云来自刚刚产品化的新一代4D毫米波雷达。过去,毫米波雷达主要作为辅助传感器,而这次展示的傲图科技高性能4D毫米波雷达,突破性地做到了在廉价可靠的车规级硬件上媲美甚至超过激光雷达的感知效果。

Altos V1 的点云效果,左边结合激光雷达,右边仅包含雷达

这家来自硅谷的4D毫米波雷达公司,认为他们找到了自动驾驶商用的突破口——这一高性能、高可靠性、低造价的4D毫米波雷达,未来能够大规模使用在全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上,首 款产品Altos V1 已交付使用。

2023 年 8 月 15 日消息,傲图科技宣布完成初步融资,首轮融资数百万美金来自真格基金,初心基金及禾赛科技CEO及创始人李一帆,融资将用于加速产品研发和大规模商业落地。

穿越清晨黄昏、雨雪风暴,他们认为这个雷达能够真正成为自动驾驶汽车与世界不断交互的重要触手。

更好的雷达?更适合的雷达

无人车上,激光雷达(Lidar)为主,毫米波雷达(Radar)为辅,在过去几年是一种“标配”。由于激光雷达的测量精度特性,一般它被用作自动驾驶的主传感器,价格更低廉的毫米波雷达、相机等作为补充传感器完善感知方案。

然而在傲图科技看来,毫米波雷达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相比于传统的 3D 毫米波雷达提供的距离、方向、速度,车载 4D成像毫米波雷达能进一步获得目标的高度信息,并大幅提高3D雷达的弱项,角度分辨率。这也意味着毫米波雷达不仅第 一次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三维感知传感器,并且具备了准确检测目标位置和勾勒目标形态“成像”能力。

而他们刚问世的产品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它的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特点,意味着它既适合“降维打击”,在L2/ 3 级别的车辆上担任主传感器;又能作为一款具备测速能力、数百米长距检测和全天候工作的传感器成为L4 自动驾驶不可替代的感知工具。

连接车辆的Altos V1 产品

在参数方面,首 款产品Altos V1 已经做到:

· 水平视角 100 度,分辨率1. 3 度;俯仰视角 22 度,分辨率1. 4 度,测角精度0. 15 度。

· 最 大测距 350 米,最 大距离分辨率0. 3 米。

· -110m/s  +55m/s的速度检测,速度分辨率0.2m/s,精度0.02m/s。

为了实现极 高的参数,傲图科技并没有牺牲实测性能:

· 通过精心的天线阵列设计,傲图雷达在全视角无虚景下实现超高角分辨率,实际多目标场景下表现优异。

· 通过独特算法设计,傲图科技可以实现单帧全范围无速度模糊现象,从根本上杜绝其他毫米波雷达在高速情况下的速度误判;

· 通过动态的参数配置和业内领先的信噪比,傲图雷达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 500 米(车辆)的最远测距能力,或高达0. 1 米的测距分辨率和0. 01 米的测距精度。

为了解决ADAS硬件性能、价格和可靠性不可兼得的问题,傲图科技开发了这样的解决方案:通过 4 片级联 (12TX + 16RX) + 车规廉价SOC计算芯片的方案,结合底层计算构架的优化能力以及有效的信号处理算法。

这也是目前全球成熟的、非FPGA的 4 片级联(12TX、16RX)4D成像雷达产品。

配合优 秀的优化及产品设计,在综合性能不弱于行业巨头采埃孚、博世、大陆等企业同类产品表现的情况下,其价格仅为前者的1/ 2 甚至更低。

“从传感器的角度,我们做出的这一代毫米波雷达,代表着极为高性价比的感知能力,有机会作为主传感器使用,这对自动驾驶行业商业化是革命性的影响。而优 秀的工程能力又让我们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极低的成本完成产品开发,目前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傲图科技的创始人及CEO牛力表示,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系,拥有汽车学博士学位,曾任职日立及采埃孚,是苹果无人车部门以及小马智行硅谷团队早期成员。

其 新款产品Altos V1 的优 秀点云在 2023 年 4 月的上海车展甫一亮相,已经收获了大量关注。作为唯 一展示完整产品样机、展示实时路测点云视频和现场演示真实点云的4D成像雷达企业,表现亮眼。其全天候、长感知距离、瞬时提供定点比较准确速度能力,也让它拥有巨大的未来潜力。

傲图首 款产品Altos V1

目前传统L4 解决方案中必备的激光雷达造价高昂,平均价格为上千美元, 同时,激光雷达每秒点数在几百万的数量级,需要大量中央算力,因此量产落地的进程缓慢。

与激光雷达扫描固定点阵的方式不同,毫米波雷达通过发射连续的电磁波并从环境中提取“突出”的物体,如行人、车辆、路牌、路障等,并用点云加以刻画,在总点数仅为激光雷达1%的同时,实现了极 高的信息效率。

与其说这两种雷达有好坏之分,不如说二者特点各异,在如今行业基础完备,自动驾驶传感器平价化的背景下,4D毫米波雷达也许将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

数年前,77GHz的频段在全球各主要市场向车载雷达开放,也让小型、高分辨率车载雷达在物理上成为可能。傲图科技在这一背景下开发出的新一代产品,解决了分辨率低、噪点多、高度信息缺失等传统毫米波雷达薄弱的问题,加之难以忽视的价格优势,4D毫米波雷达的真正价值正在显现。

硅谷技术,中国速度

有信心、有能力做出未来与激光雷达叫板的毫米波雷达,来自于傲图科技创始团队在自动驾驶领域多年经验带来的底气。

傲图4D成像雷达PCB

“在自动驾驶行业中,我们可以说集结了硬件、算法、优化、射频这几个方向上最 好的人才团队。”牛力表示。团队背景包括来自苹果、华为、小马智行、Mozilla、采埃孚、Lyft无人车、等知名自动驾驶及汽车领域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全方位地覆盖了4D成像雷达从产品研发到量产的全链条。

在硬件/射频天线设计领域,他们完成了77GHz天线以及阵列设计以及高速/混合电路设计;

在信号处理算法方面,他们开发了独特的解模糊技术以及有效的信号处理算法;

在计算性能优化领域,他们通过DSP底层计算优化、嵌入式底层加速在量产廉价ASIC芯片上实现了极 高的运算性能。

最后,丰富的雷达感知经验,让他们能够比较准确地完成Tradeoff选择;而对行业中大量L2/L4 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应用的经验,让他们能够在产品开发中抓住用户痛点,提供“即插即用”的雷达产品,比起现有需要技术人员花费一周左右时间点亮的雷达,目前傲图产品能够做到让没有技术背景的普通人也能在数小时内用好产品、调出点云。

如今,依托成熟的射频芯片及成熟的生产工艺,产品已能够大规模出货,本次亮相上海车展后,随时可投入生产。

毫米波雷达会是自动驾驶的未来主旋律吗?

2022 年CES上,Mobileye 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 在演讲中对4D成像毫米波雷达的强调,“(到 2025 年)除了正面,我们只想要毫米波雷达,不想要激光雷达。”

Shashua的宣言固然激进,却体现出在自动驾驶落地面临瓶颈之际,4D毫米波雷达给行业注入的信心——它的性能、价格优势,让自动驾驶的广泛落地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2019 年,德州仪器提出了4D成像毫米波雷达的概念,并推出了基于AWR2243 的 4 片级联4D毫米波雷达全套设计方案。

这一芯片方案的诞生,加之频率开放的背景,开启了这一轮4D毫米波雷达研发的浪潮。Yole报告显示,全球4D成像雷达市场在未来几年将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并在 2027 年达到近 80 亿美元。

然而始终,市场上缺乏一款真正做到规模落地的4D成像毫米波雷达产品。

交付,是许多车企极为关注的问题。在之前的激光雷达市场上,由于交付时间、节奏问题屡次更换供应商的案例比比皆是,目前在4D毫米波雷达领域也是如此,产品发布频频,产品落地缓慢。另一方面,许多传统的毫米波雷达巨头交出的方案,价格高昂,也就失去了毫米波雷达高性价比的优势;新兴企业给出的低成本方案,性能又仅能作为补充雷达使用。

“目前,我们产品大规模订单的交付时间仅需要 2 个月左右。”牛力表示。除团队优 秀的工程能力外,其国内合作的定点工厂优创电子在汽车零件生产方面耕耘颇深,具有十年以上车载传感器的大规模生产制造经验。

据悉,傲图科技将在今年内完成首 款产品的商业化落地,并预研未来2- 3 款新产品。基于团队优 秀的4D毫米波雷达经验与工程落地能力,他们将不断向高性能的新一代4D毫米波雷达进发。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解密会参谋 AI 核心技术:从底层算法到场景落地的全链路突破

    文章指出,当前智能设备在会议与生活场景中仍存在诸多痛点,如会议记录依赖人工整理、设备交互卡顿、跨语言沟通障碍及远程协作效率低下。会参谋依托深厚AI研发实力,推出商务顶配HM系列智能会议平台,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信息融合等前沿技术,显著提升语音转写准确率至98%以上,支持十余种语言实时翻译,并具备自动提取关键信息、生成结构化会议纪要等功能。该平台在识别速度、准确性及多场景适应性方面表现突出,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体验标准。

  • ​智元机器人首届合作伙伴大会成功举办 以全链条布局加速具身智能商用落地

    2025年8月21日,智元机器人在上海举办首届合作伙伴大会,主题为“与智同行 共启新元”。大会展示了“一体三智”全栈技术架构与全系列产品矩阵,推出远征、精灵、灵犀三大产品系列覆盖多元场景。CEO邓泰华强调2025年是具身智能商用拐点,目标三年内实现十万台级机器人部署。通过开源集成、资本赋能、生态共建三大路径汇聚全球创新力量,并启动“智元A计划”孵化早期项目。大会明确未来将加速技术普及与产业落地,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

  • 虚拟资产落地香港:从政策突破到合规通道的实践者 HKTWeb3

    过去十年虚拟资产快速发展,但面临合规与安全落地的核心痛点。投资者难以将BTC、ETH等直接用于购房购车,跨境流转不透明、税务复杂等问题制约发展。香港自2023年6月立法引入AML/KYC机制,为行业打开合规大门。HKTWeb3平台通过链上信托架构实现资产合规托管,结合身份隔离与税务优化方案,打通虚拟资产与现实金融的壁垒,让数字货币真正成为可配置实体资产的财富工具。

  • 街电充电桩百万口落地,增速行业领先

    街电充电桩网络已覆盖全国超310个城市,设备落地增长率超500%,服务超千万用户。其两轮车充电桩全国落地总规模突破百万口,增速行业领先。依托技术创新与运营优化,街电推出第五代智能充电桩,充电效率提升30%,故障率下降60%。同时,街电注重用户体验与安全保障,推出八重安全保护机制,全方位守护居民充电安全。未来,街电将继续推进技术与服务双升级,助力城市公共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 智元机器人获富临精工数千万元订单,工业具身智能迎来规模化商用突破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项目合作,近百台远征A2-W机器人将落地富临精工工厂,这是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约案例,也是该品类在全球智能制造场景的首次规模化落地。2025年7月,首套远征A2-W已在富临精工生产线完成工业常态化作业直播,单班次完成1000箱周转箱配送。此次部署实现机器人从"单厂试点验证"到"多厂全线覆盖"的跨越式升级,每日承担500台以上产能的原材料配送任务。该系统通过"具身机器人+AMR"构建深度协同系统,实现从物料出库、产线上料到空箱回收的全流程作业。富临精工表示机器人表现超出预期,单班近万次操作零故障。智元机器人表示此次合作验证了具身机器人技术成熟度,将作为工业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标杆案例。

  • 海尔麦浪冰箱新品开放麦落地杭州,呼兰点赞

    2025年,海尔麦浪冰箱凭借创新科技与设计成为市场热门。其搭载行业唯一的磁控全空间保鲜科技,依托204项专利,实现食材60天新鲜如初。新品采用科学分区设计,576L大容量搭配905mm超薄机身,适配多种家装风格。618期间拿下8K+价位段TOP1,90后用户占比近九成。目前新品销量已破9000台,平均每分钟售出1台,刷新行业纪录。随着“开放麦”巡演持续推进,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 AIGC独角兽硅基智能获数亿D轮融资,司马华鹏加速硅基劳动力落地

    【核心摘要】 近日,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南京硅基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硅基智能”)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嘉兴高新区产业基金投资,资金将重点用于多模态大模型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加速产品在垂直行业的商业化落地,并深化其全球化与区域产业化双轮驱动战略。硅基智能创始人司马华鹏表示,AI的终局不�

  • 快手x穿越火线传奇杯9月开赛 总决赛将落地东北

    快手与穿越火线联合宣布,2025CFS快手传奇杯将于9月1日开赛,线下总决赛落地东北地区。赛事分为三个阶段:9月1-7日分组积分赛,9月10-14日八强双败淘汰赛,9月19-21日特别设置中越邀请赛。总决赛10月4日举行,总奖金50万元。此次合作旨在打造全民瞩目的电竞赛事,展示东北电竞魅力,促进电竞与地域文化融合。

  • 从24小时直播到破界进化:智元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与未来图景

    智元机器人远航A2在上海浦东新区完成全球首次24小时户外行走直播挑战,成功验证了人形机器人在高温、弱光等复杂环境下的自主行走能力。活动期间还举办了圆桌论坛,探讨AI与机器人融合的技术突破与未来形态。专家指出,通用智能的核心在于泛化能力,需突破传统自动化规则式弱AI的限制。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养老护理、太空建设等场景实现突破,逐步成为人类生活的延伸工具。安全是商业化前提,需构建覆盖硬件、软件、算法的全链路冗余体系。当前技术瓶颈在于小脑与大脑的协同,需上下游生态伙伴共同攻克。

  • 2030万物智联6G商用在望,微美全息(WIMI.US)以AI赋能6G“领先之路”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局卫星研究组在上海会议达成两项关键成果:确定3GPP非地面网络技术为5G卫星唯一国际方案,统一5G地面与卫星技术体系;明确6G卫星技术研究时间表,与地面6G同步推进。这标志着移动通信进入“天地融合”时代,中国技术主导地位凸显。6G预计2030年前后商用,将实现地面网络、卫星与低空平台深度融合,构建全域无缝覆盖网络。微美全息等企业已提前布局6G研发,推动技术攻关和生态建设。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