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阿里影业最新资讯  > 正文

阿里影业:2023财年经调整EBITA盈利2.95亿元 同比增加106%

2023-06-01 06:54 · 稿源: TechWeb.com.cn

5月31日消息,阿里影业今日发布2022/23财年业绩,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阿里影业实现营收人民币35.20亿元,经调整EBITA录得盈利人民币2.95亿元,同比增加106%。

业绩公告显示,受疫情对电影行业及消费市场的冲击,报告期内,阿里影业内容业务收入人民币17.09亿元,同比有所降低;科技业务收入人民币12.68亿元,较往期持平;IP衍生及商业化收入人民币5.44亿元,同比增幅23%。

在内容业务领域,阿里影业不断提高电影、剧集等多品类的内容生产能力。电影方面,报告期内,阿里影业共参与了26部电影的出品和发行,覆盖喜剧、爱情、剧情、动画等多个品类。其中,春节档票房亚军《流浪地球2》、暑期档票房冠军《独行月球》、暑期档票房亚军《人生大事》、2023年第一季度上映的《保你平安》和《铃芽之旅》等12部影片进入了同期票房前20。剧集方面,《炽道》《点燃我,温暖你》《重生之门》《她们的名字》等多部剧集播出,自制剧《手术直播间》、《飞驰人生》、《第五名发家》、《亦舞之城》等也将陆续与观众见面。

在科技业务领域,阿里影业加大长期有核心价值的科技投入,完善基础布局,持续巩固其泛文娱产业基础设施的核心地位。报告期内,“淘麦VIP”会员体系持续增长,截止3月31日,会员规模已突破1500万。

在IP衍生及商业化业务领域,报告期内,其旗下潮玩品牌锦鲤拿趣(KOITAKE)将自有IP“月白”、“果冻-喜剧人”、“YOKUKU”与《独行月球》、《沉香如屑》、《冰雨火》、《甄嬛传》、《这!就是街舞五》等影剧综结合,打造出风格各异的潮玩产品。

举报

  • 相关推荐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举办首场专业沙龙,聚焦AI重塑内容生产

    9月13日,北京文化论坛首场专业沙龙“文化智造:AI重塑数字内容生产”在海淀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举办。活动聚焦AI驱动的内容生产变革和人工智能与创意转化两大主题,汇聚AI领域专家、科技企业代表及内容创作者,探讨AI在数字内容生产中的创新模式与变革路径。与会嘉宾强调AI不是替代者,人类创造力仍是核心,未来人机协同将带来更大机遇。海淀区作为全国首个备案大模型超百款区域,为文化科技融合提供了坚实基础。

  • 游戏行业进入拉锯战,未来3年没人能躲开这个能力

    除了《三角洲行动》可能是最大的特例 和前几年大作扎堆立项、宣发,或者新品上线即一夜爆火的热闹情况相比,如今的市场似乎颇显单调,榜单前列除了少量黑马之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些老面孔在角逐。 最近葡萄君和几位业内人士聊了聊,他们也颇有同感。 比如雷霆游戏的VP/CTO 生辉就表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用户审美能力的快速上升,他们越来越发现:投入5亿做10

  • 行业抢滩的AI漫剧,又有哪些新变化

    9月24日刚结束的北京文化论坛上,AI漫剧作为新样态被概括有以下三大特征:更低的生产成本,更年轻的用户群体,更高的付费效率。 受抖音、B站、快手、红果等多平台的加码垂青,漫剧可以说是当前内容市场最新、最受关注的一大风向内容。脱胎于动态漫,曾于垂直漫画平台及长视频平台「夹缝求生」近十年的动漫短剧并非新品类,但对于目前众内容平台而言却是新的增量�

  • 南卡QMic麦克风重磅发布:以专业声学革新,重塑领夹麦行业格局

    南卡发布全新旗舰领夹麦克风QMic,凭借录音棚级高清音质与行业领先的AI深度降噪技术,解决了传统麦克风在复杂环境中音质不纯、噪声干扰、爆音失真等痛点。其搭载VLA人声建模引擎与AI-DNN2.5降噪系统,实现98%人声还原度与智能环境噪声分离,三重防爆音专利技术将爆音干扰削减90%以上。双核DSP架构支持毫秒级低延迟与250米超远距离稳定传输,适配短视频、直播、户外创作等多场景需求。QMic以软硬件协同创新重新定义领夹麦克风标准,推动行业从“能用”向“专业、稳定、智能”升级。

  • vivo X300系列行业首发4K 60帧电影人像视频:出巨片

    9月26日,vivo举办X系列蓝图影像技术沟通会,正式发布X300系列。该系列首发行业首个4K 60帧电影人像视频,支持人像美颜、虚化及冷胶等多种风格,搭载天玑9500旗舰芯片和自研影像芯片V3+,实现画质、美化和流畅度全面升级。新增冷胶、负片风格,支持双焦段4K 120fps慢动作、杜比视界HDR及10bit Log视频,夜景人像通过“电子柔光箱”算法提升光线柔和度30%,搭配闪光灯和烟花人像算法,软硬协同优化拍摄体验。vivo美学算法升级,蔡司自然人像还原原生感,肌肤纹理立体细腻,经典通透人像更真实清透。

  • 全新问界M7首发舱内激光视觉辅助驾驶:远超行业常规视觉能力

    9月23日晚,华为发布全新问界M7,提供两个版本智驾系统。高阶版配备舱外192线激光雷达,舱内激光雷达视觉辅助驾驶版为行业首创,结合摄像头实现视觉ADS增强功能,支持高速及快速路智能领航、紧急转向辅助、异形障碍物自动刹车等。余承东表示,华为舱内激光雷达视觉辅助驾驶能力远超行业纯视觉方案。高阶版智驾系统配备前后激光雷达及4D毫米波雷达,拥有全维防撞4.0功能,具备全方位、全目标、全天气和全场景防撞能力。

  • AI员工正在赋能千行百业,企业在选择AI员工时,应该重点对比这4项重要能力!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AI与实体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国家战略。文章指出企业应重点考察AI员工的业务适配性、执行能力、系统对接能力和持续进化能力,选择能深度理解行业逻辑、完成真实任务、无缝对接现有系统并持续学习的AI工具,以提升效率、解放人力,把握智能化转型机遇。

  • 模型即服务,应用即未来:阿里云助力中小企业AI应用规模化落地

    阿里云针对中小企业AI落地“不会用、用不起、用不好”痛点,提出全链路解决方案。数据显示,77%全球中小企业已定期使用AI工具,中国市场需求增长强劲。阿里云通过通义大模型技术迭代、AIStack一体化底座及4R服务框架,降低使用门槛与成本。典型案例如万小智AI员工实现“分钟级交付”,博登智能提升数据处理效率7倍。方案覆盖制造、医疗等12大行业,助力企业从“有算力”到“能落地”,推动AI应用成为行业常态。

  • AI 重构船运行业:当算法淘汰船代,“滴滴也能打船”

    我国船运行业年产值达1.6万亿元,但长期依赖人工匹配,效率低下。AI技术正逐步改变这一现状:在智能匹配方面,中远海运的“船视宝”和志豪链云的“链云船务”平台通过算法预测船舶状态、自动撮合需求,将匹配周期从24小时压缩至2小时,空驶率从20%降至5%以内;在智能调度方面,“新船帮”平台整合航道数据实现航线自动优化,响应速度比人工快5倍;在货物监管方面,“夜航通”等产品通过AI实时监测货物状态,降低异常损耗率超80%。随着低成本AI技术普及,船运行业有望迎来类似网约车的效率革命。

  • 绚星破局AI落地困境,四大业务重构企业智能生产力新范式

    MIT研究报告显示仅5%的AI试点项目能成功规模化并创造财务价值。企业面临AI应用“高采用、低转化”挑战,主要障碍是业务学习能力差距和业务适配能力不足。缦星智慧科技推出智能生产力矩阵,以智立方AI Box、缦才TalentNova、睿学NeoLearning、慧销SaleSmart四大业务为支柱,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从“人力驱动”升级为“人机协同智能驱动”的新运营模式。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