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正文

如何与外卖大战共存,餐饮商家也给不出标准答案

2025-08-07 11:09 · 稿源: 窄播公众号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窄播,作者:庞梦圆,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外卖补贴大战从激烈厮杀进入长期平稳推进阶段后,对于大多数餐饮商家的直接影响不再那么剧烈,但美团今年年底要开1万家卫星店、3年开1200家店浣熊食堂、拼好饭与1万个品牌扩大合作、京东要开1万家七鲜小厨,等等动作都表明,平台围绕外卖的竞争会持续。

且由此产生的对商家生意的影响,将不只体现在补贴层面,还体现在各种新形式的外卖供给在出现并不断扩大份额。

对商家来说,自外卖出现以来,外卖的作用就是作为线上新渠道,可以带来新客、新增单量。但与此同时,因为外卖本身需要额外的包装、打包、配送费用,因为要支付平台的技术服务费,要做补贴等各种营销,以及外卖消费多为一人食,连带销售、复购也不如堂食,通常导致,商家做外卖的客单价、毛利都比堂食要低。

这也是为什么此次外卖大战,对大多数商家的影响有一个基本共性,就是外卖单量、占比在提升,在客单价、毛利率在下降。

当然,不同商家对这些影响的接受程度、转化能力不同,把变动转化为机遇的能力也有差异。以及,任何一场由补贴、营销、玩法驱动的行业变化,短期内可能会拼流量能力、拼先机把握能力,最终还是要回到成本、效率、体验,拼供应链能力、产品能力。

这也是在一个平台仍在继续投入补贴、继续扩大新供给覆盖范围的外卖环境下,所有商家在思考如何与外卖长期共存时,都不能忽视的一个维度。

影响基本面:外卖单量、占比提升,客单价、毛利率下降

外卖补贴大战,给所有商家的影响,至少有一个共性的基本面,就是外卖单量的提升——这也是外卖大战最先形成影响、几大平台战报里最高频比拼的维度。以及由外卖单量提升带来的外卖占比提升,和因为激烈补贴追求低单价,大概率会导致的门店整体客单价、毛利率下降。

正餐品牌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就曾提到,其门店曾一下冲进来1.1万单低价单;「外卖原来还有微利,现在连微利都没了」;广州的8家店里,「有6家店的外卖是赔钱在做」。

我们接触的案例里,湖南烤串品牌「客串出品」是本地连锁商家,在长沙有12家直营门店,包括商场店和社区店。外卖负责人方琦告诉我们,除疫情期间无法堂食导致外卖占比达到六七成外,一直以来,客串外卖比例控制在三成左右。今年外卖大战开始后,其外卖单量整体增长了20-30%。

其中,美团单量一直在单店日均200单左右浮动,京东单量曾迅速增加到40多单又在补贴放缓后迅速下滑,饿了么单量则先降后升。

在客单价和毛利上,客串出品的社区店,人均客单价80-90元。其中,因外卖要付出额外的平台抽佣、包装、人工打包成本,以及居家场景的外卖客户很少下单作为餐饮利润大头的酒水,导致其在外卖平台的收入到手率通常只有堂食的60%。

个体商家情况类似。

樺星冰室是洛阳洛龙区一家茶餐厅,面积170平,10-12张桌子。老板樺仔告诉我们,这家店之前堂食和外卖的比例是7:3,现在为6:4;「人均客单价和总营业额都比之前有所下降」,「甚至有顾客会心理上觉得我用的食材没之前好」。

而外卖单量和占比提升,客单价和毛利下降,作用在不同商家头上,对商家生意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又是不同的。

其中,本身就更有品牌优势、规模优势、私域外卖能力的大连锁品牌,会更积极地看待外卖大战的影响。

比如瑞幸在新发布的Q2财报中表示,「本次外卖平台的补贴活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聚焦规模增长的竞争策略,创造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

从数据来看,瑞幸月均交易用户数创新高,达9170万人;门店数量实现了「快于规划」的扩张,二季度门店净增超过2000家,上半年整体净增3800家。最核心的净利率为11.3%,自营门店利润率为21%,与去年同期持平。

其原因则被归结为,有很好的「规模、效率、交付和供应链优势」,因此可以更好适应补贴大战催生的「短期快速增加的需求」。

库迪也在日均单量、新开门店数量上获得突出表现。据一览商业数据,库迪Q2单月新开门店数分别为304家、590家、903家,6月份的新开门店数甚至超过了瑞幸的661家。

对比之下,一些本身就做性价比堂食的个体门店,则会出现堂食被抢占、外卖也没有增量的情况。安徽一家馄饨店老板在抖音发布没有堂食、利润下跌的视频后,一批个体店老板在评论区留言:「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来不做外卖」。

外卖市场还会怎么变

外卖市场会继续变,不仅补贴会持续,外卖供给的形式也在变。

补贴层面,美团、淘宝闪购仍在每天发券,淘宝闪购仍在签新的代言人、做活动,最近还升级了淘宝大会员系统。只要「大淘宝」的目标不变,外卖作为流量来源的策略就不会变,外卖单量、流量的提升,是在为大淘宝做组织、供给、会员系统、履约的打通,进而唤醒其作为大消费平台上的优势,争取时间和空间。

图片

供给层面,在我们看来,美团做拼好饭、卫星店、浣熊食堂,京东做七鲜小厨,尽管形式不同,核心都是通过外卖供给创新,除了满足消费者的性价比、品质外卖需求,还期望为不同类型的餐饮商家找到更能兼顾品质、单量与收益的外卖形式。

比如拼好饭的核心是在品牌既有门店里筛选、打造性价比的单品爆品。通过做需求集约、配送集约、供应链集约,帮商家降成本、提高销量。

卫星店主要面向品牌商家,在品牌自有门店周围铺设多个纯外卖店,通过提高门店覆盖率、降低租金的方式,提升单量,降低成本。不过有曾合作美团卫星店的商家提醒我们,美团卫星店要做好卫星店与品牌常规门店的区别,否则会干扰品牌形象。

浣熊食堂比卫星店更进一步,相当于外卖集合店。美团提供地址,商家作为档口入驻,商家也可从美团的供应链系统快驴做食材采购。同样提高了门店覆盖率,降低租金成本,且能与同一个浣熊食堂的其他品牌形成协同效应。

京东的七鲜小厨与浣熊食堂类似,区别是浣熊食堂为平台模式,七鲜小厨为京东外卖和商家合营,商家提供配方,京东负责选址、采购、制作、售卖。并且强调,商家提供配方除有保底收入,还可随七鲜小厨全国开店突破品牌自身开店范围和数量的限制,获得额外的销售分成。

作为京东通过供应链模式做外卖供给创新的尝试,七鲜小厨的颠覆性确实很强,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七鲜小厨要想像京东电商一样走更偏自营的模式,会难得多,因为「餐饮不像3C一样标准化」。

我们也认为,七鲜小厨目前的模式或许不是京东供应链模式做外卖的最终解,未来还会继续变。

但不论上述哪种形式,本质都是在试图松动餐饮行业原本非常稳固、咬合非常紧密的食材-人工-租金三座大山。

但餐饮是否可以,以及多大程度上可以像电商一样实现工厂与售卖场景的分离,实现工厂直达消费者,实现更大规模的快速复制,还远没有形成行业共识,需关注后续发展。

所有商家都不确定: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因此,面对这样一个多维变化的外卖市场,商家们目前最核心的关注,是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是否要继续跟进补贴,多大程度跟进,是否要与拼好饭、浣熊食堂、卫星店、七鲜小厨合作,如何合作?没有人有明确的标准答案。所有商家都站在十字路口。

拿其中最紧迫的补贴来说,不做,客户流失,单量、收入、份额渐少。做,单价低、毛利低、且要付出更多。就像贾国龙所说,「外卖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不做不行、做又很难挣钱的业务」。如今西贝外卖占比40%,贾国龙理想情况是不超过20%,但「做着做着就做成了这么大」。这就是大多数餐厅的真实写照。

经历过疫情期间只能依赖外卖、且大概率只能依赖美团这么一家外卖平台的情况之后,大多数餐饮商家已经有了要控制外卖比例的意识,关键是如何控制。

樺星冰室的樺仔做了三个调整动作:一,打包成本降低,包装袋从纸质环保袋换成塑料袋,单个成本可以从3毛降低到3分钱;二,谨慎测试不同优惠券对流量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看是否能找成本不那么高的优惠券;三,调整菜品结构,将引流品:性价比品:自己真正想做的菜品比例控制在2:2:1。

樺仔是香港传统餐饮人,十多岁跟着老师傅在香港餐厅打工,耳濡目染以及追求的是打造一家为社区熟客服务的「有温度的堂食店」。这样的店注定非常讲究物料、制作,乃至门店的各种细节。

有熟客为我们描述:樺星冰室的鲍鱼海鲜饭,一份大概35块钱,有一小部分固定受众,但是做起来麻烦;蛋挞10块钱一个,但是很一大块儿;鳗鱼饭的鳗鱼是从福建快递过来,有些原料甚至从香港发货,香港物流发不过来就暂时不做,「挺较真的」。

客串出品的选择是,通过优先保证堂食、控制外卖品的数量(门店正常70多个品,上线到外卖平台的只有40多个)等方式,控制外卖比例。方琦认为,平台补贴逐渐降温后,他们就可以慢慢把外卖比例调回35%左右。

他还提到,现在客串对外卖平台的诉求,是提高3公里范围的曝光,而不是销量。

客串今年的重点也不在外卖,而是诸如:继续强化供应链优势(客串出品的特色是牛肉烤串,他们有自己的牛屠宰场,希望把牛身上所有的材都利用起来,站稳「牛肉」这个品类,让消费者在湖南,想到牛肉烤串,就想到客串出品);开发更多有传播性的品,如适合拍照的小吃;以及尝试在小红书做更多传播。

其实,外卖大战无论给商家的具体影响如何,都给商家强化了一个认知,那就是线上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实际上抖音团购攻城略地之后,商家们已经感受到这点。外卖只是线上化的又一种形式而已。

樺仔已经意识到,「必须做线上,不然就等着倒闭」。他会在小红书回复几乎每一个提到自己的笔记,在评论区跟他们互动。他计划在小红书另开一个账号,坐在自己的店里,教人说粤语。

餐饮行业本身也在周期性变化阶段,星级酒店摆地摊、开快餐店;包房消失;各种各样的品牌门店变小、做店中店、纯外卖店等等现象都说明,餐饮在继续往一人食、性价比的方向进化。外卖一定程度上是符合这个趋势的,只是外卖的进化同时也要满足品质、健康的需求。外卖平台的各种供给创新也是在用不同方式抓这个机会。

所以,如何参与外卖只是餐饮商家适应市场变化的其中一个方面,最终还是找各种方式适应当下的消费需求,回到整体的成本、收入、利润优化上来。

举报

  • 相关推荐
  • 外卖大战进入新战场,美团、京东为何玩起“食堂+厨房”新花样

    ​当满减券的硝烟渐渐散去,当“30分钟送达”成为标配,战场已经从线上的折扣和速度比拼,延伸到了线下新赛道。 美团与京东将目光投向了“食堂+厨房”的新模式。外卖平台开始进行了一场“谁能让每一份外卖更安全、更透明、更让人安心” 的博弈。 一场围绕食品安全、供应链效率与用户信任的较量,正拉开序幕。

  • 外卖大战,打入硬折扣超市

    巴菲特的老搭档,伯克希尔的副主席芒格,曾在2023年初坦承自己使用杠杆投资了中国最大电商平台的误判:“阿里巴巴是我犯过最大的错误之一,我被它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所吸引,但它始终是个零售商,这在互联网上是个竞争激烈的生意,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小菜一碟。” 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零售似乎早已讲不出令资本市场眼前一亮的故事。但从2025年3月初发起的第二次�

  • 外卖大战会是一场持久战

    这是《窄播Weekly》的第62期,本期我们关注的商业动态是:外卖大战可能会成为一场持久战。 本周五晚,市场监管总局在又一轮外卖「疯狂星期六」上线之前,发布了对饿了么、美团、京东进行约谈的消息,要求其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从周末的外卖消费体验来看,约谈虽然降低了外卖优惠的疯狂程度,但仍然没有让平台放弃补贴换市场的策略。

  • 翻阅一千条外卖大战评论,消费者“多吃一顿饭”了吗?

    有业内人士调侃,这是一场“每个人都宣称自己赢了的战争”。 而外卖补贴大战,广大消费者当然喜闻乐见,巴不得平台间掐得再狠些。甚至有人早在周五就开始提醒:“兄弟们注意了,今天最好饿一天,星期六据说是前无古人的三方外卖大战。” 尽管目前,各家平台补贴的主战场仍在餐饮品类,但不管是淘宝闪购背后的阿里,还是美团,又或者是最初挑起大战的京东,野心

  • 外卖大战月均烧掉250亿,“疯狂星期六”谁才是赢家?

    2.5亿单量/日!外卖大战数据再次攀升至惊人的最新峰值。 几个月内,市场被人为极速“催熟”,扩大至原有体量的2-3倍。根据最新战报,美团即时零售达到1.5亿订单,淘宝闪购达到8000万订单,若再加上京东2500万单量,总计日单量峰值或将近2.5亿,低价奶茶、冰淇淋(最低至0元)塞满了用户的冰箱,而在外卖大战之前,年初时这个数字是1亿单。 有关部门再次出手。7月18日,�

  • 外卖大战熄火:周六的免费奶茶没了

    微博话题免费奶茶没了”冲上热搜榜,在该话题下,不少网友怀念0元喝奶茶的日子。 据媒体报道,因外卖大战熄火,多个外卖App本周末没有提供免费奶茶,虽然还在发放优惠券,但力度明显不及上个周末。 此前各大平台掀起的外卖大战引发全民关注,美团、淘宝闪购曾发放大额优惠券,当时美团APP开屏后就跳出0元外卖已到账”的超大图标,点击后账号内便已收到系统发放�

  • 外卖大战打响后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 要求理性竞争

    今日,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

  • 0元配送,10元起送,外卖大战“打”进高校

    “再这么喝下去,我要喝出糖尿病了!” 这个周末,“外卖大战”继续如火如荼。7月12日开始,淘宝闪购、美团、京东再度加码外卖补贴,不少网友也在社交平台晒出新一轮的 “战绩”,低价甚至是免单的奶茶咖啡是其中的主流。 “一代人有一代人要领的鸡蛋,喝不完根本喝不完”“今年夏天减肥最大的阻力”,在消费者激烈的调侃声中,中国互联网史上最激烈的即时零售�

  • 美团回应外卖补贴:不强制商家参加 不夸大宣传

    今日,美团官方发文称,近日外卖平台补贴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美团对此高度重视,将坚决规范促销行为,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 美团承诺从自身做起,并积极呼吁行业共同构建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美团表示,开展补贴活动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参加补贴活动,切实保障商家自主定价权。 同时,开展补贴活动依法向�

  • 既要平台流量,更要自主话语权,外卖大战下半场的突围之道

    2025年外卖平台补贴大战下,餐饮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商家被迫参与低价竞争,部分茶饮店单笔订单利润不足0.2元,外卖业务月亏损高达45%。平台通过流量分配强制商家参与补贴,同时提高配送费挤压利润空间。历史案例显示过度依赖单一平台将丧失经营自主权,如玩具反斗城因依赖亚马逊最终破产。专家建议商家建立私域流量池和自主配送体系,瑞幸咖啡、麦当劳等通过会员�

热文

  • 3 天
  • 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