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马斯克不敢想的事,这个中国博士做到了!

2023-09-19 08:57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1、脑电科学百年“追光”

与日新月异的生物医学相比,脑电科学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1924 年,测量脑电还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偏门领域,德国医生汉斯·伯格只能背着人,偷偷藏在地下室里做研究。

他甚至用上了当时的黑科技悬丝检流计法,但没能捕捉到仅有手机电池万分之一的脑电信号。

一个偶然机会,伯格遇到了一名头骨缺失的士兵,其脑电信号比正常人强的多。受其启发,伯格改进了技术,最终在常人头皮外测到了脑电。

从发现脑电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但基于脑电的神经科学进展迟缓,甚至它成了一个科研真空、科学禁区,少有人愿意在没有太多商业前景的领域下功夫。

从黑夜到黎明只差一束光,脑电科学也只差临门一脚。

1996 年,美国神经学家菲尔·肯尼迪将电极植入一名瘫痪的越战老兵。奇迹发生了,这名老兵通过意念操控鼠标打字,完成了与人交流。

这一结果震惊了世界,这也是人类第 一次通过意念控制机器,实现与外界交流!它得到了美国FDA的认可,肯尼迪也被视作“半机器人之父”。

可惜,肯尼迪的高光就此戛然而止。此后数年,他进行的两起植入电极案例均以失败告终。令他一战成名的越战老兵,也在 2002 年因脑动脉肿 瘤去世了。

但这还不是肯尼迪的至暗时刻:最终,FDA取消了他做电极植入大脑的实验资质。

直至此刻,我们才真正体会这名神经科学家的疯狂。“我不能开颅别人,但我能开颅自己。” 2014 年,年近七旬的肯尼迪自掏腰包,让一位外科医生将自己的头颅打开,植入了电极。

安装电极后,肯尼迪并没有太在意自身状况。他迫不及待地回到实验室采集、分析数据,整理学术论文.......尽管更加穷困,甚至有几个电极永远无法取出,但他活成了人类脑电科学应用的一束光。

一名科学狂人倒下,一群技术疯子开始“群魔乱舞”。

2016 年,马斯克与其他七人创办了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在Neuralink的设想中,借助安装的脑机接口设备可以识别人的意识,然后转化成指令,最终完成与外界沟通。

市场预计,借助这项技术,诸如渐冻症病人等大脑疑难杂症将被治愈。但马斯克对脑机接口的期望远不止如此,他提出了一个更疯狂的大脑计划,将人格意识“下载”到机器人上,帮助人类实现“永生”。甚至,他要带有人类意识的机器人送往火星......

巨大的脑洞,让Neuralink赢得了资本信赖。包含迪拜风险投资公司Vy Capita、谷歌风投在内,Neuralink不缺风投。

但此后Neuralink的发展并不顺遂。 2021 年 2 月,Neuralink便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初步进行人体试验” 沟通,但直至 2023 年 5 月才宣布获得批准。

在这期间,美国医师医药责任协会指控其对 23 只猴子进行侵入性和致命的大脑实验,违反了《联邦动物福利法》。 另有媒体反馈,自 2018 年以来,Neuralink共杀死了 1500 只动物,包括 280 多只羊、猪和猴子。

Neuralink内部团队开始分道扬镳。Neuralin早期 8 位创始人已有 6 位离开,其中 1 位出走者投资的脑机接口公司,据说已经对Neuralin产生了挑战。

纵观脑机科学百年历程,这一领域技术狂人几乎都选择了“开颅”侵入式方向。

如Neuralink那般,将电极放在两个神经元 70 微米间采集周边神经元的方法,确实可以更直接、更准确收集脑电信号。

但缺点是,开颅手术有更严格的试验条件,安全隐患最 大。当电极植入大脑后,电极会迅速结膜,信号急剧衰减。所以在脑机试验中,没有人一直戴着设备,但这又影响了可持续性研究。

侵入式不可避免的陷入一个巨大漩涡,甚至是一个百年困局:不管是伯格、肯尼迪,还是马斯克,他们能够接收的主动开颅的试验者太少了,而且在伦理与安全层面遭遇巨大挑战。

2、非侵入式“落地”突破

一个方向的堵塞,往往意味着其他方向的决口。脑机科学在侵入式方向上不断冲击,也激化了非侵入式领域的探索步伐。

2014 年,韩璧丞进入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攻读博士项目。在攻读博士学位前,脑科学中心的教授给他敲了警钟,“做脑科学,要时刻做好阵亡的准备”。

2015 年,韩璧丞创立BrainCo强脑科技,他要在非侵入式上做突破。截至目前,全球融资超 2 亿美金的脑机接口企业不多,一家是Neuralink,另一家便是BrainCo强脑科技。

韩璧丞不是拍脑袋,在看过二十多个开颅案例后,韩璧丞坚定了非侵入式路径。“通过提高数据量的采集去优化算法,然后提升对大脑的认知,最终做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韩璧丞选择了一条与前人不同的道,与侵入式相比,它更迂回:采集脑电-优化算法-强化大脑学习认知-最终是神经控物。但它也更易形成商业闭环:通过更大范围的落地产品应用,可以无限反哺底层技术研究。

一项调查显示,依托非侵入式所能解决的问题与产品落地的速度,其市场规模是侵入式的 100 倍。

但技术壁垒也真实存在,如何进行有效的脑电采集,成为摆在韩璧丞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此前,传统脑电采集设备一直沿用湿导电膏,复杂的设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品普及。“要在焦虑症儿童头上安装一大堆脑电检测仪器,会不会让儿童更焦虑?”韩璧丞满脸无奈。

韩璧丞和他的团队将突破点放在传感器上,亲上战场,最终使用干电极采集到超高精度的脑电信号。

技术之后是产品研发与落地。脑科学是一项基于技术底座的经验学科,技术要为多样化个体提供专属服务,基于算法的产品落地与反复试验就变得无比重要。

耗时四五年,BrainCo发明了一款智能仿生手,通过在上肢缺失的残疾人的断臂上放置一圈高密度传感器,可以“感知”出人类大脑的想法,用意识控制手臂动作。

2019 年,这款智能仿生手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百大发明,并登上了杂志封面。一年后,它又获得德国红点奖最 佳设计奖。

比登上杂志封面更令人欣喜的是,它成了手臂残障人士的救星。

听闻可通过意识操控仿生手后,因失去左手不能挤牙膏、系鞋带的古月心动了。他联系上了韩璧丞的团队,而BrainCo也正需要一个使用者来协助,双方一拍即合。

古月在深圳花了一周时间测试,“我当时就发现,真的每根手指都能动。”

事实证明,这个仿生手不仅能动,还充满智慧,依托算法它能够不断学习、进化。针对每个动作,假肢设备里会完成 40 多万数据点的采集和解析。通过不断试错,它能更快、更比较准确地了解使用者意图。

“我不再介意别人谈论我的手,我觉得自己像一个普通人。”

古月不是孤例。失去了右腿的林韵在佩戴BrainCo研发的智能假腿后,不仅可以通过意识控制起、坐、跑等动作,还实现了健身、跳舞以及攀岩。

这一时期,国家政策、科研力量也在全方位助力脑科学研究。

在十四五规划中,脑科学被列为需要重点攻关的技术,脑机融合被明确提及。国内一些高校脑科学研究也有了非常高的水准。

一场脑科学的春天,越来越近。

3、“从痛到大”翻越大山

越过高山,才发现还有另一座高山在等候。

BrainCo的假肢无疑是成功的,但曾经这限于科技应用层面。

以智能仿生手为例,其研发投入动辄是亿元级的,这决定了它高昂售价。当下欧洲公司生产的智能仿生手市价50- 70 万元,BrainCo将单价降到其1/ 5 左右,但这依旧不是广大用户能付得起的。

这里有个巨大的资源不对称,大部分假肢需求者是没有工作能力的,也是最不具消费能力的。

除高额研发成本外,商业生态链条不完善也是假肢售价高的重要原因。加上国内医保不覆盖上下假肢,也让人望而却步。

“这款手在前几年实现了量产,我们可以将价格继续压低。”韩璧丞承诺,未来要是“把假肢降到几万元,这样更多人才能用得起。”

韩璧丞和他的团队想了一些办法,比如跟地方政府以及残联、公益机构合作,让更多残障者先用上假肢,重归社会,继而带动更多残疾人戴上BrainCo假肢。

2020 年 10 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与珍惜生命基金会启动了贫困残疾儿童救助项目。BrainCo为残疾贫困儿童免费安装智能仿生手,配套后续康复、训练、跟踪、软件升级等服务。

2021 年,BrainCo又和厦门、杭州残联先后达成合作,政府出资为当地适配等残障人士安装机械手。此外BrainCo还与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合作,为残障者捐赠了一批仿生手。在 2022 年冬残奥会上,火炬手贾红光就用上了这只仿生手。

机构合作十分必要,但对一家渴望商业化成功的企业而言,产品的市场化突围更为关键,BrainCo开始横向拓宽产品线。

比如,针对自闭症儿童,BrainCo研发了开星果脑机接口社交沟通训练系统,通过镜像神经µ波智能脑控反馈训练,促进大脑神经可塑性,提升社交沟通与思维灵活性。

针对多动症,BrainCo推出了意波波-儿童注意力调控系统,通过采用神经反馈训练干预的方式,减少过多的θ 与β高频段,强化感觉运动节律活动,改善注意力与执行力。

为解决睡眠障碍,BrainCo推出深海豚脑机智能安睡仪,利用脑电(EEG)检测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解译大脑在不同睡眠阶段的神经信号状态,通过脑电数据检测+声光电干预一体化智能应用改善用户睡眠质量。

BrainCo产品线进化路径,沿着“从硬性不可逆的重难症向亚健康类轻症人群”以及“从特定小众人群向大众用户普及”两大方向演进。

这也是韩璧丞口中BrainCo进化方向:“从痛到大”。

几则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巨大市场:

目前中国儿童及青少年多动症患者占比6.26%,人数超 2300 万;超过 3 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在人类所有医疗花销中,与大脑相关的占比接近30%。

这些与大脑相关的疾病没有根治药物,脑机接口技术被视为一个替代性的解决方案。

韩璧丞瞄向了更大的商业化人群,这是BrainCo必须翻越的下一座大山。

4、科技向善“势”在人为

尽管在脑电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现实中韩璧丞并不像一个老板,反而更像一位专业的学者、一名低调的试验员。

这里有一个细节。在一场媒体交流会上,BrainCo投屏出了点小意外,韩璧丞没有着急催促工作人员,而是亲自上手调试,并用专业词汇点出了问题所在......事后更谦逊道,“作为一家脑机接口公司,(出这样问题)让大家见笑了。”

这样的性格或许与韩璧丞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以创立BrainCo为界,可以将韩璧丞的人生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 一个阶段, 2007 至 2015 年求学之路。韩璧丞先后在韩国科学技术院、美国西雅图 Fred Hutchinson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求学,研究方向为脑科学与医疗仪器。第二个阶段, 2015 年至今在BrainCo创业。

前后两个 8 年,是截然不同的学习与创业历程。但在这 16 年光阴里,韩璧丞都做着同一件事:泡在实验室里搞科研。

这样的人生极其简单,但又相当张力:对于自己的梦想、认定的目标,必然全力以赴。

如今,BrainCo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全球最领先的脑科学家。来⾃哈佛、MIT等全球顶 级学府的优 秀校友在核⼼研发团队中占⽐超70%,⽬前BrainCo拥有脑机接⼝领域核⼼专利两百余项,60%为发明专利。

被《科学美国⼈》评为全球较具影响⼒的 20 位科学家之⼀,有着脑机接⼝之⽗称谓的⽶格尔·尼科莱利斯也作为首席科学顾问加入了BrainCo。清华⼤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中国⼯程院院⼠张亚勤以及哈佛⼤学教育学院前院⻓James E Ryan,都是BrainCo的顾问成员。

这些科学家聚到一起,源于他们共同的理想。

“与很多同学一样,我最怕的是学到的知识得不到充分的运用,不能做有益于社会的事。”

哈佛非常关注学生对世界的影响力。韩璧丞曾言“希望 10 年聚会,大家见面不要谈自己赚多少钱,而是要谈自己对这个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正向影响。”

支撑他的是科学向善的精神。

韩璧丞曾给我们分享过一个“好笑”故事,说读博期间自己在用湿导电膏做实验,为了让脑电实验更准确,自己一天要洗四次头,以至于老妈打来几个电话,我都在洗头。“一个头,从早上洗到半夜。”

如今创业 8 年了,韩璧丞大部分时间还是泡在实验室里。

这些科学家特质,决定了BrainCo的气质,既拥抱资本,又不被资本裹挟。

但韩璧丞坦言BrainCo商业化确实亟待破局:一开始觉得技术很难,后来才觉得商业化更难。未来,BrainCo要在技术与商业化上完成双向奔赴。

科学向善、“势”在人为,这是韩璧丞心中的坚守与底气。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马斯克大赞中国车企是最具竞争力的

    一位推特用户分享了全球最畅销电动汽车榜单,其中前十名中有一半是比亚迪车型。马斯克表示:“根据我们的经验,中国汽车制造商是最具竞争力的。从品牌来看,比亚迪稳居第一,9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286903辆,第二名为特斯拉中国,销量为74073辆,第三名为吉利汽车,销量为53692辆。

  • 马斯克恳求名人推特发帖:不捧场我可生气了

    Twitter的CEO埃隆·马斯克最近陷入了困境,他向各界明星求助,希望他们在平台上发布内容,以提高影响力和收入。自从马斯克于2022年10月收购Twitter以来,该平台的广告收入和员工数量都大幅下降,面临严峻挑战。整个情况显示了X平台正在努力应对困境,以提高其表现和吸引更多用户。

  • 马斯克脑机公司将进行人体试验 开始招募志愿者

    9月19日,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该公司已通过了独立机构审查委员会的审核,开始首次人体临床试验招募志愿者。Neuralink表示,PRIME研究是一项创新的研究性医疗设备试验,旨在评估Neuralink无线全植入式脑机接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瘫痪患者能够用他们的思想控制外部设备。值得一提的是,在人体临床试验申请成功前,Neuralink已分别在猪和猴子身上做了相关试验,并引发轰动。

  • 终究还是打嘴炮!马斯克、扎克伯格笼中决斗黄了

    快科技9月27日消息,马斯克和扎克伯格的笼中决斗怕是要成为泡影了,最终双方也是过过嘴瘾,让全世界看热闹的人看了个预热罢了。近日,扎克伯格接受采访时表示:与马斯克的笼斗不会发生,但我想参加一场MMA比赛,对手必须是态度认真的、有竞争力的。”事情发生在今年6月份,马斯克向扎克伯格发出约架”,称两人要来一场笼中决斗,两名世界超级富豪要近身肉搏,这�

  • 不为赚钱 只为打击机器人!马斯克考虑向所有推特用户收费

    快科技9月19日消息,在一场直播活动中,原推特(X)平台老板马斯克被问及如何防止机器人大军”在X平台上放大仇恨言论,他表示,这是一个超级棘手的问题,为此,该平台将要求用户每月支付少量费用。马斯克表示,目前,X平台提供免费和付费两种层级的服务,在这样的系统下,机器人的运营成本很低,仅为一分钱的一小部分”,如果让某人支付几美元使用该服务,会使�

  • 马斯克将向所有推特用户收费 用以打击机器人账户

    周一当地时间,特斯拉CEO、社交平台X(原推特)的拥有者埃隆马斯克透露了可能向X的所有用户征收订阅费的想法。他认为,社交平台X(原推特)应该每月向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打击该平台上的机器人和垃圾邮件。目前还不确定这一言论是真心话还是随口说说。 马斯克表示,现在,X平台提供免费和付费两种级别的服务,在这样的系统下,机器人的运行成本很低,“只有一

  • 比亚迪“称霸”全球电动车销量榜单!马斯克中国车企竞争力最强

    近日,有国外网友分享了今年1月至8月全球最畅销电动汽车榜单,特斯拉CEO马斯克看到后表示:根据我们的经验,中国汽车制造商是最具有竞争力的。”这也是时隔两年后,马斯克再次感慨中国车企是最具竞争力的。相比海外品牌的新能源产品,中国品牌无论是新势力是传统品牌,在技术和产品方面都不落下风,甚至已处于领先行列。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能做瑜伽 马斯克称“进步”

    特斯拉Optimus,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在最新的视频中展示了惊人的进步,该视频由官方特斯拉Optimus账号发布。特斯拉机器人现在运行在与特斯拉汽车相同的端到端神经网络上,该网络可以处理视频输入并生成控制输出。Apptronik的机器人可能是特斯拉Optimus的潜在竞争对手,后者仍在开发中。

  • 500万人围观,马斯克直播挂了、X员工惨了

    凤凰网科技讯北京时间9月30日,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周四到访美墨边境,并在X上大搞直播。他刚刚直播了三分多钟就出现了技术故障,被迫中断。

  • 马斯克抨击美国汽车业大罢工:三巨头要破产

    凤凰网科技讯北京时间9月27日,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周二抨击了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正在实施的大罢工,认为工会的要求将“把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克莱斯勒推进破产的快车道”。美国总统拜登周二早些时候视察了通用底特律郊区工厂的罢工队伍,并表态支持UAW大幅提高工资的要求。”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布兰迪全球的投资组合经理帕特里克卡塞上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