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云上盛惠!海量产品 · 轻松上云!云服务器首年1.8折起,买1年送3个月!超值优惠,性能稳定,让您的云端之旅更加畅享。快来腾讯云选购吧!
腾讯云
12-20
GEO指数是AI搜索时代的品牌可见度衡量指标,量化品牌被AI引用、推荐和对比的频率与深度。与传统SEO比拼搜索排名不同,GEO衡量的是品牌在AI回答中的提及率和好感度。数据显示,高GEO指数品牌在AI搜索中的转化率是传统SEO的3.4倍。文章通过案例说明,企业可通过监控竞品差距、补充缺失内容关键词、优化AI提示词等策略提升GEO指数。建议立即使用AIBase平台免费体验GEO监控,把握AI搜索新机遇。
苹果正式发布了其全新的M5处理器,这款芯片基于台积电的N3P制程工艺,配备了10核CPU和10核GPU。 从CPU来看,M5采用了与M4相同的10核配置,不同的是采用了6个性能核心和4个效率核心,虽然核心数量没有变化,但苹果表示M5的CPU的多线程性能相比M4提高了15%。 在GPU方面,M5配备了10核GPU
苹果A19芯片在PassMark单核性能测试中表现卓越,以5149分登顶榜首,超越英特尔Core Ultra 9 285K和AMD EPYC等桌面处理器。其仅依靠被动散热,功耗约4瓦,能效优势显著。尽管多线程性能受限于核心数量,但作为移动设备芯片,这一成绩已足够亮眼。
9月25日,小米17系列全球首发搭载高通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该处理器采用台积电3nm工艺,性能功耗降低10%,CPU为2+6八核架构,超大核频率达4.6GHz,GPU采用全新Adreno架构,主频1.2GHz,图形缓存增50%,功耗降30%。配合3D立体环形冷泵散热技术,性能为传统VC的3倍,远超iPhone 17 Pro的VC均热板。实测最高画质3小时,小米17平均帧率比iPhone 17高1.3FPS,温度低2.1℃,功耗更低。
9月24日,2025云栖大会开幕,阿里通义千问旗舰模型Qwen3-Max重磅亮相,性能超越GPT-5、Claude+Opus 4等,跻身全球前三。该模型包含指令和推理两大版本,预训练数据量达36T tokens,总参数超万亿,具备极强编程和工具调用能力。在SWE-Bench测试中,指令版斩获69.6分全球第一;Tau2-Bench工具调用测试达74.8分,超越同类模型。推理增强版Qwen3-Max-Thinking在数学推理测试中获满分,国内首次突破。通义千问系列已实现全尺寸覆盖,包含三百多个模型。即日起,用户可在QwenChat免费体验Qwen3-Max,或通过阿里云百炼平台调用API服务。
2025年9月22日,联发科发布天玑9500旗舰5G芯片,其GPU性能与能效双领先,被媒体称为“最强GPU”。天玑9500搭载G1-Ultra核心,采用全新GPU+Dynamic Cache架构,在3DMark测试中峰值达3402分,功耗仅12.3W,全程超越A19Pro。光追性能提升3倍,支持主机级虚幻引擎5.5 Nanite技术,实现千万级模型渲染,并首发Megalights技术,流畅运行《暗区突围》光追120FPS。实测显示其图形表现达到移动处理器顶尖水平,重构移动端图形性能天花板。
9月23日,美团LongCat团队发布全新高效推理模型LongCat-Flash-Thinking。该模型在保持极致速度的同时,性能更强大、更专业,在逻辑、数学、代码、智能体等多个领域的推理任务中达到全球开源模型最先进水平(SOTA),部分任务性能接近闭源模型GPT5-Thinking。它增强了智能体自主调用工具能力,扩展了形式化定理证明能力,成为国内首个结合深度思考、工具调用与非形式化、形式化推理的大语言模型。在数学、代码、智能体等高复杂度任务上表现尤为突出,多项基准测试成绩领先开源及闭源顶尖模型,已在HuggingFace、Github全面开源。
小米平板8 Pro将于本月发布,搭载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号称同档最强。安兔兔跑分高达300万,性能较前代提升69%。配备11.2英寸3.2K护眼屏,厚度5.75mm,重485g,内置9200mAh电池,支持67W快充。首发澎湃OS+3系统,支持PC级应用和全新分屏布局,适配悬浮键盘和手写笔,生产力大幅提升。
百度发布超轻量级文字识别模型PP-OCRv5,仅0.07B参数却实现媲美700亿参数大模型的OCR精度。在多项测试中超越GPT-4o等通用视觉大模型,尤其在文本定位和边界框精度上表现优异。该模型支持5种文字类型识别,适用于教育、医疗、法律等多行业数字化需求,累计下载量超900万,是GitHub上唯一Star数超5万的中国OCR项目。
9月18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在上海开幕。会上,华为与浙江大学联合发布国内首个基于昇腾千卡算力平台的DeepSeek-R1-Safe基础大模型。该模型在安全防护能力上表现突出,对有害言论、敏感内容等14个维度的防御成功率近100%,同时通用能力测试性能损耗控制在1%以内。双方表示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AI安全技术与产业生态协同发展,为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