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点评 > 关键词  > 共享单车最新资讯  > 正文

从补贴大战到死亡大潮,看共享单车这三年

2018-08-06 11:08 · 稿源: 深响

图片版权所属:站长之家

本文来自公众号深响(deep-echo),作者:孙英弘,编辑:亚澜。

摩拜经历过的宿命,或许马上就要落到ofo身上了。

虽然还没有最终定论,虽然买家是谁尚不明朗,但是多方证据已经表明,ofo卖身已成定局,这不是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在朋友圈高喊着两句“稍微动动脑子”就能否认的。

2015 年,ofo、摩拜相继成立,拉开了共享单车大战的序幕。跟互联网所有行业一样,共享单车走过的也是一条从小到大、聚沙成河的艰辛道路。

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狂飙岁月里,如果说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开启了新出行的理念,那么共享单车则把这种理念更加廉价化。正是有了共享单车,才让很多人觉得去地铁站、公交站,或者去附近的超市、公园,并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而且它的价格确实很便宜。

如今,随着ofo卖身马上“既成事实”,共享单车两大巨头都已经名花有主。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场大战即将落幕,在巨头大把资金的刺激下,在“最后三公里出行” 刚需的作用下,这场大战或许更加激烈。

开战即是双寡头,没给第三家任何的机会

上世纪 90 年代末,四大门户诞生,并且缠斗至今;电商兴起之时,尽管淘宝天猫一家独大,但毕竟还有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实力不俗的玩家在搅局;网约车袭来,滴滴快的掀起了补贴大战,神州专车、易到、优步等也拥有一批拥趸……

但共享单车的故事,从最开始就注定是摩拜、ofo两家的斗争,说“三国演义”似乎都有点牵强,无论是永安行、哈罗单车还是小蓝单车,在这两家斗争的大背景下,都只能算是匆匆过客。

从最初的布局来看,ofo和摩拜井水不犯河水,因为两家公司推出的产品所面向的市场完全不重合。

2015 年 9 月,ofo创始人戴威选择母校北大为第一个运营的地点,并且ofo还写了一份慷慨激昂的公开信——《这 2000 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ofo宣布,将为北大校园提供超过 10000 辆自行车,同时也呼吁 2000 名北大师生贡献出自己的单车。公开信末尾极富煽动性地写道:“ 100 多年来,有很多北大人改变北大,也改变了世界,这次轮到你了!”

ofo在随后一年的时间里,一直主打校园市场,最终覆盖 20 个城市的近 200 百所高校,注册用户超过 80 万,总订单达到 900 万,日订单超过 20 万。一直到 2016 年 10 月,ofo才宣布开启城市计划,正式走出校园。

相比之下,摩拜则直接把目标对准城市用户。 2016 年 4 月,摩拜进入第一个城市上海并开展运营, 9 月进入北京,年底在全国七个城市开展业务。也就是说,摩拜、ofo的大战是从 2016 年年底打响。

战端一开,就复制了当年的滴滴快的大战,套路是常规但又十分奏效的补贴。 2017 年摩拜和ofo的用户经常能收到优惠充值促销的短信,打开各自的APP,直接弹出来的也是促销广告,充返比的优惠力度最高能超过1:2。

创业公司敢如此烧钱大打补贴战,其底气是来自于背后的投资方。时至今日,摩拜和ofo都已经历了数轮融资,总金额达数十亿美元。

从双方公布的融资信息来看,颇有点斗气的味道,因为选择公布的时间都极为相近,且每次都会各自宣称创下共享单车行业融资纪录。

更有趣的是,两家公司的主要投资方鲜有重合,尤其是在 2017 年年初的时候,又分别有了腾讯和阿里的资金注入,这注定摩拜和ofo一定会掀起激战。

除去补贴大战,摩拜和ofo背后的资本力量,也时不时在公开场合进行一番较量,其中最经典的就是腾讯CEO马化腾和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在朋友圈的那次“嘴炮”。

艾瑞的一份报告显示, 2017 年 5 月, ofo月度活跃用户增长至 6272 万,摩拜月度活跃用户增长至 5838 万。作为ofo的投资方,朱啸虎把这一成绩单晒到朋友圈上进行炫耀,马化腾则留言高调回应:从微信支付看摩拜高出一倍多。

同时,马化腾还对ofo的机械锁表达了不屑一顾:只有双向通信才算智能,并告诫朱啸虎“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投资了而歪曲,如果腾讯投了ofo也不会看好这种模式,必须要改。”网约车大战虽然惨烈,但背后的投资人尚且平静,而到了共享单车时代,大佬不惜赤膊上阵,可见共享单车战略地位之高。

摩拜和ofo依靠着补贴大战,的确获得了大批用户,并且奠定了双寡头的地位。但是长期的烧钱,加之每次一元钱、五毛钱的使用价格,让摩拜和ofo的资金链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这也为后来的被收购埋下了埋下了伏笔。

2017 年两家公司拿融资拿到手软的时候,就有部分地区传出了“欠薪”的声音,这或许是资金链紧张的一个开始。在资金已经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摩拜、ofo还推出了免费月卡等诸多花样,甚至出现了倒贴钱让用户骑车的情况。这种疯狂的玩法,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链的危机。

今年 4 月美团宣布收购摩拜,当时有媒体报道称,摩拜债务总额合计超过 10 亿美元,现有股东已放弃继续支持,也没有新的资本再愿意入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投资方逼迫摩拜卖身的重要原因。

紧接着 5 月,一名对ofo财务情况比较了解的业内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称,ofo对供应商欠款 12 亿元左右,城市运维欠款近 3 亿元,合计欠款 15 亿元,但账面可动用现金不足 5 亿元。如此看来,ofo卖身,为期不远。

举报

  • 相关推荐
  • 白领兼职骑单车送外卖 8天瘦2斤 网友:一举多得

    近日,一位来自河北廊坊的外贸从业者王女士的兼职经历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王女士利用业余时间,通过骑自行车送外卖的方式,在短短八天内不仅赚取了104元的额外收入,还成功减重两斤,这一经历让她在网络上收获了不少粉丝。 据王女士介绍,她选择骑自行车送外卖作为兼职,主要是出于减肥和增加收入的双重目的。在八天的时间里,她骑行近百公里,完成了数十

  • 开源赋能·智领未来 青山工业与深蓝汽车技术开源共享生态建设

    深蓝汽车首创"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有效解决电动车低温续航短、充电慢、动力弱等痛点,加热速率提升200%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通过电池内部产生脉冲电流实现自加热,无需额外硬件,已获中国专利金奖。2024年5月,深蓝宣布将相关专利群开源,与青山工业等合作伙伴共建产业生态。实测显示,-30℃环境下电池温升超4℃/min,动力性能提升55%,充电时间

  • 谁是共享单车领域NO.1?摩拜单车与ofo使用体验

    走出校园的ofo正式与摩拜单车短兵相接。吸引20余家资本入局的共享单车,直到此时才更像是一场旗鼓相当的战斗。

  • 《三国杀OL》全新排位巅峰赛上线:将实装武将共享 专属荣誉系统

    《三国杀OL》将于7月12日开启"夏日盛典"活动,推出全新"魔"系列武将【魔吕布】和【魔貂蝉】,首次以CP形式登场。活动包含三大亮点:1)全新"排位巅峰赛"系统,新增武将共享、专属荣誉等玩法;2)PVE玩法"山河图"推出新剧本,结合肉鸽玩法带来多重结局体验;3)每周轮换的"限免武将"机制,降低新手门槛。此外还有残局闯关、许愿池等�

  • 融合数据中台与动态调度:林剑峰在共享出行智能算法开发中的技术探索

    本文讲述了林剑峰在智能出行领域的十年深耕历程。作为系统工程师,他主导构建了融合数据、算法与规则引擎的智能调度体系,通过动态聚类和路径规划模型显著提升了共享单车调度效率。其创新包括分级围栏模型、嵌入式调度判断模块等专利技术,实现了跨区域精准调度和系统自主运行能力。数据显示,他推动的系统使车辆调度效率提升37.38%,异常识别准确率显著提高。林剑峰的工作体现了"技术+业务"的系统设计理念,为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范式。

  • 广州共享单车重启招标:摩拜、哈啰、青桔中标 ofo出局

    近日,据国内媒体报道,广州2019年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商招标公示评标结果宣布,摩拜单车中标份额为18万辆,哈啰单车中标份额为12万辆,青桔单车中标份额为10万辆。公示日期截止至2019年6月10日。此前在广州市有运营的ofo小黄车未获配额,这也意味着ofo小黄车将退出广州共享单车市场。

  • 你还骑共享单车吗?

    作为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便捷选择之一,相信许多人都曾使用过共享单车。但在网络平台上,有关“共享单车难骑”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多。*+应受访者要求,小鱼、酥皮、小槿、欧文为化名。

  • 共享单车涨价网友吐槽共享不起 央视:请共享单车老板们注意吃相

    共享单车又涨价了。近日有网友爆料称,上海哈啰单车收费规则变为前15分钟1.5元,之后每15分钟1元,相当于1小时4.5元。这不是第一次涨价了,此前,哈啰、青桔、美团单车就从每30分钟1元调整为1.5元。无独有偶,不久前,一些共享充电宝也集体涨价了,1小时从1元涨到4元。

  • 共享单车得了牛皮癣

    小编通过走访共享单车上的牛皮癣广告,发现这些广告可以大致归为“违法违规”、“奇葩功能”、“实用宣传”三个类别...共享单车相关企业表示:其实单车企业也是牛皮癣广告的受害者,他们不仅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清理,而且还很难将其彻底清理干净...比如在非就餐时间,贴牛皮癣广告的人就会去食堂门前的共享单车上贴...不管是共享单车上的牛皮癣广告,还是小区里的牛皮癣广告,不管有没有用处,总归是不美观的,是令人讨厌的..

  • 那些共享单车的创始人们今何在?

    10月15日,网友发文称退回了摩拜单车299元押金,时间跨度长达6年。有用户误以为是可以退ofo小黄车的押金。但他们的创业精神值得称赞,期待他们能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