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开源赋能·智领未来 青山工业与深蓝汽车技术开源共享生态建设

2025-07-15 14:54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当前,电动汽车存在低温续航短、低温充电慢、低温动力弱等痛点,这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在北方极寒地区的推广使用。深蓝汽车在行业首创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于2022年首发量产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荣获了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金奖的荣誉。今年5月,深蓝汽车宣布将“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专利群全部开源给社会。此动作,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和行业技术创新。青山工业作为深蓝汽车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开源应用的供应商,未来,将携手深蓝汽车共同构建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

突破创新解行业难题

新能源汽车低温下的性能衰减问题一直是用户关注的重点问题。

原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现任吉林大学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高镇海表示,“当前行业的主要思路是通过电池加热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将电池温度提升起来,从而来提升充放电能力。行业内普遍采用的PTC加热、水循环加热和加热膜加热等外部传导加热方法,存在整车成本增加、系统布置复杂可靠性降低、加热效果不均匀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痛点,深蓝汽车首创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据深蓝汽车动力平台中心总经理、先进电池研究院副总经理杜长虹介绍,该技术可实现电池快速自加热,有效避免加热过程车辆抖动。首创“脉冲加热+余热回收”的电池低温加热策略,解决电机热风险,进一步提升热能利用率。

高镇海表示,深蓝汽车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是首次在电动汽车上实现脉冲加热技术,开创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快速加热技术的先河,相比原有技术在加热速率方面提升了200%以上,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在行业影响方面,该技术填补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快速自加热技术的空白,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低温性能衰减的行业难题,引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脉冲加热技术的突破。

技术应用提升汽车安全性能

青山工业作为深蓝汽车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开源后的应用商,运用该技术与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汽车产品进行完美配套。

青山工业副总经理,兼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传动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海兵表示,高频脉冲加热技术是利用电驱系统已有的电机定子电感特性和功率器件快速通断的特性,通过软件控制策略在电池内部产生脉冲电流,利用电池在低温下内阻远大于常温的电化学特性,当高频交变的大电流通过电池时,由内阻产生焦耳热,从而实现电池自加热和电池快速升温。无需额外增加电池的热管理回路来实现电池加热功能,零硬件成本便可在不同型号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进行功能搭载。

为更好地适配客户需求,电驱系统还具备脉冲电流自适应调节功能,可根据整车电池管理系统实时提供的控制参数自适应调节脉冲加热电流,实现同一个电驱系统,适配不同的整车、不同的使用场景。

“安全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青山工业应用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保障电池安全,避免电池加热过程中车辆抖动和非预期行车的风险。”王海兵说。

经搭载实车验证,深蓝汽车的脉冲加热技术可以实现-30℃低温环境下电池温升速率超过4℃/min,相比原来的外部加热方法加热速率提升了200%以上,可以实现车辆低温下的动力性能提升55%以上,充电时间缩短30%以上。经统计,截止2024年冬季,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在深蓝用户使用过程中已默默开启超10万次,为用户节约超3.6万小时补能等待时间。

技术开源共建共享生态

今年5月,深蓝宣布开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关键技术专利群(112项)”和“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专利群(50项)”。

杜长虹说:“做出开源决策的初衷和我们研发这些技术的初衷是一致的,首先是为了帮助更多新能源车用户解决最关心的问题,比如低温难题,续航焦虑,新能源车自燃等热失控安全事故。同时,推动新能源行业整体向上,推动科技平权。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方式,长远来看,绝不是技术垄断。正确的方式是一方面要持续创新,比如深蓝汽车在这两大开源技术专利群的基础上,仍在推动技术不断进阶,计划在2027年前,以AI赋能深蓝动力系统,实现性能跃迁。此外,在智能化、AI、底盘技术方面也在全面进化。另一方面,要主动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业生态,形成产业链伙伴协同创新的创新集群。技术保护的目的是保障研发回报,激励长期投入。然而创新技术带来的效益并非仅仅是专利收益。通过对成熟技术的开放共享,可以吸引生态伙伴加入创新循环,扩大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技术的持续进阶,使技术护城河从‘封闭高墙’变为‘开放活水’。”

未来,青山工业与深蓝汽车将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深入合作。深蓝汽车将组织相关技术团队,为青山工业提供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落地应用的技术支持,确保顺利实现产品的搭载应用,并提供后续保障服务。双方将继续深化相关技术交流,保持开放合作关系,创造更多合作创新的可能性。青山工业将在服务好深蓝汽车生产的同时,把最好的技术向外部推广,为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服务。(曾英豪、唐文蕤、付军)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阳光新能源“追光者节・科技追光之旅”北京收官,以科普赋能双碳未来

    8月26日,阳光新能源联合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在北京举办“追光者节·科技追光之旅”活动。通过馆企联动创新模式,展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站技术,以模型、实验等方式普及绿电知识,打破产业与科普壁垒。活动促进公众认知提升,推动新能源技术普及与产业协同发展,为双碳目标注入持久动力。

  • 微赞亮相杭州电商博览会 一站式直播技术赋能全域增长

    第六届杭州电商新渠道博览会暨万人私域选品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汇聚全国1000余家品牌企业,涵盖百货、食品、户外、大健康、服饰等多个品类。同期举办直播短视频行业盛典、私域电商合规发展论坛等活动,吸引数万企业代表参会。微赞创始人兼CEO周鹏鹏指出私域运营需跳出流量思维,转向内容、转化率和供应链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并提出“人-货-场”三位一体的转型方案,助力企业实现“公转私”高效发展。

  • 从技术协同到生态共建:BOE(京东方)“双京赋能计划”三周年树立行业创新合作新标杆

    2025年8月20日,京东方与京东联合举办“双京赋能计划”三周年庆典。双方通过三年深度协同,开创“需求反哺研发-技术直达用户”的双向赋能模式,重塑显示技术从实验室到消费场景的最短价值通路。京东方三大显示技术品牌全面落地,推动技术普惠化与生态共赢,成立高价值产业联盟,引领行业从竞争转向共生,为全球显示产业注入可持续增长新引擎。

  • 技术赋能强防护,QQ平台严打网络诈 骗

    QQ平台持续加强反诈力度,通过技术赋能、生态协同等手段,重点打击仿冒、游戏、工具类诈 骗及涉未成年人诈 骗。上半年处置涉诈账号超450万个,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多起案件。平台优化安全提醒机制,推出智能反诈助手,日均处理咨询3万余次,劝阻成功率89%。未来将持续完善技术防控,呼吁用户提高防范意识,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 逗哥配音平台:以AI技术赋能创作,引领“声音百花齐放”时代

    逗哥配音平台凭借多元声音资源与情感化AI技术,助力创作者打造爆款视频,显著提升内容感染力与收益。其核心技术“情感贴合”通过AI深度学习,使合成声音流畅自然且富有表现力,覆盖影音解说、小说推文等多种内容类型。平台还整合文案提取等实用工具,降低创作门槛,推动内容行业效率革新。未来将持续优化技术,探索更多细分领域,赋能数字内容生态。

  • 视源股份亮相“全球看全运”科技交流活动,赋能智慧赛事新生态

    2025年8月27日,“全球看全运”科技交流活动在广州成功举办。活动聚焦“科技赋能体育”主题,展示粤港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视源股份展示四足机器人MAXHUB+X7及五大智慧赛事解决方案,助力大型赛事运营提效、场馆智能巡检与安防管理。香港记者团现场体验机器人功能,互动热烈。未来将持续深化智能技术研发,为智慧体育、智慧城市注入创新动能。

  • 智检未来 触手可及——CASIVIBOT工业质检机器人震撼发布

    8月19日,中科慧远发布首款工业具身质检机器人CASIVIBOT,以“具身智能”为核心,融合人类质检经验与AI技术,实现灵活操作与高效检测。该机器人采用“手-眼-脑”协同架构,支持多行业复杂场景应用,具备快速部署和持续进化能力,旨在推动工业质检智能化升级,提升检测效率与灵活性。

  • 英伟达机器人底层技术突破,微美全息(WIMI.US)多维布局助推产业生态爆发

    英伟达发布机器人AI芯片,黄仁勋称AI下一波浪潮将是机器人。上海发布AI+制造方案,推动3000家企业智能化。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30年产量达23万台。微美全息等企业积极布局,在工业与家庭场景加速落地。机器人技术从"炫技"走向实用,正重塑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

  • 远东电缆石墨烯材料技术赋能新能源转型

    石墨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核心,被誉为能源革命的“梦幻材料”。凭借超强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强度,直击新能源效率与寿命痛点。国内企业远东电缆率先突破分子级焊接技术,开发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大幅提升导电与散热性能。该材料已通过权威认证,未来将应用于5G基站、新能源车电控系统等高功率场景,重塑能源存储与传输规则。

  • OpenAI的开源模型现已在IBM watsonx.ai上提供

    OpenAI发布两款开源AI模型GPT-OSS-120B和GPT-OSS-20B,允许开发者自由下载、运行和定制。其中120B模型已部署在IBM Watsonx.ai平台,采用专家混合架构,支持本地或云端部署,不受商业用途限制。模型具备高透明度,输出完整推理链,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此次发布标志着OpenAI首次加入开源生态,IBM强调其开放战略,为企业提供灵活、安全的AI开发选择。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