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嘿客替O2O从业者交了10亿学费,换来了四个教训
若干年前,马云深感电商的物流之痛,反手做了菜鸟网络,遂有天网地网之说。另一个大佬王卫,虽贵为物流业佼佼者,亦受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特点所累,于是反向做了电商,前有顺丰优选,后有顺丰嘿客。两位大佬的殊途同归,至少说明了一点:没有线下能力的电商以及没有线上能力的物流终究会陷入平台瓶颈。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是趋势也是必然,这也是O2O由来的基本语境。
中国式O2O资质乱象:监管缺位 从业者多不在乎
现在的O2O正处于大规模圈用户,冲市场规模的阶段,在拿到足够的用户之后,通过分析用户数据,反而可以制定相应的规范。
外卖O2O从业者自白:烧不起、扯不清、想不停
基哥从高客单的O2O行业,跨界到低客单的O2O领域,一时间我还真没有把时差倒过来,沿用了以前的打法一阵子,我越想越不对劲,照以前的打法玩下去,这事就毁在我手里了,经过一个昼夜的深刻反省与思考,今天赶紧悬崖勒马做了调整,也和大家分享
泡沫即将破裂,写给O2O从业者们
这一轮互联网泡沫即将破裂,O2O行业会受到一定影响;在市场转冷之前,O2O公司有必要做好相应准备:避免如2011年“团购大战”的非理性行为;避免做O2O大平台的思路;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O2O依然可以足够自信。
一线从业者告诉你社区O2O是什么样的
无论电商平台还是生活服务平台,最终将商品或服务落地的还在于满足用户最后一公里的终端服务;。社区服务距离用户最近,且社区居民天然密集,市场潜力很大。
一个从业者分析:餐饮外卖O2O网站能否上市?
快餐外卖行业分析:1、特点,转化既有用户而非开发新用户、用户要求高、黏性明显、区域属性苛刻;2、外卖对商户端和用户端的价值;3、挑战与机遇并存。外卖网站用户积累到某级别增加新业务模式实现扩张甚至可以上市。
一个从业者讲述:快消品供应商做O2O的苦与乐
一个从业者谈传统线下快消品供货商和超市与线上销售的博弈,线上销售的持续增长使得线下的客流越来越少。代理商做O2O必须连接超市,超市则需要代理商全连接解决“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专心服务周边人群,做好擅长的本地化。
O2O从业者预言:下一波谁会死
有人调侃O2O和大数据就像“teenage sex”,每个人都在谈论,但实际上极少有人真懂;每个人都以为别人在做,所以到处宣称自己也在做。然而,浮躁背后也有清晰的判断,譬如这批O2O从业者说,虽然不知道谁可以活,但知道谁一定会死。
O2O的下半场,已经和创业者无关
随着 2015 年投资和媒体热浪的退潮, O2O已经越来越少被提及了。O2O过时了吗?事实并非如此,这就像是手机一样, 10 年前总会强调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但现在用任何一款手机,已经没有这个概念。因为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生活方式,就像现在的O2O一样,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了,这不是说不重要了,而是互联网化的本地生活服务为主的O2O成为了生活的主流。但是,海量的本地生活化服务这块大市场,格局已经逐渐明晰,后续者已经没有任何机
合并案和倒闭潮背后 O2O创业者怎么了?
距离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尚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又传出了百度将糯米、外卖业务与新美大合并的消息。尽管百度迅速予以否认,新美大选择保持沉默,看惯了互联网“传闻—否认—否认—承认”套路的网民,依然嗅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