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头条  > 正文

维基百科硬刚马斯克!GrokiPedia上线首日遭“人类知识”宣言狙击:我们不信AI,只信人类

2025-10-30 14:12 · 来源: AIbase基地

当马斯克高调推出由Grok大模型驱动的AI百科全书GrokiPedia,宣称要以“更高准确性与中立性”取代维基百科时,后者并未沉默——而是在其面向美国用户的募捐公告中,掷出一句掷地有声的宣言:“经过近25年的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人类创造知识,而非机器。”

这场看似平静的回应,实则暗流汹涌。维基百科不仅重申其由全球志愿者协作共建的非营利本质,更直指马斯克及其科技帝国的潜在操控风险:“我们不受亿万富翁和大型科技公司的控制。” 言下之意,GrokiPedia纵然拥有88.5万篇文章的规模,其内容终究是算法的产物,而非人类共识的结晶。

AI vs 人类:两种知识哲学的正面交锋

GrokiPedia于10月30日正式上线,所有条目均由xAI的Grok模型自动生成与编辑。马斯克称其为“理解宇宙的重要一步”,并批评维基百科充斥“宣传与偏见”。然而,维基百科反击称,尽管自身“不完美”,却从不试图推动某种特定观点——其内容经过社区讨论、引用核查与编辑博弈,是人类理性与协作的产物。

image.png

而AI生成内容,即便表面中立,其训练数据隐含的偏见、模型对事实的幻觉、以及缺乏可追溯的编辑历史,都使其在权威性与透明度上面临根本性质疑。

一场关于“知识合法性”的时代之辩

这场争论远不止于两个平台的竞争,而是知识生产范式的根本分歧:

维基百科代表“集体智慧”:知识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协商、修正与共识,过程虽慢,但可审计、可问责;

GrokiPedia代表“算法权威”:知识由模型“推断”生成,效率极高,却缺乏透明推理链与社区制衡。

在虚假信息泛滥的今天,维基百科强调“人类智慧的洗礼”,实则是对信息可信度底线的坚守。而马斯克押注的AI百科,则试图以技术效率重构知识获取方式。

未来:共存还是取代?

目前,GrokiPedia尚未开放公众编辑,内容完全封闭于xAI系统之内;而维基百科日均仍有数万志愿者贡献编辑。两者路径迥异,短期难言胜负。

但这场交锋已清晰划出时代分野:当AI能“写出”百科全书,我们是否还愿意相信没有人类参与的知识?维基百科的答案坚定而朴素——真正的知识,永远需要人的温度、责任与对话。

而马斯克的GrokiPedia,则将这场哲学之问,推向了现实的聚光灯下。

  • 相关推荐
  • AI日报:Hailuo 2.3发布;豆包AI编程史诗级升级;马斯克推出AI百科全书Grokipedia

    本期AI日报聚焦多领域突破:海螺AI 2.3实现视频生成技术跃升,支持双模式免费试用;豆包AI编程工具实现零基础可视化开发;马斯克推出AI百科Grokipedia;Mistral发布企业级AI开发平台;Anthropic推出金融版Claude,显著提升分析师效率;Pinterest升级AI购物助手功能;英伟达推出全能模型OmniVinci刷新性能纪录;DeepSeek模型在港大美股交易竞赛中以10.61%年化回报率夺冠。

  • 马斯克称未来人类意识能上传至机器人 可用于月球和火星基地建设

    在2025年11月7日举行的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上,埃隆马斯克系统阐述了公司在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芯片研发与生产扩张等方面的战略规划,并更新了企业使命,展现出将技术愿景转化为现实应用的清晰路径。 马斯克指出,随着Neuralink等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人类有望在20年内实现将意识快照”上传至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使其具备类人意识。 人形机器人将被部署于月球与火�

  • 人类的心声,被AI听见了

    过去一年里,一个看似无意义的Labubu,成为了颇具情绪号召力的符号。 这只表情夸张、眼神狡黠的小兽,从逼仄的盲盒一路爬上潮流顶峰。它既不代表功能,也不传达身份,却让无数年轻人愿意为之排队、抽签。 而这,离不开更大的消费变迁。事后诸葛来看,Labubu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精准踩中了一个趋势——在这个时代,人们似乎越来越愿意为“情绪价值”付费。 与此�

  • 马斯克称xAI Grok“儿童模式”已上线 完善布局全年龄段

    马斯克10月26日在X平台宣布,其人工智能助手Grok的“儿童模式”已全面上线。该模式是7月预告的“Baby Grok”计划阶段性成果,承诺为儿童提供友好内容,但具体功能设置、过滤机制及适用年龄等细节尚未披露。媒体分析指出,Grok正构建覆盖全年龄段用户的AI生态体系,从标准对话到儿童专属版本,展现xAI在人工智能助手领域差异化竞争的雄心。

  • 特斯拉股东批准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包

    特斯拉股东大会通过马斯克价值超万亿美元的薪酬计划,成为全球企业史上最大高管激励方案。该计划授予其42.37亿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12%),分12批解锁,每批需达成特定业绩目标:包括推动市值从当前约1万亿美元增至8.5万亿美元,交付2000万辆汽车、实现FSD订阅用户超千万等运营目标,以及调整后EBITDA达4000亿美元。若全部目标达成,马斯克持股价值将超2.4万亿美元,有望成为首位万亿富豪。方案同时要求其未来7年半持续担任CEO,且解锁后需持股5年以保障长期稳定。

  • 马斯克称若发现外星人证据就公开

    近日,特斯拉与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一档热门播客节目中,就近期引发科学界与公众广泛关注的神秘天体“3I/ATLAS”发表看法,并针对外星生命是否存在这一永恒话题作出明确表态。 当被主持人问及是否相信宇宙中存在外星生命时,马斯克直言不讳:“如果我有任何关于外星人真实存在的确凿证据,我保证会再次登上这个节目,向全世界公开这一发现。”为表诚意,�

  • 他提前马斯克7年就提出了硅基生命的概念

    中国创业者司马华鹏于2017年首次系统提出“硅基生命”概念,比马斯克公开讨论类似理念早七年。他构建了完整理论框架,强调硅基生命与碳基生命的“共生进化”关系,体现东方“天人合一”哲学。相比之下,马斯克2024年提出的概念更侧重“竞争进化”与风险意识。七年来,司马华鹏带领团队专注技术实践,从数字人研发到多模态AI系统,逐步推出拟人化数字生命体。尽管其贡献因语言壁垒和低调作风未被国际广泛认知,但技术积累与东方智慧正日益获得认可。

  • 每日互动方毅:以“标品-标类-标杆”三级推进,加速AI战略落地

    每日互动在创业20周年之际举办AI共创会,强调以数据智能为根基,通过“端详”方法论实现从数据到智慧的积累。公司推出个知·智能工作站,结合AI能力与专家经验,推动人机协同。战略上分“标品、标类、标杆”三层:标品打造通用工具,标类深耕垂直行业,标杆联合龙头企业共创解决方案。方毅提出“尽信AI不如无AI”,坚持人类在决策中的关键作用,并创造汉字“伭”作为AI简称,寄望人机共生未来。

  • 百度百科词条总量突破3000万,联合《大学科普》等多机构推出科普专刊

    10月24日,百度百科联合《大学科普》推出“繁星计划”主题专刊,作为该刊2025年第3期面向全国高校发行,助力权威科普传播。同日,繁星计划新增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等5家合作机构,扩大行业影响力。该计划自2024年12月启动,已联合10万专家、500家机构共建超100万专业词条,百度百科词条总量突破3000万。通过与权威期刊合作,百度百科旨在为高校学子搭建连接前沿科学与知识普及的桥梁,践行“让知识轻松可及”的使命。

  • 一条草鱼活了55岁 专家:这种是人类驯化最彻底的淡水鱼

    近日,安徽黄山一位男子给家中55岁的鱼王”过生日,引发网友热议。 该男子介绍,这条鱼是在女儿出生时养的,55年后这条鱼依然健在,长1.4米重达35公斤,是黄山市目前鱼龄最长、体重最大的人工养殖草鱼。 人类餐桌经常出现的草鱼竟能活这么久,而且这条鱼看着依旧活跃,网友投来疑问:鱼类天生就这么长寿吗?” 对此,有专家表示,一般草鱼的寿命在10至15年之间,�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