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已从“加分项”变为“必选项”。根据政策,到2030年绿色工厂产值占比将提高至40%,“十五五”期间力争建成约100个国家级零碳园区。行业大趋势下,企业如何破局?
11月7日,海尔智慧楼宇组建暖通专家生态联盟,在山东召开工业专场节能研讨会。针对工业低碳转型中的技术难点与场景痛点,与会专家提出了具体建议与可行路径。期间,海尔智慧楼宇分享“AI+工业”全场景智慧低碳方案及用户实践成果,为行业转型提供了关键思路。

全场景布局,攻坚工业转型核心痛点
工业领域绿色转型长期面临能源浪费突出、管理效率低等现实难题。为此,海尔智慧楼宇现场分享了其软硬一体的技术架构和全场景智慧低碳方案。
在硬件层面,海尔不仅拥有行业领先的磁气悬浮中央空调、AI多联机、高温复叠热泵等高效设备,更创新推出“北斗”高效机房、余热回收等场景定制方案。同时,海尔还将空调设备、空压机、工艺热水等做成一体化集成方案,提供专业化定制体验。
在软件层面,海尔智慧楼宇搭建IOC园区综合管理平台,整合冷热源、空压站、车间环境等全链路数据,打通能源流、数据流与业务流,并依托EMS与BMS系统实现能源与环境协同管控,构建起“软硬一体、全面感知”的智慧生态。

头部样板实践,树立行业绿色标杆
用户实践是检验技术方案可行性的有效路径。会上,行业专家分享了部分工业园区的有效实践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头部企业应用中,海尔智慧楼宇备受青睐。
在福耀玻璃制造工厂,海尔磁悬浮空调接入智控系统,每年节约能耗成本66.6万元。国轩高科应用14套海尔集成式高效机房,全年综合能效突破5.0,行业最节能。海康威视则采用海尔AI多联机方案,实现负荷精准预测与运行策略动态调优,园区综合降耗约30%。

为了让更多用户享受节能红利,海尔智慧楼宇还积极构建绿色生态联盟,与多家设计院、行业协会、用户代表达成合作,将企业行动升级为产业合力。这种生态共建的模式,也让海尔能够更精准地把握不同工业细分领域的特殊需求,形成持续的创新循环。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