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中科新松推人形机器人双机,自主移动+柔顺控制赋能智造升级

2025-07-10 16:17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2025年,机器人赛道在技术与资本的共振下持续升温。一边是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消费级人形机器人频频“出圈”,从春晚扭秧歌到电商平台开售,再到展示街舞技能,娱乐化、社交化的形象迅速捕获公众视线,也印证了教育、商业引流等场景的初步落地价值。

另一边,工业机器人领域也有了进阶发展,不再满足于机械臂的精度与负载竞赛,而是向着更自主、更柔性、更理解环境与人需求的协作形态进化。这一趋势在新能源汽车、精密电子等产业升级需求驱动下尤为显著,有了如新松多可25kg、30kg大负载协作机器人的柔性解决方案。

2025年7月9日,中科新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新松”)正式推出睿可(rico)系列的两款产品——睿可 MR73A与睿可 MR73B。这两款产品具备人类形态与功能,并将技术锚点扎入更复杂的工业与商业服务场景,以移动性突破固定工位限制,以感知力理解动态环境,以柔顺控制实现安全协作。

中科新松新品深层次的意义在迈向更智能、更柔性的未来工厂与商业空间时,我们需要的或许不再是孤立的“机械臂”,而是能自主移动、理解环境、安全交互,真正具备“手”与“腿”协作能力的智能伙伴。

01赋予机器人“类人”的移动、感知与协作能力

中科新松此次发布的两款人形机器人,其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工业机器人“固定工位、单一功能”的局限,将移动性、环境感知力与灵巧操作能力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协作潜力。

睿可 MR73A代表了更强大的“手”与“脑”的结合。这款拥有27个自由度的双臂机器人,通过“双臂柔顺控制”和“智能感知”两大核心技术,实现了作业方式的创新。

睿可 MR73A支持上肢协同阻抗控制和牵引拖动操作,并配备躯干避碰与外力碰撞检测系统。这意味着睿可的双臂不再是刚性的执行末端,而是具备了感知接触力、动态调整动作甚至允许人类直接引导的柔性协作能力,极大地提升了人机并肩作业的安全性与流畅度。

同时,睿可 MR73A集成的自主定位导航系统、动态避障及多点巡逻路径规划能力,能在仓库、工厂、展馆等复杂场景中自主移动,结合其多物体识别能力,灵活执行搬运、拾取、巡检、导览等多样化任务,成为一个移动的多面手。睿可MR73A搭载的语音大模型和多语言支持,以及融合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的AI视觉技术,进一步强化了服务场景中的智能交互能力。

睿可 MR73B则聚焦于成为更可靠、高效的“腿”与“升降平台”。其优势在于“智能升降”与“灵活调度”。它能以1m/s的速度移动,并具备自主导航、避障及关键的自主充电功能,充电时长仅2小时。

睿可 MR73B 的智能升降能力是核心亮点,是睿可 MR73B在物流仓储场景中能自如适应不同高度的货架进行存取作业,或在产线上下料环节满足不同工位的高度需求,有效打通了空间限制,成为优化物流效率的关键一环。

两款产品的共性在于都构建在强大的“自主”与“感知”技术基石之上。它们都强调通过视觉感知、物体识别对环境的理解,和通过路径规划、自主决策对任务的执行,以及与人/环境物理交互的安全性。

近年来,中科新松不断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打磨和积累核心技术,包括自主导航、AI视觉识别、力控算法等,并成功集成到更拟人化的平台上,同时推动机器人角色从被动的“生产工具”向具备自主能力的“协作伙伴”升级。

02瞄准工业与商业的柔性协作痛点

技术创新的价值最终需落地于解决实际问题。

中科新松为睿可人形机器人锁定的应用领域,直指工业与商业场景中传统自动化方案难以覆盖柔性协作生产、成本效益不高的关键痛点,致力于成为提升柔性与效率的“粘合剂”。

在工业领域,尤其是在汽车、新能源、3C电子、半导体领域,大规模刚性自动化虽已成熟,但产线切换、小批量定制、复杂物料转运以及需要人机紧密配合的精密环节,仍是自动化盲区。

睿可 MR73A凭借双臂的灵巧性和移动性,能够胜任产线旁物料的智能分拣、上下料,尤其是非标件、跨产线的灵活转运,甚至利用其视觉能力进行设备状态巡检、工人/工厂安全巡查,有效填补了这些缝隙。

而睿可 MR73B则依托其稳定的移动平台和升降能力,在仓储物流中心高效执行货物搬运、智能出入库调度,或在生产车间内作为移动的物料配送单元,相当于是AGV的升级版,将物料精准送达不同工位。它们的目标不是颠覆现有自动化产线,而是作为“柔性补充”,增强整个生产系统的适应性和效率。

在商业服务领域,如展馆、酒店、写字楼、园区等,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虽在,但过往产品常因交互生硬或功能单一而受限。

睿可 MR73A凭借其搭载的语音大模型、多语言支持及个性化语音风格,以及融合人脸、物体识别的AI视觉技术,不仅能完成基础的引导、咨询、文件取送任务,更能提供更自然、个性化、具备上下文理解能力的交互体验,显著提升了服务温度与效率,使其从“功能机”向“智能体”进化。

睿可 MR73B在商业场景的潜力则体现在其可靠的移动性和调度能力上,可作为高效的内部物流载体,例如在大型办公楼宇内自动配送快递、文件或餐食,优化空间内的物品流转效率。

这种场景落地的逻辑,则是中科新松对“人机协作”产品理解,这并非替代人力,而是让机器人接管重复、繁重、危险或枯燥的任务,从而释放人类员工去从事更具创造性和更高价值的工作。

03双线布局背后的战略意图

在同一个时间节点推出定位互补的两款人形机器人,睿可 MR73A侧重交互与灵巧操作,睿可 MR73B侧重移动物流,这是中科新松基于对技术演进与市场需求深刻洞察的战略落子,意在分散风险、整合平台、巩固生态位并巩固技术壁垒。

人形机器人作为前沿方向,其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仍在发展中。同时布局侧重不同能力的产品形态,让中科新松在多元场景,如工业复杂操作、高效物流搬运、深度商业交互风场景中并行技术探索与验证技术、收集反馈、快速迭代,有效分散了押注单一技术路线或市场方向的风险。

更深层次看,尽管两款睿可系列机器人产品形态和功能各有侧重,但它们共享着大量底层核心技术,自主导航、多传感器融合的环境感知、运动控制、能源管理、以及核心的软硬件开发平台,包括支持ROS/ROS2,提供完整SDK/API接口。

而在核心部件自主研发方面的深厚积累,中科新松能够在一个相对统一且自主可控的技术平台上进行差异化产品开发,这不仅大幅提高了开发效率,也有效控制了成本,加速了产品迭代速度。

从市场生态的角度看,无论是工业4.0追求的柔性智造,还是服务业升级所需的智能体验,“人”始终是核心。

通过睿可 MR73A强化人与机器之间的智能、安全交互,通过睿可 MR73B优化服务支持系统的效率。中科新松意在“人机协作”这一未来关键生态占位。这种产品策略不仅仅是提升生产力,更是在推动“人与机器共同创造”的理念,真正实现从人类需求出发,让技术与人类共同进化,共同创造更智能、更高效的工作方式与生活体验。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星际动力入驻宁波前湾,未来像选配电脑一样选配人形机器人

    2025年11月3日,星际动力科技公司在宁波前湾新区正式启航,由宏润建设与人工智能企业矩阵超智共同创立。公司聚焦人形机器人研发,目标让机器人走出科幻、走进现实。现场发布了首款机器人“星际1号”,其具备三大突破:灵巧双手实现精细操作、具身智能大脑支持自主交互、硬件抽象层实现标准化量产。星际动力计划2026年实现量产,推动人形机器人成为人类协作伙伴,开启产业新篇章。

  • 小鹏机器人会走猫步太像人了!小鹏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

    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发布全新人形机器人IRON,其拟人化程度领先,拥有仿生脊柱、肌肉及柔性皮肤,配备3D曲面显示与灵巧双手,实现22个自由度。搭载3颗图灵AI芯片,算力达2250TOPS,支持对话、行走等智能交互,并采用全固态电池提升安全性。集成自研物理世界模型与VLT/VLA/VLM能力,实现环境感知与反馈。IRON将优先应用于商业场景,并与宝钢合作探索工业巡检。小鹏宣布开放SDK,邀请全球开发者共建机器人应用生态。

  • 何小鹏:人形机器人进工厂不划算 做家务不安全

    今日,小鹏汽车发布旗下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 作为最拟人的人形机器人,IRON拥有骨骼-肌肉-皮肤”: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头部3D曲面显示、仿生灵动双肩、实现2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 据何小鹏介绍,它的猫步走得像人一样轻柔,还拥有像人一样思考的大脑”,它不光是世界上最高算力的人形机器人,明年更会是最聪明的机器人之一。 现场,何小鹏还

  • 女性人形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回应:并亲自证清白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布视频,回应网友对Iron机器人流畅步态真实性的质疑。视频中,团队通过一镜到底展示机器人行走,并解开上衣拉链展示内部机械结构,证明无人操控。何小鹏解释机器人模拟肌肉结构,头部为麦克风阵列,行走时伴有电机声。他透露团队七年研发成果,目前仍处科研阶段,计划明年4月实现软硬件量产。

  • 新时达人形机器人新达“入职”海尔工厂,机器人真的开始进厂打工了?

    人形机器人新达在重庆海尔冰箱互联工厂成功落地,标志着具身智能机器人从实验阶段迈向场景实训。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新达具备更高场景适应性和工序协同能力,能完成涂润滑油、物料搬运、智能巡检等复杂任务。其核心技术“大脑-小脑-本体”深度协同,通过视觉语言模型实现自主决策,全栈自研运动控制系统确保精准操作。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验证了工业制造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的可行路径。

  • 累活、脏活让机器人干!海尔智家一工厂用上“人形机器人”

    海尔重庆冰箱互联工厂引入人形机器人“新达”,标志着制造业智能化进入新阶段。该机器人具备人类外形与智能内核,承担涂油、巡检、搬运等高强度作业,通过三大核心技术实现高效精准操作:基于视觉语言模型的“超强大脑”实现任务理解规划;自主研发的“灵活小脑”保障毫秒级实时响应;仿人形双臂与多模块感知系统构成“全能身体”。工厂通过机器人解放人力,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效化与可持续发展迈进。

  • 何小鹏回应机器人IRON里是真人质疑:感谢认可

    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首次亮相,其逼真步态引发网友惊叹“100%真人在里面”。面对质疑,董事长何小鹏以“感谢认可”巧妙回应,展现技术自信。IRON采用类人“骨骼-肌肉-皮肤”结构,搭载仿生肌肉驱动系统和22自由度拟态双手,能精准感知环境变化。团队历时7年研发,计划明年4月进入量产阶段。该机器人还融合物理世界模型体系,集成VLT/VLA/VLM三大核心能力,实现实时环境交互。此次展示既体现小鹏技术积累,也引发对科技真实性的思考。

  • 机器人“全能导航大脑”来了!银河通用发布NavFoM大模型

    银河通用发布全球首个跨本体全域环视导航基座大模型NavFoM,实现机器人从“学会完成导航任务”到“真正理解移动”的跨越。该模型支持全场景、多任务、跨本体应用,通过统一“视频流+文本指令→动作轨迹”范式,融合800万条跨任务导航数据,在真实机器人上实现零样本自主避障、路径规划等复杂任务。其技术突破将推动具身智能从单一功能进化为基础设施,为规模化商业落地奠定关键基础。

  • 何小鹏再回应机器人里藏真人质疑:现场展示内部结构

    小鹏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首秀后引发“真人操控”质疑。为回应舆论,董事长何小鹏不仅发布机器人脱衣视频,更在科技日现场剪开腿部覆盖件,直接展示内部仿生结构。该机器人搭载自研物理世界模型,融合三大核心能力,实现环境感知与实时反馈。目前IRON仍处科研阶段,计划明年4月量产,展现中国科技企业在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实力。

  • “超脑+机器人”重构物流新生态!京东物流“狼族”机器人全阵容亮相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10月31日,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开幕,京东物流"狼族"智能机器人军团成为焦点。展会首次完整呈现"超脑+狼族"智能系统,展示天狼四向车、智狼扩展版、自动分播墙等新产品及成熟产品矩阵。系统实现全流程智能作业,分拣准确率超99.99%,存储坪效提升240%,作业人员减少58%。通过仓-站-人高效协同,昆山亚一智能物流园已实现近半数订单由机器人处理。京东物流计划未来5年采购300万台机器人,持续强化智能供应链技术底座,推动行业向科技驱动转型。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