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WWDC2025最新资讯  > 正文

苹果WWDC技术盛宴开启,微美全息(WIMI.US)“AI+AR”交互技术加速突破

2025-06-16 15:04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获悉,备受瞩目的WWDC2025开发者大会于6月10日-14日举行,作为苹果(AAPL.US)每年的科技盛宴,WWDC2025将带来一系列令人期待的软件更新和新功能。

 

根据消息,本届WWDC2025大会上,苹果iOS26迎来重大设计革新,带来透明轻盈的视觉体验和AI新功能,针对AI相关新功能,苹果一直在积极发展AI技术,例如更智能的语音助手、更精准的图像识别等。

此外,苹果Vision Pro的系统升级也备受期待,在VisonOS26中,小组件变得更立体,能无缝融入空间,小组件支持更多自定义能功能,比如时钟小组件可以“挂在墙上”,照片小组件可以像一扇窗户一样显示风景。

AI/AR行业有望迎来主升浪

有消息称,苹果计划于2026年底推出首款AI智能眼镜。有业内人士分析,苹果加速布局可穿戴设备和AI硬件,试图通过更轻量化、实用化的设备重振其可穿戴业务。苹果在智能眼镜领域的布局,将推动市场商用,并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和智能的生活体验。

 

当前,面对AI 、AI智能体的行业发展大势,AI技术和AR眼镜具有相互成就的关系。一方面,AI作为近年来的重要科技产业趋势之一,其应用创新端可支付广大科技企业在AI算力端和大模型端的高投入,而包括AR眼镜在内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或是重要方向之一。

另一方面,AI也能够较好地赋能AR眼镜实用功能。例如:视觉辅助与识别。借助AI大模型的图像识别能力,智能眼镜可以在用户购物时识别商品信息、旅行时识别景点名称等,玩法较为多样化。

Google AI 眼镜战略

值得一提,今年 Google I/O 之后,Android XR 作为 Google(GOOG.US)下场 AI 眼镜领域战略中的关键一步,不仅有 Google 自家搭载 Android XR 的 AI 眼镜作为压轴戏,在主题演讲中登场。

 

同时,Google 未来仍然有打造 AI 眼镜的计划,也会将重心放在「与硬件厂商合作」这一方向上,减少谷歌在 AI 眼镜上硬件投入的比例,专注于完善 Android XR ——尤其是 Google 最看重的 Gemini 体验。

作为在 Meta 与 Apple 之后,踏进同一条河流的硅谷巨头,Google 这次依靠着 Gemini,重新在 XR 领域复刻 Android 的成功,而且现在的谷歌不用再孤军作战,他们已经有了三星(Project Moohan)、Xreal(Project Aura)这样的「优秀合作伙伴」一同发展 Android XR。

 

微美全息推进“AI+AR”技术交互革新

公开资料显示,全息AR第一股微美全息(WIMI.US),凭借自主研发的技术优势,将旗下技术矩阵精准锚定智能眼镜核心技术的研发迭代、市场拓展及生态体系建设,同时,布局AI产教融合,赋能AI智能眼镜多场景应用,覆盖大众消费级需求,助力智能眼镜普及化应用进程。

目前,微美全息投入多模态交互系统 整合视觉、语音、手势等多维度技术,攻克单一交互模式的局限,旨在通过AI视觉算法实现环境感知与实时分析,提升智能眼镜交互精准性,进一步推动以“AI+AR”应用赋能营销、工业、教育等领域,同时让这些创新应用为多个行业注入新质生产力,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结尾

苹果智能眼镜和操作系统升级,是苹果在科技领域的重要布局。WWDC2025仍是苹果今年重要的科技盛会,在WWDC 上还可能发布其他新的操作系统,例如iPadOS26、macOS26、tvOS26、watchOS12和visionOS3等,这些新系统也将带来许多新的功能和改进。总之,苹果不求速胜,青睐打持久战,让我们共同期待苹果的未来!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苹果手机闹钟又不响了!不是因为节假日 而是更新了iOS 26

    近日,部分苹果用户反映升级至iOS 26后闹钟不响,称影响作息安全感。苹果客服回应已收到反馈,建议用户尝试关闭“语音控制”和“注视感知”功能,因后者会在注视设备时自动调低音量,可能导致闹钟问题。同时,客服提醒升级后应重新设置重要闹钟,若问题持续可联系官方进一步排查。

  • 升级iOS 26需谨慎!苹果停止iOS 18.6.2签名验证:降级没戏了

    苹果于9月23日停止对iOS 18.6.2的签名验证,升级至iOS 26的用户无法再降级。苹果未强制用户安装iOS 26,但一旦升级便无法回退。iOS 26引入Liquid Glass全新界面设计,是自iOS 7扁平化以来最大改动。用户评价褒贬不一:部分用户批评动画卡顿、旧款设备迟滞、设计不一致;也有用户称赞其现代感强、图标美观,让人回想起初代苹果UI风格。

  • iOS 26.1首个Beta版更新发布 苹果AI支持更多语言

    苹果发布iOS 26.1开发者预览版Beta更新,内部版本号23B5044l。主要更新包括:Apple Intelligence新增丹麦语、荷兰语、挪威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土耳其语、繁体中文及越南语支持;AirPods实时翻译功能扩展至日语、韩语、意大利语和中文(含繁简);电话应用数字键盘采用全新液态玻璃设计。此外,Apple Music支持滑动切换歌曲,照片、日历和Safari浏览器迎来视觉优化。iOS 26正式版已于9月16日推送,适配第二代iPhone SE及之后共25款机型,iPhone 17系列和iPhone Air出厂预装该系统。

  • 苹果iOS 26正式版推送:液态玻璃设计引争议 25款机型能升

    今日,苹果公司正式面向用户推送了iOS26正式版更新,此次更新包大小约为8GB(不同机型存在差异)。在兼容性方面,iOS26适配第二代iPhone SE及之后发布的共25款机型,其中,最新发布的iPhone17系列和iPhone Air更是出厂便预装了该系统。

  • 苹果回应iOS 26掉电快:正常现象 几天内恢复

    苹果公司9月16日推送iOS26正式版更新,提醒用户升级后可能出现电池续航暂时下降及设备发热情况,但属正常现象,通常几天内会恢复稳定。苹果解释重大系统更新需进行后台优化工作,如建立搜索索引、下载新资源等,这些操作会暂时影响设备性能。该说明文档适用于所有iOS和iPadOS更新,并非iOS26特有。手机大版本更新后出现短期性能波动是普遍现象。

  • 苹果iOS 26普通照片秒变3D照上热搜 “空间场景”功能引热议

    苹果正式推送iOS 26系统,支持iPhone 11及以上机型。新系统引发用户吐槽,如LiquidGlass设计被指“丑出新高度”,升级后出现发烫、卡顿等问题。但“空间场景”功能广受好评,可将普通照片转换为裸眼3D效果,操作便捷,还能设为动态壁纸。不过该功能在不同屏幕上的表现存在差异,低刷屏会出现卡顿,高刷屏则效果更流畅逼真。

  • 苹果iOS 26.0.1要来了:修复iPhone 17系列/Air的Wi-Fi断连、相机等问题

    据MacRumors报道,苹果计划本周发布iOS 26.0.1更新,主要修复iPhone 17系列及Air机型的多项问题。该版本内部号从23A350调整为23A355,表明修复范围扩大。重点解决Wi-Fi频繁断连、相机错误、CarPlay意外中断及日历搜索故障等,其中Wi-Fi问题影响全球用户,尤其在车辆中可能导致CarPlay断开引发安全隐患。

  • 流畅度提升明显!iOS 26正式版发布 苹果液态玻璃设计引争议:你觉得丑吗

    赶在iPhone 17发售前,今天iOS 26正式版已经推出。 随着iOS 26正式版的推出,苹果在系统中的液态玻璃设计也是引来争议,有的网友吐槽太丑了,也有网友表示早已习惯。 吐槽丑的人表示,液态玻璃”设计非但没有让视觉焦点更清晰,反而常因可读性问题和易分散注意力的视觉效果模糊焦点。

  • 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首发《算力珠玑》十大实战案例助力开发者攻克鲲鹏、昇腾开发难关

    《算力珠玑:鲲鹏昇腾应用开发案例详解》由上海交通大学林新华教授等主编,聚焦鲲鹏与昇腾两大自主计算生态的应用迁移与优化难题。全书通过十个真实场景案例,系统解析从传统平台迁移至自主算力平台的代码移植、性能调优及算子开发等关键技术,涵盖高能计算、AI训练、工业诊断等领域。书中结合理论与实践,提供具体代码与优化策略,旨在帮助开发者降低迁移成本、提升效率,推动自主算力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用好用活”,为我国在全球算力竞争中夯实基础。

  • HC2025丨高校创新力量“花开”开发者日,鲲鹏昇腾使能科研创新

    2025年9月18日至20日,华为全联接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开发者日集中展示了一批基于鲲鹏、昇腾基础软硬件平台的前瞻性创新成果,覆盖AI编程语言、大模型训练加速、多模态模型及科学计算仿真等领域。重点成果包括:北京大学团队研发的DeepFlame燃烧流体仿真工具实现火箭发动机超临界燃烧模拟千倍加速;清华大学团队开源AI量子编程语言TileLang显著提升开发效率;东南大学提出多模态大模型优化方法;魔芯科技构建首个基于昇腾的3D空间智能大模型;趋境科技KTransformers引擎通过异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