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监管部门对诈骗犯罪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各大银行积极响应,不断深化涉诈风险防控措施。最近几年银行业在反电诈领域投入了很多资源,如开户审核、账户分类分级、风险账户管控和限额、存量账户管理等,产生了一定效果,但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客户投诉、服务成本增加。
>>>>
反电诈工作为什么这么难?
电信诈骗对欺诈者来说,是“性价比高”的犯罪行为,很难通过固化方式、固化模型、固化流程,把诈骗压降下去。欺诈形式不断变化,反反复复,本质是我们和坏人之间的攻防,不会一劳永逸控制住。
从监管上,之前更多关心账户的数量能不能降下去。现在监管更关心银行的客户能不能更少人被骗,更少的资金被转移走,所以资金的管控、受害人方的保护,银行当前更关注。很多省开始进行受害人方面的排名,而不只是坏账户、通报账户的排名。
从风险形式看,以前的买卖卡比较容易监控,因为特征会发生很大变化。但现在很多都租用了,跑分,用正常人的卡做,更加隐蔽了。以前是通过电子渠道把钱转走,现在直接本人去柜台取,银行工作压力很大。
深耕多年反欺诈,邦盛科技观察到,管理趋势上逐渐从账户数量压降到资金拦截;从重点压降涉诈账户到平衡支付结算服务;从施害人识别到受害人保护。风险上,同业的趋势上逐渐开始从事后做模型转变成了朝事中、事前,更早地感知到,更早地拦截掉,防止资金上的问题;从专家方面的规则转向使用更多的机器学习、AI。
>>>>
电诈为什么不能有效控制?
银行从总行到分行投入了很多资源,电诈却很难有效控制。邦盛科技总结发现,最 大的是社会反诈资源协作成本高。考虑到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运营商的数据和银行的数据很难打通,银行进行拦截时并不知道这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在电话里的行为,他怎样被诈骗,所以做模型也比较困难。
银行内部也有这个问题,部门之间建设风控时,数据比较难打通,也要考虑到数据安全,数据比较难打通,模型比较难打通。
还有一个关键点,电诈在银行里应该由谁负责,怎么运行,有没有好的平台支撑运营,尤其高强度对抗的场景下有没有好的平台,来和欺诈分子对抗,这些要求会比较高。
>>>>
反电诈需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反电诈有三个关键问题,如果能解决,基于邦盛科技的经验,银行能够建立比较好的长效机制。
一是反诈责任如何划分?
二是平台和模型怎么建设?
三是日常运营如何开展?
责任如何划分?
电信诈骗的过程会涉及到两方,一方是被骗方,一方是骗人方,俗称就是“好人”和“坏人”。
涉及两张卡,一张是银行客户自己的“好人”的这张卡,我们保护他如何不被骗不被盗。另一张是本行的卡如何不被人利用进行电诈收款和洗钱,都需要监控。而第二张卡,就是通报排名的卡。
谁来牵头?
行业里对谁来牵头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现实情况下由运营管理部牵头比较多,但实际中很多行也有其他部门做,有的是个金部、结算部产品部门,有的以安保部作为牵头部门。
邦盛科技认为,如果职责分的清楚,每个部门都了解自己的边界和任务,反电诈工作往往可以做好,反之就很难,资源上比较难整合。
账户管理部门和渠道部门之间的关系
虽然运营管理部牵头,大部分行里,账户管理部门管对私对公账户通报的压降,账户的管理、分类分级,渠道管理部门要协助账户管理部门进行反诈资金的拦截。渠道管理部门以前更在意客户自己被盗了,但是现在客户如果自己被骗了,对于渠道管理部门也是重要的事情,所以需要两方协作。
对于拦截,渠道管理部门会有一些担忧,拦截以后客户投诉怎么办,业务发展怎么办,所以行业里邦盛科技看到的经验是,由牵头部门主导,建设渠道拦截的规则模型。账户部门与渠道部门通过对模型效果和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共同制定模型上线的标准,实现涉诈资金拦截和渠道交易服务的平衡。
>>>>
平台怎么建设?
01
经过多年实践,邦盛科技认为要建设成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识别与处置体系,覆盖账户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事前进行评级、限额;事中进行拦截、识别;事后进行调查和服务,全流程要打通。
02
为了能够更好地拦住资金,邦盛科技认为,不仅是识别,还要拦住资金,建立“三道防线”立体化纵深的电诈资金链治理拦截体系。因为很多欺诈一天就结束了,今天拦不住,明天就没有效果了。
第 一道防线,要在线上、线下所有渠道进行逐笔的事中拦截,如果发现他是被骗的,或是涉诈资金,一定要拦住,让它留在行里。
第二道防线是分钟级的,几分钟跑一次批,识别全量账户有没有有问题,有问题就自动管控、自动限额,保证这个资金今天留在行里,不会出去。
第三道防线是每天跑批,把可能存在漏网之鱼的账户,第二天再进行调查、管控,逐层过滤。靠任何一层都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每一层都有限制,要考虑客户体验和风险。
03
建立客户友好的分类分级,做分类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客户体验和客户服务,不是为了风控,分好级后对风险级别高的客户做深度管控,做深度调查,做限额。
04
电诈和运营管理很多业务不太一样,电诈是人和人的一种诈骗行为。从通报数量可以看出并没有形成非常大的下降趋势,背后的动力非常强,最终是人和人之间的攻防机制。
所以需要有一个好的工具、手段进行防控,建立以高频对抗为目的、业务友好的反电诈平台。这个平台能够把全行的数据汇总起来,是客户维度,而不是账户维度去做模型。这个平台要能够快速上规则、上模型,今天发现的问题,今天晚上就能上规则模型进行拦截,否则第二天诈骗就结束了,起不到作用。
>>>>
运营如何开展?
建好了平台,要有团队、人员和制度,优化规则模型,一个规则模型如果 3 个月内不做优化,就逐渐不起作用了。
这就是建好了平台模型以后,发现反诈会反复,因为你的对手是人,不是机器,他会试银行的策略,试出来以后就绕。银行要有完整的制度、流程、考核标准、监控体系,保证能快速跟踪欺诈形势的变化。
>>>>
企业级反欺诈体系建设
反诈是很复杂的事情,要实现反诈资源与效率的平衡,行业逐渐形成共识:建立企业级反欺诈体系。
这不是靠某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靠某个部门数据能解决的,必须把数据打通,要有全渠道拦截的能力,线上线下、行内行外的渠道,然后全账户的对公对私、数币这些账户都能全覆盖,全产品、客户级的进行建模、识别,体系要构建起来。
企业级体系是比较有效的体系,打破了部门级竖井式风控模式,以客户为中心,打通部门数据,构建客户级风控模型,提升模型的准确性,避免系统重复建设,大幅提升全行反诈工作的效率,也是能够实现资源和效率平衡的比较好的手段。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