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人工智能最新资讯  > 正文

更产业、更开放、更年轻,第三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在2025GDC启动

2025-02-25 10:37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当前,人工智能(AI)正不断赋能科学研究,科学突破也为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探索提供了强劲动力,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逐渐成为科研新范式。 2 月 23 日,在上海徐汇西岸举办的 2025 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2025GDC)上,第三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在大会平行活动科学智能青年创新论坛上正式启动。

第三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指导,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晶泰科技、艾昆纬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等机构协办,设置百万奖金,面向全球选手招募,共同探索科学智能前沿命题。

(第三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发布仪式,由左至右:第二届大赛晋级复赛选手李竞然,首先届大赛获奖选手周潪剑,复星医药总裁助理、公共事务部总经理范志宏,复旦大学校长助理、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慧胜,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漆远,首先届大赛获奖选手周原野,首先届大赛获奖选手徐丽成)

会上,上海科学智能联合创新中心成立。上海科学智能联合创新中心是在上海市政府、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与支持下,由上海创智学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成立,中心将通过牵头实施一系列项目,包括上海市科学智能“百人百项”工程等,推动科研范式变革,加速AI赋能科学研究、创新成果孵化,推进工程化落地等。“科学智能青年创新论坛暨第三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发布会”由上海创智学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与上海人工智能行业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创智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校长助理、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吴力波主持了活动。

(上海科学智能联合创新中心成立暨签约仪式,由左至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赵震,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上海创智学院常务副院长丁晓东,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漆远,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屈炜,复旦大学校长助理、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慧胜)

在人工智能驱动科研范式变革的背景下,复旦大学校长助理、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慧胜强调,科学界应以开放姿态拥抱这场变革浪潮,而要实现突破,重在胆子大、有想象力。他说:“做科学的人,在科学内涵上不能有太多边界,外在上不能简单按照保障的方式处理。当一些重大的难题没有解决,说明按照现有科学理论架构可能是解决不了的,需要通过艺术创作般的想象力,从而有效地把两个东西衔接起来。想象力从哪里来?今天包括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在内的活动提供了非常好的抓手。”

更产业,五大赛道聚焦高价值产业场景中的科学问题

世界科学智能大赛旨在通过定义核心研究方向与问题,展现科学智能先进思路,吸引全球人才共同探索科学智能领域的新课题、新方法,构建科学智能新生态。首届大赛于 2023 年 6 月启动,共有来自 18 个国家和地区的 11653 名选手参赛, 530 余支队伍用AI取得了超出传统方法的结果。 2024 年 7 月,第二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再次起航,吸引了来自 24 个国家和地区的 12687 名选手参赛, 20 多位来自上海先进中学的高中生初次组团参赛,赛事的多元性和影响力持续攀升。

本次大赛设置航空安全、材料设计、合成生物、创新药、新能源五大赛道,聚焦推动高价值产业场景中的科学问题,致力于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人才培养。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漆远进行大赛发布演讲)

航空安全赛道聚焦AI航空结冰气象要素预测,旨在通过历史再分析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实现未来三天云水、云冰等要素的准确预测,助力国产大飞机适航认证和全球航线安全运营,为提升飞行经济性与安全性提供创新技术思路。选手需攻克气象条件时间序列预测的复杂性、云水/云冰时空分布不均匀等关键科学问题,尝试解决航空结冰导致的飞行安全风险。

材料设计赛道围绕3D分子构象条件生成技术,基于物理机理约束的强化学习算法,实现分子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联建模,助力重塑材料研发范式,推动固态电池电解质、生物可降解塑料等战略材料的产业化进程。赛题核心是解决能源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领域的逆向设计难题,通过生成符合目标属性的分子构象,加速新材料研发周期。

合成生物赛道聚焦蛋白质固有无序区域(IDRs)预测,通过AI解析氨基酸相互作用网络及动态特性建模,准确识别蛋白质结构不稳定区域,合力推动抗体药物开发与合成生物学研究,为生物制药领域解决“重组蛋白生产中间产物沉淀、变性”等产业痛点提供创新工具。选手需攻克蛋白结构的底层机制、动态行为建模等科学问题,成功预测蛋白质的IDRs区域,帮助优化重组蛋白合成成功率。

创新药赛道挑战RNA逆折叠与功能核酸设计,基于给定三维骨架生成可折叠的RNA序列。选手需用人工智能技术思考突破RNA结构-序列逆映射、热力学平衡与环境适应性对折叠的可能影响等科学问题,该项技术将推动RNA药物、mRNA疫苗、生物传感器的智能化设计,加速靶向治疗与新型疫苗开发。

新能源赛道聚焦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选手需根据历史发电功率数据和对应时段多类别气象预测数据,实现次日零时起到未来 24 小时逐 15 分钟级准确预测。赛题以气象条件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为关键科学问题展开,关注多尺度物理过程的耦合、可再生能源设备的物理响应、极端天气事件影响等现实痛点,致力于为保障新能源有效并网与电网稳定运行提供关键创新思路。

更开放、更年轻,邀约全球科学智能开发者共建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大赛发布所在的2025GDC定位于“社区的社区”、集聚了国内外 100 家开发者社区,而本次大赛与GDC大会紧密结合,以开放合作为特色。本届大赛顾问、上海创智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校长助理、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吴力波表示:“科学智能的边界正在全球开发者协作中被重新定义。作为开放生态的典型实践,世界科学智能大赛通过开放科学语料、算力、模型工具和科学问题,构建跨学科、跨地域的创新生态。复旦大学CFFF智算平台作为基础设施在 2023 年首届大赛中初次对外大规模开放,为参赛选手提供 400 卡GPU的算力支持。本届赛事将进一步联动GDC‘社区的社区’网络,吸引更多年轻力量破解产业级科学难题,真正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创智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校长助理、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吴力波)

立足大赛社区生态构建,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简称“上智院”)牵头开放了多种高质量的科学语料,包括:首先性原理(QM)分子构象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 4000 万分子构象,规模比Stanford OGB-PCQM4Mv2 大一个量级,与Harvard和MIT联合建设的GEOM数据集规模相当;siRNA药物研发数据集,这是全球头个面向药物研发的siRNA修饰序列数据集,包含96, 000 个化学修饰小干扰RNA序列,行业规模比较大;FuXi次季节气象大模型预测数据集,拥有覆盖 2002 年至 2021 年、总量达6TB的数据,是头个人工智能驱动的次季节气象大模型预报数据集。此外,上智院还开放了科学智能模型和工具,包括开源的FuXi中期气象大模型及科学智能模型开放API。

AI发展离不开青年力量的推动,Deepseek等明星项目的涌现,正是得益于新兴一代的深入开拓和创新。共同启动大赛的几位优胜选手就是由大赛开启了科学智能研究之路,他们在比赛过程中探索出各自领域的创新方案:徐丽成在量子化学赛道比赛中围绕分子性质预测赛题创新应用DimeNet++图神经网络拟合分子能量,结合集成学习策略优化模型精度;周原野在流体力学赛道比赛中围绕超分辨率湍流问题,将PINN物理信息约束神经元网络和CFD谱方法耦合,实现快速训练PINN模型达到谱精度;周潪剑在量子化学赛道的比赛中提出了quipformerV1 预测真实能量和原子线性拟合能量之间差值的方案。

去年举行的第二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中, 20 多位来自上海先进高中的高中生初次组团参赛。基于上届经验,今年大赛还将增设专门的中学组赛道,激发中学生的科学智能热情。共同启动第三届大赛、来自上海嘉定一中的高三学生李竞然是第二届大赛中晋级地球科学赛道复赛的 919 团队队长,他表示:“上一届大赛中,我们以边学边练的方式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体会到了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项目制合作探索的重要性。作为年轻一代,今后我将保持探索、开放思维,为科学智能发展添砖加瓦。”

大赛共分为三大阶段: 2 月 23 日至 5 月上旬为报名组队和初赛阶段, 5 月中旬至 6 月中旬将进入复赛阶段, 7 月初决赛将决出最终奖项、分享百万大奖。上智院、复旦大学及相关协办单位还将为优胜选手提供合作机会,通过多维度的资源对接与深度合作,为上海乃至全球的科学智能产业发展输送先进人才,推动科学智能AI大模型在关键行业的创新应用。(大赛报名competition.sais.com.cn)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做对什么才能抢占先机?

    国务院8月26日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AI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到2035年,我国将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社会新阶段。金蝶集团作为企业数字化服务商,以“AI优先”为战略,将AI技术深度融入SaaS产品与服务,推出金蝶云·星空EMA平台及多款智能产品,覆盖财务、供应链、差旅等场景,助力企业构建“AI+业务”新能力,实现高效管理与创新发展。

  • 市值一日暴增近3000亿港元,阿里迈向超级人工智能之路

    9月24日,阿里巴巴股价创下四年新高,单日涨超9%,市值达到约3.32万亿港元,一日增加近3000亿港元。 引爆股价的,是阿里集团每年一度的云栖大会。在会上,阿里释放多条重磅消息,尤其是在阿里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的演讲结束后,阿里的股价表现就出现了明显的拉升。

  • 2025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创意可计算性:设计人工智能”,特赞升级五大内容+AI解决方案

    2025年9月25日至28日,上海将举办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2025),主题为“设计无界,生生不息”。大会聚焦人工智能赋能设计创新,探讨设计如何驱动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特赞科技作为内容与AI领域代表企业,将展示“计算×创意”如何拓展设计生命力,包括跨行业赋能、产教融合及人机协作三大板块,呈现AI在打破学科边界、推动产业创新中的实践。WDCC2025旨在为全球设计领域注入新动能,构建“设计×科技×可持续”的新想象空间。

  • 腾讯云安全发布人工智能风险评估框架,助企业构建可信智能体

    9月17日,腾讯云在2025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发布人工智能风险控制框架及多款安全产品。该框架涵盖六大风险模块、七层级、130余项措施,系统性应对AI应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挑战,包括数据泄露、供应链隐患及权限滥用等核心问题。同时推出LLM-WAF防火墙、AI-SPM态势管理等产品,构建覆盖研发、部署、运维的全链路防护体系,助力企业建立可信、稳定的AI服务生态。

  • 2025 vivo开发者大会:人文科技铺就信息无障碍之路

    10月10日,vivo在深圳成功举办2025开发者大会,发布全新系统OriginOS 6及自研蓝河操作系统3,搭载AI蓝心大模型,升级信息无障碍功能。聚焦视障与听障用户需求,推出“智能记忆”“实时环境问答”“声音记忆”等创新功能,通过科技赋能改善用户体验。vivo强调“科技向善”,持续投入公益合作,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包容性数字未来。

  • 开源鸿蒙技术大会2025 | OS原生智能分论坛圆满举办

    9月27日,开源鸿蒙技术大会2025在长沙举办OS原生智能分论坛。论坛聚焦端侧AI、智能体技术、大模型高效推理等前沿议题,汇聚学界与产业专家,探讨下一代智能终端发展方向。华为终端专家强调拥抱智能化与Agent技术产学研共建,香港中文大学吕自成教授等分享了鸿蒙OS在技术创新与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多位学者还介绍了端侧大模型高效部署、GUI交互优化等关键技术案例,共同推动端侧AI技术落地与产业生态繁荣。

  • 马斯克:Grok 5模型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

    马斯克旗下xAI公司正研发Grok 5模型,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重大突破。该模型采用全新架构设计,预计未来几周启动训练。若成功将代表AI从专用领域向通用认知能力的质的飞跃,被视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科技界密切关注xAI能否在激烈竞争的大模型赛道实现突破。

  • HC2025丨高校创新力量“花开”开发者日,鲲鹏昇腾使能科研创新

    2025年9月18日至20日,华为全联接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开发者日集中展示了一批基于鲲鹏、昇腾基础软硬件平台的前瞻性创新成果,覆盖AI编程语言、大模型训练加速、多模态模型及科学计算仿真等领域。重点成果包括:北京大学团队研发的DeepFlame燃烧流体仿真工具实现火箭发动机超临界燃烧模拟千倍加速;清华大学团队开源AI量子编程语言TileLang显著提升开发效率;东南大学提出多模态大模型优化方法;魔芯科技构建首个基于昇腾的3D空间智能大模型;趋境科技KTransformers引擎通过异

  • 从智能戒指到智能眼镜,DR H演绎全新科技美学

    智能穿戴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面临选择困难。香港品牌DR+++H日月健以设计美学与科技融合为核心理念,避开参数与价格战,将产品从设备升级为智慧生活方式。通过智能戒指、眼镜等新兴品类精准卡位,结合东方太极哲学设计,配套APP提供健康监测与增值服务生态,形成从硬件到服务的立体竞争力。该品牌以独特定位在细分市场迅速崛起,展现科技与人文结合的新路径。

  • 2025年椭圆机品牌排行榜:专业与智能推荐,新手必看

    本文梳理2025年椭圆机十大品牌,为选购者提供参考。椭圆机因低冲击、燃脂优势受认可,但新手常被参数困扰。榜单涵盖麦瑞克(入门款凌波L7/L7Pro)、必确(商用旗舰EFX系列)、力健(家用专业E系列)、诺迪克(智能训练FS10i)、普乐福(性价比520E)、速尔(高端家用E95S)、十字星(耐用470系列)、诺德士(双向训练E614)、地平线(可折叠EX-59)、钻石背(大承重1280EF)。各品牌针对不同需求,从智能课程、人体工学到静音技术均有特色,帮助用户根据预算和训练目标选择合适机型。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