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科技讯 天眼查App显示,4月29日,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一种充电桩及控制方法”专利公布。
摘要显示,该充电桩包括用于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功率的功率变换电路,和用于获得充电桩温度的控制器。当充电桩的温度小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例如充电开始时温度较低),则控制充电桩高于满载功率充电;当温度升到高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则以较小的满载功率充电。该申请提供的充电功率最小为满载功率,充电过程的平均充电功率比传统充电功率大,可提高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


(举报)
2025年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电动汽车供电设备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将于2026年11月实施。新国标将直流充电设备能效分为三级,一级能效要求整桩加权效率不低于96.5%,需在9种工况下测试,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以480kW充电桩为例,效率每降低1%年损耗超万元,一级与三级能效差近2个百分点意味单桩年损失超2万元。未获一级认证产品将面临市场准入受限、客户流失等风险。易能时代凭借EN5拓扑电路技术实现97%+转换效率,为行业提供破局路径。
10月17日,高巨创新同时打破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单台电脑控制15947架无人机同时升空,以及同步发射7496枚烟花实现无人机空中燃放烟花数量之最。此次突破不仅展现了大规集群控制技术的可靠性,更通过“无人机+烟花”一体化控制,将表演从夜晚延伸至白昼,打破传统烟花灯光秀的时空限制。这标志着无人机表演进入全时段可视化时代,为低空经济注入创新动能。
扎根浙江的闪开公司以社区场景为核心,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推动目的地能源消费变革。十年间,从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切入,构建“产品免费投放+联合运营”模式,实现资源与风险共担。业务拓展至新能源充电桩,形成“桩+桩+灯”组合,覆盖全国321城7万场景,投放充电设备超40万台。公司建立全链路安全防护体系,累计完成充电服务超10亿次,并与2000余家运营商共建合作网络,持续引领社区能源服务标准化与规模化发展。
10月23日,Redmi K90正式发布。该机采用8毫米纤薄机身,配备7100毫安时大电池,号称中尺寸机型中的"天花板"。其核心亮点在于6.59英寸黄金尺寸下实现同尺寸最大电池容量,并突破充电技术:支持100瓦有线快充(45分钟充满),兼容百瓦PPS通用协议,还具备22.5瓦有线反充功能。产品经理胡馨心强调,这套"大电池+快充电"组合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彻底解决续航焦虑。
在数字物流大会上,G7易流分享了行业三大变化:一是2025年货运量首次显著增长超5%,短途运输比例上升形成"剪刀差";二是新能源车成为主流,自动驾驶进入商业化阶段;三是数字化需求深化,即时零售、农牧等行业成为新增长点。面对物流下半场,G7提出"自底向上、软硬一体、知行合一"的AI战略,并发布首款AI产品"紫宝盒",通过边缘计算实现感知、沟通、执行的闭环,帮助行业突破人力瓶颈,将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AI能力。
海尔智家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2340.5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173.7亿元,增长14.7%,创历史新高。业绩增长得益于智慧家庭、数字化和全球化战略推进,其中数字化库存变革实现全面统仓TOC,县专卖店74%商品直达用户,降低资金压力、提升周转效率,推动轻资产运营。POP渠道新增61家客户,零售增量3.68亿元。用户可全程可视化体验,送装同步提升满意度。企业通过数字化研发、制造等全流程变革,强化核心竞争力。
近日,安徽宿州,女子掀电动车充电口盖子被电,金镯子被电碎,手被烧黑。 当事人刘女士向媒体回应称,电动车充电口上面有个盖子,要掰开,碰到了一下,手受伤了,那一块肉都熟了,电动车还能正常骑行。 刘女士发布的视频显示,她手上的金镯子被烧出数个黑色的裂口,足可见当时电流之大。 据了解,现实中有不少人手带金属饰品为电动车充电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面临双重挑战:既要快速迭代高频业务满足用户即时性需求,又需在严监管下保障系统安全合规。传统测试因效率低、成本高难以应对复杂场景,而AI驱动的“无人测试”通过三阶段演进(辅助生成→协同执行→自主决策)实现质效双升。实践显示,AI测试可将周期缩短70%、成本降30%,并自动生成合规报告。未来75%金融机构将采用AI增强测试方案,国内厂商如Testin云测更适配本土合规需求。无人测试已成为兼顾业务增长与风控的战略选择,推动行业进入高质量、高效率、高合规新阶段。
小米14系列销量火爆,截至10月26日累计激活量突破185万台,即将突破200万。该系列9月25日发布,首发起售价4499元,开售5天销量破百万,创小米数字旗舰销售纪录。创新亮点在于背部副屏设计,支持时钟显示、AI头像生成、出行提醒等功能,还能实现后置摄像头自拍预览和他人协助拍摄时的实时构图查看。配合复古造型保护壳,用户可用副屏玩怀旧游戏。小米总裁卢伟冰透露,下一代手机将继续沿用副屏设计并加大研发投入。
上海车主顾女士因充电后未及时挪车,被收取438.4元超时占位费后起诉车企。法院二审认定,车企通过现场告示、APP等多渠道明确公示收费标准(每分钟4.66元)及豁免条款(如闲时免收费、首次超时免罚),已尽到告知义务。收费旨在通过经济杠杆提高充电桩周转效率,符合公共资源管理原则,判决驳回车主诉请。此案明确运营方有权设置合理经济措施保障资源公平利用,提醒用户使用专用车位时需主动关注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