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amd最新资讯  > 正文

AMD Radeon RX 6600M移动GPU性能实测:略逊于英伟达RTX 3060

2021-06-15 08:27 · 稿源: cnbeta

HXL(@9550pro)刚刚在 Twitter 上分享了采用“Navi 23”RDNA 2 GPU 架构的 AMD Radeon RX6600M 移动显卡的的基准测试成绩。按照计划,RX 6600M 将主攻主流笔记本市场。但略逊于英伟达 Ampere RTX 3060 的表现、以及 GPU-Z 工具软件中汇报的检测数据,还是让我们感到有些疑惑。

作为首款采用 Navi 23 核心的 AMD RNDA 2 GPU,该 SKU 尚未找到对应的桌面版本。曝光的测试平台,为采用了 AMD R7-5800H 移动处理器 + 16GB DDR4-3200 内存(Single Rank × 8)的笔记本电脑。

此前,我们已见到过采用同平台搭配英伟达 RTX 3060 / 3050 Ti 等显卡的基准测试成绩。不过在横向对比之前,我们还是先来回顾下 AMD Radeon RX 6600M 的一致规格:

同样采用 AMD Navi 23 RDNA 2 GPU 的 Radeon RX 6600M 和 Radeon Pro W6600M 移动 GPU,预计拥有 28 组计算单元(CU)/ 1792 个流处理器。

辅以 128-bit @ 8GB GDDR6 显存,集成 32MB Infinity Cache 无限缓存(算是采用这项技术的最入门款 Navi 芯片),TGP 功耗 100W 。

作为对比,Navi 24 独显和 Van Gogh APU 上的 RDNA 2 核显都未配备 Infinity Cache 。

根据 AMD 的官方性能数据,Radeon RX 6600M 在多款游戏中的表现,优于竞争对手英伟达家的 RTX 3060 6GB 移动 GPU 。

但在实际的基准测试中,AMD Radeon RX 6600M 依然略逊于 RTX 3060(115W + 15W)。

即便 RTX 3060 的功耗看起来更高,但在相同的 100W 功率限制下,改卡的效率仍较 RX 6600M 更加讨喜。

在综合基准测试中,两款笔记本电脑的 GPU 性能也差距甚微。

但在 1080p 分辨率下,RTX 3060 的平均领先优势在 8% 左右 。

光追性能方面,RTX 3060 甚至较 RX 6600M 达 36% 。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英伟达已在 RTX 30 系显卡上引入了“第二代”光追技术,而 AMD Radeon 6000 系列只能勉强算是“一代”光追。

即便如此,AMD 的 Advantage 笔记本电脑,还是可以在 SmartShift 技术的加持下,带来 3-4% 的整体性能提升。

内容创建工作上,RTX GPU 在驱动程序支持和应用程序优化上也遥遥领先。

不过 RX 6600M 的性能还是较 RTX 3050 Ti 领先 20-30%,所以 AMD 仍可借助田忌赛马的策略,让 Navi 23 给移动 GPU 市场带来更大的竞争与活力。

最后,评测人员指出,RX 6600M 或是受到了仅 128-bit 位宽的限制,如果搭配 4GB GDDR6 显存,这款移动显卡或可进一步降低售价和功耗。售价方面,则可参考即将上市的惠普 Omen 16(约 1500 美元 / 合 9595 RMB)。

举报

  • 相关推荐
  • OpenAI和微软的关系没那么糟,跟英伟达也没那么好

    OpenAI的动作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快。 上周二,OpenAI完成重组。其中一个重要变化是:彻底取消了与微软的排他性协议,结束了Azure长达六年的云服务独占模式。此前,OpenAI所有模型的训练、推理与部署都必须优先选择Azure,微软还享有优先购买权。 宣布与Azure“分手”后不到一周,OpenAI便火速宣布了与AWS的战略合作——双方达成一项价值380亿美元的云计算协议,OpenAI将全面接入

  • 英伟达总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

    10月30日,英伟达股价上涨3.2%,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达此里程碑的公司。创始人黄仁勋个人财富随之突破1800亿美元,跻身全球富豪榜第八位。今年以来,英伟达股价累计上涨54%,市值从4万亿增至5万亿仅用113天。公司透露,Blackwell及新一代Rubin芯片正推动销售增长。美国银行将目标价上调至275美元,预示股价或再涨30%,市场对其前景持续乐观。

  • 美股4万亿美元市值上市公司已达3家 苹果、微软、英伟达组成三巨头

    10月28日,苹果与微软股价同步上涨,双双突破4万亿美元市值大关,与超4.6万亿美元的英伟达共同构成全球市值最高的“三巨头”格局。微软因与OpenAI资本重组推动股价涨超3%,持有后者价值1350亿美元股权;苹果则凭借新一代iPhone强劲需求实现股价逆袭,年内首度由跌转升。英伟达仍以最高市值稳居全球第一,凸显全球科技产业对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 微星B850 GAMING PLUS WIFI PZ背插主板上市,畅享AM5平台

    微星11月中旬发布B850GAMING PLUS WIFI PZ背插主板,采用纯白PCB搭配蓝色氛围灯条,支持AMD AM5平台,首发价1699元。主板配备12+2+1相供电与双8Pin接口,支持DDR5内存超频至8200MT/s,搭载PCIe 5.0显卡插槽和3组M.2接口(含Gen5)。具备Wi-Fi7与5G有线网卡,通过背插设计隐藏线材,适合打造白色主题主机。在保留核心性能的同时,为主流用户提供了兼顾美观与性价比的AM5平台装机选择。

  • 阿里通义App重大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千问”

    11月14日,阿里巴巴旗下“通义”App正式更名为“千问”,版本号从3.60.0跃升至5.0.0,已登陆苹果及各大安卓应用商店。该应用基于阿里最强Qwen大模型打造,具备对话问答、智能写作、多模态相机等核心功能,被定位为“阿里最强大模型官方AI助手”。阿里巴巴视其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已抽调上百名工程师加速推进,并同步研发国际版,计划借助Qwen模型的海外影响力与ChatGPT直接争夺全球用户。

  • 双11“换芯” 阿里妈妈AI按下加速键

    ​今年双11的不同,在平台对外披露的商家案例中得以一窥究竟。 AI智能选品、AI智能出价、AI智能调控投放节奏..... 这些营销策略的表述来自音箱品牌Marshall,双11第一波段10天活动期内,Marshall在影音电器行业品牌和店铺排名均位居第一;成交转化率提升67%,爆款成交同比增长30%。这波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反复被CUE到的AI可以说是深藏功与名。 绝非只是平台意志的表达,

  • 无万卡,不VLA:元戎启行与阿里云的“想法”和“解法”

    1980年代汉斯·莫拉维克提出人工智能悖论:计算机在逻辑推理等高级智能活动中易超越人类,但实现儿童般的感知与常识认知却极困难。智能驾驶的核心挑战在于让AI理解物理世界并进行因果推理。视觉-语言-行动模型通过融合多模态数据,使系统具备推理驾驶能力,推动行业迈向L5完全自动驾驶。面对VLA模型的数据处理、训练效率和成本挑战,阿里云等超级AI云提供全栈解决方案,从算力基础设施到开源生态,加速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

  • 科普 | 读懂HBM和DRAM,才懂AI算力未来

    在AI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存储芯片成为决定计算性能的关键。文章重点分析了三大易失性存储技术:SRAM凭借高速读写特性在CPU缓存中不可替代;DRAM作为数字世界的“主内存”,在容量与速度间实现平衡;HBM则通过3D堆叠架构革命性提升带宽,突破AI训练中的“内存墙”瓶颈。当前HBM需求爆发式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34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DRAM领域逐步突破,并开始布局HBM技术,正通过持续技术积累提升在全球半导体生态中的地位。

  • 工程师变身AI“指挥者”,吉利与阿里云的软件开发变革实验

    1975年,IBM工程师Fred Brooks在《人月神话》中指出软件工程的核心难题:系统与团队规模增长会导致复杂度指数级上升,且“没有银弹”能单一提升生产力。如今汽车行业正经历软件史上最大挑战,吉利汽车软件人员占比从不足10%跃升至40%,智能汽车代码量超亿行。面对异构系统协同、安全标准严苛等难题,吉利与阿里云通义灵码深度合作,通过AI生成代码(占比超30%)、代码审查测试等,提升开发效率20%,并探索用AI破解遗留系统维护、知识传递等痛点。工程师角色正从“执行者”转向“AI指挥官”,未来或实现从需求到交付的全流程自动化协同。

  • 阿里夸克AI眼镜S1宣布11月27日发布

    阿里巴巴旗下首款旗舰双显AI眼镜夸克AI眼镜S1将于11月27日上市。产品融合前沿显示、拍摄与交互技术,以双目光机二维衍射波导方案实现低反光率高透性视觉体验,支持环境光智能调节与自定义显示位置。搭载索尼IMX681传感器与1200万超广角镜头,具备极速抓拍、3K视频及超级夜景功能。创新双电池架构与MiniBag换电仓解决续航痛点,支持手势与语音双操作。集成高德导航、支付宝“看一看”支付及办公辅助工具,通过眨眼或语音即可完成路线查询与快捷支付,覆盖生活全场景智能生态。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