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微软最新资讯  > 正文

Win10和macOS交互的差距:一文读懂

2021-04-24 23:24 · 稿源: 快科技

微软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Win10 21H2,除了照例带来一部分功能改进外,UI和交互也将成为本次调整的一大看点。

作为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两款操作系统,Win10和macOS的相关话题却历久弥新,整天被人比来比去。

客观上讲,尽管外界说法众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年的“比拼”中,两款操作系统之间的界限已是越来越模糊,不少功能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Win10和macOS界面交互之间的差异,客观来说还是非常巨大的。

Win10的交互已经被吐槽多年,那么它对比macOS在交互上有什么差距?相信这篇文章可以回答你的疑惑。

1、UI设计风格

UI设计风格的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如果说Win7以前的微软还能勉强和macOS打个平手,那么之后的若干年间,基本上就是微软掉线的时代。

Win10 UI的混乱相信大家早有耳闻,别的不说,就拿最简单的图标来讲。你能想象到在同一个画面中,竟然会出现三组外观不同的图标?甚至这三组图标也是风格迥异?

对于Win10来说,撕裂感或许是对这款操作系统UI的最好概括,各种形态各异的图标,各种风格迥异的窗口、Modern与Win32并存的界面……,共同拼凑成了一个看似完美却远不完美的Win10。

最可怕的是,微软还将这些“美化”拆分成若干次小的更新,每次更新一点,每年升级一次。正是这一连串“蹩脚”的操作,让Win10有了更多被吐槽的机会,也顺道成就了隔壁的苹果。

微软设计的巅峰,应该是2005年的Windows Vista,著名的毛玻璃特效就是从那个版本开始的。

彼时的苹果看起来还有些“土”,UI方面也没有太多亮眼之处。但事物的发展,总是会超过人的想象。

尽管macOS也有令人审美疲劳的一面,但它的设计却是统一的,一体的,这就为后续的发展打了一个好基础。

同时苹果的设计普遍都比较炫酷,常会引发很多小厂商模仿。比如说著名的Fliqlo(模仿macOS屏保)和Wox(模仿Spotlight搜索),都是模仿苹果系统中的某项功能,且市场反响普遍不错

2、触控交互

早在Win8时代,微软便敏锐地感知到未来将是一个触摸屏时代,于是Win8负责启蒙,Win10负责推进。

然而若干年时间过去,传说中的多端融合并没有出现,反而看到的是微软一次次自断手臂,只留下Win10在那里苟延残喘,Win10配合触摸屏的体验仍算不上好。

反观macOS,它多端融合的交互改造就显得彻底得多。一个最明显例子,就是各种硕大的图标,以及酷似手机OS的全屏App列表。

这些设计除了能够同时满足键鼠用户与触屏用户的不同需求外,还大大降低了桌面系统与手机系统之间的差异度,令两端的用户都能快速上手。

说到这,自然要提一嘴Mac的触摸板手势了。尽管macOS不支持触摸屏,但触摸板却非常非常好用,甚至鼠标在macOS里成了打酱油的存在。

尽管Win10一直在丰富其触摸板操作,但和它的鼠标相比,永远都是一个配角。

另外,macOS似乎并没有放弃触摸屏交互设计的研发,我们可以从iPadOS一窥端倪。

近来iPadOS的全新交互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兼顾了鼠标的精确和触控的高效,很多人认为这是兼容鼠标和触屏的最优解。macOS是否会引入这套交互机制?我们可以对此抱有期待。

3、夜间模式

夜间模式何时流行,早已无从考察。但Win10的夜间模式至今仍是一个废柴,却是不争的事实。

Win10的夜间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作为一项全新特性,夜间模式原本就是按照Modern UI的身材量身定做。

然而由于Win10本身并不健全的生态体系,以及Modern UI与Win32混杂的现实情况,这项功能的实际价值已经大打折扣。

一个最明显例子,就是开启夜间模式后的资源管理器,非但没有任何护眼效果,反而比以前更刺眼。

相比之下,macOS这边就基本不存在此类问题。由于Mac的生态更加完善,各类应用也早就适应了系统的UI规范。使得整套系统不仅看上去整齐划一,也让夜间模式这类系统级操作,变得更加行之有效。

同时macOS还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很多人性化小功能,比如随日出日落自动开启的夜间模式,随时间自动切换的动态壁纸等。在提升了系统颜值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系统的人性化程度。

4、多端融合

随着智能化设备日渐普及,工作协调性与同步性也开始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早在Win10诞生伊始,便提出了多端融合与信息流同步概念。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你在一台设备上进行某项工作时,可以随时切换到另一台设备。但愿景归愿景,现实是现实。

如今Win10上市已经快7年了,无数功能被砍下,剩下的也大多和多终端无缘。再加上移动端市场所遭遇的巨大动荡(平板、手机),Win10显然已经与当年的初衷渐行渐远。甚至近期还被爆出任务视图的时间线(Timeline)多平台同步即将被下线的消息。

种种这些,显然表明微软在多端融合领域饱受挫折。尽管系统中仍能见到云剪贴板、就近共享、OneDrive、DLNA等一系列多终端功能,但无论从操作便捷性,还是功能的整合方面,都已经无法和Mac媲美。

很多人都说Mac用起来更顺手,其实很多时候说的就是它的多端融合功能。尤其当你将手机、手表、平板、电脑全部换成Mac平台后,它的“接力”、“隔空投送”、“随航”、“隔空播放”等功能,将会大大提升你的操作效率。

举个例子,你可以在电脑上编辑一封邮件,然后一键转移到平板上继续编辑。或者将手机里的照片、网页,投送给电脑或电视端处理。

甚至Mac的生态体系还保证了软硬件之间可以互通互用,比如电脑借用手机摄像头进行拍照,手机短信利用MacBook Air收发,iPad作为电脑副屏显示……

种种这些Mac”黑科技”将所有的设备全部互连了起来,并将设置难度降到了最低,作为用户的我们只要选择其中一个最顺手的即可,这就是Mac所倡导的智能同步。

Mac的多端同步功能已经十分完善

电话多终端同时提醒

5、灾难恢复

数字产品都会有崩溃的时候,这时就要涉及灾难恢复了。在Win10中,灾难恢复是由“文件历史记录”、“还原点”、“系统云恢复”、“账号云同步”四项子功能构成。

但正如你所看到的,所有模块各居一处,操作门槛很高。而且它们似乎也并未达到用户的期望,丢失的文件依旧难以恢复。

相比之下,macOS的Time machine(时间机器)就显得实在多了。

首先它是单点存在,无论是系统恢复还是文件找回,都只要一个界面即可搞定。其次操作过程也要比Win10更直观,打开时间机器,查找时间戳,然后找到你所丢失的文件点击恢复,所有过程一气呵成。

此外它还兼顾了一部分APP备份功能,如果升级后的APP不够稳定,只要打开时间机器,就能快速返回老版本,丝毫不必担心用户数据的丢失。

6、智能化搜索

Win10将搜索栏部署到任务栏和每个窗口的右上角,方便度不错。

但Win10的错误就在于,它的搜索过于局限,仅支持文件、程序、系统设置三大类。同时拉胯的搜索性能,也是日常用户吐槽最多的一个点,缓慢、笨重、效果不理想,是Win10搜索收到最多的评价。

反观macOS,它的搜索就近乎神一样存在,不仅唤出方式不受使用环境局限,而且搜索结果也几乎涵盖了文件、网站、设置、APP、地理信息、天气、导航、股票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毫不夸张地说,无论你有什么需求, Spotlight几乎都能满足,使得其当之无愧地成为了Mac里的搜索中心。

此外苹果还在语音搜索引擎(Siri)上衍生出了很多更加有趣的新功能,比如当你到达家附近时,会自动提醒你拿包裹。

7、易用性

如果说前面这些还算有些说道,那么易用性就多了几分玄学了。

其实评价一款操作系统是否好用,并非是要看它的功能设计如何如何。

而是将这些功能罗列到一起时,能否顺手,是否方便。简单来说,你要什么,它就来什么,或者事事都能想到你的前头,这就是“易用性”的最好诠释。而放到系统中,便是各种环环相扣的操作逻辑,以及结构齐全的功能模块。

相对而言,苹果在易用性设计上更突出一些。一方面是它的设计更加完善,至少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家公司的产品。

另一方面则是我们一直在说的,苹果的生态体系保证了系统与程序间、软件与硬件间,可以完美地匹配兼容。

就像一位设计师,他的思路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天马行空地驰骋,这就是苹果与微软的最大区别。

macOS的通知中心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苹果的一切,都是那么无懈可击。事实上,在macOS中同样存在着很多令人不快的设计。比方说它的“访达”(macOS的文件管理器)就不如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顺手,特别是在地址栏设计上,很难像Win10那样直接跳转到某个目录。

其次它的窗口布局也让人挠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macOS都不支持窗口最大化。同时作为Windows的看家本领,窗口布局早已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随意布置,但在macOS中却只能半屏半屏地存在。

此外它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即Windows的软件真的是超级超级丰富,特别是像财务、物联网这些专业工具,几乎没有能在Mac下运行的版本。

写在最后

文章至此,其实已经非常明白了。Win10的强是强在它的多窗口处理以及数不尽的软件资源上。特别是历经数十年考验的窗口和资源管理器,其舒适程度几乎可以碾压Mac。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也都是操作系统的压箱底功能,说白了就是微软攒了N年攒下来的老本。

至于现代一点的UI设计、多端同步、智能化搜索等用户可以直观体验到的交互设计,则要明显落后对手很多。

这里我们无意去评价微软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对于一款老牌操作系统而言,或许真到了应该仔细思考一下的时候了。

Mac将重点放在了生态管理与细节打磨上。在这款操作系统中,你能明显看到很多逻辑感很强的设计,比如随时出现的“隔空投送”,随手可用的“Spotlight搜索”,无处不在的“Siri”等等,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现今智能化设备与信息流传递的需求。

此外细节处理仍是Mac的看点之一,这里不仅有舒服到发丝的触控板手势,还有全自动夜间模式、动态换壁纸等一大堆炫酷功能,再加上那个永远比Windows清晰一点点的高清屏。种种这些,恰好俘获了年轻人的心!

当然作为世界上最顶级的两个操作系统厂商,微软和苹果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

无论是Win10还是macOS,操作系统一直都在朝着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而无论是苹果还是微软,其历史中都曾经出现过重大失误。

因此在面对一些小问题时,我们或许应该给他们更多的耐心,毕竟市场才是真正的裁判!

举报

  • 相关推荐
  • 苹果iPad mini将支持防水:看齐iPhone

    苹果正研发新一代防水iPad mini,采用无扬声器开孔设计降低进水风险,防水性能接近iPhone。与iPhone采用粘合剂密封不同,iPad mini通过全新扬声器系统实现防水。现售款无官方防水认证,而新款预计2026年上市,可能搭载OLED屏幕并涨价约100美元(现起售价499美元)。

  • 未来iPad mini/iPad Air/MacBook都将升级OLED屏:LCD退场

    苹果正在研发搭载OLED显示屏的iPad mini、iPad Air、MacBook Pro和MacBook Air机型,苹果已在iPad Pro中采用OLED屏,并计划在未来数月及数年内将OLED推广到更多设备上,从而淘汰LCD屏幕。 具体来看,iPad mini最快会在2026年配备OLED屏,同时会提升防水性能,新款iPad mini也因此涨价100美元。 至于iPad Air,其商用OLED的时间要晚于iPad mini,爆料称2026年春季亮相的iPad Air将继续使用LCD屏幕,但后续

  • iPad mini 8外观巨变:去掉扬声器开孔

    iPad mini 8将采用全新设计,去掉扬声器开孔并提升防水性能,同时苹果也在为iPad mini 8研发一套新的扬声器系统。 据悉,iPad mini 8可能采用屏幕激励器方案,通过驱动屏幕振动来发出声音,其原理是将振动机械能直接传输到屏幕,然后让屏幕代替传统扬声器振膜发声。 具体来说,它是通过在机身内部的微驱动单元(激励器)来激励中框 ,从而带动屏幕振动发声。

  • 苹果新版iOS 26/iPadOS 26上线一天就被紧急撤回:设备更新后出错

    苹果在推送iOS 26.2和iPadOS 26.2首个开发者测试版一天后,便停止了对iPhone Air、iPhone 16e以及新款M5 iPad Pro蜂窝网络版的签名验证,这些设备暂时无法安装iOS 26.2/iPadOS 26.2 Beta版更新。 据悉,已经安装了该更新的用户反馈,他的M5 iPad Pro更新后出现问题,被迫进入恢复模式,最终他将设备恢复至iPadOS 26.1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受影响的

  • OpenAI和微软的关系没那么糟,跟英伟达也没那么好

    OpenAI的动作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快。 上周二,OpenAI完成重组。其中一个重要变化是:彻底取消了与微软的排他性协议,结束了Azure长达六年的云服务独占模式。此前,OpenAI所有模型的训练、推理与部署都必须优先选择Azure,微软还享有优先购买权。 宣布与Azure“分手”后不到一周,OpenAI便火速宣布了与AWS的战略合作——双方达成一项价值380亿美元的云计算协议,OpenAI将全面接入

  • 美股4万亿美元市值上市公司已达3家 苹果、微软、英伟达组成三巨头

    10月28日,苹果与微软股价同步上涨,双双突破4万亿美元市值大关,与超4.6万亿美元的英伟达共同构成全球市值最高的“三巨头”格局。微软因与OpenAI资本重组推动股价涨超3%,持有后者价值1350亿美元股权;苹果则凭借新一代iPhone强劲需求实现股价逆袭,年内首度由跌转升。英伟达仍以最高市值稳居全球第一,凸显全球科技产业对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 iPad、Mac新品京东跌破底价 国补可用地区、优惠力度都秒杀隔壁

    10月22日,搭载M5芯片的MacBook Pro和iPad Pro正式开售,起售价分别为12999元和8999元。恰逢双11大促,各大电商平台推出不同优惠:京东MacBook Pro最高优惠4000元,iPad Pro优惠超2000元;天猫提供消费券和88VIP专属折扣,MacBook Pro可享国家补贴。建议消费者对比各平台优惠力度及服务保障,结合性能升级综合决策。

  • M6 iPad Pro将加入VC散热:向iPhone 17 Pro看齐

    随着芯片性能的不断提升,苹果计划为iPad Pro配备VC散热系统,消费者最快会在M6 iPad Pro上看到。 Mark Gurman指出,如果iPhone与iPad Pro配备VC散热系统的尝试取得成功,苹果后续可能会将该技术应用到MacBook Air等其他被动散热设备上。 目前苹果对iPad Pro的更新周期约为18个月,因此下一代iPad Pro预计将在2027年春季发布。

  • 颠覆Diffusion局限!Utopai双模型耦合架构,攻克AI影视长叙事核心难题

    Utopai Studios推出专为影视制作设计的AI模型与工作流,区别于主流视频生成模型,其核心能力在于理解剧本、规划镜头及生成场景,通过自回归模型负责叙事规划与一致性约束,扩散模型专注高质量画面渲染。该系统能解决跨镜头元素漂移难题,提升制作效率与作品品质。目前工作流仅用于公司自有项目,强调AI作为创作者协作者的角色,并遵循行业道德与版权规范。

  • vivo Y500 Pro明天发布 旗舰级设计、同档首发2亿HP5主摄

    vivo Y500 Pro将于11月10日发布,定位国民小旗舰。新机采用旗舰级设计语言,配备1.37mm极窄边框和四款配色。首发三星HP5主摄,支持专业防抖和长焦增强算法,是全球首款商用0.5μm像素传感器。搭载天玑7400处理器、7000mAh电池,支持IP68/IP69防水和5年流畅系统。配备1.5K护眼屏,突破超视网膜PPI,支持《王者荣耀》120帧高清体验。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