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关键词  > 腾讯科学WE大会最新资讯  > 正文

疫情下人类实现多项突破 腾讯科学WE大会揭秘粒子物理、器官复刻和脑机接口等发现

2020-11-08 22:27 · 稿源:站长之家用户投稿

11月7日,2020腾讯科学WE大会正式举行。在全球疫情持续的严峻形势下,人们难以跨国面对面交流。但是来自4洲6国的七位全球顶尖科学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腾讯设在全球多个国家的线下演讲舞台,与公众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腾讯科学WE大会还首次在国内多个城市同步举办“线下观影会”,在兰州市五十一中学、衡水中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地,邀请学生、教师、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观看直播,一起探讨前沿科学话题。

今年腾讯科学WE大会将主题定为“蓝点”,以1990年旅行者一号拍下的“0.1像素”的地球为隐喻,寓意人类在意识到自身渺小的同时,更要休戚与共。今年参与大会的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Steven Weinberg、干细胞生物学家中内启光、脑机接口权威专家Miguel Nicolelis、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化学家鲍哲南、天体物理学家Victoria Kaspi、天文学家Jane Greaves 。从异种培育人体器官到金星生命,七位科学家在腾讯科学WE大会上分享研究进展,用前沿科学拓宽人体和宇宙边界,探索人类未来更多可能性。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面对困境,我们采取的行动将很可能改写这个时代。”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在开场演讲中表示,“前沿科学突破能帮助我们做好准备拥抱未来,因此我们要深入地理解世界所面临的挑战,它也能够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热情去成为向善的一股积极力量,我们将其称之为:科技向善。”此外,他还将于近期推出新书《重构地球-AI For FEW》,探讨如何以科技方式解决食物、能源和水等问题。

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

“如果研究取得成功并能够为患者提供自体器官,就可以挽救许多患者的生命或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大大降低医疗费用。”干细胞生物学家、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教授中内启光在演讲中分享了“异种培育人体器官”挑战项目,尝试在动物体内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体器官,解决在器官移植中缺乏捐献和免疫排斥问题。去年7月,他首次获得批准进行含有人类细胞的动物胚胎实验。

干细胞生物学家中内启光

来自杜克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教授Miguel Nicolelis是一名脑机接口权威专家。2014年,在巴西的绿茵场上,他帮助一位身披“机械战甲”的T4级截瘫青年Juliano Pinto用意念开出了世界杯的第一球,实现大脑与机器间的连接控制。作为一个相信数字化“永生”的造梦师,在演讲中,他介绍了脑机接口和这一技术从基础科学到应用于神经康复的研究历程。

脑机接口权威专家MiguelNicolelis

化学家、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系主任鲍哲南被誉为人造皮肤领域的“材料大师”,她带来了关于“电子皮肤”的大胆设想。“我们将用如人的皮肤一样的电子器件,让人和人之间沟通,人与环境之间交流。”她讲解了人造皮肤的设计理念与实践过程,虽然目前人造皮肤还未真正用到人的身上,但这个理念已经被证实,并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新启发,“用人造皮肤,现在可以做成连续的、测量血压的,轻轻贴在小婴儿身上这样的血压计。”此外,科学家鲍哲南还与腾讯科学WE大会推广大使、青年演员张新成一起交流,共同探讨“人造皮肤”技术,鼓励年轻人关注科学、热爱科学。

化学家鲍哲南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Steven Weinberg,他是目前最受认可的早期宇宙理论——暴胀理论的重要贡献者,向世人描绘了完全可信的宇宙起源图,霍金曾在他的启发下,完成了巨著《时间简史》。他揭秘了“基本粒子标准模型”理论的研究过程,勉励年轻一代科学家:“你们有你们的使命,那就是解释与自然界不同现象有关的这些巨大的、神秘的数字。”

诺贝尔奖获得者StevenWeinberg

缔造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量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围绕“新量子革命”探讨了在信息交互已经并将一直伴随着我们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的情境下,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率的信息安全传输?潘建伟给出的答案是: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他认为:“利用量子通讯可以提供一种原理上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利用量子计算可以提供非常强大的计算能力,用于各种各样复杂系统的研究。”

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

麦吉尔大学天体物理学家Victoria Kaspi是首位获得加拿大最高科学奖的女性。2019年,她凭借新型电波望远镜CHIME捕捉到上百次快速射电暴现象,并因此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十大人物。今年WE大会上,她介绍了捕捉“快速射电暴”这一神秘天体物理现象的有趣过程。

天体物理学家Victoria Kaspi

天文学家、卡迪夫大学教授Jane Greaves领衔的科学团队在金星大气中首次探测到了磷化氢气体,这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生命迹象”,引发“金星上或存在生命迹象”的关注。Jane Greaves在演讲中讲述了在金星探索“生命”的故事:“金星上的磷化氢存在于气态环境中,也就是说有机生命体只可能存在于金星的云层中。”

天文学家Jane Greaves

此外,腾讯还揭晓了第二届“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Nature Research Awards for Driving Global Impact)”的获奖者,为澳洲流行病学家及公共卫生研究人员Joshua Vogel博士。Vogel博士聚焦于全球早产难题,在孕产妇和儿童健康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临床研究成果。他本人及团队测试了一种利用产前皮质类固醇(ACS)药物的精密治疗方案,来低成本地减少中低收入地区早产造成的新生儿死亡。结果显示,该方案可将这些地区的新生儿早产死亡率降低16%。该奖由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旗下的自然科研联合腾讯公司于2018年11月推出,旨在表彰在解决全球性挑战、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上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研人员。

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表示:“在今年的疫情背景下,生命科学领域的青年科学家获奖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早产领域的青年科学家,Joshua Vogel博士的研究成果,极大地降低了全球早产死亡率。更可贵的是,Vogel博士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短短五年里就取得了如此显著的成果。科技向善,是腾讯新的使命愿景。我想,支持更多全球青年科学家一起探索前沿科技,为每个人解决生命之痛,就是科技向善最好的实践。”

迄今,腾讯科学WE大会已连续举办八年,共邀请72位世界顶尖科学研究者登台。去年,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倡议发起“腾讯科学周”, 并提出“让科研工作成为一种新时尚”。2020年“腾讯科学周”以腾讯科学WE大会、腾讯医学ME大会、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X-Talk四场大会为核心,打造全球性的科学探索盛事。

举报

  • 相关推荐
  • 第二届脑机接口(技术)开发者大会在成都举办!

    第二届脑机接口开发者大会于2025年8月16日在成都锦江举办,由姬动机科技集团发起,成都锦江科技局支持。大会聚焦脑机接口与类脑智能技术,邀请麻省理工、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专家分享前沿进展,涵盖侵入式芯片设计、神经健康监测、康复应用等主题。会议发布了《脑机接口技术手册》及产业协同框架,推动技术标准化与跨领域合作,吸引近千人参与,展示脑机接口在医疗和科研领域的突破与应用前景。

  • 脑机接口赛道,AI喜临门抢跑了

    脑机接口(BCI)技术正从科幻走向现实,医疗康复是主要应用领域,但面临落地挑战。非侵入式BCI因安全性和易用性更受关注,尤其在睡眠优化等日常场景中潜力巨大。喜临门与强脑科技合作推出全球首款AI床垫,结合脑电技术实现睡眠监测与干预,标志BCI技术向消费级应用迈进。未来BCI将朝更精准、舒适、个性化方向发展,真正服务于人类健康需求。

  • 机遇与风险并存 睡眠科技企业勇闯脑机接口赛道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建立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脑机接口被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医疗康复、智能交互等核心场景加速落地。目前技术发展面临信号解码精度和多模态信息融合两大瓶颈,需多学科协同攻关。虽然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4000亿美元,但实际营收规模仍较小,产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最终目标是将技术转化为安全可靠的产品,真正服务于人类需求。

  • 前瞻布局、政策开闸,AI喜临门站上脑机接口风口

    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迅速,重点布局非侵入式设备。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了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等应用,凸显非侵入式方案在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上的优势。七部门联合发文明确2027年关键技术突破目标,支持非植入设备量产迭代。强脑科技等领军企业已实现0.1毫米级操作精度,并与喜临门合作推出全球首款AI床垫,将技术延伸至睡眠优化领域。行业预计2025年将迎来规模化应用元年,从健康管理到医疗康复展现巨大潜力,但技术成熟度、数据安全等挑战仍需突破。

  • 苹果首秀脑机技术解锁意念操控,微美全息(WIMI.US)追赶推动脑机接口驶入快车道

    苹果首次将脑机接口技术纳入操作系统原生输入方式,与Synchron公司合作开发Stentrode设备,通过植入大脑血管的微型金属支架捕捉神经信号。iOS26/iPadOS26系统将支持脑控功能,标志着该技术从医疗领域向消费电子拓展。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6.2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12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7.35%。中国市场规模达28亿元,占全球15%。微美全息(WIMI.US)等企业正加大研发投入,布局脑电信号处理算法等核心技术。该技术融合神经科学、AI、材料学等多学科成果,未来将推动人机交互革命,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商业化应用。

  • 陈天桥抢先押注,脑机接口公司成功首秀苹果

    美国脑机接口公司Synchron首次公开演示其血管介入技术,渐冻症患者仅凭意念即可操控苹果设备。该公司采用血管微创植入方式,比Neuralink开颅手术更安全,早在2021年就获得FDA临床批文。中国企业家陈天桥早在2021年就投资Synchron,比马斯克和比尔·盖茨更早布局脑机接口领域。陈天桥通过10亿美元资助全球脑科学研究,并孵化出中国脑机接口头部企业脑虎科技。Synchron的技术突破标志着脑信号识别可能成为继触摸、键盘和语音后的新型人机交互方式。

  • 政策引领,云计算支撑脑机接口加速突破

    中国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建立先进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2030年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近期,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脑虎科技通过256通道柔性脑机接口,成功帮助运动障碍患者意念操控智能设备,并实现汉语实时解码,每分钟输出50字、延迟小于100毫秒。这些成果获《自然》期刊专题报道,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优刻得云服务为技术突破提供算力支持,助力数据处理和模型优化。随着技术向高精度、低延迟、多模态发展,应用场景正从实验室加速拓展至临床和消费市场。

  • 大麦、猫眼、摩天轮实测:票务平台如何科学选择?

    文章分析了票务平台对消费者购票习惯和现场娱乐行业的影响,重点比较了大麦、猫眼、摩天轮三大平台的运营模式、票源价格和保障机制。大麦以官方直供为主,猫眼侧重数据驱动和全产业链布局,摩天轮采用二级市场竞价模式。消费者需综合考量平台安全性、价格机制和退改政策,理性选择最适合的购票渠道。

  • 一起追更科学浪漫!9月我只蹲这个直播间

    9月1日起,中国科协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全国科普月大型网络展播活动“科普之光”。活动包含19场主题策划和11场特别节目,覆盖大国重器、科学冷知识、实验室突破等硬核科技内容,通过直播、慢直播等形式,让公众沉浸式体验科学魅力。活动还设有地域特色科普内容,聚焦西藏、新疆等地的科技发展成就。适合全年龄段参与,旨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 腾讯会议打通腾讯元宝,“AI纪要”实现开会边开边总结

    腾讯会议8月25日上线“AI纪要”功能,可实时生成会议摘要,每2分钟自动同步,并支持会后跳转至元宝进行提问和追溯。该功能聚焦核心内容,剔除冗余信息,提升会议效率,同时打通腾讯元宝,支持混元、DeepSeek双模型切换,优化信息检索。未来还将拓展面试助手、法律顾问等垂直场景,持续探索AI与协作的深度融合。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