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云上盛惠!海量产品 · 轻松上云!云服务器首年1.8折起,买1年送3个月!超值优惠,性能稳定,让您的云端之旅更加畅享。快来腾讯云选购吧!
快科技7月29日消息,今天AITO问界汽车举办了第40万辆下线一时,仅仅用时28个月,打破了行业记录。余承东表示,非常感谢大家对AITO问界的支持和喜爱。同时他还强调:华为将继续帮助赛力斯造好车、卖好车,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技术、体验远超业界水平的优质产品”。据悉,赛力斯的前身是小康汽车,在2019年与华为达成合作,2021年正式推出合作的首款问界汽车M5,开启了逆袭�
根据鸿蒙智行的官方公告,AITO问界全系列在刚结束的2月份共交付了21142辆新车,稳固了新势力月度销量的首位。在这些销量中,新M7的贡献尤为突出,交付了18479辆余下的部分则由M9和M5填补。问界今年还将推出全新的M8车型,这款车型可视为M9的缩小版,定位于M7和M9之间,旨在填补问界在30-40万价格区间的市场空白。
快科技1月15日消息,我们从赛力斯汽车公众号获悉,AITO问界快充站正式入驻318川藏线。据悉,AITO问界快充站覆盖从成都至拉萨沿途2000多公里,图中共有8座快充站。这八座快充站分别位于四川省康定市新都桥镇、甘孜州巴塘县;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昌都市左贡县、目都市八宿县、波密县、林芝市巴宜区以及拉萨市。此前,华为全液冷超充站就在川藏南线暨理塘至亚丁公路沿线的天全服务区、理塘康南旅游集散中心、桑堆服务区等地上线。而目前,AITO问界快充站已经实现了318川藏线的全覆盖。根据此前的报道来看,华为全液冷超充终端共有三大亮
今日,AITO问界品牌正式发布了CARE”服务战略,该战略发布后,问界将正式进入智慧汽车服务3.0时代。此次发布的CARE”服务战略共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Customer、Active、Respect、E-service。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4月推送以来,旗下所有车型大小功能合入新功能超过1000,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就在今日,AITO汽车发布了8月份的成绩DNA,数据显示,其上个月交付了5018辆新车。跟理想、蔚来、小鹏、零跑甚至是哪吒比起来,同为造车新势力,AITO问界确实表现欠佳,实际上这样的情况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8月份的销量其实还有所回暖,那么问界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站起来呢?动力系统同样得到了升级,其配用了热效率更高的1.5T发动机,同时配有40度大电池,WLTC纯电续航里程超过160km,后驱版功率200千瓦四驱版更是达到了330千瓦。
快科技5月27日消息,今天上午AITO汽车官微正式宣布,问界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值得注意的是,问界仅仅用时15个月就达到了这一里程碑,刷新了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记录。作为对比,蔚来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用时35个月,理想汽车用时26个月,特斯拉则是12年。得益于问界M5、M7单台售价较高,销量强劲,赛力斯也收获颇丰,此前公布的2022年报显示,营业收入为341.05亿元,同比增�
近日,AITO问界公布了 4 月销量,共销售 4585 辆,环比增长24.6%,稳稳占据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主流市场。从最 新销量来看,AITO问界在车机天花板鸿蒙座舱、多一倍性能少一半油耗等优势体验的加持下增长势头明显,随着问界M5 智驾版等新车型陆续开启交付,品牌销量有望持续攀升。 对于一个全新品牌来说,首年的销量表现至关重要,既代表产品突破市场的实力,又展示出用户�
4月28日晚间,赛力斯发布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赛力斯营业收入341.05亿元,同比增长104.00%,其中新能源汽车收入249.34亿元,同比增长482.8%,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3.1%。净亏损38.22亿元,同期净亏损18.24亿元。扣非净亏损42.96亿元,同期净亏损27.93亿元。赛力斯表示,营业收入显著增长主要由于公司新能源转型战略全面见成效,AITO问界M5、M7创下新品牌车型上市当年交付量增长记录。而亏损的原因为,受芯片、动力电池等原材料结构性短缺、价格持续高位等因素影响,公司生产成本面临较大压力,挤压盈利空间。同时,前期固定资产投?
3月31日,在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现任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就近期的华为造车”传闻进行了再度回应,徐直军重申,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对于近期出现的AITO问界变成HUAWEI问界”一事,徐直军直言称,是有些个人、企业、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一直查处中。部门、个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在查处过程中,华为30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谁滥用。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严禁华为品牌作为汽车品牌。会对旗舰店等内部宣传物料进行整顿,回归到战略上来。”同时徐直军还表示,今天公司再次发布了华为不造车?
日前AITO汽车官方账号发布的一张宣传海报引发关注,海报中直接写明了「HUAWEI+问界」,不再是过去的「AITO问界」。这引起了不少媒体及网友们对于华为造车的猜测。双方还将进一步推进成立联合创新中心,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智慧出行体验,引领汽车产业智能化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