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之家(ChinaZ.com) 10月11日 消息:据腾讯科技报道,日前,马斯克同内华达州州长布赖恩-桑多瓦尔共同出席的一场科技和创新峰会,马斯克在会上表示,未来将内华达超级工厂的员工总数增长至 2 万人,目前该厂的员工总数已经达到了7000人。此外,马斯克还表示,正考虑在超级工厂附近建立一个高质量移动住宅综合体,因为员工总数增长的最大障碍是住房和基础设施。
(举报)
站长之家(ChinaZ.com) 10月11日 消息:据腾讯科技报道,日前,马斯克同内华达州州长布赖恩-桑多瓦尔共同出席的一场科技和创新峰会,马斯克在会上表示,未来将内华达超级工厂的员工总数增长至 2 万人,目前该厂的员工总数已经达到了7000人。此外,马斯克还表示,正考虑在超级工厂附近建立一个高质量移动住宅综合体,因为员工总数增长的最大障碍是住房和基础设施。
(举报)
今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X平台表示,很快司机就能在驾驶时玩视频游戏,这一疯狂的功能最快将在3至6个月内上线,前提是获得所在地监管机构的批准。 据悉,近日X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一位车主在Cybertruck中启用FSD功能的同时,正在玩《侠盗猎车手》。 马斯克在评论该视频时表示:大概3到6个月后可以实现,具体取决于所在城市和州的监管批准。”
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已进入生产阶段,但未来交付给消费者的版本很可能与当前形态大不相同,消费者从未见过的设计,埃隆马斯克在最近的公司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对此做出了暗示。 近年来,特斯拉持续展示了Optimus机器人的迭代升级,最终推出了目前正在生产的V2版本。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公司全体会议上,马斯克曾向员工表示,特斯拉将力争在今年生产首批Optimus机器
特斯拉全球首家超级充电站餐厅Tesla Diner于7月21日在洛杉矶开业,融合餐饮、充电与娱乐功能。开业当天吸引数百人提前13小时排队,首日6小时营收达4.7万美元,比邻近麦当劳全天营业额高出30%。餐厅采用50年代复古未来风格设计,配备200个座位、汽车影院和80个V4超充桩,车主充电时可观看13.72米高LED巨幕。马斯克表示若运营成功,将推广该"充电+娱乐"模式至全球高速公路和核心城市。
马斯克今日在X上发文表示,特斯拉正在训练新的十倍参数FSD模型,如果一切顺利则可能会在下个月底准备好面向公众发布。
当地时间周一下午16:20,特斯拉酝酿七年的超级充电站餐厅(Supercharger Diner)在洛杉矶好莱坞66号公路旁正式揭幕。这座由首席设计师弗朗茨·冯·霍尔茨豪森主持开业的复合型设施,不仅面向特斯拉车主开放,更首次允许非特斯拉品牌车辆使用充电服务,开业当日即引发排队热潮,有用户提前13小时到场等候。
近日,马斯克在X平台上分享了自己重新回归高强度工作模式的消息。 马斯克表示:如果孩子不在身边,他每周工作七天,并在办公室过夜。” 同时,他还分享了一段2018年接受节目采访的视频片段。 在当时的采访中,马斯克警告人们不要长时间工作,因为这种生活方式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这个反差挺有意思的,马斯克自己一边采用极端工作方式,一边又告诫别人不应该这�
近日,第三方汽车评测平台懂车帝对36款主流车型展开辅助驾驶能力实测,涵盖特斯拉、华为系、蔚小理等品牌。 测试结果显示,特斯拉2023款Model3与Model X在高速及城市事故场景模拟中表现卓越,包揽综合成绩前两名。其中,Model3凭借7颗摄像头组成的纯视觉方案,在真实高速测试的6项科目中通过5项,领先其他品牌最高3项的通过率。
特斯拉第三代Optimus人形机器人已在美国工厂开始实测,预计2025年面向中国消费市场推出,2026年实现量产,5年内计划年产能达100万台。相比前两代,第二代产品减重10公斤,行走速度提升30%,手部自由度增至22个,新增颈部活动能力。第三代将重点提升执行复杂任务能力,如叠衣服、照顾小孩等。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1-1.2万台零部件,2026年量产10万台,2027年提升至50万台。中国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千亿元,全球市场2035年有望达1.12万亿元。
近日,马斯克做客Xtakeover活动,与主持人直播连线进行访谈。 在谈到SpaceX星际旅行计划时,马斯克表示,可能在我有生之年实现不了,但最终会实现。 对于移民火星的问题,马斯克认为,具体的治理方式应该由火星人决定,但目前我自己也不清楚。 除非火星完成地球化,否则我们还不能在户外生活,初期可能得住在类似地下室的地方。 至于为什么要耗费巨大精力去实施火
今日,马斯克在X上宣布SpaceX星舰将于下个月再次开启试飞。 据SpaceX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交的文件显示,星舰的下一次发射计划将于8月4日进行。 马斯克还表示,此次试飞的依然是第二代星舰飞船,第三代飞船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推出。 此前,马斯克曾表示,在下次飞行前,他将对星舰进行一次现场技术更新。 届时,他会介绍迄今为止的进展以及未来的工程、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