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金融科技最新资讯  > 正文

同盾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应用顺利通过央行重庆分行测试

2024-10-24 14:02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近日,同盾科技有限公司与重庆富民银行携手合作的“基于知识图谱流式计算的风险交易预警服务”项目,成功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的创新应用测试。这一成果标志着同盾科技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再次获得官方认可,为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和服务升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据悉,此次测试是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等 3 项金融行业标准的通知》以及《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白皮书》等相关规定进行的。同盾科技与重庆富民银行的合作项目,在经过自测自评、审计、专家论证、结果确认等一系列严格流程后,顺利完成了测试,充分展现了项目的创新价值、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以及合法合规性等多方面的优势。

该项目深度融合了同盾科技的知识图谱平台“云图”与流式计算等前沿技术,为重庆富民银行搭建起一套有效、智能的场景化交易反欺诈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并分析交易数据,准确识别出各种试图隐匿身份的欺诈风险,如通过代理IP、伪装设备型号等手段进行的欺诈行为。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提升了银行的风险防控水平,还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为客户提供及时的风险预警服务,保障了客户的资金安全。

在数据应用方面,项目通过引入客户移动设备信息,进一步丰富了风险识别的数据维度。这使得银行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客户行为特征,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出潜在风险,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此外,项目还运用了知识图谱技术,通过关系网络深入挖掘与异常客户相关度较高的风险交易。这一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风险识别的准确度和效率,使得银行能够快速响应并处置风险交易,保障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同盾科技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探索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潜力。此次“基于知识图谱和流式计算的风险交易预警服务”项目的成功测试,不仅展示了同盾科技在智能风控领域的深厚实力,也为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同盾科技将继续秉承“科技赋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致力于打造更多具备业务普惠性、技术创新性及风险可控性的创新应用。相信在同盾科技的推动下,金融科技将为金融行业注入更多活力,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趣链科技亮相国际金融科技盛会,全面展示数字出海能力

    2025年6月3-5日,全球顶级金融科技盛会Money20/20 Europe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功举办。本届大会聚焦嵌入式智能、数字基因、治理2.0和货币未来四大议题,吸引120多个国家的3万余名金融科技从业者参与。浙江省商务厅组织省内数字服务与金融科技企业参展,重点展示区块链、跨境支付等领域创新成果。趣链科技创始人李伟博士发表主题演讲,分享区块链与AI融合如何重塑金融基础设施,并透露将持续拓展国际生态,深化在隐私计算、数据互操作性等领域的技术合作。活动期间同步举办2025浙江服务贸易金融展,推动浙江金融科技品牌走向国际舞台。

  • 北京金融科技中心荣膺LEED金级认证 打造城市更新绿色标杆

    华远集团旗下北京金融科技中心近日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颁发的LEED金级认证,成为全球顶级绿色建筑代表。该项目通过"智能科技+绿色内核"创新模式,在能源效率、水资源优化、室内环境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改造过程中运用"减碳大脑"智能调控系统、2800余盏智能照明协同光伏发电等创新技术,实现照明节能超30%、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显著成效。这不仅为北京存量建筑绿色升级提供可复制样本,更彰显华远集团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实践成果,为推进"双碳"目标贡献国企力量。

  • 标贝科技入选《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百强企业报告(2025)》

    第九届数字金融与金融安全大会在京举办,标贝科技凭借AI语音交互技术实力第三次入选《2025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报告》前沿技术应用类代表企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达3949.6亿元,银行科技投入占比73%,AI语音技术在智能客服、外呼等场景应用广泛。标贝科技构建了覆盖语音全栈技术的解决方案,已服务多家金融机构,其声纹识别技术可实现毫秒级身份核验。未来将持续探索数字人客服等创新场景,助力金融机构构建智能化服务体系。(140字)

  • 复星国际轻装上阵 聚焦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复星国际在郭广昌掌舵下持续推进战略转型,通过"有进有退"策略优化资产结构:2020年以来累计退出750亿元非核心资产,2024年完成175亿元集团层面资产处置。同时聚焦科技创新领域,计划未来五年将产业运营利润从50亿元提升至100亿元。公司高度重视AI技术应用,将其视为核心驱动力。尽管面临菜鸟项目账面价值重估带来的43.49亿元账面亏损,但剔除一次性影响后实际归母净利润为7.5亿元。郭广昌强调复星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已完成从"瘦身健体"到"进退平衡"的关键转型,展现出穿越周期的战略定力。

  • 科技创新▪科普惠民 iRest艾力斯特温州国际康复大会共研AI新发展

    5月28-30日,第二届温州国际康复大会以"科技创新·科普惠民"为主题成功举办。大会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设立院士论坛、康复大咖论坛及18个专业分论坛。iRest艾力斯特作为承办单位,展示了AI+康复器械创新成果,并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签署横向课题合作协议,共建数据模型产业学院。会上成立"艾力斯特创新研究院",聘请多位院士专家担任要职,并向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价值100万元的智能康复设备,践行科技普惠社会责任。多位行业专家围绕智能康复器械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推动康复产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 君乐宝再登全球独角兽榜:科技创新引领乳业新质生产力

    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中国343家企业上榜居全球第二。君乐宝乳业凭借科技创新连续两年入选,成为行业唯一蝉联企业。该榜单衡量企业创新活力,君乐宝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智能体系,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99.88%,获评国家级"卓越级智能工厂"。企业拥有1000余株优质乳酸菌菌种库,自主研发副干酪乳杆菌N1115等核心菌株,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其乳制品创新项目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低温酸奶领域,君乐宝简醇品牌市占率第一,鲜奶产品通过INF0.09秒杀菌技术获得"特优级生乳原料认证"。未来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乳业向高科技、高品质方向发展。

  • 与重庆结下“深厚情谊” 数禾科技“数盾计划”全力构建山城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防火墙”

    重庆市启动"2025年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主题为"守住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数耘科技积极参与,设立专门展台向市民讲解非法金融活动的危害性,并通过漫画海报和"三不"原则提醒公众防范诈 骗。去年12月,数耘科技推出"数盾计划",联合政府部门开展金融安全教育,已累计打击70起金融黑灰产案件,保护约8000名用户免受侵害。未来将持

  • 从数禾科技来看,如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快速发展,但伴随金融黑灰产问题日益突出。数禾科技等企业通过创新技术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出"还呗反诈有话说"等系列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帮助用户识别风险。文章指出,金融黑灰产治理需要监管立法与用户教育双管齐下,数禾科技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用户金融素养,覆盖1.5亿用户并提供2000万次金融服务。企业运用AI技术优化智能风控、信贷等全流程服务,并重点支持小微企业,累计为150万小微主体提供超900亿元贷款撮合服务。作为行业标杆,数禾科技正践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方向,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科技与温度并存,小花钱包践行金融健康理念

    2021年中国普惠金融报告首次将金融健康纳入监管体系,指出金融健康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高级形态。小花科技积极优化金融服务,提供标准化产品"小花金融云"和定制化服务,包括导流、助贷和金融科技服务。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筛选客户,为金融机构提供获客、风控等全流程服务。未来将继续秉持"普惠为民"初心,连接更多消费场景,助力用户消费,与合作伙伴共享发展机遇,共同促进经济复苏增长。

  • 思看科技联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产教融合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5年6月6日,思看科技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第二届"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与三维视觉技术产教融合研讨会"。会议汇聚学界和产业界专家,围绕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策略与三维视觉数字化技术应用展开深入探讨。浙大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振宇强调智能测量是智能制造基础,思看科技董事长江峰回顾校企合作成果。会议通过"上午实践展示+下午理论探讨"的创新模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会专家就三维视觉技术在工业设计、质量检测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进行交流,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活动搭建了"产学研用"高端对话平台,为产业变革注入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