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AI助手最新资讯  > 正文

删繁就简,思必驰AI办公本数字办公专业之选

2024-07-25 16:40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在信息化社会,人们每天接受大量信息,办公需求不仅仅停留在手写笔记、录音转文字、一字不落地记录等常见记录方式,可能还需要实时逐句的内容整理、不漏重点的要点总结、图文并茂的会议记录与可随时答疑解惑的AI助手等进阶功能。思必驰4G柔彩AI办公本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度优化。其中,AI笔记、柔彩护眼屏幕、拍照处理、多语种识别作为思必驰AI办公本的特色功能,让人眼前一亮,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办公体验。

在生活中,当记者采访、律师办案时,不仅需要录音留档,更需要AI将录音自动转写成文字,用于撰写采访稿件、案件记录、整理文件,减少从业者文字工作量。当会议结束后,面对繁杂的会议内容与待办事项,人们需要会后AI自动生成会议纪要和待办事项,帮助减轻任务量。当职场人和学生群体面临信息量大的论坛、讲座、培训、上课等场景时,需要记录详实要点,甚至需要对现场PPT进行拍照插入,并进行总结描述。

在这些场景下,录音转写的原文内容太冗长,纪要又太概括。这就需要AI帮忙自动总结整个议程中的所有要点,内容需求既精炼又要求全面。为此,思必驰办公本除了满足用户录音转写原文、会后生成纪要待办的需求之外,还全力推出了AI笔记的功能,解决人们的难题,补全其他办公本未满足的功能需求。

比全文录音转写更简练

冗长的录音转写原文常常令文字工作者望而生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内容整理。AI笔记功能依据大模型强大的总结能力,针对录音原文进行了高质量的总结及要点梳理。不仅能实时记录对话内容,还能每1-2分钟对内容进行准确提炼,逐句实时总结,同时,通过“星标”来标记会议的重点内容。在会议结束后,人们可通过关键词搜索,一键定位到重要信息。

比会议纪要更详细

在多项议题或者较为复杂的议题上,目前市面上相当一部分的AI生成会议纪要功能常常会发生遗漏要点的情况,人们进行查漏补缺、编辑修改的时间成本较高。思必驰4G柔彩AI办公本AI笔记的会后总结功能可以将1万多字的文字记录提炼成1千多字的要点列表,生成会后总结,准确抓取并记录重要内容,无需担心遗漏任何细节信息,整体更加详细和全面。

支持拍照插入,自动裁剪矫正,图文并茂

在日常会议中,经常有PPT、板书等图片内容需要进行拍照记录,而传统墨水屏只具备手写+录音转写功能,不能满足图片记录需求,思必驰4G柔彩AI办公本后置800W像素摄像头,可对PPT、板书等内容拍照,自动进行图片裁剪矫正,一键插入,并根据PPT演讲人对该页内容的讲解自动总结成要点附于PPT照片之下。

此外,该办公本内置定制版扫描全能王App,可一键提取图片信息,进行编辑整理。

思必驰办公本的AI笔记功能,满足了人们在开会或者课堂过程中,对于存录音,转文字,记录详细笔记,生成会议纪要,手写批注,标记重点,插入PPT图片等多项需求,思必驰4G柔彩AI办公本通过AI笔记+手写+拍照多样化的形式,帮助用户形成图文并茂、内容详尽的优质笔记。

除此之外,思必驰AI办公本还拥有护眼柔彩类纸屏,护眼的同时比墨水屏反应更快,Wacom高端电磁膜和手写笔畅享真实书写般快感;搭载了思必驰4麦克风阵列,无论发言人在会议室的哪个位置,办公本都能实现360°全方位的清晰拾音;思必驰自主研发了全链路智能语音语言交互技术,识别多语种,无惧外语、方言;内置AI大模型,支持AI助手功能,用户可通过AI助手里的特色功能实现有效办公;同时可以实现云端实时同步,跨设备协同办公。

智慧办公产品的出现,助力人类向有效办公迈进了重要一步。思必驰AI办公本为实现办公产品从“好用”到“更智慧”的跨越贡献了重要力量。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从识别到修复,联想想帮帮AI服务智能体打造你的AI智能维修管家

    AI时代重塑陪伴形式,联想“想帮帮AI服务智能体”以公益之心推出,通过五大功能(智玩、智验、智检、智修、智换)构建全流程闭环服务。它能随时响应、精准诊断、智能优化系统,一键解决电脑卡顿等问题,让用户省时省心。该服务强调责任与长期守护,结合北京领养日公益理念,传递科技向善、服务有爱的智能温度,重新定义AI陪伴的全部意义。

  • 专注供应链单据识别 | 运小沓AI单证平台,单据识别提效500%

    供应链数字化进程中,单证处理效率低下是行业痛点。海运/空运托书、报关草单等核心单证格式复杂、人工录入易错,通用识别工具难以适配。运小藄AI单证平台通过自研大模型实现"无需定制、一键识别、精准高效"的智能处理,覆盖全场景单证类型,支持无缝对接业务系统。实际应用显示:托书录入效率提升500%,错误率降至0.1%以下;报关草单制单效率提升300%,有效解决"订舱等不起、报关错不起、定制用不起"三大难题。

  • Mate史上第一次!华为Mate 80全系支持3D人脸识别

    据数码博主爆料,华为Mate 80系列有望全系标配3D人脸识别,采用国产方案,核心组件均来自国内顶级供应商。该系列将提供四款机型,搭载全新鸿蒙6系统并首发麒麟9030芯片,成为华为史上最强Mate旗舰,最快或于11月亮相。

  • 耳机、卡片与麦克风:AI硬件掀起了会议室“风暴”

    当代邪修是怎么开会的? 眼睛看着智能屏、耳朵里塞着AI耳机、鼻梁上挂着AI眼镜、手边放着AI录音卡片、桌子中间摆着全向麦克风,以及内置于这些设备的Gemini、GPT、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等大模型支持的ARS、TTS、总结、摘要、归纳、代办、提问、实时搜索等功能。 因为AI硬件给办公室装上“数字耳朵”和“AI大脑”,曾经“一次性消耗品”的会议,变成了知识沉淀和积累的生�

  • MiniMax让AI语音有了新基建

    熟悉MiniMax的人都了解这家公司的调性——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要么选择低调,要么发动技术连招,其发展路径呈现出鲜明的“技术深潜”与“节点式爆发“的双重特征。 十月的最后一周,再次进入MiniMax式技术迭代新周期。MiniMax模型“全家桶”全面向Agent方向进化,基础文本模型M1升级至M2,“专为Agent和代码而生”;视频模型升级至Hailuo2.3,Hailuo Video Agent迭代为“全模态全�

  • “2025身份识别技术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16日,由多维身份识别与可信认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身份识别技术大会”在深圳召开。大会以“新时代身份识别技术护航国家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500余位行业权威机构、科技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围绕法定证件技术40年成就、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身份识别领域的融合创新等议题展开研讨。会议同步举办“国家法定证件技术40年成就展”,发布22家创新合作单位名录,旨在加强行业协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构建平安中国、数字中国提供支撑。

  • “itc智能云会议系统”通过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成果评价,关键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ITC保伦股份联合多家顶尖机构研发的“智能高效云会务管理系统”通过专家评审鉴定。该系统以云会务为基础,融合无纸化会议、远程视频会议等功能,打造全方位沉浸式智慧会议新生态。项目在云会议系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达国内领先水平,已获29项国家发明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形成系列产品并实现规模化应用。专家认为该成果将推动政企、金融、医疗等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智能便捷的会议体验。

  • DeepSeek开源3B OCR模型:长文本识别达97%精度

    DeepSeek在GitHub开源新一代OCR模型,采用创新光学二维映射压缩技术,在长文本识别场景实现97%准确率。模型通过动态压缩生成最优视觉特征令牌,较传统方法减少60%计算冗余。实验显示在1:20压缩率下仍保持60%以上准确率,显著优于同类模型。该技术路径为OCR系统小型化提供解决方案,其动态压缩策略对大型语言模型的记忆管理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 340斤男生展示8块腹肌走红 打破多项举重记录

    ​近日,一位来自辽宁大连的00后男生徐同学凭借其340斤体重下依然清晰的八块腹肌,在网络上掀起热议,被网友亲切称为“当代许褚”。这一独特身材不仅颠覆了大众对“高体重无肌肉”的刻板印象,更成为健身领域关于坚持、科学训练与身体潜能深度探索的鲜活案例。 徐同学的健身之路始于17岁,当时体重约250斤的他,初衷仅仅是减肥。然而,在接触力量训练后,他的目�

  • 智能座舱的“理想”样本背后,为什么需要一朵AI云?

    文章探讨了智能座舱体验作为汽车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指出在AI时代汽车正从“出行工具”转变为“移动空间”。理想汽车与阿里云的合作展示了如何通过端云协同架构实现“速度”与“深度”的结合:端侧确保交互响应速度(如通义Qwen模型延迟仅211ms),云侧承担深度推理和长期记忆(基于Tair、Lindorm等数据库实现99.5%召回率)。这种协作既定义了“家”般的座舱温度感,也揭示了车厂与云厂商的高效合作模式,推动移动智能体持续进化。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