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AI办公硬件最新资讯  > 正文

耳机、卡片与麦克风:AI硬件掀起了会议室“风暴”

2025-10-22 16:51 · 稿源: 亿邦动力公众号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亿邦动力,作者:胡镤心,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当代邪修是怎么开会的?

眼睛看着智能屏、耳朵里塞着AI耳机、鼻梁上挂着AI眼镜、手边放着AI录音卡片、桌子中间摆着全向麦克风,以及内置于这些设备的Gemini、GPT、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等大模型支持的ARS、TTS、总结、摘要、归纳、代办、提问、实时搜索等功能。

因为AI硬件给办公室装上“数字耳朵”和“AI大脑”,曾经“一次性消耗品”的会议,变成了知识沉淀和积累的生产场。

在很短的时间内,市面上AI办公硬件种类形态推陈出新:从能无缝翻译十几国语言的AI耳机,到薄如银行卡、却能洞察权力关系的录音卡片,再到如艺术装置般优雅的悬浮麦克风——这些全新的AI硬件,正以“饱和投入”的姿态,试图将打工人从繁琐的信息处理中解放。

其中,AI录音卡片销售量已经超百万台,这似乎说明,以效率提高以及工作模式革新为目的产品,在整个创新硬件的赛道,是一个更具确定性的“刚需”市场,其中的领先者也更容易获得可观的收入和利润。

但当下显然还未到终局,就像所有热门的产品方向一样,新的竞争者会出现,价格会不断下探,而用户会越来越挑剔。更关键的是,办公硬件究竟应该卖给个人还是企业,员工与公司谁是数据所有者,不同的选择将走向不同的商业路径。

AI硬件攻占会议室

AI办公硬件的出现源于复杂工作场景下信息处理的需求——有的跨境老板要和五位国外客户开跨国会议,中、英、日、韩、法、西班牙语,如何进行无缝交流?销售负责人如何掌握每个一线业务员的拜访情况,对所有客户需求烂熟于心?异地办公的团队如何完整保存协同信息?产品负责人如何则在庞杂的研发、生产进程中随时调整进度?

在这场对“一线信息”的追寻中,各类B端AI工具应运而生,为商业活动装上了“数字耳朵”和“大脑”:AI耳机、AI录音笔、AI眼镜、AI麦克风、AI佩戴工具如春笋般涌现涌入会议室、工厂、大会等各个工作场景,默默完成海量原始信息的收集与沉淀,并凭借强大的AI能力,从数万乃至数十万字的原始录音与文稿中,捕捉关键议题、识别行动项、归纳分歧共识,将杂乱的信息堆叠,提炼为清晰的参考指南。

最先火起来的是来自深圳硬件创业公司的Plaud Note。这款产品薄如银行卡,可以吸在手机背面,无痕融入沟通场景——不管你在打电话、开线上会议还是线下沟通,只要轻按键,立刻开启录音。与普通录音笔不同的是,Plaud AI支持多语言高精度转写(支持112种语言),大模型自动生成会议摘要、思维导图和待办事项。

Plaud Note于2023年6月面向海外市场推出,截止2025年6月,全球销量破100万台。

图片

Plaud 三款产品,图片来源:品牌

2025年,AI录音卡片的火从国外烧到国内。3月,出门问问推出AI录音卡片TicNote,内置自研AI智能体,已成为出门问问旗下最畅销硬件之一。8月,钉钉推出的DingTalk A1,深度融入钉钉办公生态,不仅能生成逐字稿、总结、纪要等多种文字稿,还能根据钉钉内置职业模板一键生成汇报文档。

除了录音卡片,AI耳机也是开会中的常客,功能也从早期的录音、降噪、转写等功能,进化到实时翻译、会议纪要、健康监测,甚至向具有人格特质的“数字伙伴”角色演进。

AI会议耳机公司未来智能成立于2021年底,此前为科大讯飞耳机业务部,2022年推出讯飞AI会议耳机系列,开创细分类目。截止今年5月,讯飞AI会议耳机系列累计出货超80万台,营收连续三年翻倍增长。10月13日,未来智能完成今年内的第三轮融资。

2025年1月,未来智能在CES上推出海外品牌viaim,开拓北美与亚太市场,7月进入中东,9月借IFA展会宣布进军欧洲。今年1-7月,viaim在北美销量增长7.2倍,亚太区销量较去年下半年增长1.28倍。

以运动户外为主要场景的影石Insta360也入局会议场景,9月推出AI全向麦克风,独创悬浮式设计,还能和视频会议摄像头(Link系列)联动,自动定位声源位置,自动追踪发言人。

10月,Plaud推出AI可穿戴录音设备Plaud NotePin S,外形像一个光滑的“小药丸”或“口红管”,通过标配的挂绳、手环、背夹等配件,变为项链、手环、胸针或者夹在衣领上的记录仪,不引人注目,让用户在行走、参观、工作时无感记录。

图片

Plaud NotePin S,图片来源:品牌

除了录音卡片DingTalk A1,钉钉还推出了AI工牌,外观像一张稍厚的工牌,内置麦克风、电池和通信模块。销售人员或服务人员佩戴它,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无痕地记录与客户的整个对话过,自动生成一份客户报告,包含客户画像、核心关注点和跟进建议。

AI眼镜也是开会中的有用工具。当你要进行重要演讲、公开发言、企业路演,带上一副AI眼镜,演讲提词近在眼前。AI眼镜还支持多语言的实时互译,是国际展会、跨国会议和谈判的“神器”。

Counterpoint的《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追踪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10%,Mate Ray-Ban占据70%以上销量,其余由小米、雷鸟科技等新进入者收割——雷鸟科技推出RayNeo V3系列、小米推出首款小米AI眼镜、雷神推出AURA智能眼镜,夸克的AI眼镜也在赶来的路上。

艾瑞咨询《2024中国智能会议工具市场研究报告》数据,2024年中国智能会议工具市场规模已达123.6亿元,同比增长35.7%。预计到2025年,AI在企业会议与协作工具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60%。83.2%的企业认为自动会议纪要等AI工具可降低30%以上的人力成本,实时语音转写、智能降噪、多场景适配等技术已成为开会的核心诉求。

AI硬件赚麻了

AI给硬件带来的,不是增加一个“智能”功能那么简单,而是从根本上重构了硬件产品的价值逻辑、盈利模式和生态定位。

过去,硬件本身是价值终点,厂商售卖的是物理功能,比如耳机的降噪功能,录音笔的录音清晰度。科大讯飞录音笔推出终身免费转写服务,通过免费的软件服务增加硬件销量。

现在叠加了AI功能的新硬件不仅有更高的定价,且AI硬件演变为服务的载体和入口,用户购买的不仅是一个设备,更是接入一个由大模型和Agent驱动的、持续进化的能力集合。硬件公司将AI设计为订阅增值服务,通过收取月费或年费,获得持续性的、高利润率的经常性收入(ARR),从“卖硬件”转向“硬件+订阅服务”。

AI录音卡片的定义者Plaud,海外硬件售价159美元,AI服务不低于240美元/元,Plaud创始人许高透露,Plaud年化收入逼近2.5亿美元,其中约半数的收入来自年度AI订阅服务。

Plaud9月进入国内市场后,也延续订阅服务,免费会员服务(每月300分钟免费转写和有限总结模板),299元/年的专业会员服务(1200分钟/月转写时长+全球3000多种总结模板)和899元/年的卓越会员服务(无限时长+全球3000多种总结模板)。

影石 Insta360Wave售价2198元,随硬件附赠300分钟录音转文字服务,还推出进阶版AI服务58.17元/月,可获得900分钟转写,AI总结,发言人推理,行业词库,AI问答。超出转写时长,可以通过递增费用购买转写服务。

未来智能的讯飞AI会议耳机 Pro3官方售价1499元,面向办公商务场景主打AI驱动和大师调音,在国内还未推出 AI 订阅服务,但在海外已经推出相应AI订阅,以不同的录音转写时长为标准,对应三种阶梯式的订阅方案供消费者选择。CPO柳达看来,国内的付费习惯还在培育中,“我们的80后、90后在免费服务中长大,他们为服务付费的意识正在加强,00后可能会更愿意为服务付费。”

这个过程中,选择 B 端客户还是 C 端客户,成为商业模式的分水岭。我们注意到,未来智能目前专注于to C;Plaud以C端为主,但开始接触B端;影石 Insta360Wave一款产品两者兼顾;钉钉则同时推出面向不同客户的不同产品。

柳达提到,曾有大型汽车4S店提出定制需求,希望通过AI耳机记录销售和客户的沟通情况,同时将数据和内部OA及数据库打通。柳达认为,To B的生意需要给企业做定制,技术上可以实现,也可以形成较好收入,却会使企业发展失焦,失去在产品和技术上的差异性。

Plaud在海外主要服务于C端用户,主要瞄定律师、金融、医疗、教育等需要大量对话去完成工作的岗位,在国内,服务C端之余,也在接洽B端用户,如医疗类客户,可以做一些低端的定制,但To C依旧是主力人群。

影石 Insta360Wave9月底上市,选择B端C端兼顾,既面向企业级用户,也面向个人用户。影石内部人员表示,目前专门为企业设计的版本还在规划和开发中。当前已发布的版本企业采购后,如果企业将设备都绑定企业自己管理的帐号,音频和文档会存在企业管理的帐号下。后续针对企业版本有计划针对员工使用场景去进行设计,让员工自行管控、删除自己生成的录音和AI总结文件。

钉钉同时发布了面向C端的AI录音卡片DingTalk A1和面向B端的AI工牌。前者的录音及转写内容同步在钉钉APP内,后者背后有预设工作流,除了提供给用户个人的总结摘要,还会定期把团队所有录音数据进行汇总,将总结自动推送相应领导。企业客户也可自行设置工作流中的推送时间、管理权限等。

我们注意到,To C营收靠产品溢价和订阅服务,To B营收靠解决方案和规模采购。

To C模式的核心是产品驱动,要求厂商坚守用户体验和数据隐私,同时深耕垂直场景,做深做透。所以未来智能为律师细分领域定制Agent,Plaud研发“不打断对话”的智能标记功能;To B则要解决企业痛点,融入企业工作流,并进行相应定制化。一旦嵌入,容易形成粘性,替换成本高。

To B与To C的选择,本质上是回答“谁是你的买单者,以及你最终想成为谁”。两者各有利弊,也都能诞生大公司,各个企业均基于自身基因、市场时机与长期愿景做出相应探索。

此外,可观的利润空间,也吸引各路玩家蜂拥而至,一时间价格战与生态战并举,赛场迅速升温。

Plaud凭借先发优势和产品创新定义了品类,钉钉则以几乎腰斩的价格(499元)强势入场,将硬件与办公生态深度绑定,实现会议纪要一键转存为待办事项的闭环体验。华强北白牌厂商凭借中国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将价格下探至120-150元,迅速收割对价格敏感的下沉市场。这使得AI录音卡片在短短时间内,从“千元级”的新奇玩意,变成了“百元级”的普及型产品。

AI耳机的竞争更残酷。大众市场,500元以下的AI耳机销量占比高达60.1%,品牌塞那(SANAG)凭借359元的亲民均价,在2025年上半年占据了线上销量榜首。在高端市场(1500元以上),科大讯飞和未来智能表现突出,专注于办公会议等垂直场景,通过高精度转写、多语种翻译、会议助理等深度功能建立壁垒。

随着AI能力的趋同(都主打“录音+转写+总结摘要+生成待办”),为了跳出同质化内卷,Plaud、未来智能等厂商都在往更精准、更专业的AI服务上卷——不再是“我的转写准确率比你高1%”,而是“我能否在医生问诊/律师取证/产品经理复盘时,提供分行业、分角色的专属工作流”。

Plaud和未来智能都在规划多元硬件产品,不是为了卖更多设备,而是为了在用户工作的全场景中布下“感官”,收集更丰富的上下文信息,让AI服务能主动预判、精准介入,最终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AI工具的两副面孔

AI会议工具的普及,如同一枚楔子,正深深地嵌入组织肌理,撬动着工作模式与管理逻辑的重构。

其中,数据所有权成为AI应用的关键点,To C模式下用户掌控数据,To B模式下企业需要管控数据。

对于门店员工、4S店导购等高流动性岗位,部分企业为了规范业务流程,优化管理方式,通过AI工牌、AI耳机、AI录音卡片等工具,规范员工行为,也为员工提供了一种“跳过漫长职业培训阶段,直接嵌入现代化流程”的捷径。

比如,AI工牌会自动监督工作人员是否使用了“您好”、“请坐”等礼貌用语,并识别“办不了”、“自己看”等生冷硬用语。也可以自动检查员工的话术是否符合标准流程,有无违规承诺或遗漏关键信息,并对服务态度进行评价。

但导致数据收集的边界模糊,可能过度收集与工作无关的敏感信息,让AI工具从“效率工具”滑向“监控工具”。在管理中,对于手段的伦理辩论,有时会让位于对结果的有效性追求。只要最终效果是“提升效率”、“规范流程”,手段的强制性色彩在一定阶段内可以被容忍甚至鼓励。虽然这种赋能是狭窄的、工具性的(只会按AI要求做)。

这也揭示了AI加持下微妙的职场生态,尽管共同分享“AI赋能”这一概念,但一个是服务于个体的“赋能型智能”(Assistant AI),一个是服务于组织的“管控型智能”(Supervisor AI),前者由员工自愿购买和使用,主要提升个人生产力;后者由企业统一配发和管理,旨在将一线员工(如销售、客服)与客户的互动过程这个“黑盒子”透明化、数据化,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

效率与监管,是AI工具的一体两面。它在为工作流程提速的同时,也悄然构筑起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监管体系,在数据安全与员工隐私方面引发顾虑和挑战。

这就是AGI降临前夜的职场,混合了深切的焦虑、积极的转型尝试以及对个人价值的重新审视:我们一手创造了渴望摆脱机械劳动的人,另一手却正在建造前所未有的、将人及其思维数据化的精密机器。

组织追求的可控性与个体渴望的自主性,在AI的框架下被同时放大到了极致

每一家企业会选择怎样的AI工具,本身就是在为自己所信奉的“未来工作模式”投票,也在参与定义着那个即将到来的、人机协同新时代的规则与边界。

举报

  • 相关推荐
  • VITA平台赋能AI办公,沸蛇AI语音鼠标提升办公效率

    云决科技推出VITA一站式AI办公平台,结合自研AI语音鼠标,通过软硬件协同创新提升企业效率。该平台集成DeepSeek等大模型,用户无需切换工具,语音即可调用文字处理、数据分析、创意设计等多元功能,实现会议纪要生成、PPT自动制作、视频一键合成等操作,节省80%工作时间。针对教育、IT、行政等不同行业提供专属解决方案,整合100多个AI应用场景和200多种模板,持续优化产品功能,致力于成为职场人士提升效率的智能助手。

  • 荣耀亲选KUMI AI Note发布:支持AI通话录音智能转换 699元

    荣耀发布KUMI AI Note智能记事本,售价699元。产品采用磁吸卡片设计,厚度仅2.89mm,重量30g,便于携带。具备五大AI功能:语音转逻辑图、133种语言翻译、断句排版、人物识别及信息整理,转写准确率98%。内置高品质电池,支持24小时连续录音,配备Wi-Fi快传技术(5小时录音30秒传完)。适合会议记录、内容创作等场景,是便携的AI办公助手。

  • 飞书再进化:会议纪要,AI直接“画”出来了

    一场90分钟的季度复盘会,信息密度极高。销售总监在第27分钟报出了Q3的关键增长数据,产品经理在第58分钟提到了下个季度的核心留存率目标,设计师则在屏幕上快速切换了五个版本的App首页设计稿。 会议结束,你的邮箱里收到了一份两万字的会议纪要全文。那些闪光的、高价值的数字和洞察,像金子一样被埋没在浩瀚的文字沙滩里,除非有人愿意再花一个小时重读一遍,�

  • AI日报:阿里发布紧凑型Qwen3-VL模型;科大讯飞AI翻译耳机全球首发;Gemini代码惊现Veo3.1

    阿里巴巴发布紧凑型Qwen3-VL多模态模型,推动边缘设备AI应用;科大讯飞推出全球首款AI翻译耳机,支持60种语言实时翻译;谷歌NotebookLM集成图像生成功能,可将笔记转为动态视频;ChatGPT将于12月向成人开放限制内容并推出自定义交互功能;谷歌Gemini代码泄露Veo3.1视频模型升级迹象;马斯克宣布X平台将全面转向AI推荐系统;巨人网络与清华联合开源多方言语音合成框架DiaMoE-TTS;vivo公布X200系列影像升级计划;字节跳动开源文本驱动高保真人脸生成模型FaceCLIP。

  • 阿里云与天猫启动“AI新品类联合计划” ,支持智能硬件规模化发展

    2025年9月24日,阿里云与天猫在杭州云栖大会联合启动“AI新品类联合计划”,旨在依托阿里云AI技术及天猫电商平台,为智能硬件企业构建从产品创新到商业落地的闭环。计划覆盖XR设备、机器人、无人机等品类,提供专项组织保障、定制化政策、资源倾斜及技术支持。双方将共同推动AI硬件产业发展,天猫平台已优化eSIM服务、搜索推荐、以旧换新及渠道对接,助力产品转化。数据显示,智能眼镜、机器人等品类增长显著,平台生态持续扩大,AI硬件将成为2025年双十一大促重点品类。

  • 华为HarmonyOS 6智能体验升级:实况窗信息更丰富 卡片直达应用各种功能

    华为今天正式发布全新的HarmonyOS 6,跨设备协作更简单自然,实况窗信息更丰富。 据介绍,HarmonyOS 6的跨设备协作能力让用户的联动操作更智能无感。 手眼同行”功能可自动在多设备间切换键鼠焦点;应用接续”支持超过120款应用,让阅读、观影等任务在设备间无缝流转; 碰一碰”分享也得到增强,支持手机一碰多分享、一碰多游戏组队,手机和电脑碰一碰,60 应用支持碰一

  • 墨刀AI Agent:更懂产品经理的超级智能体上线

    2025年AI将进入"智能体时代",从被动工具升级为能理解意图、辅助决策的伙伴。墨刀AI+Agent专为产品经理打造,具备三层核心能力:懂逻辑(理解需求生成原型)、懂场景(熟悉全流程工作)、懂协作(跨角色沟通优化)。它能贯穿调研、原型、文档、评审等环节,解放重复劳动,让产品经理专注高价值决策,实现从效率提升到决策升级的人机协作新模式。

  • AI 搜索时代,SEO该何去何从?一文解密“AI 搜索对 SEO 的深远影响”

    AI搜索时代,传统SEO面临三大变革:用户行为从点击链接转向AI直接生成答案,搜索入口从索引排名转向生成式引用,内容机制更注重权威性与结构化数据。SEO并未消亡,而是进化——需聚焦可引用内容、结构化优化、多平台布局。推荐使用AIBase GEO工具监测被AI引擎引用情况,核心目标从"排名第一"转向"被AI优先选中"。

  • 双十一掀数字阅读消费潮,讯飞小方块凭彩墨AI与起点网文引爆阅读器市场

    2025年双十一期间,科大讯飞与起点读书联合推出彩屏阅读器“小方块”,销量持续攀升。产品融合硬件创新与AI技术,搭载7英寸彩色墨水屏,支持快刷翻页和AI助手智能推荐。结合起点超1000万部网文资源,保留榜单推荐、社区互动等功能,实现硬件与内容生态深度适配。通过“硬件+内容+AI”模式,推动阅读器从工具向服务升级,展现数字阅读市场新趋势。

  • AI时代品牌营销致胜秘诀:用数据驱动GEO优化,让AI排名持续在线

    当DeepSeek、豆包、文心一言等AI助手成为10亿用户的信息入口,品牌面临生死抉择:要么出现在AI推荐中,要么彻底消失。文章指出,AI营销与传统SEO完全不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动态竞赛,需要持续投入和调整。品牌需建立“监测-分析-优化”闭环机制,使用专业工具实时监控排名波动,快速响应算法迭代和用户提问变化。成功关键在于让AI“看见”并“信任”品牌,通过补充权威数据、多媒体内容、长尾语义覆盖等方式提升可信度,在流量红利期抢占先机。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