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乱象丛生:高消费陷阱暗藏其中**
近日,据悉春节档短剧的每日消费额飙升至上亿元,总票房预计达8亿元。然而,在吸金热潮的背后,乱象迭出。
成都居民小C发现,其母亲的微信中存在大量短视频小程序支付记录,金额多为9.9元、19.9元、39.9元不等,最高达129元。尽管单笔金额不高,但频繁的消费累积起来却触目惊心,每月高达6000多元,总计已超过4万元。
短视频信息流广告对短剧的成功至关重要,占据了其成本的80%至90%。这些广告往往以短剧中的精彩片段为噱头,融入各种短视频中,吸引用户点击跳转至相关短剧小程序。这一过程顺畅无阻,让用户难以察觉陷阱。
目前,短剧的付费方式主要有单集解锁和小程序年费会员两种。单集解锁价格在0.81元左右,而年费会员则高达200至400元。
不少短剧小程序因违规被下架,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加上回溯流程复杂,中老年人容易陷入“上头容易维权难”的消费陷阱,损失惨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