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埃隆马斯克ElonMusk最新资讯  > 正文

小鹏股价暴跌、交付量惨淡 何小鹏专访回应:未来我会这么做

2023-01-31 10:00 · 稿源: 凤凰网科技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31日消息,在经历了可怕的一年后,小鹏汽车将其盈利目标推迟到了2025年。2022年,小鹏汽车股价暴跌80%,交付量不到年度销售目标的一半。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广州总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此前的目标是在2023年底或2024年初实现收支平衡,但现在预计在2025年实现营业利润。

押注自动驾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何小鹏正大胆押注全自动驾驶。在这项技术上,即便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电动汽车先驱特斯拉公司经过多年努力,也未能做到完美。何小鹏的目标是占据他所称的“全智能汽车”市场至少20%的份额。他指的是“无限接近第4级(Level 4)自动驾驶”的汽车,这种汽车可以应对复杂的城市交通情况。在第4级技术水平上,虽然人类驾驶员仍需要控制汽车,但从理论上讲,他们也可以在车内打盹。

虽然目前还没有量产的乘用车能够达到这一标准,但何小鹏表示,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使得全智能汽车市场在五年时间增长到每年大约500万辆的规模。要想占据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小鹏汽车每年需要生产100万辆汽车,远高于其在2022年的120,757 辆出货量,后者远低于其制定的25万辆交付量的目标。

“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规模。”何小鹏表示。他补充说,对于一家营收不到1000亿元人民币的“小而美”的汽车制造商来说,五年内在中国生存下来或许是不可能的。小鹏汽车尚未公布全年业绩,但2022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仅为217亿元。

他透露,作为推进自动驾驶努力的一部分,今年下半年的一项关键任务将是开发一种不依赖高清地图的自动驾驶版本,并将它扩展到50到100个城市。从2024年开始,该公司计划升级其智能系统,不仅能让它驾驶汽车,还能学习车主的驾驶习惯并自动调整。

“你会觉得很舒服,因为你喜欢能够复制自己的驾驶逻辑和模式。”何小鹏称。他补充说,所有车辆最终都将标配全自动驾驶技术。从长远来看,这些智能功能可能成为该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顾宏地在同一采访中表示,尽管如此,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仍需要政策法规的配合,以及公众对这项技术的接受。他说,小鹏汽车正在开发的全自动驾驶系统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国际市场兼容。小鹏汽车在2020年首次进入挪威后,最近在欧洲开设了四个展厅。

组织架构调整

小鹏汽车是去年受疫情打击最严重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因为该公司唯一的工厂和许多主要供应商都位于广东和上海附近,而这两个地区受疫情的影响最大。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陷入了特斯拉引发的价格战。本月早些时候,特斯拉将部分车型的价格最高下调了12.5%。

所有这些导致小鹏汽车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在2022年暴跌。该公司的市值曾经接近5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巨头福特汽车公司,但现在已经暴跌至87亿美元。

小鹏市值大跌已不及福特

小鹏市值大跌已不及福特

何小鹏表示,作为卷土重来计划的一部分,小鹏汽车正在重组公司的管理团队,提高规划能力,使运营更加以客户为中心。同时,小鹏汽车还将简化其产品阵容。虽然该公司只有四款车型,但它在每款车型的电机、电池、软件和内部配置方面令人困惑,因此受到了批评。他还表示,供应商的数量也将减少。

例如,小鹏汽车的最新车型G9 SUV在去年9月上市时,就因其复杂的配置和定价体系而受到抨击。根据发动机类型、行驶里程和一些智能功能的不同,它有六种配置,还有更多客户需要付费的可选功能,如音乐系统、自动驾驶功能和快速充电电池。小鹏汽车被迫在短短两天内大幅调整了策略。

“我自己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做更多的事情。”何小鹏称。他补充说,从去年年底开始的组织重组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产生回报。作为变革的一部分,该公司将把设计和制造精简为三个平台,以提高效率和控制成本。一些高管也被重新调配,其中包括联合创始人夏珩,他辞去了执行董事一职。小鹏汽车周一增加了一位新总裁:王凤英,一位在长城汽车工作了30多年的业内资深女高管。

上海八六证券研究汽车分析师王汉阳表示,鉴于小鹏去年的表现不如预期以及今年可能面临的挑战,它能否加强与供应商的关系还有待观察。他说,如果供应商不能确定目标能否实现,他们可能不会完全配合小鹏的扩产计划。

“小鹏汽车现在可能正在经历最艰难的时期,能否赢回客户仍然是一个问题。”王汉阳说。

不会自研电池

何小鹏说,为了协助控制成本并专注于核心产品,小鹏汽车不会寻求像竞争对手蔚来汽车和比亚迪那样开发自己的电池,此举此前一直在讨论之中。相反,他将让电池制造商在成本和效率方面展开竞争。

他表示,过去一年困扰电动汽车行业的电池供应问题,在未来五年内“不会简单地得到缓解,但不会成为问题”。

举报

  • 相关推荐
  • 小米汽车:苹果授权Apple Music安卓版将陆续推送

    小米汽车高度重视苹果生态支持,调研发现SU7车主中超半数为苹果用户。针对苹果用户用车痛点,小米与苹果深度合作,通过系统级整合实现账号永久同步和无缝音乐续播,并特别适配授权版Apple Music安卓应用,提供无损音质体验。目前相关更新已通过OTA向全系车型推送,显著提升苹果用户的用车便捷性和音乐品质。

  • 马斯克:Grok 5模型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

    马斯克旗下xAI公司正研发Grok 5模型,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重大突破。该模型采用全新架构设计,预计未来几周启动训练。若成功将代表AI从专用领域向通用认知能力的质的飞跃,被视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科技界密切关注xAI能否在激烈竞争的大模型赛道实现突破。

  • 骆驼iEV低压电池:撑起智能汽车稳定运行的背后力量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占新车总销量44.3%。文章重点指出,在智能驾驶技术普及背景下,12V低压辅助电池(小电瓶)成为车辆控制核心,负责启动高压系统、维持智能座舱运行及紧急安全功能。骆驼iEV系列低压电池通过五大技术创新,显著提升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覆盖EFB+和AGM两大类10余型号,依托全国12万家服务终端提供专业支持。低压电池失效将导致智能系统瘫痪,其稳定性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至关重要。

  • 甲骨文创始人妻子是34岁沈阳姑娘 此前超马斯克成全球首富

    甲骨文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的财富一度攀升至 3930 亿美元,短暂超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成为全球新晋首富。然而,这一位置尚未坐稳,马斯克便迅速实现反超,重回首富宝座。 现年 81 岁的埃里森是甲骨文公司的灵魂人物,目前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其大部分财富均源自这家科技巨头。近期,甲骨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劲表现,成为推动埃里森财富增长的关键因�

  • 纯电续航430公里!小鹏首款增程SUV小鹏G7亮相:明年一季度上市

    小鹏G7增程版正式亮相工信部新车目录,预计2026年一季度上市。新车搭载1.5T发动机+电机组成的增程系统,纯电续航达430km,配备55.8kWh电池包和5C超充技术。车身尺寸较纯电版略有增加,前脸设计有所调整。参考现款G7售价19.58-22.58万元,增程版价格有望进一步下探。此前G7纯电版上市9分钟订单破万,市场表现强劲。

  • 长城汽车与中汽中心协同创新,紧跟产业发展新机遇

    2025年9月4日,长城汽车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中心)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标准、技术、国际化等领域加强合作。中汽中心将整合全价值链资源赋能长城汽车,助力其实现“造好车、造高质量车”的目标。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和产业转型,此次合作有助于双方优势互补,提升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雷军演讲主题《改变》官宣:聊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背后的故事

    小米集团卢伟冰透露,雷军将于9月25日晚7点举行第六次个人年度演讲,主题为《改变》。演讲将重点探讨小米自研芯片的研发历程及小米汽车背后的故事,引发业界与粉丝广泛关注。回顾去年,雷军曾以“勇气”为主题,聚焦小米造车决策的艰难历程与科技发布。此次演讲备受期待,将成为行业焦点。

  • 特斯拉自研AI5芯片完成设计评审 马斯克盛赞为“史诗级”产品

    特斯拉CEO马斯克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刚与特斯拉AI5芯片设计团队完成一场极为成功的设计评审,称该芯片将成为史诗级”产品,并透露紧随其后的AI6芯片有望成为迄今为止最出色的AI芯片”。 此前,马斯克已下令解散特斯拉内部的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该项目负责人Peter Bannon(彼得班农)也将离职。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解释称:特斯拉为两种截然不同的AI芯片设计共享资�

  • 理想汽车CEO李想谈iPhone 17:不会买Pro Max 实在太丑了

    理想汽车CEO李想9月23日发布视频,谈及苹果最新iPhone 17系列。他最喜欢iPhone Air,认为其轻薄设计回归手机便携本质,类似经典iPhone X。过去五年他每年购买iPhone Pro Max,但今年因外观太丑不再选择。李想分析,iPhone 17标准版将是销量主力,而Pro系列定位更清晰,专注高端摄影设备市场,更像专业影像手机。iPhone 17 Pro外观大改,背部采用玻璃+铝合金拼接工艺,抗摔性提升4倍且更薄,四周为航空级铝合金机身,散热优于前代钛金属材质。

  • 马斯克脑机首位植入者发声引关注,微美全息力推“脑机接口+”产业链全速进击!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拓展人脑边界的前沿科技,正引发全球关注。Neuralink首例植入者已能通过思维控制设备,实现游戏、家电操控及重返正常生活。我国脑机接口创新成果涌现,产业加速壮大,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26.2亿美元。微美全息等企业聚焦非侵入式技术,推动人机交互效率提升。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多部门联合推动产业发展,目标2027年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全球脑机接口虽存波动,但整体呈现增长态势。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