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正文

新开发的AI眼部扫描可提供中风和心脏病风险评分

2022-10-07 13:57 · 稿源: cnbeta

英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个全自动的人工智能(AI)系统,它可以扫描视网膜图像以了解血管健康状况并帮助识别那些患有心脏病和中风的高危人群。据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可以从眼睛中检测出来,最近的创新表明像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氏症这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可以通过视网膜扫描进行诊断。

考虑到眼睛里的血管对一般心血管变化的敏感性,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视网膜特征跟糖尿病或冠状动脉疾病等情况之间的关系。随着能自动识别一个人的视网膜血管的微小差异的计算机化系统的出现,研究人员现在正在接近一种新的诊断工具。

据了解,该人工智能系统被称为QUARTZ(全称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tinal vessels Topology and siZe)。一项新研究对两个正在进行的大型人口健康研究中的88000多张视网膜图像进行了测试。研究中包括的每个人都有平均七到九年的随访数据,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评估该系统的预测能力。

结果显示,AI驱动的系统(当与年龄、性别、吸烟状况和病史相结合时)可以提供中风和心脏病的10年风险分数,这相当于最常用的诊断工具之一的弗雷明汉风险评分(FRS)。因为FRS诊断需要验血和测量血压,自动眼球扫描技术容易得出类似的结论,这意味着如果该技术被广泛部署,那么更多的人可以得到更好的监测。

研究人员注意到,研究中评估的大多数视网膜图像是由非专业人员采集的。所以结果有可能通过使用医护人员更好的成像技术而得到改善。然而另一方面,不太复杂的视网膜成像的功效指向了这种技术被纳入智能手机应用的可能性。

在邓迪大学两位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的研究人员的附带评论中,他们讨论了这种工具的临床意义。评论认为,需要进行严肃的讨论来确定这种诊断信息会如何影响临床实践。

不过这些工具是否仅限于眼科医生或医生使用吗?如果一个病人被这些工具标示为高风险那么需要什么样的临床随访?这种工具的广泛使用对目前的医疗系统意味着什么?大量的新病人会不会因为担心一个智能手机应用所标示的风险而突然涌入诊所?

对此,文章总结道:“现在需要的是眼科医生、心脏病医生、初级保健医生和计算机科学家共同设计研究以确定使用这种信息是否能改善临床结果,如果是,则要跟监管机构、科学协会和医疗保健系统合作以优化临床工作流程并在常规实践中实现实际应用。”

举报

  • 相关推荐
  • 一家三口吃生鲜同患肝吸虫病 医生紧急提醒生食风险

    近日,广东深圳发生一起因食用生鲜导致全家感染肝吸虫的病例,引发社会对生食安全的广泛关注。 肝吸虫,学名华支睾吸虫,其幼虫常寄生在淡水鱼虾体内。人类一旦食用未彻底煮熟的感染鱼虾,虫卵便会在肠道孵化,逆流至胆管内寄生,最长可存活20至30年。感染初期症状隐匿,仅表现为轻度乏力或腹痛,但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胆管炎、肝硬化甚至胆癌。 "葱姜蒜辣不能

  • 当折叠屏遇上AI 探秘开发Samsung One UI 8的幕后故事

    三星One UI 8与Galaxy Z Fold7/Flip7同步亮相,深度融合折叠形态与AI技术,带来全新交互体验。通过与谷歌紧密合作,新系统首批预装Android 16,用户可提前体验最新功能。系统聚焦多模态AI、折叠屏优化UX及个性化设计,并强化安全防护。开发团队透露,三星与谷歌从早期规划便协同开发,实现高效多任务处理与创新功能,未来将继续深化AI生态合作。

  • OpenAI的开源模型现已在IBM watsonx.ai上提供

    OpenAI发布两款开源AI模型GPT-OSS-120B和GPT-OSS-20B,允许开发者自由下载、运行和定制。其中120B模型已部署在IBM Watsonx.ai平台,采用专家混合架构,支持本地或云端部署,不受商业用途限制。模型具备高透明度,输出完整推理链,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此次发布标志着OpenAI首次加入开源生态,IBM强调其开放战略,为企业提供灵活、安全的AI开发选择。

  • 罗永浩自曝看过精神病医生 称李想童年经历很幸运

    今日,罗永浩分享了视频博客《罗永浩的十字路口》首期节目。 视频中,罗永浩与理想汽车CEO李想交流了小时候的经历。 李想提到:自己的创业是从写稿开始的,当时家里有两三万存款的时候,自己父亲用了三分之一的钱买了电脑支持自己,那时候自己才读初三。” 李想表示,自己的父亲认为该拥有什么的时候,就应该买”,当时还给自己买了台任天堂游戏机,并表示自�

  • 别被“睡够8小时”绑架了 专家:过度追求八小时反增风险

    ​近日,关于睡眠时长的讨论引发社会关注。传统观念中"每日需睡满八小时"的说法,正被最新科学研究重新审视。据权威医学期刊披露,亚洲人群每晚七小时睡眠与全因死亡率最低相关联,这一发现颠覆了公众对"八小时黄金睡眠"的固有认知。 研究数据显示,在亚洲群体中,相较于每晚保持七小时睡眠的参照组,睡眠时长每增加或减少一小时,全因死亡率均呈

  • 机遇与风险并存 睡眠科技企业勇闯脑机接口赛道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建立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脑机接口被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医疗康复、智能交互等核心场景加速落地。目前技术发展面临信号解码精度和多模态信息融合两大瓶颈,需多学科协同攻关。虽然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4000亿美元,但实际营收规模仍较小,产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最终目标是将技术转化为安全可靠的产品,真正服务于人类需求。

  • MCP模型库全面指南:AI开发者如何利用超12万个服务构建多功能智能体应用?

    MCP协议正成为AI智能体开发的关键标准,其核心价值在于标准化、安全性和模块化。当前MCP生态虽繁荣但存在资源碎片化、质量参差不齐等痛点。AIbase MCP模型库通过一站式整合全球超12万服务,提供高可靠、低延迟的技术方案,大幅降低开发复杂度。该平台为企业级应用提供从概念验证到部署的全流程支持,帮助开发者聚焦核心业务逻辑,释放MCP生态的全部潜力。

  • 工程端需求升级 麦克保罗瓷砖成为开发商交付力的代名词

    在楼市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开发商面临如何在有限预算和紧张工期中实现高品质、稳定可控交付的挑战。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瓷砖作为硬装基础材料直接影响交付效果和客户口碑。麦克保罗瓷砖凭借强大供应链、稳定品质和数字化能力,成为开发商信赖选择,通过严苛质检和精准物流支持,显著降低交付风险,提升项目确定性,已成为品质交付的重要保障。

  • 2025WAIC 聚焦:扫描全能王“无限扫描”技术破解文保数字化难题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合众信息旗下扫描全能王展示了"无限扫描"技术,为文物数字化带来突破。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坤舆万国全图》的数字化,这幅1608年的地图是国内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中文世界地图。通过AI技术,解决了大尺寸文物拍摄不全、拼接困难、图像畸变等难题,只需简单拍摄视频即可生成高清数字图像。AI还能智能识别地图元素,实现"让文物说话"的数字化体验。该技术也适用于工程设计图纸等大尺寸文档的数字化保存,突破物理条件限制,为文化传承开启新篇章。(140字)

  • 极速、可靠、灵活|移动云以云硬盘为前沿技术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4月,第十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年会在成都成功召开。移动云举办“AI时代先进存力:构建新型数据存储前沿基础设施”论坛,聚焦AI大模型应用下数据存储、处理及算法框架的高要求。论坛探讨了存储技术、架构和安全创新,旨在推动存储技术发展,构建先进可靠的存力基石。移动云推出极速型云硬盘等产品,满足高IOPS、低延迟需求,并全面接入国产大模型DeepSeek,降低技术门槛,助力用户实现智能化升级。通过完善产品矩阵,满足多元业务场景需求,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高质量存储保障。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