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小米创业思考最新资讯  > 正文

雷军首部商业思考著作《小米创业思考》面世, 亲述、最完整的小米方法论总结

2022-08-11 20:21 · 稿源:站长之家用户

8月11日晚,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在京举行,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第三次做年度公开演讲,分享他曾经遇到的人生低谷,以及如何逆境中发现机会、奋起前行的故事。在发布会上,雷军还首次披露自己的首部商业思考著作《小米创业思考》,亲述30年职业生涯以及小米创业12年的商业思考,毫无保留地分享小米创业经验,这也是迄今最新、最完整的小米方法论总结。

《小米创业思考》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全书34.6万字,是一本以“方法论辅以案例实践”的创业与管理工具书,也是各界人士深入了解小米模式及方法论实践的重要文献。

雷军表示,小米十周年时,小米内部进行过长达半年的深入复盘总结,收获特别大,于是想把这些思考和总结写下来,让更多小米同学们了解,并分享给所有关心小米的朋友们。最终花了两年时间,下了很大功夫,忙到今天才出版。

在2020年上半年,雷军和核心管理团队花了大约半年时间,对小米创业历程进行了深入思考与讨论,形成了一系列的复盘结论,此后又经过两年多的酝酿、打磨,最终才集结成书。

据悉,8月11日晚,该书已在小米商城、小米有品、京东、当当、天猫、中信书店等平台以及各大新华书店发售,定价86元,首发价62元。用户也可登陆多看、中信书院等平台购买电子书、有声书,体验更多元的阅读形式。

沉淀30年,雷军首部商业思考进化史全面公开

在年度公开演讲中,雷军讲述了创办小米之前的浮沉经历,从遭遇1996年困局,盘古组件受挫、金山差点关门,到创办卓越网做电商,又在互联网泡沫下忍痛卖掉公司,再到离开金山、转做天使投资,最终顺势而为、创办小米。

这些错失风口、逆袭反转的创业故事,在《小米创业思考》一书中都有详细讲述以及深刻复盘。雷军在该书的前言中写到,他的职业生涯经历了30多年的浮沉摔打,从最初学生时代的创业尝试,到开发通用软件、电商、游戏,再到做移动互联网工具、云服务、消费电子硬件、IoT设备等等,直到去年进入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对商业的思考,他一路求索,从未停止。

对于商业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如何让商业实现最大化的现实意义,雷军在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效率”,它能够给最多的人带来最大化的美好幸福感。他表示,小米自创立至今12年只干了一件事: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改造传统制造业,实践、丰富“互联网+制造”,推动商业社会的效率革命,以实现最大化的用户利益和社会经济运转效率。

《小米创业思考》是雷军第一本关于商业思考的书,它通过小米创业历程、小米方法论、小米方法论的实践、小米方法论与产业生态以及小米方法论的演进思考等五大部分,系统性梳理小米创业12年中的得与失,分享小米方法论的实践落地与演进思考,并融入了雷军对过去30年商业浪潮进化史的深度理解。

在本书后记中,雷军还着重阐释了对“什么是小米模式”的复盘总结。他认为小米模式具备长期普世价值:它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代表一种更健康质朴的消费思潮和价值取向,在更宏观的视野下,它也是一种创新的高效发展模型。

“对小米模式的思考与实践才开了一个头。它来自小米12年来的创业尝试,但并不囿于小米生态。”雷军表示,期待更多人参与到小米模式的讨论、完善和发展中来,为商业领域持续的效率革命寻求更多助力。

毫无保留分享,迄今最新、最完整的小米方法论总结

《小米创业思考》是一本复盘之书,核心内容来自小米十周年总结。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它是迄今最新、最完整的小米方法论总结。书中对小米方法论的七字诀逐一做了深度阐释,剖析小米方法论如何指导小米创业十余年的发展,将其运用到技术为本、和用户做朋友、爆品模式、高效率模型等四大实践中,以及拓展出生态链模式、智能制造等两大产业生态。

同时,本书还使用了“方法论辅以案例实践”的撰写方式,雷军毫无保留分享小米创业经验,展现了一个成功企业家最深入、诚恳并具有前瞻性的创业思考,是一本值得创业者管理者人手具备的工具书。

作为一本小米创业总结复盘、雷军30年商业思考的沉淀之作,《小米创业思考》也引发了商业界、创投届、经济学家、管理学者等诸多大咖领袖的热议。尤其在剧烈变化的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下,本书也成为所有逆境中前行、徘徊中奋起的人们,都值得一读的年度价值之书。

五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表示,本书详细解释了小米商业模式背后最朴素地人性洞察,也系统性地梳理了小米方法论中相互嵌套的关键环节、公司执行力的来源与创新活力的保障。更为难得的是,本书也反映了一种真诚,书里毫无保留地回顾了公司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波折、遭遇的瓶颈以及犯过的错误,其间的笨拙与执着、艰难与坚韧令人着迷。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称,小米不仅是一家公司,它还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之所以迷人,是因为:我们这代人都深深参与其中。通过它,能看到我们自己;通过它,能看到未来的样子。读完这一本,期待下一本。

资深媒体人、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副总裁秦朔认为,《小米创业思考》是一部值得企业界和管理学界重视的有价值的著作。它全面地讲述了小米“用互联网改造中国制造”的探索历程,并且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作为中国新制造的代表,小米用“专注、极致、口碑、快”等互联网思维与手段,从每个环节提升商业效率,以效率创新实现价值创新,从而超越消费者预期。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基于中国的市场规模红利、工程师红利、配套红利等,中国制造有可能实现从成本革命到效率革命的新突破,并以新的姿态走向世界。

举报

  • 相关推荐
  • 雷军:小米YU7是小米汽车最后的底牌

    今晚2025雷军年度演讲上,雷军分享了造车的经历。 雷军直言,在最初的规划中,如果小米SU7作为纯电轿车不成功,小米YU7一直都是小米汽车业务最后的底牌。 雷军说:可能很多人不了解YU7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就背负了巨大的压力,那是22年夏天,SU7正在开发的最关键时候。 除了特斯拉以外,还没有过任何一辆纯电轿车能卖得动的,所以在那个时间点,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

  • 小米非常非常缺人上热搜 雷军谈小米成功秘诀

    9月25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发布“雷军请回答”Day3视频,回应网友提问并分享小米成功经验。雷军指出,小米15周年最重要的两件事是“找人”和“攒钱”,强调汇聚优秀人才与充足资金是成就大事的关键。针对长期坚守一线的疑问,他解释因公司成长迅速、人才紧缺,但近年通过内外招聘已缓解压力。雷军坦言小米模式新颖易被误解,但正以行动赢得认可;高端化进展虽快,成功尚早,将持续提升产品与服务。他还幽默回应失败经历,鼓励乐观面对挑战。当晚雷军年度演讲及小米17系列新机发布会同步举行,备受关注。

  • 小米回应小米超强钢小字备注为项目名称:行业通行做法 不影响本身性能

    小米汽车9月30日回应网友提问,解释“2200MPa小米超强钢”标注为项目名称的原因。该材料由小米出资,联合东北大学、育材堂共同开发,专利为多方共有。小字备注是行业通行做法,旨在兼顾专业信息与公开透明,不影响材料性能。该钢为量产最高强度热成型钢,通过AI模型从2443万种配方中筛选,性能卓越:抗拉强度提升40%,屈服强度提升24%;应用于小米YU7车型后,防撞梁承载能力提升52.4%(前门)和37.6%(后门),A/B柱嵌入防滚架后承载能力分别提升35%和70.5%,显著增强侧碰、翻滚等恶劣工况下的安全性。小米坚持以最高安全标准设计,呼吁行业推广更强材料。

  • 雷军国庆加班到工厂帮大家催生产 晒出与小米YU7同框组照超帅酷

    小米创始人雷军国庆假期赴工厂打卡,驾驶小米YU7并督促生产。他在社交媒体分享照片,身着休闲工装,状态年轻。同日小米汽车宣布,2025年9月单月交付量将超4万台,创历史新高。雷军此前已将2025年交付目标从30万台提升至35万台,目前进度有望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 雷军谈小米17标准版:小米惊艳蜕变

    9月26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宣布小米17为史上最强小尺寸全能旗舰,售价4499元起,已开启预售。相比上代,边框进一步收窄,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配备徕卡三摄,定价不变。采用6.3英寸屏幕,厚度8.06mm,重量191g,搭载超窄边框设计,支持IP68防尘防水。屏幕升级为新一代小米M10发光体系,峰值亮度达3500nits,发光效率领先国际。内置7000mAh电池,配备5000万徕卡主摄、长焦及前置5000万像素,影像大幅提升。

  • 小米宣布10年免费保修空调!雷军:这个服务好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直播中表示,今年家电领域价格战激烈,但小米实现量价齐涨。针对友商跟进空调十年保修政策,卢伟冰称小米早有规划,今日起正式推出十年保修服务,覆盖挂机、柜机、中央空调等全线产品。雷军也发文肯定该服务。面对竞争对手跟进,格力高管朱磊发文称“十年免费包修是承诺,十年不用修才是实力”。

  • 雷军:小米17 Pro Max很多门店已经缺货

    小米17系列于9月27日正式开售,仅5分钟便刷新2025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新机首销纪录。其中,17 Pro+Max表现尤为抢眼,打破今年国产手机首销全天销量与销售额纪录,并在系列中占据超50%销量份额。小米创始人雷军透露该机型已缺货,推荐用户尝试17 Pro。全系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性能强劲。17系列针对不同用户需求:17适合注重手感的小屏用户,17 Pro主打旗舰体验,17 Pro+Max专为追求极致科技的大屏用户打造。价格方面,17起售价4499元,17 Pro起售价4999元,17 Pro+Max起售价5999元,市场反响热烈。

  • 小米“跳级”

    “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在今年度的演讲中,雷军以这句话总结了公司五年的转型历程。 从2020年深陷“缺乏核心技术”的质疑,到如今凭借自研芯片玄戒O1、征战纽北赛道的汽车,小米试图彻底摆脱“组装厂”标签,向科技企业转型。 2020年,尽管小米已跻身世界500强,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但雷军坦言当时内心充满焦虑:行业竞争激烈,团队疲惫,外部质疑声不断。经过�

  • 雷军:把过去超跑的体验让大众能享受到 是小米正努力的方向

    在雷军2025年度演讲活动结束后,小米集团董事长、CEO雷军接受了媒体群访。 雷军表示,定制个性化服务超难的,当初做的时候很多人都反对称干不好又被骂死。但我认为如果我们不去探索,很难把它做好。” 在今天这个社会,大家对

  • 雷军:小米遇到的痛苦是成长很快 很多人不了解且有很多偏见

    小米集团CEO雷军在2025年度演讲后接受媒体采访,回顾公司发展历程。他表示,小米最初定位为极客品牌,但成长速度远超预期,迅速成为大众品牌。快速扩张曾带来外界误解和内部管理挑战,促使公司反思并推动高端化战略。经过五年探索,小米形成科技、认知、审美三大引领的高端化方法论,用户结构显著变化,女性用户占比近半。雷军强调,公司每季度组织研讨,持续优化高端化进程,直面困难并总结经验。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