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机器人最新资讯  > 正文

趣AI | 科学家研发一种机器人“智能皮肤”,触觉比人类皮肤还灵敏

2022-05-20 16:15 · 稿源:站长之家

站长之家(ChinaZ.com)5月20日 消息:人体皮肤由一个复杂而专门的感觉系统组成,它可以检测周围的环境刺激并将信息传递给大脑。最近,有个团队开发出了一款人类皮肤非常相似“智能皮肤”。

它能同时感应压力、湿度和温度并产生电子信号。因此,更灵敏的机器人或更智能的假肢是可以期待的。

据science daily报道[1],这个“智能皮肤”项目由ERC奖获得者、TU Graz固态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Anna Maria Coclite开发的,具有如此多感官特性的材料是智能人工材料技术中的一种‘圣杯’。特别是,更好的集成,更精确的类似于人类皮肤的传感系统对机器人和智能假肢有很大的意义。

admt202200246-fig-0001-m.jpg

这位研究人员通过一种新工艺,成功开发出了用于下一代人工电子皮肤的三合一混合材料“智能皮肤”。这项开创性研究的结果现已发表在《先进材料技术(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杂志上。[2]

近六年来,作为Coclite ERC项目智能核心的一部分,该团队致力于智能皮肤的开发。每平方毫米有2000个单独的传感器,这种混合材料甚至比人的指尖更敏感。这些传感器都由独特的材料组合组成:内部是水凝胶形式的智能聚合物,外壳是压电氧化锌。

Coclite解释道:“水凝胶可以吸水,因此在湿度和温度变化时膨胀。在此过程中,它向压电式氧化锌施加压力,氧化锌对这种应力和所有其他机械应力产生电信号。”这让一种极薄的材料以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对压力、湿度和温度同时发生反应,并发出相应的电子信号。

Anna Maria Coclite称,“第一批人造皮肤样本厚度约6微米,即0.006毫米。但它可以更薄”。相比之下,人类表皮的厚度为0.03至2毫米。人类皮肤能感知大约一平方毫米大小的物体。智能皮肤的分辨率比人类皮肤小一千倍,可以记录人类皮肤感应不到的更小的物体(如微生物)。

纳米级材料加工

各个传感器层非常薄,同时配备有覆盖整个表面的传感器元件。研究人员首次将物理化学中的三种已知方法结合起来:水凝胶材料的化学气相沉积,氧化锌的原子层沉积和聚合物模板的纳米印刷光刻。

种类似皮肤的混合材料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例如,在医疗保健领域,传感器材料可以独立检测微生物并作出报告。这意味着可以实现给佩戴者提供温度或湿度信息的假肢,或者可以更敏感地感知周围环境的机器人。

在应用上,智能皮肤有一个决定性的优势:感官纳米棒——材料的“智能核心”——是使用基于蒸汽的制造工艺生产的。例如,这个过程已经在集成电路的生产工厂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因此,智能皮肤的生产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和实现在现有的生产线。

智能皮肤的属性目前正在进一步优化。Anna Maria Coclite 和她的团队希望扩大材料反应的温度范围并提高人造皮肤的柔韧性。

更详细研究内容阅读:

[1]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05/220516124027.htm

[2]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t.202200246

举报

  • 相关推荐
  • 小鹏机器人会走猫步太像人了!小鹏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

    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发布全新人形机器人IRON,其拟人化程度领先,拥有仿生脊柱、肌肉及柔性皮肤,配备3D曲面显示与灵巧双手,实现22个自由度。搭载3颗图灵AI芯片,算力达2250TOPS,支持对话、行走等智能交互,并采用全固态电池提升安全性。集成自研物理世界模型与VLT/VLA/VLM能力,实现环境感知与反馈。IRON将优先应用于商业场景,并与宝钢合作探索工业巡检。小鹏宣布开放SDK,邀请全球开发者共建机器人应用生态。

  • 何小鹏回应机器人IRON里是真人质疑:感谢认可

    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首次亮相,其逼真步态引发网友惊叹“100%真人在里面”。面对质疑,董事长何小鹏以“感谢认可”巧妙回应,展现技术自信。IRON采用类人“骨骼-肌肉-皮肤”结构,搭载仿生肌肉驱动系统和22自由度拟态双手,能精准感知环境变化。团队历时7年研发,计划明年4月进入量产阶段。该机器人还融合物理世界模型体系,集成VLT/VLA/VLM三大核心能力,实现实时环境交互。此次展示既体现小鹏技术积累,也引发对科技真实性的思考。

  • 机器人“全能导航大脑”来了!银河通用发布NavFoM大模型

    银河通用发布全球首个跨本体全域环视导航基座大模型NavFoM,实现机器人从“学会完成导航任务”到“真正理解移动”的跨越。该模型支持全场景、多任务、跨本体应用,通过统一“视频流+文本指令→动作轨迹”范式,融合800万条跨任务导航数据,在真实机器人上实现零样本自主避障、路径规划等复杂任务。其技术突破将推动具身智能从单一功能进化为基础设施,为规模化商业落地奠定关键基础。

  • 何小鹏再回应机器人里藏真人质疑:现场展示内部结构

    小鹏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首秀后引发“真人操控”质疑。为回应舆论,董事长何小鹏不仅发布机器人脱衣视频,更在科技日现场剪开腿部覆盖件,直接展示内部仿生结构。该机器人搭载自研物理世界模型,融合三大核心能力,实现环境感知与实时反馈。目前IRON仍处科研阶段,计划明年4月量产,展现中国科技企业在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实力。

  • “超脑+机器人”重构物流新生态!京东物流“狼族”机器人全阵容亮相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10月31日,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开幕,京东物流"狼族"智能机器人军团成为焦点。展会首次完整呈现"超脑+狼族"智能系统,展示天狼四向车、智狼扩展版、自动分播墙等新产品及成熟产品矩阵。系统实现全流程智能作业,分拣准确率超99.99%,存储坪效提升240%,作业人员减少58%。通过仓-站-人高效协同,昆山亚一智能物流园已实现近半数订单由机器人处理。京东物流计划未来5年采购300万台机器人,持续强化智能供应链技术底座,推动行业向科技驱动转型。

  • 女性人形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回应:并亲自证清白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布视频,回应网友对Iron机器人流畅步态真实性的质疑。视频中,团队通过一镜到底展示机器人行走,并解开上衣拉链展示内部机械结构,证明无人操控。何小鹏解释机器人模拟肌肉结构,头部为麦克风阵列,行走时伴有电机声。他透露团队七年研发成果,目前仍处科研阶段,计划明年4月实现软硬件量产。

  • 何小鹏:人形机器人进工厂不划算 做家务不安全

    今日,小鹏汽车发布旗下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 作为最拟人的人形机器人,IRON拥有骨骼-肌肉-皮肤”: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头部3D曲面显示、仿生灵动双肩、实现2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 据何小鹏介绍,它的猫步走得像人一样轻柔,还拥有像人一样思考的大脑”,它不光是世界上最高算力的人形机器人,明年更会是最聪明的机器人之一。 现场,何小鹏还

  • 华文众合携国内首款中小学具身教育智能机器人亮相第86届中国教装展

    10月24-26日,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在青岛成功举办,聚焦“人工智能引领教育装备高质量发展”。华文众合展出智慧书法教室、智慧粉笔教室等创新产品,并发布国内首款中小学具身教育智能机器人“华文小弈”。该机器人融合AI语音交互、智能运动控制等功能,旨在通过寓教于乐方式提升课堂互动性。展会现场还通过经典古文背诵、AI书法教学等互动环节,展现科技与传统教�

  • 马斯克称未来人类意识能上传至机器人 可用于月球和火星基地建设

    在2025年11月7日举行的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上,埃隆马斯克系统阐述了公司在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芯片研发与生产扩张等方面的战略规划,并更新了企业使命,展现出将技术愿景转化为现实应用的清晰路径。 马斯克指出,随着Neuralink等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人类有望在20年内实现将意识快照”上传至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使其具备类人意识。 人形机器人将被部署于月球与火�

  • 新时达人形机器人新达“入职”海尔工厂,机器人真的开始进厂打工了?

    人形机器人新达在重庆海尔冰箱互联工厂成功落地,标志着具身智能机器人从实验阶段迈向场景实训。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新达具备更高场景适应性和工序协同能力,能完成涂润滑油、物料搬运、智能巡检等复杂任务。其核心技术“大脑-小脑-本体”深度协同,通过视觉语言模型实现自主决策,全栈自研运动控制系统确保精准操作。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验证了工业制造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的可行路径。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