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工业机器人最新资讯  > 正文

六维感知,精准无界!6D位姿跟踪系统让机器人秒变“高精度专家”

2025-08-21 23:27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近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掀起了一阵“机器人热”。当聚光灯聚焦于走入生活的人形机器人时,工业机器人正悄然推动着传统制造业向柔性化、智能化发展。作为柔性制造的核心载体,工业机器人的多关节灵活性使其成为实现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的关键力量。

然而,随着精密装配、复杂曲面加工等场景对精度要求提升至新高度,工业机器人在绝对定位精度、动态稳定性方面的短板日益凸显——负载扰动、关节误差累积等,让高端制造陷入“精度焦虑”。

6D位姿跟踪系统:精准检测、快速校准、动态补偿

思看科技推出的6D位姿跟踪系统,以100Hz高频追踪与0.049mm(3.5m)绝对空间精度的硬核性能,实现精准检测、快速校准与动态补偿,让工业机器人秒变“高精度专家”,全面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6D位姿跟踪系统

6D位姿跟踪系统,集跟踪器、自定义适配器、光笔与分析软件于一体,采用创新双目视觉定位和光学跟踪技术,打破了传统3D坐标测量的局限,能够全方位实时捕捉目标物体的高精度数据,突破性实现六自由度全域位姿跟踪。

同时,该系统融合动态补偿算法,可在振动及多干扰环境下精准反馈位姿偏差,有效提升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

三大核心功能:构建机器人精准“护城河”

01机器人TCP标定

传统人工TCP标定是大多数制造业产线换型和日常维护的“噩梦”。比如在汽车制造领域,在高度自动化的白车身焊接产线上,一个机器人焊接工作站需要使用多种不同型号的焊枪来完成车身的360°焊接。每换一种类型的焊枪,就意味着要重新进行一次机器人TCP标定。如使用人工TCP标定方式,不仅步骤繁琐、费时费力,而且人为误差较大。

思看科技6D位姿跟踪系统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快速捕捉末端工具的三维数据,识别特征点,快速准确获得机器人TCP,轻松实现多工具切换。相比传统将工具安装在机器人上进行TCP标定的方法,该系统无需机器人停机即可操作,测量过程更加简便高效。

02机器人定位

复杂零件的加工往往需要获取机器人和工装之间的位置关系数据进行虚拟仿真,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精准作业。

6D位姿跟踪系统像一个拥有“上帝视角”的全局空间坐标,可以精准测量并计算机器人与工装夹具位置关系,实现机器人定位。6D位姿跟踪系统还能实时获取机器人末端在实际场景中的绝对坐标,为机器人仿真提供有效数据基础。

03机器人位姿实时补偿

在精密制造领域,机器人的工作程序是一条预设的固定路径。当机器人绝对精度低或产生负载变化时,机器人末端工具的位置就容易发生偏移。“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任何细微偏差都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而面对细微偏移,机器人却无法实现高速运动下的实时纠偏。

6D位姿跟踪系统中采用双目跟踪技术,如同机器人的“实时导航仪”,可以实时获取机器人TCP绝对坐标,通过实时比对绝对坐标与理论位置获得位姿补偿值,机器人可以在焊接、打磨、钻孔等工作过程中动态调整路径,补偿负载扰动,有效提升良品率。

目前,思看科技6D位姿跟踪系统已为多个不同工业场景中的工业机器人赋能,期待未来向更多先进制造场景中的机器人拓展赋能。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首驱科技重磅发布智能座舱系统,两轮车驶入“智能出行机器人”时代

    9月25日,首驱科技发布无界·妙享1.0技术,推出Skymotor中央智慧大脑、超级雷达、SkyKey1.0 AI无感解锁及零阈OS全域操作系统。通过汽车级电子架构与AI融合,实现两轮车全面智能化升级,打破传统分散式ECU局限,支持整车OTA升级。超级雷达提供全场景安全守护,AI技术提升驾驶辅助体验。零阈OS构建智能出行生态,开放接口支持硬件快速适配。此次发布标志着首驱科技“智能出行机器人”战略的深化,推动行业向智慧出行新时代转型。

  • 全民可感可玩可参与!2025北京机器人文化节落幕,昌平区打造沉浸式体验推动机器人产业场景融合

    10月2日,北京昌平举办“FutureBOT未来引力”2025机器人文化节,聚焦“全民可感、可玩、可参与”,通过四大沉浸式未来场景展示机器人技术。活动汇聚多家科技企业,覆盖人形机器人、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领域,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促进机器人产业与本地场景深度融合,助力构建国际领先机器人产业集群,彰显昌平区打造北部机器人产学研示范区的决心。

  • 马斯克晒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练功夫:由AI驱动 不是遥控

    特斯拉CEO马斯克近日在社交平台X分享其机器人Optimus学习中国功夫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Optimus能精准识别招式意图并自主做出反击动作,展现环境感知与实时反应能力。马斯克明确表示该机器人由AI自主驱动,非远程操控。网友反应两极,有人赞叹其酷炫,也有人认为AI尚无法完全掌握武术精髓。此外,马斯克曾在内部会议透露,特斯拉计划今年内完成首批Optimus机器人的生产目标。

  • 京东JDD现场直击:机器人组团踢足球还会叠衣服哄你开心

    9月25日,以“Enjoy AI”为主题的JDDiscovery 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通过人形机器人舞蹈、互动体验、足球表演等生动展示,呈现了AI技术的多样化应用场景。优必选、宇树科技等企业带来多款创新机器人,展现了我国在运动控制、仿生外观等领域的突破。京东还展示了其机器人生态布局,涵盖家庭陪护、教育、娱乐等产品。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AI技术的魅力,对未来人机和谐共处充满期待。

  • 马斯克:特斯拉正推进“擎天柱”人形机器人规模化生产

    马斯克近日表示,特斯拉正全力推进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并认为该产品最终将成为公司最重要产品。该项目重要性显著提升,成为核心关注点。去年10月,该机器人曾在活动中承担递酒、表演及互动等任务。不过,项目部分环节难度超出预期,其中手部研发是最受关注的难题之一,特斯拉希望其手部具备足够灵活性,甚至能完成穿针引线等精细动作。

  • 金蝶参编工信部机器人行业场景图谱(2025 版)

    工信部印发《场景化、图谱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参考指引(2025版)》,聚焦14个行业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金蝶依托机器人行业数字化实践经验,深度参编机器人行业场景图谱,为行业转型提供参考。该指引以“一图四清单”体系为核心,明确转型路径与四大攻关重点(数据要素、知识模型、工具软件、人才技能)。金蝶通过企业AI平台提供“SaaS+智能体+数据”服务,分步助力制造业企业提升数字化能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2025工博会观察:当机器人行业追逐具身热点,慧闻iBen为何坚持场景优先?

    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慧灵科技iBen以务实技术路径脱颖而出。不同于追逐热门概念,其聚焦工业搬运、智能盘点等具体场景,践行“场景驱动”差异化发展。iBen强调机器人应无缝集成至现有产线,解决客户痛点,如X300智能搬运机器人实现30分钟快速部署、60cm窄道通行,无需改造环境。其智能盘点机器人S01应用RFID技术,漏读率低于1%,并支持多品牌机器人混合调度。慧灵坚持产品化思维,以九年技术积累深耕行业需求,推动机器人从技术可行向商业可行跨越。

  • 聚焦“视觉+机器人”!思看科技与艾利特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

    9月22日,思看科技与埃利特机器人在苏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视觉+机器人”领域,在资源共享、市场拓展、生态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机器人视觉感知与决策控制、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思看科技在三维视觉数字化领域技术领先,埃利特机器人拥有协作机器人全栈自研能力,双方优势互补,致力于在高端制造场景中实现“手眼合一”,赋能行业智能化转型。此次合作标志着两家企业在机器人与视觉融合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未来将共同推动三维视觉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协同创新。

  • 普渡机器人发布 CC1 系列自清洁工作站,商用清洁进入全栈智能时代

    9月23日,深圳普渡科技发布全球首款全流程自主清洁工作站CC1系列,适配PUDU CC1及CC1Pro清洁机器人。该工作站采用超声波+高温技术,实现吸水扒全面洁净,内置100W超声波模块与65℃高温水热模块,可快速溶解糖类、脂类污渍,避免二次污染。同时配备隐藏式清洁刷,自动清洁滚刷,去除95%以上可见脏污,延长设备寿命。工作站支持三种形态切换,适应不同场景需求,维护效率提升35倍以上,实现“解放双手”与深度清洁效果,推动商用清洁行业迈向全栈智能时代。

  • 既能读懂情绪,还能多模态交互!INDEMIND用空间智能重新定义陪伴机器人

    TCL与INDEMIND合作推出的陪伴机器人“Ai Me”通过空间智能技术实现突破,从传统2D感知升级为3D语义感知,赋予机器人动态语义建图、实时环境适应及多模态交互能力。该平台借助立体视觉与多传感器融合,让机器人精准构建三维地图,识别家居属性,实现主动避障与个性化服务。同时,结合低算力混合模型与情感交互功能,机器人可感知用户情绪、提供安全防护,并支持宠物看护等场景拓展,从“工具”升级为有温度的“家庭伙伴”,真正满足复杂家庭需求。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