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医疗最新资讯  > 正文

金沙江创投丁健:数字医疗将是未来投资重点之一

2021-09-12 22:27 · 稿源: 凤凰网科技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王欣 编辑/赵泽) 9月12日,2021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捐赠人,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丁健在会议期间接受了凤凰网科技等媒体采访,谈到了未来科学大奖的设立初衷、中国科研发展、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改变等话题。

丁健认为,现在的环境,对好奇心的培养不够,而科研创新一定要从发散思维中萌发出来,它不会是在循规蹈矩中产生。“真正的创新是用右脑思考,因为一个用左脑的思考人,是不可能觉得苹果掉下来会和地心引力有关,左脑思考的人往往是按部就班的想问题,所以培养左半脑只能培养出匠人。从创新角度来看,好奇心其实就是锻炼右半脑的过程。”

同时,丁健肯定了数字医疗的价值,并表示公司将数字医疗作为重点关注的领域。他表示,在人民温饱已经基本解决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对健康长寿的需求,都逐渐提高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在对医疗行业带来重大影响,所以数字医疗将是他们未来的投资重点之一。

“科学应该是未来最重要的投资”

问:金沙江创投为什么会对生命科学这个奖项进行捐赠?

丁健:捐赠生命科学奖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

未来科学大奖最早是我和李彦宏、沈南鹏,还有张磊一起发起的。当时做这个事情也经历过很多次的商讨,也拟定了很多种模式,最后确定以我们4个人共同捐赠的形式来做这件事情。

当时,我们共同商量确定的第一个奖便是生命科学奖,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是生命科学奖选择了我,而不是我选择了生命科学奖,所以我作为生命科学奖的捐赠人有一定的偶然性。

为什么说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我是学化学专业的,所以我对生命科学这个专业一直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投资的重要领域也是在医疗和大健康领域,所以冥冥之中大概也有一些注定。

问:你对未来科学大奖如何评价?有没有一些难忘的经历可以分享?

丁健: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企业家的一个创举,和我国现在倡导的共同富裕理念是非常吻合的,和企业家的第三次分配相关,是以公益的模式来反馈社会。未来科学大奖,表现出中国企业家在这个方面的引领性作用。

科学进步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特别是对下一代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一批企业家大多数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都是在倡导科学的氛围中长大,“学好数理化、搞好科学救国”等这些理念对我们影响特别大,同时我们都在科学领域创业,又都是科学发展的受益者。

其实,刚开始创办这个奖项,大家想的比较简单,我们的想法是像国外一样,每人拿出一些资金,然后汇成一个巨大的资金池,一起来鼓励科研发展。这件事情在中国从来没有先例,而且大家也不知道这个事情到底能不能做起来,会做成什么样,在这些东西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家还是很犹豫,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协商,最后才确定了现在的模式。

我们认为,科学应该是未来最重要的投资,也应该是最重要的发展领域。

今后5-10年数字医疗会有大的突破

问:本次未来科学大学,数字医疗被广泛关注。如何看待数字医疗发展?

在人民温饱已经基本解决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对健康长寿的要求,都逐渐提高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金沙江创投从创立初期,很多投资人包括我本人都是IT出身,对数字健康这个领域非常关注。我本人对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对生命科学的影响,以及融合发展非常关注。可以发现,当前政府、医疗、投资行业都非常重视数字医疗领域,我们也认为医疗健康是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

同时,中国在这数字健康领域很有可能能够超越其他国家,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相对来说患者多、医疗数据丰富,如果能够把这些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一定能取得突破。

问:数字医疗什么时候能实现?

丁健:数字医疗分很多种,最简单的是远程医疗。三甲医院主任医生远程帮患者看病,这个可以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但是这个不是最核心的,因为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医疗资源短缺现状。

三甲医院的主任医生今天远程给一个患者看病,就没办法同时给当地的患者看病,这其实是零和效应。我们认为要真正解决问题,要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逐步的建立计算机辅助的诊疗系统,就是所谓的“医疗大脑”。

如果将来我们能够通过计算机汇总各种病症的数据,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疗,甚至能够达到三甲医院主治医生的水平。那么,即使是一个刚毕业的医学生,就可以在偏远地区,通过这样的“医疗大脑”给当地的患者做出高水平的诊断,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问题。

我觉得5-10年会逐步有大的突破,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9月12日,2021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

科研创新不会在循规蹈矩的思考中产生

问:如何看待之前谈的“中国人对科学的好奇心被压制了”的说法?

丁健:可能用压制这个词稍微重了一点,我是感觉没有很好地去鼓励孩子们的好奇心,或者说我们希望孩子从小就循规蹈矩,老师家长更多的是关注孩子是否守纪律,对纪律强调得多一些,但是好奇心往往是一种发散型的。

科学家想做一件事情,往往不会去想这能赚多少钱,而是纯粹的好奇。所以我觉得外界干扰好奇心的东西太多了。更何况一个纯粹的追求好奇心的氛围并不够。

以色列是国际公认的科研创新实力比较强的国家。我曾经问以色列某个研究所的所长,如何选择、审核科研项目?他说我们从来不审核项目,我们就挑最优秀的人才,让他喜欢什么就去研究什么,给他资金让他去研究。

科研创新一定要从发散思维中萌发出来,它不会在循规蹈矩的思考中产生。我有一个观点,大家都觉得科学家是用左脑思考的,但我认为真正的创新是用右脑,因为一个用左脑的思考人,是不可能觉得苹果掉下来会和地心引力有关,左脑思考的人往往是按部就班的想问题,所以培养左半脑只能培养出匠人,从创新角度来看的话,好奇心其实就是锻炼右半脑的过程。

我发现,很多科学家很喜欢艺术,我觉得这并不是偶然性,而是有一定的关联。我相信有一天脑科学会揭示出这些观点。

尤其现在即将步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一直提倡的理论是,人工智能首先取代的是左半脑,而且你左半脑越发达,被取代得越快。以前我们觉得下围棋下的最好人,一定是最聪明的那个人。但是现在,围棋冠军都被人工智能打败了。

人类的智慧是情感、想象、哲学,以及这些融合起来形成的创新,这才是智能时代没有办法完全取代的。有时候灵光一现的创意,才是人类独特的优势。

举报

  • 相关推荐
  •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伊顿助力皓扬数据打造 AI 算力中心标杆

    近日,备受瞩目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六大行动覆盖科技、产业、全球合作等领域。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勾勒出了宏大版图。北京皓扬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皓扬数据)作为国内 AI 算力中心开拓先锋,以覆盖全国的超大规模交付能力服务于数百家头部企业。两位创始人已在�

  • 祝贺!诺云荣登“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领航企业百强!

    2025年9月8日,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发展指导意见后,诺云凭借AI营销创新实践入选“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百强榜单”,成为河南唯一入选企业。作为数字化营销技术服务商,诺云提供企业直播SaaS系统与私域运营工具,覆盖电商直播、企业培训等全场景需求。已服务超20万家企业,覆盖3亿用户,拓展至零售、教育等150多个行业,客户包括携程、华为等头部机构。诺云将持续深化AI技术应用,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

  • 普适性覆盖人工智能典型场景 寒武纪产品技术优势凸显

    中科寒武纪科技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至70亿元。公司已全面掌握智能芯片及基础系统软件研发核心技术,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获授权专利1599项。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净利润扭亏为盈。寒武纪持续优化智能处理器微架构及指令集,新一代产品将提升编程灵活性、易用性、性能及能效。高盛维持对公司的积极看法,上调12个月目标价至2104元,并调高2030年预期EBITDA及企业价值倍数。

  • 王忠林赴格创东智调研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9月11日,湖北省领导王忠林一行调研格创东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公司CEO何军汇报了自主研发的工业智能平台、能碳管理系统等应用成果。王忠林强调要深化人工智能在工业研发、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促进全要素智能联动,更好服务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 人机共生 · 智启未来——2025高交会亚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展主题发布

    2025高交会机器人展以“人机共生·智启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展会覆盖工业制造、医疗康复、公共服务等全产业链,汇聚宇树科技、优必选、赛博格等顶尖企业,展示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最新成果。机器人正从工具转变为人类伙伴,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启人机协作新篇章。

  • 政策引领人工智能教育全面启动,猿力科技人工智能通识课覆盖千校

    国务院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北京中小学新学期首次系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猿力科技旗下飞象星球成为重要推动力量,其课程覆盖小学至初中全学段,包含10门课程、160节课,实践导向突出。该课程已服务北京298所学校、9.8万名学生,并推广至全国25个省市超1000所学校,覆盖15万学生,成为国内覆盖最广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之一。

  • 迎“人工智能+”政策东风!2025中国智能产业大会&吴文俊人工智能创新大会即将落地常州

    在全球AI竞争加剧背景下,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AI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2025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产业大会暨吴文俊人工智能创新大会”将于8月30-31日在常州举行,聚焦破解AI产业“卡脖子”难题。大会设置15场专题会议和3场特色活动,覆盖基础技术突破、核心应用落地、交叉学科融合等领域,为产学研各界搭建高

  • 三旺通信入选大湾区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榜单TOP50

    8月27日,三旺通信在2025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上荣登“2025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重点企业TOP50”榜单。该公司深耕工业互联领域二十余年,凭借在工业通信、边缘计算等领域的技术积累,积极布局AI应用,将人工智能能力融入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重点场景,推动产业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数字化升级。未来,三旺通信将继续依托深圳及大湾区创新沃土,以开放姿态拥抱AI产业生态,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 苹果CEO库克:将投资25亿美元扩大康宁玻璃工厂

    苹果CEO库克近日宣布,公司将斥资25亿美元扩大与康宁的合作,用于扩建其位于肯塔基州的玻璃工厂。 康宁与苹果的合作可追溯至2007年首款iPhone,累计合作金额已超30亿美元。 此举不仅深化了双方延续近20年的合作关系,更标志着苹果在零部件本土化与材料创新上的重大布局。

  • AI投资,走到哪了?

    AI赛道,从不缺少追梦人。 多年来,创业者的名单持续刷新。从“AI四小龙”时代的汤晓鸥、印奇、朱珑、周曦,到大模型爆发后的王慧文、李开复、王小川、杨植麟、闫俊杰、唐杰,再到眼下炙手可热的90后王兴兴、彭志辉、肖弘、郭文景.....众多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纷纷涌入这场AI的浪潮。 推动这股浪潮加速前进的,还有另一股力量——资本。红杉、高瓴、英诺天使、毅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