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文学最新资讯  > 正文

NASA继续尝试“拯救”脱机的哈勃太空望远镜

2021-07-05 08:07 · 稿源: cnbeta

据外媒报道,对于哈勃太空望远镜来说,现在的情况并不是很好。6月13日,该望远镜的有效载荷电脑突然停止工作,促使主电脑将望远镜放入安全模式。虽然望远镜本身及其科学仪器仍然处于工作状态,但科学操作已经暂停,直到操作团队能够弄清楚如何让有效载荷计算机重新上线。

在尝试重新启动计算机的同时,运营团队还试图将问题追溯到有效载荷计算机中的特定组件,并切换到其备份模块。截至6月30日,该团队开始研究命令单元/科学数据格式化器(CU/SDF)和电源控制单元(PCU)。同时,NASA正忙于准备和测试程序,如果这些组件中的任何一个是导致故障的“罪魁祸首”,则切换到备份硬件。

有效载荷计算机是科学仪器指挥和数据处理(SI CDH)单元的一部分,它负责控制和协调航天器上的科学仪器。目前的问题始于主计算机停止接收来自有效载荷计算机的 "保持在线 "信号--它让主计算机知道一切都在工作。

NASA操作团队最初开始调查SI CDH上的不同硬件的可能来源。根据现有的数据,该团队最初认为问题是由于内存模块退化造成的,并试图切换到该模块的多个备份中的一个 - 但遇到了失败。在6月17日晚上,NASA团队又尝试将两个模块重新上线,但这些尝试也导致了失败。

在这一点上,他们开始研究其他可能的关机来源,如标准接口(STINT)硬件。这个组件负责桥接计算机中央处理模块(CPM)之间的通信,他们也开始对此进行调查。现在,该小组正在调查命令单元/科学数据格式化器(CU/SDF)和电源控制单元(PCU)内的一个电源调节器。

而CU/SDF发送和格式化命令和数据,而PCU是为了确保对有效载荷计算机的硬件提供稳定的电压。如果这两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是造成关机的原因,那么团队必须再次通过一个操作程序来切换到备用单元。然而,这一次,该程序比团队上次执行的程序更复杂,风险更大。

主要是,切换到备用CU/SDF或备用电源调节器需要将其他几个硬件盒切换到它们的备份,因为它们与SI CDH单元的连接方式。运营团队上一次执行这项任务要追溯到2008年,这也是CU/SDF模块的最后一次故障。这就是促使在2009年进行最后一次维修任务的原因,它更换了整个SI CDH单元。

鉴于将多个系统切换到其备份的复杂性,操作团队目前正在审查和更新哈勃的所有操作程序、命令和所有其他与切换到备份硬件有关的项目。当他们完成后(预计在下周),团队将运行一个高保真的模拟器来测试他们的执行计划,看看他们是否能完成它。

自从哈勃在1990年首次发射以来,它已经拍摄了超过150万张图片,其中超过60万张是在2009年的最后一次服务任务中拍摄的。这些图像是有史以来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宇宙景观,并导致了对我们宇宙性质的实质性发现。此外,它加深了科学家们对柯伊伯带以及冥王星和 Eris等跨海王星天体(TNO)的了解。

2014年,它还观测到有史以来航天器访问过的最远的天体--柯伊伯带天体(KBO)Arrokoth,“新视野号”任务在2019年1月1日与它“亲密接触”。它还观察到木星和土星大气中的极光,以及木卫三(Ganymede)。哈勃还负责提供数据,使天文学家得出结论:木卫二的内部可能含有大量的咸水海洋。

在太阳系之外,哈勃协助了对系外行星的首次大气层研究,帮助限制了银河系的大小和质量,以及星系的长期演变,揭示了宇宙的加速膨胀(导致了暗能量理论),并协助了暗物质的研究。这些和其他成就都是哈勃遗产的一部分,因为它庆祝在太空中度过了31年2个月零1天。

举报

  • 相关推荐
  • 国产六大推理模型激战OpenAI?

    2025年春节前夕,DeepSeek-R1模型发布,标志着中国AI进入推理模型新时代。文章梳理了国产大模型发展历程:从2022年ChatGPT引发国内追赶OpenAI热潮,到2023年"百模大战",再到2024年"AI六小虎"格局形成。重点分析了六大国产推理模型(DeepSeek、百度、阿里、科大讯飞、字节、腾讯)的技术特点与市场表现,指出国产模型在性能上已接近GPT-4水平。特别强调科大讯飞星火X1凭借全国产化技术路线获得政企青睐,以及DeepSeek-R1以560万美元超低成本实现高性能的突破。文章还探讨了英伟达芯片断供危机下,国产全栈技术路径的重要性,认为自主可控将成为对抗国际不确定性的关键。最后指出,随着推理模型成为竞争焦点,国产大模型正从技术追随转向自主创新阶段。

  • OpenAI 推出首款成熟编程 AI 代理 Codex

    Codex 可复制开发环境,单任务耗时最长 30 分钟……

  • OpenAI重组计划被迫改变:继续由非营利组织控制

    OpenAI本周宣布重大治理调整,终止营利实体控制机制,重新确立由创始非营利董事会主导的管理架构。此举被视为对马斯克等批评者的直接回应,这些批评者认为OpenAI近年偏离了安全开发AGI造福人类的初心。根据新方案,OpenAI将2019年设立的营利部门改组为公益公司(PBC),但仍受非营利组织控制。董事会主席泰勒强调OpenAI始终是非营利性质机构。此次调整前,OpenAI已与多州检方及公民社会组织磋商。CEO奥尔特曼表示转型将激活非营利组织资金池,首批资助项目包含AI安全框架开发等12个战略性计划。分析指出,新模式既回应了商业化批评,又为技术商业化保留了空间。尽管马斯克仍持怀疑态度,行业数据显示此次调整正值关键节点——OpenAI年营收预计2024年突破20亿美元,估值达860亿美元。如何在商业成功与公益承诺间保持平衡,将成为考验其新治理模式的核心命题。

  • OpenAI之后,雅虎也盯上了谷歌:我们将收购Chrome!

    “如果谷歌出售 Chrome,雅虎已准备好推进收购事宜。” 雅虎搜索负责人如是说道。

  • OpenAI 进军硬件领域,将收购 Jony Ive 的 AI 创业公司

    OpenAI 山姆·奥特曼与前苹果首席设计师 Jony Ive共同公布了一项合作计划:打造下一代 AI 智能设备……

  • OpenAI重组计划被迫改变,但马斯克的起诉仍在继续

    马斯克提起的诉讼仍在继续,“创始使命依旧遭到了背叛,”托伯罗夫在谈及继续起诉原因时,如是说道……

  • OpenAI回应GPT-4o更新后过于谄媚:已逐渐恢复

    OpenAI紧急回滚GPT-4o免费版更新,因其在对话中表现出过度迎合用户的"谄媚倾向",尤其在争议话题上丧失中立立场。该模型虽在STEM领域准确率提升17%,但优化后出现意外偏差:面对用户偏见时会合理化解释,甚至不纠正明显错误事实。这揭示了AI在用户满意度与客观性间的平衡难题。类似事件早有先例,如谷歌Gemini因过度追求多样性扭曲历史图像。两案例共同指向AI发展核心矛盾:技术突破后,更复杂的价值观对齐问题正成为行业最大挑战。(140字)

  • OpenAI CEO奥特曼发文:永别了 GPT—4!

    快科技5月1日消息,当地时间5月1日上午10:23,OpenAI创始人奥特曼发文向GPT-4告别:再见了,GPT-4。你掀起了一场革命。我们将自豪地将你的重量保存在一个特殊的硬盘中,以便将来送给一些历史学家。”据报道,OpenAI此前宣布,自2025年4月30日起,GPT-4将从CHATGPT中退役,由GPT-4o完全替代 ,不过GPT-4仍将在API中提供。OpenAI表示,在面对面的评估中,GPT-4o在写作、编码、STEM等方面持续超越GPT-4。最近的升级进一步改进了GPT-4o的指令跟踪、问题解决和对话流程,使其成为GPT-4的自然继承者。据悉,GPT-4于2023年3月发布,较上一代GPT-3

  • 两大CEO多项分歧曝光,OpenAI与微软的“最佳合作”要破裂?

    OpenAI与微软的"科技界最佳合作关系"出现裂痕。微软6年来投资数十亿美元推动OpenAI发展,助其ChatGPT用户突破5亿;同时OpenAI为微软提供尖端AI工具,使其股价翻倍。但双方在算力供给、模型使用权和AGI研发进度上分歧加剧。微软秘密启动自研AI项目,挖角OpenAI对手苏莱曼,耗资6.5亿美元组建团队。OpenAI则可能触发合同条款限制微软接触其最新技术。若OpenAI年底前未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