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自动驾驶最新资讯  > 正文

华为力压特斯拉!J.D.Power:中国消费者更信任“国产”自动驾驶技术

2021-05-13 18:28 · 稿源: 快科技

5月13日,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君迪)发布了2021年中国消费者自动驾驶信心指数调查”,该调查于2021年3月28日至4月1日间共收集有效样本1563份,重点研究了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评价和预期。

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心指数为50分,比美国消费者高39%(美国为36分),这说明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接受度更高,对自动驾驶的信心更强。

J.D. 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数字化用户体验总监裴林称: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规模运用,除了需要完备的技术、健全的法律法规,更离不开消费者的信心。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向更高级别发展,消费者的信心以及使用意愿将成为更加重要的课题。”

而在自动驾驶汽车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关注点两国保持一致。但是,美国消费者对无人驾驶的顾虑更多。特别是在事故责任、行人/骑车人安全、放弃驾驶控制权、丧失驾驶乐趣、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加剧等方面,美国消费者的顾虑要远高于中国消费者。

而当被问及无人驾驶的优势时,更多的中国消费者,选择了可以为出行有困难的人提供方便、缓解驾驶压力、有利于减少驾驶事故和交通拥堵等。

而有23%的美国消费者认为其没有任何优势。这表明,中国消费者更加认可无人驾驶的价值,尤其是其社会价值。

从信心指数来看,消费者对自己手动驾驶,而周围都是无人驾驶车辆的信心程度最高(56分),对乘坐无人驾驶私家车的信心指数相对较低(45分),对购买无人驾驶车辆的信心指数最低(43分)。

从交通工具来看,认为物流运输车辆会最先实现无人驾驶的消费者最多(55.2%),而认为私家车(9.9%)和出租车/网约车(9.3%)会最早实现无人驾驶的消费者最少。

从技术场景来看,消费者认为停车场景(自动泊车)和高速道路是无人驾驶技术将会最先落地的场景,也是车企需要重点关注的自动驾驶体验场景。

从时间预期来看,消费者对无人驾驶车辆上市投入使用的时间预期普遍在5年以上,消费者认为无人驾驶物流运输车辆上市时间最早,约在2026年。消费者预计上市最晚的是无人驾驶私家车,在2029年以后。

值得关注的是,在品牌认知度和信任度方面,国内科技公司都名列前茅。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的信任度,国产技术要高于美国及其它海外国家。

这主要是考虑到之前的自动驾驶事故和中国路况的复杂性,中国消费者对国内科技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信任程度最高,对国外汽车厂商和国外科技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信任度比较低。

同时,中国消费者对于目前市场上的自动驾驶技术提供方的品牌,认知度前三位分别是华为、特斯拉和百度。华为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先进技术形象最为领先。

当被问及是否会购买无人驾驶汽车时,表示观望一段时间后再考虑的消费者占58%,试驾后考虑购买的占12%,而明确表示完全不考虑购买的消费者仅占12%。

而在购买和体验方式上,超过一半(55%)消费者希望降低自动驾驶功能使用门槛,通过更为灵活的方式享受自动驾驶功能,包月、按使用里程、按使用时长付费都是消费者考虑的付费方式。

举报

  • 相关推荐
  • AI效果涌现:无人驾驶打开“移动的生活空间”

    AI普惠,从梦想走进现实。 近年来,中国的AI落地突飞猛进,智能体成为最受青睐的AI原生应用发展方向、数字人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利器、AI搜索成为大众最佳的上网伴侣…… 不难看出,中国AI正在深挖场景价值。 对此,彭博社前不久发表了《硅谷有多少技术建立在中国AI基础之上》一文,坦承中国AI正在吸引全球用户,获得硅谷的青睐。 作为全球为数不多拥有全栈AI技术�

  • 辅助驾驶进入“信任时代”,华为乾崑智驾ADS 4与百万用户同行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智能化深水区,辅助驾驶技术正经历从功能演示到信任建立的关键转型。华为乾崑智驾ADS4系统通过创新的WEWA架构,实现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跨越,在云端构建虚拟训练环境应对复杂场景。系统以安全为核心,展现"谨慎而高效"的驾驶风格,已在城市通勤和自动泊车场景中实现全程自动化。目前系统成功避免超242万次潜在碰撞,接入超50万个停车场。用户行为数据显示,辅助驾驶正从尝鲜使用转向主动依赖,标志着该技术进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 从GEO指数看品牌成长曲线:数据化洞察的力量

    去年11月某创业公司CEO宣布其AI搜索曝光率突破50%,并强调数据驱动品牌运营的重要性。文章指出,AI搜索平均仅引用2-7个域名,曝光机会稀缺。通过某B2B软件公司的三阶段优化案例:从初始8%曝光率,经竞品分析、内容优化后,三个月提升至50%,验证了GEO指数(生成式引擎优化)的可追踪性。该指数能反映品牌在AI生态中的真实位置,指导内容策略调整,且行业数据显示其ROI达1:3.71,转化率比传统SEO高4.4倍。结论:AI时代品牌成长需依靠数据监测,避免“盲飞”。

  • GEO指数暴跌的背后:品牌AI搜索监控警报的意义

    AI搜索时代品牌面临新挑战:某公司发现品牌曝光量突降50%却不知原因,竞品已抢占推荐位。三大真实案例揭示共同痛点——问题发现时已流失大量潜在客户。AI搜索存在数据黑盒、算法频繁更新导致推荐不稳定等问题。监测工具AIBase可实时追踪五大国产AI平台品牌表现,提供异常报警、竞品对比和优化验证三大价值,帮助品牌在AI搜索流量争夺中及时应对变化,避免被动淘汰。

  • 品牌在AI时代“隐形”?用GEO指数破解AI搜索曝光密码

    文章探讨AI搜索时代品牌曝光新指标GEO指数,指出其通过可见度(品牌在AI回答中的出现概率)和曝光度(被提及总次数)衡量品牌在豆包、文心一言等主流AI模型中的存在感。以徕芬为例,其GEO得分仅33分,反映在AI搜索中存在感薄弱。随着超60%消费者决策参考AI推荐,GEO指数直接影响品牌流量获取。文章建议通过AIBase工具分三步优化:绑定品牌信息锚定监控范围、分析关键词关联度与竞品表现、针对性补充官网内容强化核心词布局,将AI搜索流量转化为品牌增长新引擎。

  • 男子因朋友圈无人点赞患上抑郁症:对他人回复过度敏感

    微博话题男子因朋友圈无人点赞患上抑郁症”上了热搜榜,引发热议。 据媒体报道,小张每天下班后都会反复回想白天发生的事情,对他人的眼神和回复过度敏感,比如他给别人发消息没有得到回复,他会很焦虑,发朋友圈很少有人评论或者点赞的话,他会想是不是别人对他有意见。 久而久之,小张因社交焦虑被诊断为抑郁症,医生建议高敏感人群应正确看待问题,接受自�

  • AI搜索可见性监控:如何免费查询品牌GEO指数

    在AI颠覆流量格局的今天,传统SEO已无法满足品牌传播需求。用户通过生成式引擎直接获取答案,品牌能否被AI准确采纳决定市场可见度。GEO(生成引擎优化)应运而生,通过追踪品牌在AI流量中的表现,量化评估并优化内容策略。AIBase平台提供专业GEO监控工具,覆盖主流AI模型,生成指数化报告,帮助品牌抢占AI搜索高地,避免在智能回复中"隐形"。

  • 《Z世代孤独指数报告》:“在场不参与”,Z世代的孤独消费学

    Soul App发布的《2025Z世代孤独指数报告》显示,当代年轻人孤独感已成为周期性生活常态。报告基于3046份样本,发现00后与95后是主要孤独群体,深夜、周末及节假日是孤独高发时段。Z世代更重视情感共鸣缺失而非物理独处,81.2%年轻人会通过消费缓解孤独,偏好“一人食外卖”“线下烟火体验”等场景化陪伴。超1/4年轻人处于“零密友”状态,中小城镇青年和05后深度社交缺失现象尤为突出。数据揭示95后、男性及小镇青年孤独感最强,折射出当代情感生态的复杂性。

  • ​AI搜索时代的品牌新战场:为什么你需要关注GEO指数和品牌AI搜索监控?

    AI搜索时代催生全新品牌曝光指标GEO指数,用于衡量品牌在ChatGPT等AI问答中的提及率。该指数反映AI对品牌的认知度,需通过建立稳定、正向的内容矩阵来提升。AIBase平台可监控品牌在主流AI模型中的曝光表现,对比竞品数据,并智能分析用户高频问题类型,帮助品牌优化内容策略。高GEO指数不仅提升曝光,更积累品牌权威感与信任度,成为AI时代的"推荐力"量化指标。

  • 开启AI时代品牌可见度新战场:用“GEO指数”赋能你的品牌霸屏!

    在AI搜索时代,品牌曝光不再依赖传统“蓝色链接”,而是取决于能否被AI聊天框(如文心一言、DeepSeek等)直接推荐。文章提出通过AIBase品牌监控服务,运用GEO指数量化品牌在AI大模型中的可见度,帮助品牌从被动等待转为主动抢占推荐位。核心方案包括:建立品牌信息库、监控多平台曝光数据、识别内容缺口,并通过优化官网结构、发布高关联内容、构建知识图谱等行动提升被推荐概率,最终实现从“隐形”到“被AI主动提名”的转型。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