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关键词  > 科学家最新资讯  > 正文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全球神经元规模的类脑计算机:可“意念”打字输入

2020-09-01 19:40 · 稿源: 快科技

从浙江大学官方获悉,近日,浙江大学联合之江实验室共同研制成功了我国首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类脑芯片的类脑计算机(Darwin Mouse)。

据介绍,这台类脑计算机包含792颗浙江大学研制的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支持1.2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与小鼠大脑神经元数量规模相当典型运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时它也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与此同时,团队还研制了专门面向类脑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达尔文类脑操作系统(DarwinOS),实现对类脑计算机硬件资源的有效管理与调度,支撑类脑计算机的运行与应用。

目前的计算机都采用以数值计算见长的冯·诺依曼架构,也就是以数字加减乘除的方式来进行信息架构。

随着摩尔定理逐渐失效,冯·诺依曼架构带来的局限日益明显,存储墙、功耗墙、智能提升等问题,让当前计算机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如何突破现有计算运行方式导致的计算机瓶颈?

全球科学家们再次将目光瞄准到模仿生物大脑这个最初的梦想,通过模拟人脑结构与运算机制来发展新的计算技术,以期实现高能效与高智能水平的计算。

2015年和2019年浙江大学分别研制成功达尔文1代和达尔文2代类脑计算芯片,用芯片去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功能机制,在图像、视频、自然语言的模糊处理中具有优势。

而这次的成果是将792颗我国自主产权的达尔文2代类脑计算芯片集成在3台1.6米高的标准服务器机箱中,形成了一台强大的机架式类脑计算机。

项目研究骨干金孝飞介绍,每颗芯片上有15万个神经元,每4颗芯片做成一块板子,若干块板子再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模块。这台类脑计算机就是这样像搭积木一样搭起来。

目前,浙江大学与之江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基于Darwin Mouse类脑计算机已经实现了多种智能任务。

研究者将类脑计算机作为智能中枢,实现抗洪抢险场景下多个机器人的协同工作,涉及到语音识别、目标检测、路径规划等多项智能任务的同时处理,以及机器人间的协同。

同时,还用类脑计算机模拟了多个不同脑区,建立了丘脑外侧膝状核的神经网络模型,仿真了不同频率闪动的视觉刺激时该脑区神经元的周期性反应;

借鉴海马体神经环路结构和神经机制构建了学习-记忆融合模型,实现音乐、诗词、谜语等的时序记忆功能;

实现了脑电信号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实时解码,可“意念”打字输入。

浙江大学和之江实验室研究员的目标是,希望随着神经科学发展和类脑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工具链及算法的成熟,有朝一日能够让类脑计算机像冯·诺依曼架构计算机一样通用化,真正像大脑一样高效工作,与冯·诺依曼架构并存与互补去解决不同的问题。

举报

  • 相关推荐
  • 神秘物体每44分钟向地球眨1次眼 科学家解释不了

    近期,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中国南京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天文学家在大约16000光年之外,偶然发现一个神秘物体。 该神秘物体与以往任何见过的天体都不同,它每44分钟就会向地球眨眼般地闪光一次,每次持续2分钟。 原本科学家以为,它只是又一个脉冲星的亲戚”。直到最近,美国NASA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捕捉到同一个地方居然也在发出同步的X射线这才让事情变得不寻常起来�

  • 再这样热下去 全球的早餐都“悬了”:研究称全球变暖或致粮食危机加剧

    6月18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全球温度上升可能对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六大主粮作物(玉米、大豆、水稻、小麦、木薯和高粱)的产量数据发现,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每人每天可获得的食物量将减少约121千卡。 论文作者、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Andrew Hultgren警告,若升温幅度达到3℃,这一影响将相当于“全

  • 直击SNEC丨全球首次开门燃烧试验成功,海辰储能用极限测试定义储能安全新标杆

    2025年6月11日,海辰储能在上海SNEC展会上公布其5MWh储能系统全球首次开门燃烧试验成果。该试验在UL Solutions等国际机构见证下,突破行业常规测试边界,采用"开门燃烧+双15cm极限间距+主动消防关闭+100%满电状态"四大极限条件。测试结果显示,相邻集装箱内电芯温度均低于热失控阈值,箱体结构完好,验证了系统在极端场景下的安全防护能力。海辰通过电芯、模组、系统多层安全设计,采用高耐热材料及特殊结构,成功抵御1300℃以上火焰高温。此次开创性试验为全球储能安全标准提供了重要参考,彰显了海辰对产品安全性的自信,也为行业技术进步树立新标杆。

  • BUQYES灵魂宇宙全球首发:一场席卷全球的“灵魂碰撞”持续引爆行业热度

    2025年5月28日,泰国曼谷见证了BUQYES灵魂宇宙全球战略发布会,推出革命性产品"灵魂碰撞机"。该产品通过"灵魂复刻"和"灵魂碰撞"两大功能,重新定义人类与AI的交互边界:用户可创建数字分身实现永久成长,还能让不同AI灵魂互动产生全新合成灵魂。活动引发行业震动,相关报道阅读量超百万,社交媒体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次。依托DeepSeek技术支撑,该项目打破传统潮玩局限,将实体玩具升级为"数字生命",被誉为本世纪最具颠覆性的科技文化融合创新。品牌创始人提出"造物主"理念,让每个用户都能在虚实交织中探索生命可能性,标志着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的范式革命正式开启。

  • 字节小米位列中国全球化品牌前二 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出炉

    凯度与Google联合发布《2025凯度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榜单,字节跳动以2658分高居榜首,小米(1154分)和希音(1148分)分列二三位。榜单基于全球11个市场的消费者调研,从400多个品牌中筛选出203个候选品牌,最终评出50强。联想、华为、海尔、阿里速卖通等品牌进入前十。这些品牌凭借产品优势、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赢得了海外消费者认可。

  • 《Whiteout Survival》跻身全球TOP2 世纪华通双游星会师全球榜单

    世纪华通旗下点点互动两款手游《Whiteout Survival》和《Kingshot》在全球市场表现亮眼。5月数据显示,《Whiteout Survival》跃居全球手游收入榜第二,成为中国出海手游收入冠军;《Kingshot》则位列全球收入增长榜第四,较上月上升36位至第29名。两款产品分别以冰雪生存策略和4X策略玩法获得市场认可,其中《Whiteout Survival》通过丰富活动提升用户粘性,《Kingshot》在欧美市场表现突出。公司凭借这两款产品展现了在SLG赛道的研发实力,并入选"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将持续推动世纪华通在全球手游市场的地位提升。

  • 第10万台机器人下线,普渡机器人领航全球服务机器人规模化量产

    普渡科技在江苏盐城建湖超级工厂迎来第10万台机器人下线,标志着其产品累计出货量达重要里程碑。该工厂占地4万平方米,年产能10万台,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公司业务覆盖60多个国家地区,海外营收占比超80%,其中商用服务机器人"贝拉"成为出海代表产品。普渡已构建配送、清洁、工业配送三大产品线,并率先完成专用、类人形、人形机器人全形态布局。2023年公司以23%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预计203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950亿美元。

  • 2025MWC | 途鸽科技发布全球eSIM IoT解决方案,助力中国IoT企业扬帆全球

    途鸽科技在2025 MWC大会上发布全球一站式eSIM IoT解决方案,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该方案无需实体SIM卡,支持全球350+运营商资源覆盖200+国家,实现智能选网、远程管理和统一平台运维。CEO张衡表示,eSIM技术将重构物联网连接生态,预计2026年60%物联网设备将采用eSIM。方案已应用于智能穿戴、车载通信等领域,推动中国制造企业出海。途鸽将持续深化eSIM技术投入,构建全球�

  • 潮玩引力场,泡泡玛特IP的全球情感共振

    泡泡玛特通过深度IP运营,将潮玩角色转化为文化符号。其明星IP LABUBU从潮玩形象发展为拥有鲜明性格的"角色",通过故事性和情感价值打动消费者。在海外市场采取本土化策略,如在泰国引发现象级热潮。通过线下空间打造沉浸式体验,如成都SKP的LABUBU许愿树活动。同时拓展跨界合作,覆盖珠宝、钢琴等非传统领域,甚至与航天科技结合。泡泡玛特证明真正的全球化是情感共鸣,让中国创造成为世界青年的共同语言。

  • 四块围挡广告,一部中国制造全球化简史

    海信在2025世俱杯期间打出"100吋电视,世界第一"的广告语,引发行业热议。文章梳理了海信9年顶级赛事赞助的营销逻辑:从2016年"中国第一"到2022年"世界第二",再到2025年全球100吋以上电视市场占有率56.7%的突破。通过技术创新,海信打破"黄金三米"行业教条,推出50余款百吋产品矩阵,覆盖Micro LED、激光电视等技术路线。其自主研发的"光色同控技术"和AI画质芯片实现精准色彩还原,黑曜屏技术将反光率降至1.28%。作为世俱杯VAR显示官方合作伙伴,海信首次获得国际足联专业判罚领域权益,标志着中国显示技术获国际认可。数据显示,海信海外收入8年增长3倍至996亿元,自主品牌占比达86%,连续8年入选中国全球化品牌十强。文章认为,海信从"规模优势"到"技术话语权"的跨越,代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顶端的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