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云上盛惠!海量产品 · 轻松上云!云服务器首年1.8折起,买1年送3个月!超值优惠,性能稳定,让您的云端之旅更加畅享。快来腾讯云选购吧!
思看科技9月17日发布NimProbe跟踪式光笔测量系统,采用无线轻量化设计,由手持光笔i-Probe和光学跟踪器i-Tracker组成。创新融合探测与扫描模式,覆盖夹具调装、基准划线及高精度零部件尺寸检测等场景,为工业检测和智能制造提供灵活高效的三维测量方案。系统兼容第三方平台,支持有线/无线模式切换,性能稳定可靠,适配多种测针和转接件,适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复杂结构测量需求。
思看科技9月17日发布新一代NimbleTrack+Gen2智能无线三维扫描系统。该系统采用全无线设计,无需贴点,最高精度达0.025mm,支持120FPS高速扫描,单站最远跟踪距离4.2米。创新融合跟踪式与手持式双模式,可覆盖中小型精密件到大型工业件的全场景测量,助力工业检测向高效化、智能化升级。
IBM与AMD宣布合作开发下一代量子计算架构,结合高性能计算与量子技术。双方计划今年晚些时候进行初步演示,IBM负责量子计算机与软件,AMD专注HPC/AI加速器。量子计算正加速应用于药物研发、新材料设计、金融分析等领域,全球产业规模预计2035年超8000亿美元。微美全息等企业积极布局量子科技,推动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尽管量子计算商业化尚需时日,但其专用领域价值探索正如火如荼展开,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核心战场。
今日,小米正式向8款机型推送澎湃OS3首批Beta版内测更新,涵盖小米15系列(含小米15、15Pro、15S Pro、15Ultra)、REDMI K80系列(K80Pro、K80至尊版)以及小米平板7系列(7Pro、7S Pro12.5)。不过,部分用户在升级后反馈手机出现发热现象,引发关注。 针对这一情况,小米官方在社区问答中回应称,升级后系统需自动对应用进行重新编译,以适配新内存管理机制和运行效率优化。这一后台�
中国B2B企业面临获客成本飙升挑战,有效销售线索成本突破500元/条,五年增长近三倍。文章深度测评十款智能拓客系统,基于数据能力、AI智能化、场景契合度等维度,推荐探迹AI、Salesforce、HubSpot等综合实力领先的工具,为不同规模企业提供精准获客解决方案,助力降本增效。
《AI日报》精选AI领域最新动态:1)OpenAI发布GPT-5模型,具备强大多模态能力但推理任务仍有局限;2)知网推出AIKBase V2.0多模态数据管理系统;3)Ideogram新增"角色"功能实现图像风格统一;4)Cursor发布CLI版本支持终端AI编程;5)百度即将推出全新推理模型和文心5.0大模型;6)dots.ocr推出1.7B参数多语言文档解析工具;7)特斯拉解散Dojo超算团队转向英伟达合作;8)谷歌Pixel 10引入AI相�
索尼在2023年AWE展会上发布了全新RGB高密度LED显示系统,这是其20年来在背光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该系统采用独立驱动的RGB三原色背光灯与高密度LED光源深度整合,能精准控制红绿蓝三色,实现超99% DCI-P3色域覆盖和约90% BT.2020色域。相比传统LED背光,新技术在亮度、对比度和可视角度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峰值亮度可达4000nits,灰阶控制精度达96bit。索尼从2004年就开始研发RGB LED技术,此次突破结合了Mini LED灯珠和独家芯片算法,解决了光晕和色偏问题。虽然海信等品牌已推出类似产品,但索尼凭借深厚技术积累,有望重新定义高端电视画质标准。
AI日报栏目汇总了近期AI领域的重要进展:1)字节跳动开源EX-4D框架,可将单目视频转换为多视角4D视频;2)B站开源动漫视频生成模型AniSora V3,支持多种风格;3)DeepSWE+开源基于Qwen3-32B的AI Agent系统;4)字节开源3亿参数图像编辑模型VINCIE-3B;5)Stability AI推出移动端音频生成模型Stable Audio Open Small;6)谷歌发布免费教育AI工具套件Gemini for Education;7)Topview推出革命性AI数字人带货技术Avatar
微软正在积极模糊主机与 PC 的界限。在“软硬件一体”与“开放平台”之间,微软似乎正在走出一条“融合之路”,而下一代 Xbox,或许将成为这条道路的真正起点……
伊顿xEnergyCubo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近日通过上海电器设备检测所(STIEE)的新国标检测认证,成为首个符合GB/T44026-2024《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技术规范》的产品。该标准首次将电芯热失控防护升级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对舱体防护等级、保温材料耐火性能等提出严格要求。伊顿液冷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通过20多项严格测试,在300℃极端条件下24小时未出现起火爆炸,验证了其安全性。系统支持电网、光伏等多种能源耦合,配备智能预警功能,为新能源接入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