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点评 > 关键词  > 搜狗最新资讯  > 正文

搜狗的AI故事,该换个讲法了?

2018-01-04 09:08 · 稿源: 黑智

王小川蛰伏 14 年,终于迎来了公司上市。搜狗号称国内“AI第一股”,在招股书中 90 多次提到人工智能,但从股价看,目前它尚未得到海外投资者的热捧。华尔街永远需要新鲜的故事。但搜狗的AI故事,离这个要求有点儿远。

来源:黑智(ID:VR-2014)

文 | 黑智

编辑 | 刘建强

股价暂时到头儿了。

2017 年 11 月 9 日,搜狗在纽交所上市,发行价 13 美元。之后一周内,跌破发行价,截至发稿前( 2017 年 12 月 29 日)收盘价11. 57 美元,市值45. 30 亿美元,比起最初上市时,市值蒸发了14%。

王小川蛰伏 14 年,终于迎来了公司上市。搜狗号称国内“AI第一股”,在招股书中 90 多次提到人工智能,但从股价看,目前它尚未得到海外投资者的热捧。

华尔街永远需要新鲜的故事。搜狗的AI故事,离这个要求有点儿远。

搜狗上市:“单骑”救主?

“我对搜狗现在的股价并不满意。”前几天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张朝阳说。

王小川的解释是:“上市以后,我们一次财报都还没发,市场处于真空期,美国人对搜狗的模式也不了解。我觉得等到发个三次财报,才会有不断建立起来的信任和认可。”

张朝阳和王小川,都是有耐心的人。从 2003 年到上市,搜狗是国内最成功的巨头内部孵化的项目之一,张朝阳和王小川的坚守,也是互联网圈子里的典范。

张朝阳和搜狐,依然是搜狗的大股东。

搜狗从诞生起,就被寄予厚望。 2005 年百度上市时,张朝阳表示,搜狗要在一年内流量超过百度,也不排除未来独立上市的可能。

之后,搜狗在与阿里、腾讯以及奇虎 360 的传闻中成长。 2010 年,在外界盛传 360 意图收购搜狗时,王小川只身前往杭州,说服了马云投资搜狗。搜狗从搜狐分拆成为独立子公司,阿里、云峰基金和张朝阳基金分别投资,其中阿里持股10.88%。两年后,阿里将所持股份出售给搜狐。

2013 年, 360 收购搜狗的传言再起。这一次,王小川成功拉来了马化腾。腾讯4. 48 亿美元入股搜狗,并将腾讯旗下搜索业务并入搜狗。 360 和搜狗的浏览器大战被引发,根源还是搜索。“ 360 那时发表了一些言论,大意是说,市场只能容纳两家公司,意思是,它是第二家。”王小川回忆。

2017 年初,在搜狗 2016 年度财报发布后,王小川向创业家&i黑马感叹说:“搜狗搜索活下来了。”那时,搜狗计划在年内IPO的消息第一次传出,王小川正专心辟谷,一下子瘦了 5 公斤。

那次见面,搜狗方表示,不回答任何关于IPO的问题。但当创业家&i黑马委婉问起搜狗肩上的股东压力时,王小川说:“还是要交作业的。”

因为时年 14 岁的搜狗,已经成为“过气”贵族搜狐集团手中为数不多的王牌之一。

在 2016 年搜狐集团未经审计的财报中,集团总营收为16. 5 亿美元,以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净亏损2. 19 亿美元。其中,搜狐门户亏损 3000 万美元,搜狐视频亏损2. 82 亿美元,搜狐畅游营收也同比下降了31%;而搜狗同期却实现了 44 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9%,净利润达到6. 4 亿元。在搜狐的总营收中,搜狗占比已经超过40%。

搜狐的另外三项业务,很难在短期内有根本性的起色,一骑绝尘的搜狗,对搜狐集团的整体财务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已经把搜狐和畅游带到了美国资本市场上的张朝阳来说,搜狗就是下一个。

但是,有一个问题。 2015 年初,许多媒体发布消息称,搜狗计划在美国公开募股,估值超 30 亿元。而搜狗当时发布的腾讯入股一年后的财报,是这一消息最好的注脚: 2014 年搜狗四个季度营收分别为 7000 万美元、 9100 万美元、1. 06 亿美元、1. 19 亿美元,总营收3. 86 亿美元,全年实现盈利 3300 万美元。也就是在那一年,搜狗的营收在搜狐集团总营收中的占比,超过了20%。此后,随着搜狐总营收的下降,搜狗所占比例也年年上升,直至如今的接近一半。

在搜狗 2017 年 10 月提交的F- 1 招股说明书中, 2014 年度,搜狗的总营收仍为3. 86 亿美元,但净利润却成为亏损 2680 万美元。

图:搜狗 2017 年 10 月提交的F- 1 招股说明书(来源:SEC)

表:搜狗 2014 年- 2016 年年度财报营收与净利润(来源:搜狗当年财报)

同时,招股书显示,搜狗 2016 年净利润为 5611 万美元, 2015 年为 9949 万美元,也和之前公布的 2016 与 2015 年度财报中的6. 4 亿元、1. 1 亿美元不同。

是不同时期财报使用的会计准则不同?净利润一正一负,差距有点大。

回顾搜狗的财报,或许能说明搜狗的增长并非如当初业界所想象的一帆风顺。

如果没有腾讯

“三年内,搜狗要在移动搜索上追平百度。”王小川在 2017 年初,曾对创业家&i黑马如是说。

王小川的“三级火箭”(输入法、浏览器、搜索)战略,业内知名。搜狗输入法是搜狗最成功的产品,根据招股书, 2017 年上半年,搜狗输入法的月活已经超过了 4 亿。输入法能够为搜狗将用户流量从客户端导入到浏览器,再导入搜索引擎,依靠搜索和相关的广告收入变现。

这一战略的效能,在搜狗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得到验证。但和百度相比,搜狗的体量,仍然较小。 2016 财年,百度的网络营销营收为645. 25 亿元(占总营收的91.46%),而搜狗的搜索收入仅为将近 6 亿美元。王小川也明白,互联网流量红利正在消失,在移动端“押宝”,成为搜狗的必然选择。

根据搜狗的 2016 年财报,截至 2016 年 12 月底,搜狗搜索整体流量较一年前增长30%,特别是移动搜索流量增长70%,对整体流量的贡献达到了四分之三。搜狗在招股书中称,根据艾瑞的数据,截至 2017 年 6 月,按移动搜索查询量计,搜狗市场份额占到16.9%,是国内第二大搜索引擎;月活超过4. 8 亿,是国内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搜狗在移动端的优势,源于背后的腾讯。

根据搜狗的招股书,有21.8%的搜索流量来源于搜狗自己的产品,38.2%来源于腾讯的各项互联网资产,还有40%源自移动设备制造商(手机预装)和其他渠道。腾讯是搜狗最主要的外部流量来源,甚至与手机预装量几乎持平。

2014 年,搜狗搜索接入了微信官方账号,成为唯一一家能够搜索微信公众号内容的搜索引擎。搜狗连续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微信头条等功能,成为这部分用户流量的独家拥有者。

搜狗在招股书中承认,这也是自己的风险所在:如果减少或停止和腾讯的合作,公司的业务将受到较大影响。

图:差异化的搜索内容(来源:搜狗路演PPT)

搜狗决心要讲一个通向搜索“差异化”,以及服务高端用户、提高搜索质量的故事。它所瞄准的一大流量来源就是知识社区知乎。 2015 年,搜狗投资了有腾讯战略投资的知乎,以获取知乎的优质内容,在问答搜索发力。

除此之外, 2016 年,搜狗和微软达成合作,对接必应,推出搜狗英文搜索、搜狗学术搜索垂直频道。 2017 年 1 月,搜狗发布“海外搜索”,针对海外流量红利。王小川说:“我们要把英文搜索升级成海外搜索,最后搜索的结果也是用中文呈现。”

抓住老对手百度受到魏则西事件影响的机会,搜狗还上线了“搜狗明医”垂直搜索。在明医里,用户搜索医疗健康相关的关键词时,优先呈现的是丁香园、维基百科、知乎社区、中英文学术期刊等网站,以及正规大型医院、疾控中心、世卫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内容。搜狗明医频道下把这些网站单独列出,给予很高的搜索权重。医疗广告,一直占百度行业搜索广告的首位,搜狗明医明显要分一杯羹。

尽管如此,搜狗仍未脱离“三级火箭”的窠臼:搜索和广告收入,支撑着搜狗90%以上的营收。而“差异化搜索”的效果,并不明显。

在搜狗发布的财报中可以看到, 2016 年Q3 营收11. 1 亿元,Q4 为11. 7 亿元, 2017 年Q1 营收为11. 2 亿元。在招股书中,营收从 2014 年的3. 86 亿美元,到 2015 年的5. 92 亿美元,再到 2016 年的6. 6 亿美元;净利润从 2015 年的 9949 万美元到 2016 年的 5611 万美元,增长乏力。

之前,对创业家&i黑马“搜狗是否会学习今日头条等资讯分发的模式”的问题,王小川沉吟后回答:“今日头条模式对搜索是有压力的。我们也许会去试探,但这不会是我们的重心。”

老对手百度却不是这么想的。李彦宏在 2017 年初即提出,要以内容分发作为百度的主要战略。百度的信息流广告效果明显:今年Q2,百度曾宣布,信息流广告收入从一季度底的每日 1000 万元迅速上涨到每日 3000 万元。根据百度的数据,百度的信息流变现进入快车道,以 2017 年第三季度业绩为基准的年化收入超过 10 亿美元。同时带来的另一个效果是,在第三季度,手机百度用户使用时长比第二季度提升15%。

“三年追平百度”,如果要实现,王小川所依靠的,不能只有一个腾讯。在主体商业模式没有变动的情况下,搜狗如何突破业绩增长的天花板?

这就需要另外一个风口上的故事。也是百度极力鼓吹的,人工智能。

AI之疑:如何落地?

搜索引擎公司讲人工智能,似乎是应有之义。从谷歌、百度,再到360、搜狗,无不如是。

王小川说, 2016 年,曾经有媒体问他,搜狗为什么转型做人工智能,他听了之后“一肚子火”。在搜狗看来,搜索引擎本身就是一种AI;它表面看起来是搜关键词得出结果,但实际上,搜索的背后,要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理解匹配。从自然语言扩展到图像、视频搜索,搜索演进的方向是获取更精准的答案,也就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能力。

这也是搜狗打着人工智能旗号赴美上市的原因。

搜狗提交招股书后,王小川在内部信里也写道:“已经没有人会怀疑搜狗的生存问题了,唯一的悬念是搜狗是否能在搜索领域实现颠覆,是否能在人工智能领域引领重大的创新。”

王小川赋予搜狗的人工智能核心,是自然语言处理和自然交互。在这方面,搜狗的优势也很明显。“我们现在的语音输入量是国内最大的, 1 天有超过 2 亿次语音识别请求。”王小川说。这都是进行AI训练的数据资源。基于围绕语言的语音、图像等交互方式,搜狗衍生出更加具体的应用方向:语言下面有对话、翻译、问答,语音有TTS(Text To Speech,从文本到语音)、ASR(Automated Speech Recognition,自动语音识别),图像则是人脸识别技术和识图。

但不仅是搜狗,所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都面临两个问题的考验:技术如何和业务相结合并落地商用;以及,在巨头们的竞争下,如何保持自身的市场优势。

2017 年初,搜狗开发的问答机器人汪仔登上了《一站到底》的舞台。“可以认为这是搜索未来的模式,就是你提问题,它不是给你 10 条链接,而是给你 1 个答案。”王小川说。

但是,汪仔更多地,还是作为搜狗自然语言处理和问答系统的一次对外展示,并没有商用的目标。它在本质上,和搜狗搜索使用的是同一套引擎。和苹果的Siri、微软的cortana相比,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上,它也并没有更进一步的“智能”体现。

搜狗在各种会议上展示自己的AI“黑科技”,从去年的实时机器翻译到今年的唇语识别。但是对于产品的落地时间,以及如何规模开放商用,还尚无时间表。在 2016 年度财报里,搜狗秀出了与输入法相关的语音识别成绩:搜狗手机输入法目前的语音输入日频次已突破2. 4 亿次,成为了国内第一大语音输入应用。在应用方面,今年 7 月,搜狗推出“智能副驾”产品,用户在使用搜狗地图时,可以全程语音交互; 8 月,搜狗推出速记工具“搜狗听写”。为它们提供支撑的,都是搜狗在 2016 年推出的语音交互引擎“知音”。王小川说,搜狗要借助语音,切入硬件领域,例如车载和家居硬件等。

这也是搜狗和同是搜索引擎公司出身的谷歌、百度不同的地方。它们的AI技术研发路径,都是围绕着语音和搜索开展的,但谷歌和百度正借助自身庞大的用户量和数据量,走上不同行业场景的智能化颠覆之路;搜狗则仍旧仅仅围绕着自己的搜索业务,走了一条更“接地气”但也更谨慎和不够大胆的道路。

搜狗的选择也容易理解。毕竟,它对AI的投入,无法和巨头级别的大玩家相比。

在招股书中,搜狗列出了近年来的研发投入: 2015 年1. 31 亿美元, 2016 年1. 38 亿美元。而百度在 2016 年,这个数字已然达到了 15 亿美元,更不要说马云今年发出的要在三年内用千亿元打造“达摩院”的豪言了。

在乌镇,王小川说:“我们即便投入没有对手多,也比他们跑得快。”

但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或许人工智能应用的市场还很大,但巨头间的卡位战早已开始,尤其是语音市场。 2013 年,百度开放语音平台, 2017 年,DuerOS开放平台亮相; 2014 年,阿里成立了iDST智能语音交互团队, 2017 年,推出AliGenie语音开发者平台;今年 10 月,科大讯飞也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开发者大会,拿出超过 10 亿元的基金扶持开发者,做生态,并且一口气推出十大重点产品,囊括了四大消费场景。“留给讯飞的时间窗口只有三到五年。”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说。

巨头级的玩家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AI领域,并且建立起了包含基础技术、云平台以及软件、硬件、应用层的行业解决方案等的完整布局。

当年搜狗的竞争者中, 360 已经从美国退市回归A股,但是最强劲的对手百度仍在。尽管经历了前两年在搜索领域的波动, 2017 年,依靠搜索信息流广告和在人工智能上的投入,百度仍旧冲在国内搜索行业的最前端。

搜狗主讲的以“自然交互+知识计算”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故事,也面临国内无数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竞争,在不同的行业应用上,它们正在点起星星之火。

这种形势下,以比较单一的布局前行的搜狗,要让自己的故事获得华尔街更广泛的认可,困难重重。

举报

  • 相关推荐
  • 对话五条人AI MV主创:究竟是人带着AI飞,还是AI带着人类飞

    五条人的美学坐标,锚定在一些具体的意象上,比如县城、故事、人字拖,以及那个标志性的红色塑料袋。他们的音乐与视觉,植根于一种生猛、市井、充满“塑料感”的现实肌理之中。 这样一个极具草根性与现实质感的乐队,与当下最前沿的AIGC技术相遇,结果会是什么? 答案可能就在他们最新专辑同名曲《地球恋曲》的官方MV里。 身着银色宇航服的二人,背着一个巨大的�

  • 最新AI模型哪里看?8个国内优质AI模型库与获取渠道盘点

    文章探讨大模型API价格战背景下,开源模型+本地微调成为降本增效的新趋势。当前典型工作流已转变为:GitHub找代码→Hugging Face找权重→国内镜像站下载→本地/云端微调。模型库成为生产链起点而非单纯资源站。建议从三个维度筛选模型:1)协议类型决定商用权限;2)框架兼容性避免格式转换;3)场景标签匹配度节省检索时间。推荐8个国内优质模型获取渠道,包括AIbase(2.3万+模型)、阿里ModelScope(社区活跃)、百度EasyDL(零代码友好)等,各平台在电商、语音、交通等垂直领域各有优势。最后给出快速检索建议:商用需求优先查协议,垂直场景找专业平台,追踪更新可订阅RSS。

  • “精英微子·为AI绽放” 精英AI合伙人广州千人峰会圆满落幕

    2025年6月14日,"精英微子·为AI绽放"精英AI合伙人广州千人峰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峰会聚焦AI技术与健康产业融合,吸引了人工智能、大健康等领域千余名精英人士参与。精英AI展示了基于5G和大数据的智能工具,以及微子医疗的创新产品。中国精英会会长黄智中强调AI是未来发展最具潜力的领域,并分享了使用微子医疗产品的亲身体验。峰会标志着精英AI发展进入新阶段,将与微子医疗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活动通过产品展示和案例分享,为微子医疗产品的市场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 表情包自由!腾讯搜狗输入法联合腾讯混元 推出AI表情合成

    不用再为微信、QQ回消息而烦恼,目前毫秒级AI生成表情包已经实现。 近日,搜狗输入法版推出AI合成表情”和候选表情”两大功能,用AI技术提升用户社交沟通体验。 其中,AI合成表情”基于腾讯混元大模型技术,用户输入文字描述或表情描述,便可毫秒级生成个性化表情包。 候选表情”则是用户在输入常用文字时,候选区自动推荐高匹配度表情包,一键即可发送,告别手�

  • 最新AI模型哪里看?查找最佳AI模型平台推荐

    文章介绍了AI领域快速迭代背景下,开发者如何高效追踪最新模型动态。主要渠道包括:1)官方渠道(GitHub、公司官网/博客);2)科技媒体和社区(Twitter、Reddit等);3)专业聚合平台(推荐AIbase模型广场)。重点推荐AIbase平台,其优势在于:实时更新全球最新模型、结构化展示关键信息、支持多维筛选排序、直达相关资源链接。建议开发者善用官方渠道获取源头信息,同时�

  • AI上岗,广告人下岗?

    当传统广告团队苦苦磨了一个月,修改了五次方案,终于得到甲方点头确认时,AI广告团队的尾款已经结了九回。 这并不是夸张,而是广告人正在经历的残酷现实。一位入行四年的广告演员余西称:“一条一两分钟的短视频广告,从项目策划到最终落地,短则半月,长则说不准。” 而另一边,在今年6月NBA总决赛直播中,一条由Google最新视频生成模型Veo3全流程制作的30秒广告,

  • 小米回应AI眼镜没有屏显功能:专注拍摄、AI语音交互

    在当前产品开发阶段,小米将重心放在打磨最核心的语音交互与AI能力上,力求让用户能够以最自然、高效的方式获取信息、完成指令。小米强调,这种设计选择有助于提升产品的核心性能,确保用户在拍摄和语音交互过程中获得流畅、便捷的体验。 针对用户关心的视频防抖效果问题,小米透露,新一代增强防抖算法已在紧锣密鼓的开发和测试中。该算法将显著优化视频在后�

  • 「AI伴侣」开测,「AI好友」融资,边缘化的陪伴赛道迎来转机?

    海外市场,年度 AI 陪伴黑马「Tolan」宣布完成了由 Khosla Ventures 领投的2000万美元 A 轮融资,此时据他们完成上一轮融资过去刚刚不到5个月,并且产品年化收入已经快速增长到1200万美元。 视线转向国内,颇受关注的3D AI 陪伴产品「EVE」也在近日开启内测——这款在 B 站首曝 PV 就突破百万播放的 AI 陪伴产品,终于揭开了第一层面纱。 「Tolan」定位在人类的“外星好友”,「EVE�

  • AI日报:智谱上线PPT生成功能AI Slides;可灵 AI 发布可图2.1模型

    本文介绍了AI日报栏目及近期AI领域多项突破性进展:1)智谱推出免费AI Slides工具,基于GLM模型快速生成高质量PPT;2)可灵AI发布可图2.1模型,支持180多种风格图像生成;3)NVIDIA推出DiffusionRenderer技术,实现视频到可编辑3D场景转换;4)墨刀AI新增30秒生成高保真原型功能;5)Higgsfield推出Soul ID工具,10张照片即可生成虚拟形象;6)谷歌DeepMind开源GenAI Processors工具库;7)谷歌Veo新增图像转视频功能;8)Mistral AI发布专为代码建模的Devstral2507系列模型。这些创新展示了AI在内容生成、3D建模、产品设计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 AI对齐了人的价值观也学会了欺骗 多个领域均有体现

    ​近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这一技术革新也悄然引发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甚至出现了AI学会“欺骗”的新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观察,AI技术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有专家指出,AI在对齐人类价值观的过程中,似乎也“学会”了某些欺诈行为,这在�

热文

  • 3 天
  • 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