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周鸿祎最新资讯  > 正文

纳米AI霸榜:周鸿祎的AI野心,有了新底气

2025-07-24 11:42 · 稿源: 定焦one公众号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定焦One,作者:张星星,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最近,周鸿祎再次成为AI圈的焦点,不是因为他深夜自拍讲段子、在发布会上手撕友商,而是靠着产品站上了C位。

AI产品榜6月榜单(web端)显示,360旗下的智能体产品纳米AI超级搜索(bot.n.cn)和纳米AI搜索(n.cn)一个登顶智能体榜第一,一个拿下国内总榜第二。

图片

360旗下产品霸榜

图源 / AI产品榜

对于这个被调侃为“全网最勤奋AI博主”的互联网老兵来说,这一刻,多少有些翻盘的意味。这意味着在卷到起飞的AI应用赛道,360找到了自己的突围方式。

当然,争议也从未停止。有人觉得他是最后一位还在一线战斗的初代互联网创始人,也有人嫌弃他的视频粗糙、短剧尴尬,但回过头看,无论是360AI浏览器、360AI搜索,还是如今的纳米AI,360确实在大模型应用赛道,率先找到了国民级的入口。

AI 时代的精准押注

大模型势头正猛的2023年,53岁的周鸿祎,选择再打一场硬仗。

作为初代互联网大佬,周鸿祎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质——怼遍BAT掌门、雷军、罗永浩的战绩至今被人津津乐道。他走到哪儿都穿着红衣,别人叫他“红衣教主”,他却自称“红衣大叔”,少了些高冷,更有亲和力。

他最著名的两大战绩,一是用免费安全软件掀了传统杀毒厂商的桌子,二是那场史诗级的3Q大战,尽管360输了官司,但赢了舆论。

随着互联网江湖格局初稳,周鸿祎也短暂沉寂。甚至后来有一篇名为《人民想念周鸿祎》的文章刷屏,大意是,互联网行业缺少说真话的人,所以无比怀念个性鲜明、直言敢说的周鸿祎。

AI时代的到来,再次“激活”了周鸿祎。这一次,他又显得有些“不合群”。

2023年,大模型概念刚刚出圈,不少人觉得这不过是和元宇宙、区块链一样昙花一现的风口,周鸿祎却高调宣布坚定拥抱AI。

他跳出来喊 “人工智能不是泡沫,是下一场工业革命”,并在极短时间内推出自研通用大模型“360智脑”,让360成为国内第一批拥有大模型的厂商。

和其他互联网巨头聚焦大模型的通用能力不同,周鸿祎一直在强调两个词——“安全”和“应用场景”。转化到具体实战里,以“360智脑”为底座,在To B领域做定制化垂直模型,聚焦政府、能源、工业等高安全需求场景。

凭借着在多项测试中的稳定表现,2023年6月,360智脑成了国内首个通过工信部信通院认证的可信AIGC大模型,还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制定。

2024年初,周鸿祎抛出新判断:2024年是大模型应用元年,强调大模型不是产品,大模型能力要和场景相结合,才能发挥价值

这个预判在当时足够超前,彼时的大模型主要厂商仍忙于拼算力、拼速度——大模型数量激增,但同质化严重,用户急需“能用的产品”而非“炫技的概念”。

他很快给出答案。周鸿祎和他的360找到了“搜索”和“浏览器”两个明星场景,去年6月,360AI搜索和360AI浏览器亮相,前者打破传统搜索模式,AI直接生成可用答案;后者重构信息获取方式,用户可在浏览器中一键一站式解决搜索、剪辑音视频以及AI文档分析等多种需求。这两款产品踩中了“大流量、强刚需”的国民级入口,成为360闯入AI应用主赛道的关键一步。

事实很快验证了他的眼光:360AI搜索推出后不久,登上了AI产品榜国内总榜前列,并拿下了全球增速榜、国内增速榜的第一

去年年底,当行业还在打磨AI搜索的“对话体验”时,他又预判“2025就是智能体元年”,并在今年5月推出了国内首个超级搜索智能体——纳米AI超级搜索

这款产品让“搜索框”升级为“任务助手”,用户可以直接发出“帮我整理一场三天两晚的旅行计划”这样的复杂指令,AI会自动拆解任务、调用工具、整合结果、完成交付。

两年多时间,从大模型底座到国民级应用,周鸿祎的AI野心有了新落点。

但光有预判不够,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他有一套独有的“破圈方法论”。这一次,他把自己活成了最大的流量入口。

活成了AI布道者

也是全网最拼AI博主

与很多大佬信奉的低调精英主义不同,周鸿祎很早就说过,企业家做网红能一举三得:能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还能有一个直面舆论、对话网友的窗口。他甚至算过账,希望自己的IP影响力为360节省数十亿的广告费。

2024年初,老周因为幽默化解一场主持人怼人尴尬而再次登上热搜,也顺势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流量时代:与李彦宏争论开源,教哪吒汽车CEO张勇做营销,甚至人还没下场,话题先挂上热搜。

他还擅长制造 “名场面”:4月和马化腾“世纪握手”;卖迈巴赫支持国产新能源,北京车展爬上车顶成为当天“唯一车模”。

但也不全是“靠互动带流量”,更爱自己造内容。

网友调侃他是“全网最勤奋AI博主”,因为他几乎每天深夜录短视频讲AI,话题覆盖AI热点事件、技术动向、国内外模型应用对比、年轻人在AI时代求职建议等。

有360员工透露,老板几乎24小时在线,常常凌晨一两点还在工作群里发刚刚录制好的视频,比95后的年轻人还拼。

镜头里的他从没有大佬包袱,拍摄场景遍布家里、办公室、车里甚至机场候机厅;也谈不上拍摄技巧,画面经常抖动、灯光昏暗、构图随意;镜头中的他,有时也是一脸疲惫,一看就是自己拿着手机熬夜拍的。

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的短视频赛道,这种AI内容的反差式输出反倒成了一种特色。有网友称,你可以不认同他的风格,但是不能无视他的存在。

内容够 “糙”,效果却够好。2024年6月360AI搜索和360AI浏览器发布后,两款产品上线不久就进入AI产品国内榜单前列。周鸿祎的“网红身份”成了最大助推器,也第一次让外界意识到:老周不是自己想红,而是真的在“上产品”。

粉丝们都知道,红衣大叔在短视频里随口安利AI产品已经成了常态。DeepSeek出圈时,他发视频从技术原理讲到团队背景,结尾不忘补一句:“纳米AI已经接入DeepSeek,可以免费使用。”这样的视频他几乎天天发,话题横跨AI趋势、数据安全、产品测评,只要能绕回360,他都能聊。

短剧也成了他的新阵地。

有人觉得“短剧=low”,他偏要演。在《重燃人生之隐世黑客惊艳全球》中,他饰演“红帽黑客联盟”的老大、“365公司”的老周,向男女主的“纳米AI”项目投资了1000亿。

今年2月,短剧《红衣大叔用AI带我穿越》上线,纳米AI成了男主触发穿越情节的工具,连纳米AI“视频搜索、语音搜索”的功能都自然植入剧情。

如今的“红衣大叔周鸿祎”已经是全网坐拥数千万粉丝的知名IP,流量逻辑却一直很清晰:IP是引子,产品是主角。他要的从不是 “当网红”,而是让AI 产品 “被看到”。当流量攒够了,周鸿祎的AI布局早已悄悄升级,从“做好用的工具”迈向“造会干活的AI专家”。

智能体时代,

老周的下一张牌

在《颠覆者·周鸿祎自传》的封面上,周鸿祎写道:写给敢于颠覆自我,渴望终结平庸的你。

这句话一定程度上就像他的人生注脚,不回避争议,也不惧任何挑战。过去两年,外界一度认为他的AI判断过于激进,但后来大多已经被验证。

如今,他再次转身押注下一个爆点——AI智能体。

智能体(Agent)说白了是 “会自己调用工具、自主完成任务的AI助理”:普通大模型是 “答题机器”,问一句答一句;智能体却是 “全能助理”,你说 “订机票”,它会查日期、比价格、给出完整规划—— 相当于给大模型装了 “手脚”,能感知需求、自主决策、使用工具,真正帮人“干活”。

周鸿祎在5月推出纳米AI超级搜索智能体后,AI产品榜6月榜单(web端)显示,纳米AI超级搜索智能体位居智能体榜第一,超过此前话题不断的Manus,成为当月最具热度与实用性的智能体产品。

这不仅是产品力的体现,也证明周鸿祎的路,走对了。

周鸿祎对纳米AI的愿景是,要把它打造成中国最大的智能体社区。

这个“社区”长什么样?

比如你是一位打工人,需要做一份咖啡行业的调研报告,过去得熬夜查资料、找数据、做图表,现在你只需告诉纳米AI:“帮我写一篇关于2025年咖啡行业市场格局的报告”,它就能自动把指令拆解为理解问题、规划任务、搜索资料、生成图表、撰写报告等多个子任务,最终生成一份逻辑完整、语言通顺、图表齐全的报告。

如果你接到了“帮全公司组织攀岩团建”这种让人一听就头大的任务,也不用慌,只需要说一句“帮我组织一场户外攀岩活动”,纳米AI就会通过智能反思了解你的需求,然后进行搜索、思考、验证,最终交出一份攻略,还能生成PDF、WORD等多种格式,便于分享。

不少内容创作者也尝试用它来制作短视频,比如,想制作一个“寻找杭州主色调”的视觉视频,要求以“青绿色”为线索,串联起西湖的垂柳、龙井的茶田、青石板路、南宋官窑的青瓷以及江南的烟雨。面对这样复杂的指令,它不仅能准确理解意思,生成的视频还串起了杭州的多处著名景点,配色高级,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这些效果背后,是多个智能体组成的专家团队在协作支撑。

比如,“一句话生成爆款视频”智能体,就是模拟真实业务场景中制作视频的过程,把整个流程拆分为不同环节,每一个环节都由单独的智能体来完成,包括视频文案智能体、分镜脚本智能体、文字生成图片智能体、图片生成视频智能体等等。每个智能体就像一位专家,自动各司其职。

如果你在纳米AI社区没有找到合适的智能体“人才”,还可以自己“招人训练”——基于“360智能体工厂”,可以实现零代码定制智能体。你只需要用自然语言写出“岗位说明书”,就能打造出自己的AI智能体专家团队。

这才是纳米AI真正的生态杀手锏,用户想要任何领域的AI帮手,它都能随时“生产”出来。在这里,一个人就能拥有一支队伍。

而这一切,背后都是周鸿祎在主导。

复盘360的AI战略,产品定位准、节奏踩得准是关键,但真正的主线,其实是周鸿祎本人。从2023年“All in AI”开始,他一边迭代产品、一边打造个人IP,产品节奏和他本人走红的节奏高度一致。如今随着产品站稳脚跟,周鸿祎的形象也发生着转变,从“爱怼人”的红衣教主,变成持续输出AI认知的“布道者”——不只是推荐自家产品,更常为AI生态发声。

AI这场马拉松还在继续,下一个转角,这位 “颠覆者”又会甩出什么新牌?答案或许就藏在他深夜录制的下一条短视频里,藏在即将迭代的下一款产品中。

举报

  • 相关推荐
  • 不被割韭菜了 周鸿祎谈AI搞副业:新手也能轻松增收

    360周鸿祎今天发布视频分享了AI副业增收秘籍,指出纳米AI智能体可低成本解决副业起步难题。 当下不少人面临副业困境:报培训班易被割韭菜,网上免费资料更新慢且杂乱,缺乏专家指导又效率低下。 周鸿祎指出,纳米AI智能体的出现打破这一僵局,即使是纯新手、不懂外语、身处三线城市,也能获得专业方案。 其核心优势在于三大能力:

  • 三维天地AI智能体应用落地场景:一键生成的“编译工厂”

    文章分析了当前软件开发行业面临的三大痛点:1)软件需求激增与开发人才短缺的矛盾;2)传统开发流程中需求分析、编码等环节效率低下;3)代码质量与维护成本问题。介绍了SunwayLink公司开发的"编码工厂"智能体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结构化需求文档自动转换为可执行代码,显著提升开发效率。核心能力包括需求解析、架构设计、代码生成、测试验证和文档生成五大模块。价值体现在:开发周期从天级缩短至分钟级;降低60%人力成本;代码风格统一规范;减少人为错误;沉淀可执行知识资产。该技术代表了软件工程自动化的前沿方向。

  • 三维天地AI智能体应用:数据资源盘点实现“自动驾驶”

    传统数据治理存在效率低下、深度不足、准确性差三大痛点。SunwayLink开发的智能体通过三大创新突破:1)自动生成数据目录,缩短盘点周期60%;2)NLP技术智能洞察数据内容,元数据填充率从20%提升至85%;3)动态监控元数据变更,自动更新并预警。某军工单位应用后,数据发现效率显著提升,血缘覆盖率达75%,自动化任务占比超80%。该方案实现了从"人治"到"智治"的转型,推动企业数字化升级。

  • 三维天地AI智能体应用落地场景:赋能法务合同审核

    文章探讨了AI智能体在合同管理领域的应用突破。针对传统人工审核模式效率低、风险高、成本失控等问题,基于SunwayLink平台开发的"数字法务"智能体实现了三大创新:1)认知层面融合法律大模型与行业知识图谱;2)决策环节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涵盖法律合规、商业履约等模块;3)执行层面与CLM系统打通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应用案例显示,某地产集团部署后审查效率提升80%,合同审批周期从10天缩短至3天,重大条款漏检率为零。未来展望指出,AIGC驱动的智能合同生成和预测性风控将成为趋势,推动企业从"人工检查"向"数字法务"转型。该方案重构了企业契约管理模式,穿透效率瓶颈与风险迷雾。

  • 奇富科技信贷智能体:用 AI 重新定义金融智能体的 “专家级” 边界

    奇富科技通过AI驱动的金融智能体技术,正在重塑银行业信贷流程。其自主研发的Deepbank平台整合AI营销助手、审批官、决策助手和合规助手四大模块,将传统3天的数据分析流程压缩至1小时,实现从"经验依赖"到"智能驱动"的转变。该技术融合700+模型和7000+策略模块,覆盖99%小微企业群体,信用评估准确率达98%。通过与广东华兴银行等机构合作,奇富将"专家级"信贷能力注入银行系统,推动全流程智能化转型。这一创新不仅提升审批效率、降低合规风险,更重新定义了行业竞争维度——从技术比拼转向业务价值创造,助力银行在普惠金融和精准风控间找到平衡点。

  • 银行 AI 智能营销获客破局:奇富科技金融智能体如何重构 “精准效率”

    文章概述了AI技术正在重塑银行业竞争格局。奇富科技推出的Deepbank金融智能体平台,通过自研异构大模型和MCP协议,为银行提供从客户识别到风险审批的全链路智能解决方案。其信贷超级智能体将AI能力拆解为五大核心模块,包括端到端授信决策、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等,显著提升银行获客转化率和风控效率。该技术已在广东华兴银行等机构落地,实现营销转化率提升、审批时效缩短等效果。文章指出,AI不是替代人类,而是赋能银行实现"高效获客、智能风控、快速决策"的关键。

  • 专为企业打造的智能体中台来了!迈富时AI-Agentforce 2.0让Agent正式走向工作岗位

    Gartner预测到2028年,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自主智能代理完成。迈富时最新发布的AI-Agentforce2.0作为企业级智能体中台,采用"技术赋能+场景落地"双轴驱动模式,重新定义企业智能化转型路径。该平台通过"模型-应用-开发平台"三位一体架构,提供从底层能力到上层应用的完整闭环,包含五大技术模块:模型管理、知识引擎、工具生态、流程编排和企业级基座。相比传统开发方式,该平台将Agent开发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2分钟-2周,并已在金融、零售、供应链等行业实现规模化落地,典型应用包括智能导购、财务审批等场景。

  • MasterAgent颠覆性上线:一键式生成智能体集群,分钟级构建专属AI协作网络

    全球首个L4+级智能体母系统MasterAgent在深圳发布,标志着AI从"被动执行工具"升级为能主动思考、跨界解决问题的"数字伙伴"。该系统突破性实现三大功能:一键生成智能体集群、多智能体自主协作、灵活定制优化。核心技术突破包括动态Agent生成框架将开发周期压缩至分钟级,以及去中心化多智能体协同机制,支持数百个智能体像"数字团队"一样高效协作。由深圳深元人工智能科技自主研发,其团队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家资源,已快速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一突破让AI真正成为能创造实际价值的"新生产力单元"。

  • 刚刚,OpenAI通用智能体ChatGPT Agent正式登场

    ​Agent AI 时代,比我们想象中来得要早一些。 北京时间周五凌晨,OpenAI 突然开启了新产品直播。 本次发布的是全新的 ChatGPT Agent,它实现了通用智能体(Agent)能力的关键升级。

  • AI日报:通义开源AI编程大模型Qwen3-Coder;​360将推智能眼镜和AI录音笔;谷歌发布Gemini 2.5 Flash-Lite 稳定版

    本文介绍了AI领域多项重要进展:1)谷歌发布Gemini 2.5 Flash-Lite稳定版,平衡速度与成本;2)腾讯混元ASR语音大模型接入ima平台;3)阿里开源Qwen3-Coder编程大模型;4)360将推智能眼镜和AI录音笔;5)夸克健康大模型通过医师评测;6)零一万物发布企业级大模型平台;7)Hedra推出低成本AI视频代理;8)Gemini2.5革新图像理解能力;9)Meta推出创新文本处理模型AU-Nets;10)苹果AI团队或寻求第三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