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饿了么最新资讯  > 正文

饿了么张雪峰做客腾讯云会客厅:云计算一定是未来

2016-09-28 15:39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继517吃货节后,饿了么全新推出的“927品质节”再次掀起了一场全民外卖的浪潮。在大促期间产生的巨大订单量,亿万级流量访问,对于背后的技术人员来说都是一次巨大挑战,高并发流量、恶意攻击、服务器崩溃等问题随时都会出现。本期《腾讯云会客厅》有幸邀请到饿了么CTO张雪峰,围绕外卖O2O行业、云计算、大数据,与主持人腾讯云副总裁曾佳欣展开了一场关于技术背后云故事的精彩讨论。

快速成长的背后 技术的不断创新

饿了么,一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快速成长的独角兽企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卖服务平台和即时配送平台,业务覆盖1000多个城市,用户量超过7000万,加盟餐厅超过60万家,日交易额超过2亿元。这样一个个惊人的数字背后,面对大量的用户基数,需求暴增,除基础运营销售外,技术也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在访谈中,张雪峰也说到,“饿了么业务发展从十万到百万到今天的四百多万的极速提升,这当中对于技术团队来说是有很大压力的。1万5千人的公司,其中技术团队有1千人左右,网站或APP每次出事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O2O现状,每一次时代的变更,每一次技术浪潮的来临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都是一次重大机遇和挑战。在8年的成长中,饿了么非常注重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并通过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的创新,成功抓住技术浪潮,实现了从电话订餐到PC再到移动端逐渐演变的过程,希望可以用技术的手段去帮助整个社会。

坚实后盾 24×7永不掉线的腾讯云

对于饿了么这样业务快速发展的O2O公司,传统的IT采购或防护措施已经无法满足技术平台的高需求,其背后云计算也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借助腾讯云这样云平台的强大后盾,可以从容应对业务需求高峰,成功解放运维资源,让团队集中精力做业务。

在类似于927这样的大促活动时,业务量暴增,很容易引发高并发的访问流量,对于技术团队的基础设施、网络都是极大的挑战,这时就需要进行技术扩容。在此,腾讯云不管在服务器还是宽带上都给予了很大支撑,为其构建了一个高效弹性的系统架构,在海量并发访问的情况下,令用户体验也非常顺畅。

饿了么与腾讯云合作一年多来,除了虚拟化产品应用外,最大的一部分就属大禹系统。比如:饿了么在去年七月份时,几乎天天被DDoS困扰,后台攻击流量在30G到50G之间,在快速切换到大禹系统后,腾讯云马上结合饿了么整体业务情况和网络防御需求,对每个流量进行了严格隔离,提供主动DDoS防护能力,快速抵挡住大峰值流量,保证平台系统安全稳定。

同时,饿了么作为一家电商公司,数据也至关重要,不允许出任何错误。云数据库(CBD)也是饿了么使用腾讯云的产品之一,基于CDB提供的数据传输工具CDT,可轻松将海量数据迁移到云上;此外,还提供了主从数据实时热备,确保线上数据的安全;通过多份备份,提高了容灾能力,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除产品合作外,张雪峰还提到:“腾讯云的专业团队是很牛的,他们的系统监控非常快,尤其SLA的团队基本上是秒级的响应。当我们还在睡觉的时候,他们永远都是24×7,跟腾讯的兄弟姐妹们合作后,才发现其实他们也很狼性。“

在这个信息快速更替的时代下,用户需求的增多,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正在发展的公司,云服务一定是帮助他们抓住技术浪潮、实现转型升级的最佳选择。云计算作为互联网+基础的第一要素,一定是未来,无非是一家公司全部业务上云,还是慢慢上云。

【栏目介绍】:在互联网+时代下,云计算正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认可。《腾讯云会客厅》作为云计算行业首档高端人物访谈栏目,是由腾讯云副总裁曾佳欣亲自主持,在分享云在各领域最佳实践的同时,也邀请到众多创投界资深人士和明星,分享云端创投经验,从资本、技术、渠道、服务等方面,打通整个产业链,构建云端创业生态。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微算法科技(NASDAQ MLGO):以隐私计算区块链筑牢多方安全计算(MPC)安全防线

    微算科技开发的隐私计算区块链将区块链技术融入多方安全计算(MPC),构建安全可信的分布式计算平台。通过区块链共识机制、加密算法和智能合约,对MPC参与方身份验证、数据加密存储、任务执行及结果验证等环节进行保护,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该技术显著提升数据隐私保护和计算可靠性,在金融、医疗、政务等领域实现跨主体数据安全协作,释放数据价值。

  • 阿里回应饿了么更名:正处于灰度测试阶段

    饿了么App完成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淘宝闪购”,版本号同步更新至12.0.1。此次升级标志着阿里巴巴整合即时零售战略的关键一步,新平台聚焦餐饮外卖与日用百货的30分钟极速配送服务。目前该平台仍处灰度测试阶段,仅向部分用户开放,由饿了么现有配送体系承接全国主要城市订单。阿里表示将根据测试反馈持续优化服务体验,此举或将重塑电商行业服务标准与竞争格局。

  • 饿了么APP更名为淘宝闪购 版本号升级至12.0.2

    饿了么App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版本号12.0.2,打通天猫旗舰店与饿了么货盘资源,推出“电商低至30分钟送达”极速服务,覆盖餐饮、3C数码、美妆等全品类商品。升级后与饿了么携手加大补贴力度,提供免单红包、免单奶茶、大额满减外卖券等超级权益,并加入今年天猫双11活动,88VIP用户可获红包惊喜、折上折等福利,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与实惠。

  • 腾讯云领跑中国游戏云市场,用量规模持续多年第一!

    IDC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腾讯云在中国游戏云市场持续领先,用量规模稳居第一,收入增速位列前三。凭借深厚技术积累,腾讯云在基础设施、云游戏接入、资源分发等细分赛道均获第一,构建了覆盖游戏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同时,腾讯云积极整合AI能力,推出升级版全周期方案,通过代码生成、智能运营等提升开发效率,助力游戏企业提质增效,并与《卡拉彼丘》等项目合作,验证了其技术实力,推动游戏产业创新与全球化发展。

  • 数据要素服务市场新报告出炉,趣链科技以“区块链+隐私计算”引领数据要素可信流通

    IDC最新报告显示,趣链科技凭借"区块链+隐私计算"双轮驱动技术,成为国内数据要素市场安全可信能力十大代表厂商之一。其核心产品可信数据空间已通过国家权威机构专项评测,具备全链路数据安全管理能力,覆盖政务协同、金融监管等多元场景。公司通过独立团队持续创新产品矩阵,在温州、河南等地落地多个大型数据要素项目,推动数据流通生态规范化、价值化发展。

  • 智能座舱的“理想”样本背后,为什么需要一朵AI云?

    文章探讨了智能座舱体验作为汽车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指出在AI时代汽车正从“出行工具”转变为“移动空间”。理想汽车与阿里云的合作展示了如何通过端云协同架构实现“速度”与“深度”的结合:端侧确保交互响应速度(如通义Qwen模型延迟仅211ms),云侧承担深度推理和长期记忆(基于Tair、Lindorm等数据库实现99.5%召回率)。这种协作既定义了“家”般的座舱温度感,也揭示了车厂与云厂商的高效合作模式,推动移动智能体持续进化。

  • 乡村坝子里的顶流男团 云南Bigbang极致反差硬控全网

    ​“找遍韩国才凑齐一个Bigbang,但在云南只需要一个妈就行了。” 近日,由五位亲兄弟组成的云南Bigbang,在抖音横空出世,无数网友被他们的直播和切片硬控。 每天上午,云南昭通一处院里都会升起由苞谷杆燃烧带来的白雾,点进@关恒(蹦山咔拉咔)的直播间,你可以看到,五位亲兄弟迅速站好位置,手机架在板凳上,随着BIGBANG《Fantastic Baby》前奏响起,他们瞬间切换成�

  • 从工具到数智中枢:DocuVerse云办公的生态价值与企业数智化未来

    飞天云DocuVerse云办公系统通过"ECM+AI"双轮驱动,将数字化工具从效率工具升级为企业"数智中枢"。其核心价值在于沉淀分散的员工经验、项目流程等数字资产,构建可复用的知识库,实现个人经验向组织能力的转化。系统突破传统文档管理局限,连接数据、流程与人员,支持快速接入第三方工具并兼容现有设备。产品兼顾中小企业快速部署与大型企业个性化需求,已服务教育、制造等多行业客户,推动企业内容管理从效率提升向价值创造跨越,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可靠伙伴。

  • 5.22万人潮涌动,超千万次云端围观!CEIC 2025圆满落幕!

    11月8日,为期三天的科技狂欢在深圳圆满落幕。大会吸引全球5.22万人次到访及云端超千万次关注,聚焦智能生活、产业创新、数字健康三大议题,通过16场分论坛及30余场专题会议深入探讨AI赋能消费电子趋势。华为、荣耀等企业展示了折叠屏、全屋智能等创新产品,裸眼3D、智能座舱等技术让未来科技触手可及。大会推动技术、产业与资本对接,构建开放协作的产业新生态,彰显中国消费电子创新活力与全球影响力。

  • 云数据安全态势感知全新上线,筑牢内外网数据安全防线

    本文系统分析了云上数据安全的核心问题与解决方案。主要挑战包括:数据资产分散难管理、访问溯源成本高、风险定位困难、权限滞留易泄露。解决路径需构建统一安全运营视图,通过资产自动发现、AI敏感数据识别、访问关系可视化实现全面监测,结合多维动态分析提供精准管控建议。最终达成“看得见、管得住、防得准”的安全目标,并满足合规审计要求。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