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碳捕集最新资讯  > 正文

碳中和的“托底技术”:CCUS如何破解减排困局?_绿舟

2025-04-15 08:57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以下绿舟将从技术原理、应用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技术原理与核心环节

CCUS是通过从工业排放源(如燃煤电厂、钢铁厂等)分离二氧化碳,随后将其运输至特定地点进行资源化利用或地质封存的技术体系,主要包含三个环节:

捕集:采用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或膜分离法,从排放源中分离二氧化碳。例如,燃煤电厂通过燃烧后捕集技术,可捕获90%以上的二氧化碳。

利用:将捕集的二氧化碳提纯后用于工业生产(如生产甲醇、合成燃料)、食品加工(如碳酸饮料)或强化采油(EOR)等领域。例如,美国部分项目将二氧化碳注入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

封存:通过地质封存(如咸水层、枯竭油气田)或矿物封存(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稳定碳酸盐)实现长期封存。挪威的Sleipner项目是全球头个大规模地质封存示范,年封存量达 100 万吨。

二、技术应用现状

1. 全球进展

美国:项目数量和规模领先,拥有全球85%的二氧化碳运输管道,年捕集能力超 2500 万吨。

挪威: 1996 年启动全球头个地质封存项目, 2025 年北极光项目将封存能力提升至 500 万吨/年。

中国:截至 2025 年,已建成十余个示范项目,总捕集能力约 100 万吨/年。 2025 年 4 月,华能正宁电厂 150 万吨/年CCUS项目投运,成为全球规模比较大、能耗较低的煤电捕集工程。

2. 应用领域

能源行业:保留燃煤/燃气机组作为电力系统灵活性电源,通过CCUS实现净零排放。

工业脱碳: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利用CCUS技术降低碳排放强度38。

碳循环经济:生产化工产品(如甲醇、烯烃)、建筑材料(如混凝土)及食品级二氧化碳。

三、技术挑战与瓶颈

经济性不足

捕集能耗高:化学吸收法捕集能耗达2.4–4.0 GJ/t CO₂,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约50– 100 美元/吨)。

缺乏市场化激励:国内政策支持有限,依赖政府补贴,而国际经验(如美国税收抵免、欧盟碳税)显示经济激励是关键。

技术成熟度差异

捕集与封存技术相对成熟,但运输(长距离管道)、利用(如合成燃料)等环节仍需突破。

直接空气捕集(DACCS)和生物质能结合CCUS(BECCS)等负排放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封存风险与监管

地质封存存在泄漏风险,需长期监测;矿物封存虽安全但成本高昂。

国内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封存场地选址规范,法律体系亟待完善。

四、未来发展方向

规模化与成本下降

推动百万吨级项目示范(如中国海油恩平15- 1 油田项目),通过设备国产化和技术优化降低能耗。

探索多技术耦合(如CCUS与绿氢、储能结合),提升经济性。

政策与市场机制创新

建立碳定价机制,将CCUS纳入碳交易体系,提供税收减免或配额奖励。

推广“碳捕集配额”制度,强制高排放行业配置CCUS设施。

国际合作与产业链整合

参与国际碳封存倡议(如碳封存领导论坛),共享地质封存数据与技术经验。

构建跨行业CCUS网络,例如将电厂捕集的二氧化碳输送至化工厂或油田。

五、总结

CCUS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托底手段”,尤其在难以减排的行业(如航空、重工业)中不可或缺。尽管面临成本高、技术瓶颈和政策滞后等挑战,但随着规模化示范推进、政策工具创新及全球合作深化,CCUS有望在 2030 年后成为碳减排的核心技术之一。未来需重点突破低成本捕集、安全封存及高附加值利用等环节,构建“捕集—利用—封存”全链条产业生态。

可持续浪潮已成主旋律,合规只是起点,绿色重塑才是出路。出海企业应在产品、运营、品牌三大维度深植低碳基因,抢占全球绿色消费的制高点。绿舟——跨境碳合规行业掌舵者,业务涵盖可持续供应链等全球碳合规模块,已与超60%的1、00 跨境企业达成合作。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九昆仑低碳科技:以科技构建全球碳中和新生态

    九昆仑低碳科技以科技创新推动全球绿色转型,通过全球化布局(香港、纳闽岛、新加坡、伦敦)构建亚欧业务网络。公司深耕低碳技术研发与生态资源管理,在多地拥有大规模碳汇林地,形成完整产业链。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打造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提供精准碳足迹测算与智能交易服务,助力政企科学减排。同时重视生态保护,在碳汇项目中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展现企业社会责任。未来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低碳科技企业,为气候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 海尔冰箱唯一获评“轻工业绿色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在环保政策收紧与消费者节能意识提升的双重驱动下,冰箱行业竞争正从传统功能、设计维度全面转向“绿色节能”新赛道。海尔冰箱率先实现突破,成为行业首个获评“轻工业绿色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的企业。其通过精准控温、多气室串联隔热门封、自适应高效变频等创新技术,实现能耗降低10%-23.78%,并应用于全产品线。生产端依托绿色工厂,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智造,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年减碳约10万吨。消费端,一级能效产品占比超90%,核心保鲜科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为用户提供健康保鲜体验。海尔以系统性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引领行业升级,敦促同行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行业向高效、低碳、可持续方向加速前行。

  • DTC2025|TCL华星印刷OLED小尺寸突破,全产业技术创新布局

    2025年11月14日,TCL华星在苏州举办全球显示生态大会(DTC2025),以“臻图视界,印韵生辉”为主题。大会展示了AI技术成果及多款LCD、OLED、MLED新品,发布《视觉健康白皮书2.0》。TCL华星强调AI与显示深度融合,推出“AI五星架构”及星智X-Intelligence 3.0大模型,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技术包括印刷OLED、Micro LED等创新产品,如全球首款Real Stripe RGB OLED手机显示。公司致力于通过绿色制造和视觉健康技术,打造可持续显示生态,与合作伙伴共促产业转型。

  • 坚定研发 GMCC美芝以原创性技术打造空调好“心脏”

    GMCC美芝15槽10极变频转子式压缩机自2025年投产以来,凭借静音、节能等革命性优势获行业认可。其应用三大原创技术:极致静音技术通过创新结构实现6Hz无异音,噪声较行业标杆再降5dB(A);宽域节能技术采用高效电机及流道优化,低频能效提升2%;高质智能制造技术引入自动化工艺,生产效率提升42%。这些突破彰显美芝作为全球空调压缩机领导品牌的技术实力,推动产业从规模领先迈向技术领先。

  • 阳光新能源亮相合肥马拉松,零碳科技助力城市绿色奔跑

    11月9日,合肥马拉松激情开跑,作为中国田协A1类赛事,本届参赛规模达2.5万人,外地选手占比49.36%,凸显赛事影响力。赛事终点庐州大道区域设置了由阳光新能源打造的“零碳生活空间”,成为焦点。选手可体验手机“绿电充电”便捷,感受清洁能源带来的生活改变。阳光新能源通过光伏电站等技术,实现高效发电,并展示家庭能源解决方案,推动绿色科技普及。赛事与清洁能源理念相契合,以实际行动推广零碳生活,加速新能源应用融入日常。

  • “itc智能云会议系统”通过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成果评价,关键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ITC保伦股份联合多家顶尖机构研发的“智能高效云会务管理系统”通过专家评审鉴定。该系统以云会务为基础,融合无纸化会议、远程视频会议等功能,打造全方位沉浸式智慧会议新生态。项目在云会议系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达国内领先水平,已获29项国家发明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形成系列产品并实现规模化应用。专家认为该成果将推动政企、金融、医疗等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智能便捷的会议体验。

  • PCEVA深度评测:忆联AE531 QLC SSD以高效稳定,从容应对多元应用场景挑战

    PCEVA对忆联首款QLC商用消费级SSD AE531进行深度评测。该产品在性能测试中全面超越同级,顺序读写达6817/5680MB/s,SLC缓存策略提供约110GB空间,60℃满载无降速。跨平台兼容性与低TCO设计满足企业降本增效需求,验证了QLC在商用场景下的稳定优势。

  • 长视频,要MCN化?

    过去十多年,长视频平台习惯用头部综艺与大剧撬动增长:内容够强,自然破圈,声量带动会员与广告。 这套“内容中心逻辑”曾行之有效。 但短视频重写了注意力分配。用户不再愿意投入整段时间追一个叙事,三十秒的情绪刺激就足以满足娱乐需求。内容生命周期被压缩,哪怕是重金制作,也可能上线当周见顶、难以延展。 在这种环境下,平台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方式。�

  • 豆包-应用生成·「一点都不技术」创作挑战赛开赛!

    英特尔联合豆包-应用生成发起“一点都不技术”创作挑战赛,旨在通过零代码AI工具降低创意门槛。用户只需输入一句话或一张图,即可在5分钟内生成网页、工具或小游戏等多样化作品。赛事设置总价值20万元奖励,包含现金及火箭发射观礼等特色福利,并构建“创作-交流-成长”的完整生态,推动AI技术普惠。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12月8日,让每个平凡创意都有机会落地生花。

  • 贝昂智能科技:以“无耗材”技术重构全球空气净化市场

    中国科技企业贝昂智能以独创“无耗材”空气净化技术改变行业竞争逻辑。其TPA双极猎尘技术通过高压电场直接吸附分解污染物,精度达0.0146微米,核心收集极可水洗重复使用,突破传统HEPA滤网持续耗材等痛点。目前产品已进入日本超1.5万家医疗机构、德国7000余所学校,业务覆盖全球96个国家。企业从空气净化延伸至台式净饮机、新风系统等品类,向“舒适健康全方案提供者”进化,并计划2025年申报北交所上市。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